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研讨过程中如何高效

2024-04-29

主题教学研讨过程中如何高效(精选9篇)

篇1:主题教学研讨过程中如何高效

浅谈主题教学研讨

青龙民办龙飞学校

李西永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希望孩子得到什么,使目标具体清晰,还要思考怎样帮助孩子有效得到,使目标的达成过程可行有效。优化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教授目标与学习目标的统一体,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因此,我们要根据教育目标分析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如学生是否掌握了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教师是否注意到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谊因素,做到知、情、意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共同成长,达到互动双赢的效果。因此,我们不仅要看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科学,教师的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得到了发展。如教师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是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总之,听课评课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教学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有利于对教学问题准确诊断、正确决策,有利于激励教师优化教学艺术,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学生的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研讨是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然而,低效的听课、评课又成为制约教研活动深入开展,影响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的主要因素。那么,怎样的研讨活动才是有效的?

一、研讨课制度的现存问题

一是进入课堂时,研讨课者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听课过程中,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引起足够的关注,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式话语过多。

还有就是“为研讨课而研讨课”。一些人把研讨课当作任务来做,造成老师们开课并非出于主动的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迫不得已为了完成管理层安排的任务。再次是评课的形式化。评课时,参与研讨课的老师往往更多地保持沉默,非到不得已时才发言;即使发表意见,也往往过于客套,对于有名的教师和自己身边的同事更是如此,优点一二三,然后再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这样下来,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么大而全,不着边际地说几句,评了和没评一个样;要么评课由教研员或专家把 持,评课成了“一言堂”,专家云大家亦云。这种形式主义的研讨课自然是低效的。

二、有效策略

1、要改变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一堂课的评价,要考虑个体、时间与空间、情境等因素,把小整体放到一个大整体中去思考。必须正视教学的复杂 性,以复杂的思维和观点去看待教学活动。无论是研讨课的动机、过程还是结果,都要主张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多样性之间必须要有必要的张力。针对此,我觉得在研讨课时需要考虑的:一是必须基于“现场”,充分考虑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就此课论此课,不要作过多的类推或假设。二是要充分考虑教师本人的独特性,挖掘上课老师好的东西,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三是在评课时,谈到存在的问题,最好“体谅优先”,上课老师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话题,使我们有了一个独特的合作学习机会,我们首先要表示感谢!当然,祟尚理解的研讨课并不是说不能提问题,而是希望提有证据的、针对性的问题。

2、缺乏研讨课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无论是职前教师教育还是在职教师教育关注最多的是“如何教”的知识与技能,而“如何研讨课”往往都是留给校本研修,甚至根本就留给教师自己。这就使得教师往往是在学校现场自觉自为地学习研讨课,缺乏专门的培训或专业引领。

缺乏专门的“研讨课人才”,我们总以为有教学经验的、自己会上课的人或者做教育教学研究的人一定是“善于研讨课的人”。其实,有了上课能力或研究能力,不等于就有了研讨课的能力。所以,一是要重视对“研讨课”的研究,把它放在与“上课”同样重要的地位来研究;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或培训,使教师学会研讨课;需要明确研讨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特别是同行(学科)教师,而不是谁都可以充当研讨课者,霸占话语权。

3、研讨课是教师专业的日常生活,是教师在职的专业学习。通过参与研讨课,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听评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它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研讨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4、在研讨课中特别要强调合作。我们把研讨课界定为是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合作研究活动。首先,研讨课群体应当是由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者、学生等相关人员构 成的一个专业合作体。这个合作体当中的主要行为是对话、分享,而不是强加和权力性质的领导。其次,研讨课合作体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专业 生活方式,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并创造合作机会,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合作研究。

5、研讨课合作体的形成与成效最终取决于教师群体中的文化,只有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合作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文化,研讨课才能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 展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大力倡导合作的文化,积极探索新型的研讨课合作平台,特别是基于网络的技术平台,为教师合作提供保障;学校还需为教师寻求校外专业 支持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为研讨课共同体开展有效的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6、研讨课是一种完整的专业活动,可分为课前会议、课堂观察和课后 会议。课前会议主要关注内容主题、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区别指导、观察重点以及课后讨论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进入课堂观察,观课者根据课堂观察工具,选择 观察位置、观察角度进入实地观察,做好课堂实录,记下自己的思考;在课后会议阶段主要关注定量或定性分析、有效学习的证据、资源利用的适宜性、预设与生成 以及上课教师的自我反思等,围绕课前会议确立的观察点,基于教学改进提出建议和对策。

