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研讨论文

2022-04-22

摘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围绕英语教学的特点规律,提出渗透德育教育思路,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德育教育的方法和路子,以改进英语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研讨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研讨论文 篇1:

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素质教育部,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英语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高职学生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重技能、轻育人的突出问题,探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价值所在及其方法途径。

关键词: 高职英语 德育教育 渗透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社会和企业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把德育作为用人的第一标准已成为用人单位的共识。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贯穿德育教育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并结合当前高职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对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着重对高职英语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加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德育渗透,做到教书育人双赢的途径与方法。

一、高职英语教学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将德育渗透于英语教学中,使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德才兼备,成为满足社会需求、有着特殊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意义深远。

英語作为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传播道德观念的基本功能。英语教育不可能把英语单纯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传授,而是应通过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的心灵,发挥其育人功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高职教育中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公共课,占用了许多教学时间,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成长,英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充分,正是教师面对面持续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平台。

英语教学内容本身含有大量体现社会正确价值观的内容。文以载道,英语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负载社会的各种思想信息,道德信息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利用教材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思想,是英语课堂德育的基础。目前高职英语选用的教材中,许多内容都与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关联,非常贴近日常生活,隐含着大量道德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涉及这些内容,阐述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同时学生会对相关内容引发思考甚至争论,这就需要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

英语教学是教师以自身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育人之道和最佳载体。成才必须先成人,没有正确价值观念的学生,即使才高八斗,也难以造福社会、造福自己,甚至会将才能转变成破坏社会的负能量。但在现实中,一些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以至于不自觉地用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念冲击学生不成熟的思想观念。教书者育人,教师的言行、观念、情感、对现实世界和书本内容的判断,对受教育者影响最直接、最深远。要发挥高职英语教学的德育功能,首要是教师要强化教书育人的价值导向,积极建立体现和谐道德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对话的形式进行情感的交换与意义的共享,使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得多方面的激励,特别是精神、思想上的激励,必然会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品德、完善人格。

二、当前英语教学中缺乏德育教育的现象分析

整体上看,目前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状况应予关注。一是一些高职生中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动力不足。社会以分数判断学生价值的片面观念影响和打击了某些高职生的自我价值认同,削弱了其自信心。这类由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二是当前一些高职高专的重技轻德的培养模式導致德育弱化。学校教育中往往只重视关注社会对人才的技术熟练程度的需要,而忽略了学生在人文素质与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三是缺乏全员育人的意识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教学人员,重视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获得,对学生思想品德上的问题关心不够。这些因素制约着高职德育的开展。

进一步分析,一些英语教师对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意识普遍比较薄弱,是英语教学中德育不足的主要矛盾,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英语教师重技能、轻内涵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和倾向没有明显改变,教学目的着重完成语言学习与应用,学校也没有把文化传播和思想影响纳入教学要求和教学考核范畴。学科考试中局限于考核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评估仅仅考核学生英语成绩、分数,没有在考试和评估中加入德育考核的形式,也不注重加入德育相关的内容。教材内容的选编缺乏渗透德育的意识,阐述正确的价值理念相关内容有限。另一方面,教师对如何实施德育渗透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方案,大多数教学教案中没有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在此方面的教学研究中,对中学生和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有不少成果,但对高职学生这一特定对象同一课题的研究还比较少。此外,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不够强,实践指导意义不足。从目前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过程看,德育教育无论在教育者的意识、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教育方法载体上都还比较薄弱。某些教师没有意识到,高职英语教学中既需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应试能力、英语过级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同时需要研究如何通过培养学习的道德素质,反过来促进语言学习的动机动力,提升其未来竞争中的整体素质。

三、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索

英语是一门集思想性、社会性、工具性、知识性和发展智力于一体的学科。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是与语言知识、能力教学相结合进行的,教师应注重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育理念、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课外实践等要素,德育教育都可以渗透其中,但需要具体的方法途径、手段载体研究。笔者认为,针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可以突出以下方法和路径。

