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中德育教育分析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小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和德育素质的培养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教师要有效将小学书法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书法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的策略进行积极有效的研究,不断研发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书法教学中德育教育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法教学中德育教育分析论文 篇1:

书法教学与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离不开德育教育,应包含思维、道德、心理、行为等许多要素。单纯的讲道理,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在书法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媒体,联系书法五千年文明的丰富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滴渗透,使之潜移默化,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旨在研究书法艺术教学和德育教育两者的和谐统一关系,研究书法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分析德育教育对学生书法技能、鉴赏能力、素质提高的作用方式、影响效果。寻找德育教育对书法教育发挥的功能优势,关注学生的艺术学习,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书法能力的进步、提高。因此,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要注重德育与书法教学的相辅相承。书法教学不单单是书法技法的训练,不仅关注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提高,更要着眼于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以书载道,书道融汇育人”的德育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德育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表现形式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不是为德育而进行的“德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般和谐统一。

一、讲述书家人品,塑造美好心灵

清人刘熙载说过:“书者,如也,如其人,如其学”。书法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王羲之“骨硬”,虞世南“德行忠直”,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蔡襄“才德俊伟”,黄道周“不谐流俗”,他们的品格令人高山仰止。在书法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介绍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勇于抗争外辱,敢于为民请命,且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的英雄人物、著名政治家、知名学者等的故事,激发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讲述,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美好心灵,从而影响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养成沉着冷静,做事有始有终、勤动脑、善观察的良好品质。

二、欣赏书法之美,陶冶高雅情操

鲁迅先生有言:“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书法是通过线条和空间的运动产生出无穷的意境,可表现书者的胸襟,表现生命的活力、意志以及无限的情愫。不同的书体,如篆书的古雅朴厚、隶书的沉雄遒劲、楷书的严整瑰丽、行书的秀娟活泼、草书的奔放奇逸,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信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心理得到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由于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书法中体察提按、转折等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的美,浓淡、枯润等墨色的美,俯仰、向背等结构的美,疏密、穿插等章法的美。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从不同的书体中汲取营养,感受诸家书体的美,如先秦书法的稚朴古雅、魏晋书法的奇逸开张、唐楷书法的法度森严、明清书法的个性张扬,以及现代书法的异彩纷呈。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观赏和评点,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读帖时欣赏到汉字的结构美,从而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进而起到陶冶情操、培养高雅情趣的作用。

三、临摹书法作品,树立健康人生观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以汉字书写为基础,要达到汉字书写形式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历代书法家都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往往古代许多著名书家又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如王羲之、苏轼、郑板桥等,因此学生在临摹书法作品中,大量接触的是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向上的经典诗词、名人名言、智人睿语,能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以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临习书法作品时,要求他们能平心静气地考虑好作品的布局安排,有效地控制好心情,眼到、心到、手到,心手相应则写出的线条就有轻重、粗细、深浅、敛舒、险丽之变化的效果,最终达到抒情达意、精神愉悦、心专意畅的最佳目标。

四、坚持书法训练,塑造健全人格

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创造禀赋,但只有心理正常、健康的人才会把创造潜力付诸实现。”

首先,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高度认真的精神。一位心理学家讲: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规范其行为有两种好办法,一是练习平衡木,二是练习书法。这两种练习均能使学生进入到一种相对静止的心理状态。练习书法,必须进入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这种状态叫静止状态。只要这种状态能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养成逢字不苟、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写字前,要求把笔、墨、纸、水瓶放得有条不紊;下课后离开座位,手与桌面上不留一滴墨迹和水迹,这对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及谨慎细致的心理很有好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养成这种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其次,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心理素质。

实践表明,学习书法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如果没有长期艰苦的磨炼,就无法领悟到艺术真谛,难以敲开艺术之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以名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教育学生,如:唐代的怀素,因家贫买不起纸笔,便种下三万株芭蕉,采芭蕉叶练字。老叶摘完了,新叶还小,舍不得采摘,干脆就在嫩页上悬臂练字,终于成为书史名家。郑虔家贫,练字常常没钱买纸,听说长安城南恩寺里贮藏着几屋子柿叶,于是就住在寺里,以柿叶当纸练字,正面用完用反面,竟把几屋子柿叶全写完了。后来,他把自己写的诗和画合成一卷献给皇上,唐玄宗称之为“郑虔三绝”。北宋的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秆在沙地上练字。由于他勤奋刻苦,书法终有成就。正是在这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学生获得了韧劲与耐力,形成了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在书法教学中如果能注重挖掘这些德育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心智与德行一同成长,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

作者:曲会利

书法教学中德育教育分析论文 篇2:

论小学生书法教育与德育渗透融合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小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和德育素质的培养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教师要有效将小学书法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书法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的策略进行积极有效的研究,不断研发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首先对小学生书法教育与德育渗透融合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小学生书法教育与德育渗透融合策略,希望对促进小学书法教育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小学生;书法教育;德育;渗透融合

引言

在以往的小学书法教育过程中,受限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有效对学生的书法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因此教师要有效结合德育教育,提升小學书法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我国德育教育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是我国历史人民思想道德的结晶,将小学书法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更加积极有效的促进小学书法的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小学生书法教育与德育渗透融合意义