研讨课的观察与分析框架问题比较复杂,基本思路是以“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科(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为四个基本方面,选择多样化的视角进行分析。不过,其中的理念是确定的,那就是在研讨课中,把主要关注老师如何教转向主要关注学生如何学。框架的四个基本要求,其实对应着四个问题,那就是(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具体的观察与分析框架也会有所不同。

篇2:主题教学研讨过程中如何高效

侯兆辉

平原县第五中学

在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如何转化后进生

平原县第五中学 侯兆辉

一个班集体,难免会有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后进生,他们虽然在班里占的比重不大,但对提高全班学生的成绩却有着重要影响。那么,我们在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如何转化后进生呢?自己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后进生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后进生只是暂时的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他们仍有着强烈的进取意识。比如:平常学习,他们抄袭作业;考试时,他们违规作弊„„这种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他们违犯了纪律,而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他们还要求积极上进,他们的内心仍然渴望进步,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我们的许多老师并没有看到这些,在教学中只关注那些成绩好的优等生,而对后进生采取忽视、冷落的态度,致使他们不但没有“后来”进步,甚至永远失去了追赶“先进”的机会,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平等的现象。这些不仅严重的伤害了后进生,而且还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我们要善于捕捉他们在课堂上的闪光点,以此为契入点来激励表扬他们。这样有助于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并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正确的方面来,成为他们进步的转机。这样慢慢地他们在班级中能够抬起头来,有了自信心,对学习也会渐渐地感兴趣了。

二、在精神上鼓励后进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鼓励他们,这就相当于给这辆奔跑的汽车“加油”,促使其不断的奔跑下去,而后进生本身就“油量小”,如不再及时“加油”就会因失去动力而停滞下来。我们的后进生普遍存有“自卑”、“自馁”、“自暴自弃”等消极想法,极需要教师在精神上鼓励他们。

自己在教学中,对于后进生格外“照顾”。上课时自己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充满热情的话语都可使他们“精神振奋”。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自己采取宽容、理解、鼓励的态度,鼓励他们不要气馁,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当他们因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自我松懈时,自己及时地鞭策他们:学无止境、勇攀高峰,要用自己学习中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自己在学业上的巨大成功。

自己还在生活中格外“照顾”他们,由于学生们食宿都在学校,生活上难免遇到困难。当天冷时,自己就从家中带来衣物;当学生生病时,自己就问有没有钱、需要什么东西;当学生之间闹别扭时,自己就去开导他们,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生需要鼓励,尤其是后进生,只有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老师没有忽视他们,在精神上认识到老师没有歧视他们,而是时时有鼓励、处处有温暖,他们才能真正燃起前进的动力。

三、在行动上帮扶后进生

帮扶后进生,重要的还是教师的具体行动。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自己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严格要求后进生

严格要求,就是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培养和训练,使他们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都符合要求。严格不是一味严厉,而是要做到有理想、有能力、有秩序、有情感。

转变后进生,光靠教师一个人的教育和管理是绝对不行的,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样就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心中有一把衡量自己的尺子。为此,我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我班的实际特别是后进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使学生在严格地控制和自控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后 进生常出现的不按时完成作业和课上不遵守纪律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自己在《班规》中特别明确关于这两项奖励和批评的具体办法。为了帮助一个经常拖拉作业的学生,我每天站、坐在他身边,看着他把作业完成好,整整坚持2个月,他不好意思了,后来他的作业再也没有拖拉过一次。

2.帮助后进生改进学习方法

后进生往往是由于学习方面不得法而导致学习掉队的,比如:他们学习常常靠死记硬背,缺乏理解性的思维活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边想和边想边读的学习方法,帮助后进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记忆方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活动水平,要鼓励和指导他们克服畏难心理,要向他们讲清:只要弄懂运算规律中知识之间各种依附的关系,掌握和记忆一些基本的运算规律,是可以逐步适应基本的逻辑思维程序、提高学习成绩的。

3.开展“一帮一”活动

自己还针对班内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与后进生结成好朋友,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形成你追我赶、共同前进之势,这无疑是一条转化后进生的成功经验。期间,教师要经常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监督、注意信息的反馈。在期末考评中,对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以设立“进步奖”组织大家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篇3:主题教学研讨过程中如何高效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各种思维能力

1. 关注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状态, 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基本上都要走向工作岗位, 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在毕业以后的工作状态, 让学生在高职院校能够接受毕业之后所需要的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社会竞争非常激烈, 而社会岗位的竞争取决于学生的能力。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但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社会的需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的整合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参与程度。高职院校的数学课更加生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浓, 教学质量才会有根本的提升。教师要巧设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如目前社会需要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 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预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各项数学学习活动中能够创新思维, 创造性地运用数学, 以便能够在毕业之后以最快的速度与社会所需接轨。