第一,提高英语教师德育教育技能。高职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专题培训和研讨,强化英语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特别是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倾向和思想动态,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让英语教师得到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受教育者深层次的思想感情特征和心理规律。同时应当组织教师围绕学生道德素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集体研究设计教育内容与方法,改变过去高职英语教师就语言讲语言、就英语说英语的教学定位和价值导向。教师还要善于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渗透德育内涵,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思想观念进行有价值导向性的点评,引导学生强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生成、发展、完善和丰富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二,增强教学中对话交流的互动性。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都是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和交流,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平台,发挥着德育教育的重要功能。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人际关系的训练本身就是最好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一切能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的教育”。英语教师应摆脱固定死板的教案,把积极的德育教育活动融入教学过程,多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开拓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独立运用所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促进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更加有力地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第三,把课堂教育向课外延伸。围绕课堂中学生关注的道德问题、思想观念的冲突和辩论,让学生课外深入思考讨论。教师应当主动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加入文化知识、生活故事和思想内容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影响,对学生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课外继续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内容,引导学生用英语语言讨论道德问题。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体现了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教育能力,同时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过程中,实际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毕文丽.如何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J].海外英语,2013(2).

[2]卢芳.谈英语教学的德育教育[J].海外论坛,2010(3).

[3]秦茹平.素质教育与高职英语教学[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2).

[4]王晓莉.浅谈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基础教育参考,2009,(12):72-73.

[5]朱依萍.高职英语德育功能的实践策略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0).

作者:杨永佳 王玉宝

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研讨论文 篇2: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围绕英语教学的特点规律,提出渗透德育教育思路,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德育教育的方法和路子,以改进英语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德育教育

引言

教师职业被视为天职,人们也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笼上了神圣的光环。因此教师就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称。教师扮演着继承过去、建设现在、创造未来的重要角色,担负着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大历史责任,从某种意义来说,教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在处理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时,应本着“先教做人,后做学问”的原则,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中必须坚定教书育人、德育当先的教育理念。因此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为重要。

一、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也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开设英语课程。有些学生对学习英语认识不够,甚至有人认为学习外语是不爱国的表现,事实上,学习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仅代表着一个社会文化圈,不同的文化圈里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正是这些方面的东西筑成人们交流的障碍,从而给政治、文化、经济生活带来许多不便。随着改革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趋势,世界贸易促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闭关自守,许多的跨国公司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且入不薄,因此学习、掌握一门外语是必要的,可能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国与国之间出现紧张关系,但这并不能影响我们吸取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引进技术就必须学习该国的语言。所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外语人才也迫在眉睫。

二、从教材出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高专学生一入学,教师就应该尽快摸清本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高职高专学生来源、经历不同,生理和心理发展及知识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的习惯较差,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习惯,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做细、做实。教师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科学文化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青年,鉴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较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能影响他们,因此,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协作式的师生关系。学习英语是师生共同合作的工作,教师对学生友爱、同情的态度使师生双方都能发挥各自的长处。纪律必须要有,但纪律应建立在友善的严格要求的基础上。高职高专学生生理、心理上都趋于成熟,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专业,尊重学生首创精神,平等讨论问题,共同研究课题;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起主导作用,也要关注学生的新观点、新方法,给予教师的启迪。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进取精神,多鼓励学生。

“怕错”,是学生学习英语在心理上的主要障碍之一,年龄越大,怕错心理越明显,教师要通过表扬他们练得好和他们的进步来帮助他们。对较好的学生提问较难的问题,如果学生练习中出错了,一般不纠正,教师只需把正确的答案说一遍,或让几个学生再回答同样的问题,使出错的学生明白了解正确的说法。对于学习差的学生,通过耐心和鼓励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正在前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对那些胆怯、内向型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

第二,美感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需注重美感。让学生因美感而产生学习兴趣,会因美感而“亲其师,信其道”。我在教学中经常用英语给学生绘声绘地读对话、讲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等,就是要让学生从中感受语言氛围、体验语言的美感和学习的兴趣。有些外语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一直板着面孔,十分严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因惧怕这种面孔而不敢多向老师提出问题;而有的教师始终笑个不停,不该笑的也要笑,这样就缺乏教师的威严,有时还会失去控制力。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应该是微笑和严肃相结合,时而严肃,时而微笑,给学生一种张弛的感觉,使他们从心理上消除对老师的恐惧感,并乐意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第三,爱的渗透。与普通大学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学生以考场上的失败者居多,多数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自卑感较强,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进入高职的校门。因此,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动力不足,对自我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等相当朦胧。根据教学内容,定位德育目标,我将每单元都确定了其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德育目标,并将德育目标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圣诞祝福和万圣节等活动,培养师生、学生间的友情,教育学生要有爱,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心。

综上所述,加强德育教育是忧国忧民的大事,学校应设立长效机制。学校教育应以德育为先,高职院校只有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高职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2]胡守棻主编.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9版.

