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讨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生源素质的急剧下降等新变化、新问题,时刻都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文章结合实际,对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困境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的德育模式进行了初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讨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讨论文 篇1:

高职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德育创新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面临很多挑战,需要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德育创新。本文对高职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德育创新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对德育工作在建设高职和谐校园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职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德育创新进行了探索,认为德育工作的创新应从观念、内容和途径进行创新,从而全面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和谐校园 德育工作 创新

建设和谐校园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且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又因德育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学校要重视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对高职院校来说,随着招生人数的逐渐增多,如何在有限的学期、教学环境下,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如今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德育工作在建设高职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仅有利于高职和谐校园的建设,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可以帮助他们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和进行心理问题的解惑等。总的来说,德育工作在建设高职和谐校园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德育工作起着宣传的作用。高职院校开展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对学生宣传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宣传与同学和谐相处、积极向上的道德理念,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对校内的不和谐现象进行抨击,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

第二,德育工作起着调节的作用。德育工作不仅影响学生的思想,而且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公平、公正、宽容、自信的心理素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处理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校期间肯定会面临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所以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调节、疏导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将压力变为动力,更好地学习。

第三,德育工作起着育人的作用。育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最基本作用,贯穿于学校开展其他教学活动的始终。德育工作可以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努力学习、与同学和谐相处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

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效果不明显,学校还是存在很多不和谐、不文明的现象,比如:很多学生有人际关系问题、不文明的言行举止,以及班风校风不正、学校教学设施不匹配等现象。其中尤为突出的不和谐现象有学生插队、作弊和随地乱扔垃圾,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校和谐发展。具体的不和谐现象表现如下。

第一,部分学生缺乏诚实守信的品质。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考试时存在严重的作弊现象,替考、小抄屡屡出现在考场之中,甚至出现有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竟然造假证书,欺骗招聘单位的现象。另外,有学生欺骗老师进行请假和趁着老师不注意进行逃课,如被发现,还是运用谎言进行弥补。这些不守信用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道德品质,对和谐校园的建设起着阻碍作用。

第二,当今时代的大部分学生存在自私自利的现象,不重视团队意识。如今高职院校内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行为处事方面我行我素,缺乏团队意识,个人主义盛行,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对集体活动的关心度较小。同时,在生活中与同学发生矛盾,只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人。这种现象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

第三,大多学生的责任感意识不强。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生长在温室的花朵,经历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所以面对困难和挫折,只会选择逃避或者抱怨,不懂得自省。这样慢慢就会形成自卑、自傲、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从而不利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相处关系的形成,更不利于和谐校园氛围的塑造。

根据对以上现象的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内的部分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不文明现象,与和谐校园格格不入。因此必须要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进行创新探索,以更好地建设高职和谐校园。

三、高职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德育创新

德育工作在高职和谐校园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德育工作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德育观念的创新

对于高职德育观念的创新,首先要从实施德育工作的工作者入手,創新工作者的德育观念。以往德育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播,导致学生无法从内心真正感悟到德育的内涵。所以德育工作者要学会利用自身的实践性,应运到德育教育中来。再者,德育工作的实施对象为广大学生,所以德育工作的开展就必须“以人为本”,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开展德育。首先,德育要针对高职生的职业性质而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生除了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具备优良的职业素质。所以德育工作可以根据高职生的职业需求,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等方面道德的教育。其次,德育工作的“以人为本”理念,要求德育必要针对高职生的个性和特色而开展。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所以德育工作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要培养注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同时高职生的年龄还较小,在学习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德育工作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给予每位学生以激励、信任、宽容,疏导其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成长。

2.德育内容的创新

高职德育内容的创新体现在全面开展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现为:一是对学生开展创新思想教育,二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创新思想教育为高职德育对学生开展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挑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育就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往学校一直采用的德育形式,但其开展效果不佳,主要是因心理教育的形式内容过于单一,跟不上学生心理变化的节奏。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上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改革,首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试调查,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其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课程、研讨讲座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自我心理教育等,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准确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和积极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再次,可以给学生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让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可以随时进行咨询解决。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对于大一新生,要给新生进行入学教育,让其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对于班干部成员,可以对他们进行组织能力方面的训练,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3.德育途径的创新

高职院校要想开展好德育工作,就必须对实现德育的途径进行创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德育教育。

(1)德育教学手段的创新。传统的德育教学仅仅是老师讲解课本知识,缺乏趣味性。所以如今的德育教学要实现现代化,就应将多媒体与互联网运用到德育教育中。具体方式为:创办德育网站,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或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心理问题咨询,这种方式刚好符合了高职生喜爱网络的心理。同时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德育资源,如播放有关道德教育的视频,从而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

(2)高职德育方法创新。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方法不能仅依靠理论教育,还要结合学校的实践活动来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重大纪念日,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社团活动,弘扬民族精神,从而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对学生深入道德文化教育,最终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团体意识和思想品德素质。

同时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专题讨论和实践的形式在技能训练或实践课程中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育过程的自然性和情景性,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使得学生能自主学习和探究道德问题。德育也要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师生换位法、案例分析法、专题研究法、数据对比法和情景演绎法等。另外,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道德教育,制定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注重德育教育的个体化和精细化。