2. 帮助学生树立数学观念, 让学生从数学的思想和意识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数学建模与熟练使用计算机能力对于学生日后胜任社会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要让学生从数学的思想和意识角度去思考问题, 更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而数学的建模能力以及空间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在模型建构中探讨问题解决的各种途径。高职学生的数学能力大多不是很强, 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存在畏难情绪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从社会岗位角度出发, 为学生讲清数学学习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能够多从数学的思想和意识角度去分析问题, 并解决问题, 让学生能够主动建构数学观念, 将数学学习当成一种快乐的事情。教师在进行高等数学基础训练的时候, 要选择典型例题让学生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并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 让学生能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 进行思考。当学生感觉到高等数学和日后的工作息息相关的时候, 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就会增强, 高效课堂也就更容易创建。

二、让学生先学先问, 教师后导后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1. 让学生学会先学先问, 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高职学生要想真正提高能力, 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教师在授课之前通过教研组研讨导学案, 然后预设导学卡让学生根据导学卡的引导自主预习教学内容。对于简单的教学问题, 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思考解决。对于有些难度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记录下来, 作为在课上和教师以及同学进行探讨交流的题目。这个过程, 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 是学生能够大量独立阅读教材和独立运用数学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必备的过程。教师在这个环节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展台等多媒体形式出示较为优秀的导学卡全班交流。同时, 教师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并及时反馈给教师, 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就学生的问题释疑问难, 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如在“定积分”的教学过程中, 定积分概念的正确形成, 对于学生学好高等数学尤为重要。而根据“定积分概念”进行教学设计, 主要分为6个方面: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板书设计、辅助方案设计。在教师正式进行课堂教学之前,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根据预设的导学案独立完成自主分析, 独自解析定积分概念, 并在课本上标注还不能完全理解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尚不能完全理解的东西。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课前还不能掌握的东西再次定义课堂, 让课堂真正成为释疑解惑的地方。

2. 教师后导后教,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

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 学生只有真正在高职数学课堂上积极动脑了, 愿意动手操作了, 学生才会真正思考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这样学生才会逐步认识到自己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差距。教师要不断让学生在课堂上感知到成功的喜悦,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方法, 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积极探讨, 认识到自己在高等数学学习中的能力。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掌握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能做到不讲或者少讲, 而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抓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重点探究。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学会听课。教师要让学生不拘泥于每个细节, 掌握课堂教学的思维主线, 课上合理分配注意力。在重点问题的解析过程中, 要根据教师的安排做好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的后导后教, 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逐步学会自学。

三、多媒体课件辅助高职数学课堂教学, 创建高效数学课堂

1. 多媒体课件辅助高职数学课堂。

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中, 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 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情境教学。现在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有多媒体设备, 教师要巧妙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让多媒体辅助讲授的高职数学知识情景化、系统化, 要在课堂上重点突出教学重点, 并引导学生逐步探讨教学难点, 达到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如在《极限的定义》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把握。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入极限的概念, 并通过图形以及动画的解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在这个基础上,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际问题的解析, 让学生进一步在实际问题中深化极限的定义。这样, 多媒体课件辅助学生进行思考, 不但解决了学生空间感相对较差的问题, 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动画模拟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教学内容, 提升了学习效率。

2. 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拓展教学内容。

高职数学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教学重点, 突破了教学难点的基础上,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快速拓展教学内容。教师要处理好巩固训练与理论讲授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做题习惯结合已经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探究, 并能够在不断的尝试中提升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如在《函数的极值》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已经掌握了教学重点的基础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教学难点, 然后再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补充拓展, 让学生在进一步的数学知识的巩固训练中夯实数学基础, 提升数学能力。学生的能力在每堂数学课上都能得到某种程度的提升, 数学课堂也就自然成为了高效数学课堂。

四、教会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1. 教会学生学习。

高效课堂的创建的根本是学生, 教师要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进行到每一个阶段的时候都能够通过数学测验或者其他数学活动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能力, 然后通过已经掌握的学生数学层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作为学习个体, 必须了解自己已经具备的学习技能。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样的数学学习方式更能适合自己, 然后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方法, 让学生高效思考, 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学生没有经过较好的数学系统训练, 学生是不能真正提高数学能力的。在课堂上, 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 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学生只有不断归纳总结才能洞悉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 才能在进一步的复习过程中重点训练薄弱部分。教师要不断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 在高等数学领域中良性思考, 重点探究。如在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复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知识树, 将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通过知识树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再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和教师出示的知识树进行比较, 了解自己掌握的教学内容, 并学会自己归纳总结, 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知识点的掌握中了解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让学习内容系统化, 并能够由最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发散开来, 提升数学能力。