[3]谢自立.英语教学与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7.

[4]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

[5]肖德法.二语习的与外语教学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

作者:杨玉红

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研讨论文 篇3:

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分析

[摘 要]我国通过课程思政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在多种课程中融入思想道德建设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这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符合新课改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理念进步的标志。然而我国课程思政概念提出时间较短,实践经验不足,许多高校难以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当前一些高校开展英语教学时,英语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内涵没有准确的理解,更多的是在英语教学中生硬地插入一些课程思政理论,难以获得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也难以提升。高校英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有机结合课程思政以及英语教学,对素质较高的应用型英语人才进行培养。

[关键词]新课改;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德育元素;教学策略

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针对高校新时代思政工作开展提出新要求,需要高校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开展思政教学,将每一学科的作用发挥出来,在其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以此达成协同效应,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教学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其需要肩负起的历史使命。高校英语课程的主要特点是跨度大、覆盖广以及学时长等,大学生学习英语课程后能够了解国外思想文化,并且受到外来思潮以及文化的影响,因此高校英语课程承担者着重大的思政教育责任。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主动承担思政教育这一责任,不仅要在教学中传授知识,也应落实思政教育,在高校英语课堂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加强思政功能,和“思政课程”构成协同效应,以此获得良好教育效果。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理念分析

课程思政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在不同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工作是其重点,挖掘各科目中存在的思政教育资源,使高校各科目教学有效衔接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构建全新教育育人理念。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在该理念影响下,应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很多高校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将学科德育作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基于此实现教育体制改革,重新设置德育课程,构建思政教学工作体系。在各高校教育改革中,将思政有效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探索思政课程如何转变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教学的渠道,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由此挖掘各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提升高专业课程所具备的思政功能,构成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我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召开后,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课程思政理念,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热点和未来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发展方向[1]。
二、“课程思政”理念融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价值取向和整体情操会直接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高校英语教育肩负着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教育中应注重德育教育工作开展[2]。传统高校教育体系中只是进行单纯的思政教学或英语教学,然而在教学改革背景下,需要高校担负立德树人这一任务,进而应使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理念相融合。“课程思政”内涵比较丰富,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该理念,可以充分挖掘出英语中蕴含的德育精神。除此之外,高校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有利于大学生将自身认识社会与世界的能力提升,不断完善自我认识,提升自身分析判断能力。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思想,能够改善西方文化向我国单向输入的情况,学生也能够进一步认知母语文化,这能够将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并且可以完善学生情感体系,提升其道德高度。
三、高校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作用

(一)可转变英语教学模式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一般教师会使用单一教学模式,没有认识到思政教学元素在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未对思政内涵进行挖掘,无法保证教育指导效果[3]。新时期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利于教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思政教育因素进行挖掘,通过合理措施来增强学生道德素养以及思想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知,英语课堂教学与思政教学有效结合,可培养学生思想素质。

(二)可承担时代使命

英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应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以此来承担时代使命,教学中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传达精神,创新改革教学内容以及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在英语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英语教学时,在其中融入思政内容,使英语教学与思想文化不断交融交融,对目前英语教学情况进行改善,使学生形成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更多知识。另外,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论以及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还可以使其具备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四、大学英语教学种融合“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教師不具备良好的融合意识

现阶段部分高校英语教师更注重学生学习和应用基本知识,没有认识到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或者是一些教师认识到了其重要性,但采用的方法不合理,难以使学生接受和吸收。教师在学生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时应给予正确引导,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接触新事物,充实自身的思政知识,提升思政素养,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需求制定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合“课程思政”内容。

(二)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大学阶段学习状态与高中阶段相比存在较大不同,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比较宽松,在大阶梯教室教学时会有一两百名学生一起上课,教师很难对每位学生加以照顾,掌握学生学习状况,难以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也会因为学生人数太多不能够单独管理,可发挥的约束作用较小。另外,很多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荒废大学时光。因此,教师更应该做好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工作,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和增强自身道德素养与品质有准确的认识。

(三)学校教资与师资不充足

只有师资充足,教师知识储备量大,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英语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时,需要了解相关内容,这有利于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帮助。目前大学逐渐扩招,新入学人数增加,挑战着学校的学生容纳量,这会使高校教师的教学课程增加,压缩教师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量的时间。这就需要学校抽出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并且扩招专业教师,减小其教学压力,为其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提供一定时间和空间。
五、高校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高校英语教师思政意识