通过书法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是最常见的人类文化行为类型之一。小学书法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生动地体现了书法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强大优势。通过德育教育与书法教育的渗透融合,学生可以利用书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书法中包含的中心思想,有效促进学生的书法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在实践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小学书法教育过程中,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不经过实践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对于书法的理解和书写的水平将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师要积极结合德育教育的教学形式,实现小学书法教育质量的提升。此外,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给小学生书法教育与德育渗透融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书法是教育孩子、接触文化最重要的方式,要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就必须把书法当成一个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小学生书法教育与德育渗透融合策略

(一)正确认知书法教学的价值意义

书法艺术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字的形式一直流传至今,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历史古代人民留给我们珍贵的财富。对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书法教学的重要价值,从而通过与德育渗透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文化底蕴。教师要在学生的日常书法学习中,引导其充分认知中国汉字的文化魅力,感知书法艺术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除此之外,书法学习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还能够锻炼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健康发展。学生通过学习书法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锻炼自己的专注力,使自己更能够专心致志的做好一件事,有效抵御外界的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书法创作之中。

(二)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

小学书法教育方法的单一是学生对书法教育与德育渗透融合产生抵触情绪的一个主要因素。要把德育教育与书法日常教学相结合,寻找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拉进师生关系,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据调查,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书法教育与德育渗透融合的发展极为有效。在进行书法教育与德育渗透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视频、图像、文字的形式,将美丽的图画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图画中丰富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将德育教育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书法作品中展现的精神和毅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书法教学是有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个人修养的重要手段。在开展小学生书法教育与德育渗透融合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加大对学生多样化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应帮助学生超越模仿文本材料,以便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使用书写技巧来创建自己的风格,进而进行高效的练习。这样可以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式的模仿,亦步亦趋,不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吸收,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打开书写思路,进而提高书写技巧,从而使学生可以发展出非常个性化的书写风格,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新形势下小学书法的教学改革,教师要有效利用德育教育,积极探索二者渗透融合的有效途径,实现小学书法教育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学习,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采取正确认知书法教学的价值意义、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等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蕾.探索书法教育与小学生素质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4:175-175.

[2]陈文.探索书法教育与德育结合的有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56.

[3]耿荣芝,张朋.探索书法训练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19:22-24.

作者:张波

书法教学中德育教育分析论文 篇3:

浅谈初中书法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视为明确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书法教学的重要性,并针对书法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活动形式进行深入探究,围绕实践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加以分析,进而提出具体的设计原则,对推进初中书法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教育;书法课堂;有效教学

一、书法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书法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观察-模仿-创新”的过程,学生需要先对教师或名家的书法作品进行观察,找到其中蕴含的规律,再对其进行模仿,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最后进行创新,写出自己的风格,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到会得到锻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书法能力的同时推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设。

(二)培养审美情趣

汉字是唯一一种在世界上仍在广泛使用的象形文字,汉字蕴含着中国五千年来积累的优秀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正是汉字对学生的熏陶过程,长时间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树立高品位的审美情趣。

(三)提升学生品质

书法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会锻炼学生的耐性,培养学生形成认真、细致专注的学习品质,书法尤其注重对细节的雕琢,同时又兼顾整体的美感,学生可以将这种学习理念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而使学生变得更为细心,改掉马虎大意、盲目武断等坏习惯,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了解中国优秀传统化

汉字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知识,是中国漫长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正是学习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书法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修养。

二、书法实践活动分析

学生在学习书法前必须正确认识书法与写字间的辩证关系,首先,书法与写字有本质的区别,写字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更强调其实用性,而书法则更注重创新与探索,书法的目的是传递某周精神,展现某种内涵,更注重文化属性。其次,学生还应该正确认识书法与写作的紧密联系,书法的本质仍然是写字,书法是由写字发展来的,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也是书法发展的基石。而书法也是对写字的升华,书法为写字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途径,推进了写字由实用向美学的转变。书法与写字既存在紧密联系又有本质区别,二者的相互作用推进了书法的创新与发展。

三、书法实践活动设计原则

(一)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书法是中国国粹,其内部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師可以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开展书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织学生临摹《满江红》、《出师表》等名篇,鼓励学生分析文章内部蕴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后再进行临摹,帮助学生将情感倾注于书法之中,进而强化学生的书法写作水平。

(二)统一书法教材,为书法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统一书法教材可以为书法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本文针对如何统一书法教材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教师要端正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将自身的教学经验转化为系统化的书法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框架,以便学生将书法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书法实践。其次,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编制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书法教材,这一书法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要兼顾美育与德育教育,在推进书法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还应针对统一的书法教材制定灵活的活动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在统一理论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从而保证有效教学活动不偏离其教学意义。

(三)活用赞赏手段,提升书法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赞赏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赞赏手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教师为学生制定最近的学习目标,进而针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加以赞赏,激发学生的成就感,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书法水平。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书法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为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的任务目标制定层级赞赏手段,学生的书写能力提升后教师可以将其提升到更高级的学习小组,以此来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强化书法水平。二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反思意识,学生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临摹《兰亭集序》的书法任务,再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会,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书法作品加以评价,并由学生共同推选出最好的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胜负欲,鼓励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提升自身水平。

结论:

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发现,书法实践活动对推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书法实践活动的应用与普及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因此,本文针对书法课堂有效教学活动模式的革新提出几点具体建议:对学生有短期期望、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赞赏手段、书法与生活,围绕本文提出的活动策略开展书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书法课堂的教学成效,进而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书法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俞丽红, 宋秋前. 初中书法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030(008):226-227.

作者:薛建新

上一篇:基于课堂教学的高中地理论文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