五、合作学习, 共同成长

1. 合作学习, 教会学生合作、团结、互助。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以后走向了工作岗位, 而合作能力是社会需要的必备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从书本上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合作互助。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本身并不擅长合作, 因此教会他们合作对他们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数学小组。如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掌握学生的数学能力, 然后将同一数学层次的学生分散到各个数学小组中, 再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按照每组四至六人组建合作小组,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学生特长在不同的数学活动中推举出合作组长, 让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参加各种数学活动。

2. 教师需选择适合学生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动辄就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重点探究的教学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重点探究。如在《曲线的凹凸性和拐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凹凸性的判别方法以及渐进性的求法, 就可以设置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要大量阅读相关教材, 在课堂上进行创造性训练, 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抓住不同的教学环节, 设置相应的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 教师要巧妙利用错题资源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数学概念, 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运用, 并将已经掌握的数学理论提升到实践层面上。

总之,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师要想创建数学高效课堂, 必须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归纳和总结, 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提升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史亚兰, 荣雅艳.浅议我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 2011, (43) .

[2]李鹤.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探讨[J].电大理工, 2011, (02) .

[3]虞峰.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3) .

[4]王珍珍, 王宏久.关于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高师理科学刊, 2011, (04) .

[5]吴昊.提升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J].广西教育, 2011, (24) .

篇4:主题教学研讨过程中如何高效

【关键词】如何保证;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

我们都知道现在已经进入了生物学世纪,因此必须加强生物科学教育,尤其是必须加强中学生物科学教育。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那么,怎样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保证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呢?笔者认为:

1 依“标”扣“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新课标和新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标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态度、情感、价值观兰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节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反思与感悟等,是保证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2 利用新课标中的案例,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案例、观察和实验内容。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个案例、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抓住最佳的教学时机。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我曾对基层学校常使用、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三类生物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和抽测,发现常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教师所教学生普遍对生物课感兴趣,测试成绩优良。

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保证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3 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要注意设问要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可知性、程序性和新颖性。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

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保证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4 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要注重选择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找准了最佳结合点,不仅教师所介绍的实用技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会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也大有裨益。

例如,结合我镇实际,改进生物课堂教学,结合植物学有关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花卉、食用菌栽培,蔬菜新品种引种,塑料大棚生产等实用技术教育,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他们的做法既促进了学校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又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

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结合点,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是保证生物教学高效率的必要补充。

5 练习到位。当堂检测、扣标反馈 目前,不少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例如,在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时,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学生辨别等,其检测和巩固效果都非常好。

练习到位,当堂检测、扣标反馈,是保证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篇5:历史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依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 在动力为前提, 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和适当的探 究学习”为基本策略,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捉高每一堂课的教学 效率。如何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创建有效作 业呢?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打造高效的课堂, 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 钟,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就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是对学 生培养的设计。一方面,教师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钻研新课程 标准和各种历史参考书,吃透教材,了解重难点和知识的纵横联系,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另一方面, 教师还要了解学生, 站在学生的角度, 设身处地的按学生的思路思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 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布置不同的作业,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够 掌握 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综 合性较强、具有挑战性的练习,给他们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而对于那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 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能力的练习, 让他们循序渐进,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探求真理、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为 乐之者” ,现代教育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 材料的爱好”。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一直保持兴奋的状态。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 教师应精心设计好课堂导入, 例如,我在讲到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 上册的《为民族独立而战》时,我首先发问,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 家是哪国(美国?它的首都在哪里(华盛顿?华盛顿是美国的首 任总统,为什么用总统的名字作为首都的地名?他对美国有什么贡 献?这样导入就容易激发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兴趣。所以说, 找到 了知识的切入点,就找到了进入高效课堂的钥匙。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带领学生穿越时空, 把自己融入当时 的历史环境中去, 亲身体验当时的历史氛围, 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情 感,让他们“身临其境” ,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在讲到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 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时,我这样启发学生,假如你是生活在五 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农民, 终年辛苦劳作却不得温饱, 受尽地主的剥削 和压迫,你会有生产积极性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必要 性。在讲到第 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大跃 进运动时期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的错误,在课 件中给学生出示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

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 一方面直观具体容易理解,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积极 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1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与否, 对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学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 气氛活跃,学生就越主动越放松。要建立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 师生要相互交心。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要 关