为增强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功能,需要提升高校英语教师思政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政意识,教师可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方式提升自身思政理论水平,对自身肩负的教育使命有所认识,并且主动研究思政教育方法论,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形成爱国情怀,使高校英语教师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落实“課程思政”。教师应做到教书育人时坚定政治立场,并且遵守政治规矩,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增强自身的政治鉴别力以及敏锐性,实际教学中需保持政治定力,树立鲜明的讲政治旗帜,宣传党的理论、方针、路线与政策。

(二)丰富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内容

高校英语教学中没有较多的思政元素和良好思政功能,主要是因为英语教材中没有蕴含较多“思政内容”,教学大纲对于中国文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思政元素”没有做出较高要求,使得英语教材中常常忽视编入中国元素。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材使重要的客体材料,能够知道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通常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效果会受到教材中内容以及知识比重排列的影响。为了加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功能,应该优化教学大纲、合理编写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在英语教材中积极融入思政理念以及要素,以此来突出中国元素,对思政教育起到引领作用,其中应包括的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为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提供素材支持。防止学生只接受西方文化知识,受其思潮冲击,丧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以及认同。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比较”中提升文化自觉以及思辨能力,并且增强“四个自信”。

(三)提升高校英语教师思政能力

(1)高校英语教师需增强自身思政素质,保证“课程思政”顺利落实,只有教师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道路,热爱教育事业,才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及其意识形态主阵地。(2)英语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践行“四有”的教师标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传播先进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宣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此体现出英语教学的专业性、思想性、理论性。(3)英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程思政”理论,探索思政教育的途径,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改革创新英语教学方法,采用“课程思政”辩证法以及方法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词汇以及知识,提高其语言能力,使其能够用英语来讲中国故事、宣传中国文化,并且应确保英语课程能够统一其学理性和政治性、知识性与价值性、批判性和建设性、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以此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比如,可组织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并且组建科研团队,构建“课程思政”研讨机制,使英语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在知识体系、学科背景方面存在的差异转变成互补的优势,由此将其助推动力增强,实现高校英语教学和思政教学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以此构成协同效应。

(四)加强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制度建设

实施政策和开展工作都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课程思政”也是这样。高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各专业特点,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加强建设相关制度,主要从领导体制、配套措施、评价研判这三方面进行,全面落实顶层设计工作。首先完善构建“课程思政”的领导体制,组建“课程思政”的领导委员会,对学校、学院、教师的力量以及相应资源进行协调,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确定牵头部门、负责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等,积极改革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保证全面落实细节工作,构建“课程思政”领导体制和“大思政”工作格局。其次,应完善构建修订教材、优化教学、建设队伍、投入经费以及应用成果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在制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大纲、选择教材资源、监督教学课堂、考核评价教学结果等环节体现出“课程思政”理念。在引进教材以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好政治关,加强党的领导,把控好政治关口。最后,应该构建考核评价机制,在述职评议考核、教师“师德师风”、教学绩效考核之中纳入“课程思政”内容,将原本注重知识的考评方式转变成注重知识以及育人效果的综合考评机制,将制度的指挥以及助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也需要完善构建督导反馈机制,落实专家听课制,对于英语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情况进行跟踪,保证相关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基于此不断改进,由此选树典型,做好推广和宣传工作,构成整体效应以及长效机制。
六、结语

为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合“课程思政”,需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意识形态阵地,使英语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内容更加丰富、增强英语教师思政意识、提升教师思政能力、完善制定“课程思政”制度,构建相应的英语思政教育体系,增强英语教学的思政功能。“课程思政”属于专业课,同时也是一种课程观,目的是在高校专业教学中贯穿思政理念以及要求,不只是实现专业课思政化,也不是转变专业课为思政课。为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积极融合“课程思政”,作为教学主体和管理主体的高校和英语教师应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以及“思政课程”间的关系,不应本末倒置。需要认识到英语课程和思政课程间存在的差异,对两类课程兼容性加以探索和分析,明确其切入点,实现因材施教,确保英语课堂“专业属性”“思政功能”,构成协同效应,以获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4):122-126.

[2]符燕津.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2):91-92.

[3]李晓岩.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J].海外英语,2020(15):31-32.

作者:董黎芳

上一篇:中小学德育教育课程改革论文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