心爱护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目标是“关爱每一生,奉献每一 天”。其次,面对急剧变化的时代,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处在一 个起跑线上,需要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教学变成了师生互教互学、良性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 需要以一种民主的、宽容的心态善待学生。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讨论,及时肯定表扬。古今中外历史 纷繁复杂, 很多现象不是可以用一种定论来囊括的, 历史学科的这种 特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观察和认识历史, 允 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提出不同观点, 允许学生建议教师调整教学内 容、方法。对于学生新观点、新思维要给予充分的认可、鼓励,即使 观点错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引导其找到正确的思路,这样既可 以活跃课堂, 又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得到 体现。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师要给他们 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使传统教 室里的 “一个声音” 成为过去, “教师中心” “走向边缘” , “学生主体” 成为现实,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 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单一的“封闭 式”教学转变到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 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结合,使课堂生动、活泼、开放、多变。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首先为学生确定 好学习目标(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然后布置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包括 预习出重点知识、难点问题,、学生讨论(分小组、练习(以课后练习为主、检查正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加强方法的指 导和理论的传授,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思考的氛围,以突破难点、深化内容。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就“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 你赞同哪一种 ? 为什么 ? 师生共同小结,加 深理解,形成知识系统,整体掌握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兴趣浓厚、精力旺盛,教师教得省力且有针对性。为学生创造更多机 会获取历史学习的方法参于学习历史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增长智 慧,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 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 引

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会 “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篇6: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上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再如,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还有有的语文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反思的过程:

1.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上课前,我都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6.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教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与同事间的交流对话,因为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和同事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教师个人可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和借鉴其他人的不同观点。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会让我们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们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还存在着盲目性,没有条理,反思的内容与理论的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篇7: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推行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的改革,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体育课堂教学已经开始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了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封闭,使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向多元化发展。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是当前课改的主流。作为一线老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这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强化课堂上的纪律意识

课堂纪律对课堂教学影响很大,在许多环节上它甚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

1、课前、课中纪律

学生要有操场矣是“教室”的认识,课前准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不经教师允许整节课任何时候都不得离开操场。

2、自觉地服装要求意识

上体育课时,学生能自觉地换上宽松的衣服、合适的运动鞋、不带硬质物品,还要在教材内容对服装有特殊要求时做相应准备,服装轻便宜活动。

3、在练习中要有严格的纪律观念

这一点在器械类练习中尤为重要,如:掷实心球和推铅球,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区域内统一抛掷、在明确信号后统一拾球;如果纪律松散就会出现伤害事故;跳高、跳远时学生也必须按顺序依次进行。如果学生不遵守纪律,课堂组织就会浪费掉很多时间,更可怕的是可能紧接着就是伤害事故的发生。

要使学生形成这些纪律意识,单凭说教是不行的,要靠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实现,其中课的开始部分进行队列队形训练不是可有可无,而要长期坚持,训练中动作力度、步伐整齐、精神饱满等也都要严格要求。

学期开始就要给学生制定相应的纪律规范,一开始就没有纪律约束,学生违犯了纪律、干扰了课堂教学时,我们才去教育他应该怎样,对于调皮的孩子来说,一次可以、两次还行、三次、四次也许还行,再以后呢?学生会感觉到你那是处处跟他过不去,会与你对抗,甚至会产生很大的师生矛盾。

二、课上注重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

1、模仿练习的习惯

这一点对加快动作技术的掌握与巩固非常重要,如:实心球的各种抛掷动作学习时,学生能根据教师讲解及示范,结合对其他同学的观察,积极地做模仿练习,努力改进自己的动作技术,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手段;“跨越式”跳高初学时,助跑后接快速有力的起跳非常关键也很难,每个人在跳高架前练习的机会又不很多,学生在轮不到自己时积极地模仿练习会使动作技术很快提高;排球几大技术的教学、山羊分腿腾越等,学生在学习时充分利用时间多做徒手模仿练习,都有助于加快动作技术的掌握。

2、养成及时放松调整的习惯

对于一些强度很大的练习,尤其是快速跑,每次练习后学生习惯性地在间歇时做一些积极地放松,如慢走、活动上肢、拍打抖动腿、静力牵拉等,能使身体机能较快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下次练习的质量。

对关节承受力很大的动作练习而言,模仿练习还是一种非常好的准备活动,有助于减少或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集合站队与练习队形的日常培养

课堂教学中,会有不同练习内容的转换,会有不同练习场地的转移,这就需要变换练习队形或较远距离的调动队伍,学生不知应怎样站队而凭教师一一去安排,会浪费掉许多本应练习的时间,影响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这就需要在起始教学时注重对学生练习队形的要求和培养,如:使学生根据教师手势能快速站成纵队或横队;到单双杠时自觉地在两侧纵队站立;跳高、跳远练习中,教师示范时在沙坑外成半圆站队(便于观察教师示范),练习时在助跑起点处最好站成横队(便于观察其他同学动作);短跑及弯道跑时宜站纵队,耐久跑时宜相对集中站队。学生养成习惯后,到指定练习地点就会迅速站好练习队形(除教师另有队形安排外),保证了足够的练习时间。

四、必要的理论传授

在所有学生当中,如果问他们最喜欢上什么课,大多数同学的回答一定是“体育课”,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都喜欢体育运动,他们真正喜欢的是没有任何压力痛痛快快地玩。课堂上我们安排的内容,除游戏和球类外其它练习都很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学生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的练习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必要的理论传授就显得很重要了。

1、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的意义

在讲到做准备与放松活动的意义时,不能只是让学生知道做准备活动后不易受伤、做放松活动有助于身体机能恢复这么简单,应让学生了解的全面、深刻一些。比如:缺乏准备活动而去参加较剧烈的运动,对心血管而言没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而一下子进入到快速地运转,心跳猛然加快、血管输送任务急剧加重,潜在危险很大;对肌肉、关节而言,没有预热渐进过程而进行快速、大幅度地拉伸,损伤是很容易的。这两方面的损伤明显时,常会出现腹痛、肌肉拉伤、扭脚等。

做好放松活动最重要的是防止或减轻肌肉延迟性疼痛,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肌肉劳损,就这方面而言放松与练习是同等重要的。

2、极点与二次呼吸

这一方面课本已有提及,要结合长跑过程让他们体会,尤其学生前几次进行长跑出现极点时,教师要力所能及地陪跑、动员鼓励、指导调整,让他们能够体会到二次呼吸,增强在以后练习中克服困难的信心,还应让学生明白随着经常参加跑步,出现极点的时间会越来越晚。

3、体能要素发展的敏感期

在某项体能要素发展的敏感期,积极认真地参与锻炼,能使这一要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而错过这一时期,刻苦地锻炼也很难使体能要素较好的发展。“力量是基础,速度是核心”,初中阶段是速度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使他们能够自觉、积极地投入到课堂练习。同时,应结合超量恢复这一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只有进行一定负荷的练习,才会使体能不断提高。

4、练习前练习价值的必要说明

每次练习前尽量让学生明白练习的价值,如:变速跑练习,快速奔跑与慢跑调整相结合,主要发展速度耐力;短距离快速疾跑主要发展绝对速度(间歇时休息要充分),超等长练习、步频跑、定距离的拉步幅跑都是发展快速跑能力的好方法;不低于10分钟的长跑有助于提高耐力素质、对增进身体健康的作用也很大(要想身体好,天天练长跑),连续立定跳远对提高腿部爆发力效果极佳;技巧练习有助于发展灵敏、平衡及协调能力。学生明白了为什么炼这些,自然就会主动得多。

五、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引导与带动

课堂上教师的着装和精神状态对学生会产生很大地影响:教师笑容满面、精神抖擞,学生练习时矣会热情高涨;教师形态紧缩、无精打采,学生也会感觉到没有精神。

因此,体育教师的着装要有一定要求:穿合身的运动服且搭配协调、穿运动鞋;在冬天,对年轻体育教师来说,能不穿袄就尽量不穿,总体上要让学生从体育教师身上感觉到激情与活力。

其次,练习中教师不能只动嘴安排而缺少示范,也不宜一次示范后就抱起手来,在一些技术性较强、强度不是很大的练习中尽量参与学生活动,起带动与示范作用;强度大的练习中,可以选择其中一组或一段与学生共同“切磋”一下,让他们感觉到与教师同甘共苦,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能帮助教师树立威信、增加亲和力。

篇8:主题教学研讨过程中如何高效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间都不是彼此孤立的,都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就像一根链条,每个环节都应该有自身的教学价值和学习价值,缺少任何一环都不行。而一个趣味的主题可以让教学环节紧密地衔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1 魅力主题解开思维的绳索

新课程启用以来,课堂已形成基本套路,教师也习惯于按部就班,按套路设计课堂环节,似乎已经顺理成章。这样的设计的确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提升的作用,可是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有更好的突破呢?教师的思维应不拘泥与原来的形式,能够大胆创新,在考虑到学生心理状况、学生思维的发展上下足功夫,增加有魅力的环节,使本来已经进步的课堂锦上添花。

如在《铁的生锈与防护》这个教学中一位老师将本节课进行了创新设计,以一个小铁钉的故事入手,环节主题即为小铁钉的变化。将小铁钉拟人化,加入了动画元素,将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个深入童心的形象赋予到小铁钉的身上,展开一系列的故事。从小铁钉“生病”到寻找“生病”原因再到“防病”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其中,在快乐中学习了铁钉生锈的条件和防锈的方法。整个课堂环节紧凑,节奏明快。喜羊羊等动画形象贯穿始终,将整节课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设计教师的思维完全放开了,没有局限于课本上的单纯文本,而是大胆创新,勇于改变套路,实现了欢快有特色的教学设计。确立一个富有魅力的主题,能够让教师广开思路,让课堂美丽生辉。

1.2 魅力主题创设崭新的课堂

课堂是灵动的,灵动的整合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依,无论怎样处理,我们都应该努力回避缺少逻辑联系的零碎的板块,要基于教材的整体或目标的整体去挖掘、去设计。因为一个完整的课堂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教材的任何条块分割的做法都会影响我们教学的整体效果和审美效果;也因为一堂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我们围绕确定的目标,用一条清晰的线索来整合教学内容。

例如,在微粒的学习中我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方糖的活动为主线来将整节课联系起来。我在本节课中以方糖为主线设计了五个环节,前三个环节是在寻找方糖的情境小实验引导下展开的实验探究,来说明物质的微粒构成和微粒性质。

环节一:方糖的小面孔;环节二:方糖在前进;环节三:方糖的新家;情境小实验三——环节四:说你说我;环节五:想象延伸。

本节的环节清晰自然生动,力求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拟人化,并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正因为生动而又细致的环节设计,本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而不混乱,并且能够将知识细致理解,形象的记忆。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在环节设计上下功夫,力求有创造性,并且精益求精。因为精心的环节设计为课堂细节增添了色彩,会让整节课亮起来。

2 鲜活的主题让课堂效率步步高

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就是“有效教学”的落实,而“有效教学”的落实,取决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的素养和智慧。鲜活的环节主题确立在有效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是推动新课改的一件有力武器。

2.1 鲜活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大力推动下,“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关注。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教材从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角度出发,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生活经验和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突出新课程理念: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入社会。而鲜活的主题则是有效教学的主线。以教材为依托,设计情境,有效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习《我与蛋白质》一课时,我确立的环节主题就是以食品中的蛋白质为主线。因为与学生每天的吃有关,于是在课前我找了很多与吃有关的图片,美食佳肴让学生垂涎欲滴。同时配上学生喜爱的周杰伦的音乐《吃饭歌》,产生了一种妙趣横生的效果。学生愉快地欣赏,轻松的课堂氛围由此而生。随后又给出学校午餐菜谱,让学生在美食的享受中进入学习,再在之后的问题中找到答案,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蛋白质的学习中来。这样的设计能够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对在一节课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思维的提升、情感的共鸣、知识的生成以及学生自信心的建立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几方面的有机结合,使得一堂课有了一个美丽的主线,仿佛架起一道彩虹桥绚丽整个课堂,让一节课生机勃勃。

2.2 鲜活的主题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课堂的主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趣味横生的主题能够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瞬间迸发出来,对新知是一种期盼,而在这种期盼中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提升。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教师围绕一瓶碳酸饮料来展开,打开雪碧饮料二氧化碳气体跑出,初步认识二氧化碳。然后让学生思考二氧化碳为什么会跑出?从而引出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打开的雪碧瓶逸出气体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将逸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等。层层问题都是围绕碳酸饮料展开的,让学生的思维也不断地展开。随着思维的深入,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也逐渐了解,从而水到渠成地走进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鲜活的主题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理刺激,会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也常常会带来学生想象不到的结果,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抓住学生的神,这样的主题必不可少,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3 灵动主题让师生情感相连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灵动的主题是思维火花的闪现,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基石。在学习石灰石利用这一节课时,教师设计的几个环节都是围绕我国著名的圆明园设计的,开篇即出现了圆明园未烧毁之前的图片,了解石灰石、大理石、汉白玉等含有碳酸钙的矿物。接下来又播放圆明园被烧毁后的残垣断壁,引出石灰石中碳酸钙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在教学中加入了爱国的元素,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仿佛置身于圆明园中,在认识它的变化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民族荣誉感,师生的情感达到了共鸣。所以在化学课堂上可以加入这样的情感元素,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教学环节主题的确立是沟通整节课的珠线,再美丽的珍珠如果散落下来也体现不出其洁白莹润;如果一条主线将其穿起,美丽即刻体现出来。教学环节需要主题,更需要有丰富内涵,有别样魅力的主题。主题可以不那么深刻,可以很朴素,但不可以远离学生的内心。要考虑到学生的时代特征,加入时代元素,将生活中的片段编辑成故事,将教材中的点滴赋予灵动的色彩,就能将其穿起来,形成富有生命、节奏明快轻松的课堂。课堂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主题”,我们的教学才会那样饱满,那样激情跌宕,那样熠熠生辉。教师不要错过每一节课能够展现主题特色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努力将自己的能量无限释放,让主题的魅力绽放在教学中。

摘要: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要进行单纯的统筹, 更要注重节奏的明快, 趣味的浓厚。为此, 一个鲜活而又魅力无限的主题是必不可少的, 好似一节课的灵魂, 它可以穿起整个课堂, 让课堂灵动而又高效。

篇9:单元整组主题教学如何省时高效

五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是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教学内容。《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这四篇课文都是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针对这个主题,我的设计理念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归纳,以人为本,改革教学方法与策略,真正实现“得法课内,得利课外,受益终身”的学习目标。

一、单元整体感知,渗透阅读篇章名著的意识,渗透学习方法

对于单元整组教学,目标导向举足轻重。让教学做到省时高效,在这一环节就要给学生渗透阅读篇章名著的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激发亲近名著、阅读名著的欲望;渗透学习方法。具体环节如下:

首先,播放“负荆请罪”“孙悟空大闹水晶宫”两个小故事的音像资料,引出单元主题,探讨“什么是名著”“哪些书是中国名著”,从而揭示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在此基础上,及时指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后面补充的资料袋,了解这几部古典名著的相关知识,孕育求知欲望。接着,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感知本组课文的大致内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然后,以点带面,渗透学习方法,为以后深入学习课文引石铺路。最后,在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之时,让学生围绕单元“中国古典名著”这一专题和“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搜集资料:

①搜集原著中与课文相关的部分。

②搜集与这四篇课文中人物有关的故事、歇后语等。

二、单元体验感悟,找准读写契合点,名篇带名著,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单元整体感知”后,为了进一步达到省时高效,这个环节的体验感悟,我的设计理念是:以点聚焦,疏密有致,牵一发动全身。具体操作分两大模块:

模块一:用3课时,以故事的前因后果作切入点,感受四篇课文情节的曲折生动,并进行习作训练。

从精读课文《草船借箭》入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作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紧紧扣住文本,进行研读。通过不同方式地读、由粗到精,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在研读过程中,教师穿针引线、精当点拨。在此基础上,半扶半放,让学生从整体上领悟“将相和”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接着,让学生乘着阅读的翅膀,选择略读课文《猴王出世》《景阳冈》分组自主研读,让心灵自由飞翔。然后,根据学习体验,选择课文内容的切入点,进行讨论与交流。比如,《景阳冈》,在学生充分自读,理解故事情节后,教师顺势抛出后面习作中的《景阳冈》缩写例文,与之对照,感受武松打虎惊心动魄的场面。归纳缩写方法,真正做到天光云影共徘徊,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因写而读,读写结合。实现语文教学1+1>2的整体功能。

模块二:用2课时,抓片段感受四篇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并完成口语交际内容。

还是从《草船借箭》入手,这篇课文人物对话较多,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特别能反映两人的特点,被称为经典之笔。教学时,让学生对第二自然段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进行留白补充,把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和动作等相关内容创造性地补充出来、表演出来,让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头脑里丰满起来,鲜活起来,对后面的口语交际内容进行初步训练。

接着,在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时,采用分组排课本剧的方式来感受《将相和》中的人物形象。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表演中深化认识,在观摩、评议中感受人物形象。口语交际内容在此又进行了强化训练。然后,播放“武松打虎”和“石猴寻源”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边欣赏边体会人物的形象。同时,引领学生去感悟、发现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讲讲课下搜集到的名著中的其他有趣的故事。从而,达到名篇带名著的目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三、单元整体回顾,搭建交流平台,展示课下搜集的资料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所以,在单元整体回顾环节,我们的理念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情景,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把过去学习中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总结、提升和整合,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激发学生读整本书,读好书的欲望。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紧扣单元目标,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这两个版块巧妙地穿连到一起。首先,在学生全面系统地回顾本单元4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切入交流平台。让学生各抒己见、畅谈本组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拓展课堂时空,交流自己课下搜集到的相关人物资料,使学习不再局限于一堂课所学的内容,更全面的把握人物特点。接下来,感悟古典作品语言的魅力,过渡到日积月累。在充分学习掌握课本提供的内容之后,展示课下搜集到的相关歇后语,拓展延伸文本,享受阅读名著的乐趣,使本环节的一大亮点凸显出来。在我的课堂体验中,孩子们诗情飞扬,真可谓是“造物无形妙化工”。最后,在课接近尾声之时,总结收获,查漏补缺。

总之,打破单元整组教学常规,一个单元仅仅利用7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为他们从模仿着学到创造性地学、从单一认知到多元思维创造了更多有利的条件,切实达到了省时高效。

上一篇:局扶贫日活动情况报告下一篇:赞颂老师的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