(3)高职德育体制的创新。高职德育体制的创新主要包括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德育指导机构的创新。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設具体为学校要聘请专业的德育教育者、心理咨询师等,让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到位,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完美地解决。德育指导机构的创新是指学校应对德育工作配备相应的设备、场地,如设立德育教学部、德育教研室、学生就业指导处和心理问题咨询室等,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发展。

四、小结

现代教育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尤其是高职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开展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让德育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学生,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本文对高职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德育创新进行了探究探索,虽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希望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徐红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讨论文 篇2:

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生源素质的急剧下降等新变化、新问题,时刻都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文章结合实际,对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困境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的德育模式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德育 困境 模式

[作者简介]梁亚宁(1972-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秦皇岛 066311)

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困境

(一)“德育首位”落实难度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996年,我国颁布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只有把养成教育、诚信教育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社会竞争力的人才。当前,虽然高职院校初步确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但学校教育评估的硬指标仍然指向教学质量和水平。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师生认为,只要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能找到好工作,导致德育工作严重失位。

(二)学生现实与社会需求差距大

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生源的质量不断下降,高职院校录取分数比普通本科院校平均要低200多分,學生的综合素质相对更差。不少高职学生缺乏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纪律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感,诚信缺失,自制力差,盲目追求个性、自我。具体表现为早晨不起床,上课迟到、早退,随手扔垃圾,张嘴骂人,动手打架等。当今社会,企业需要的是具有上进心、专业知识扎实、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不仅看重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也关注人才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但是,高职学生专业知识系统性不强,学习品质和意志品质较差,与社会企业用人标准相差甚远,社会竞争力极弱。

(三)堪忧的网络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政治素质、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德育工作而言,网络利弊兼有。网络中西方自由化、物质化的东西使得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见多识广,更有主见、更有个性;网络的虚拟世界使部分学生沉迷其中,借此逃避现实世界的困难和挫折;网络中的色情、凶杀和游戏使得学生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给德育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二、高职院校强化德育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和谐德育环境

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结合学院特色及学生的特点,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1∶200的师生比例带班,实施辅导员专职化建设;实行辅导员定期培训制度,针对政治形势分析、德育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常识等涉及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各个方面内容开展培训,使德育队伍从专职化向专业化发展,提高整个队伍的德育工作水平;完善德育工作者的管理力度,使之科学化、制度化,使德育工作者明确责任,不断创先争优,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1.建立一支专职化、专业化、稳定化的辅导员队伍。建立一支专职化、专业化、稳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首先,要在待遇上给予适当的倾斜,提高辅导员待遇,形成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的氛围。其次,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时事政治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最后,拓宽辅导员出口,加强辅导员的交流和提拔,激活用人机制,从制度上解决好辅导员的教师编制、岗位津贴、职称评聘、职务竞聘等待遇问题,实现“优出”,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

2.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机制。要建立科学的辅导员量化测评体系,科学考核辅导员,保证工作质量。测评分为月考核和年终考核两部分,采取学生测评、(院)系测评、党委学工部测评相结合的方式;测评标准按照《辅导员工作管理规定》执行,共包括五十多项指标。在测评中学生测评权重最大,学生对辅导员能否经常深入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时落实各项工作等方面进行测评,可以直接反映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况。

(二)完善德育管理体制,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

高职院校在继承原有德育管理模式长处的基础上,吸取大学管理中创造宽松自由氛围的优点,摒弃原有模式中管理过严的缺点,克服过于粗放的弊端,逐渐形成“严管厚爱”的德育新思路。“严管厚爱”即“严在当严时,爱在细微处”。建立在高职院校学生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基础上的严格管理,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可靠保障,是学院责任的体现;爱是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动力和源泉,“厚爱”能激发学生学习、工作中的潜能,让学生的人生道路闪烁夺目光芒。“严管”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厚爱”是为了服务得更好,“严管厚爱”的管理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形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和谐,从而构建了安全稳定和谐的育人环境。

(三)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德育主阵地的作用,提高德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两课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基本理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和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研究探讨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主动地适应时代的要求,认真研讨时事、跟踪热点,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事件导问题,以问题引理论,以理论析问题解事件,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回答学生关心的社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难点、热点、疑点,力求做到理论讲透、是非分清、以理服人,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学生自我实践的空间

实践活动是德育必有的形式,是培养学生特长、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极好的舞台,而文化则是这些活动形式的精神内核。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多种形式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舞台。

1.拓展展示平台,提升综合素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展示才能、锻炼自我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可以在原有的课外活动小组的基础上组建青年志愿者协会、沃野文学社、英语兴趣小组、旅游爱好者协会、日语协会等学生社团,定期开展与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厚德载物”的博爱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劳、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都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德行。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地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绿色课堂”教育活动,规范学生的文明礼仪,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良好品质;可以举办“经典诵读”大赛,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可以邀请专家开设“国学讲堂”,为学生讲读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五)重视特殊群体教育,推进德育向深层次延伸

经济困难学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与资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德育工作的两个难点。

1.建立经济支持、制度激励与思想育人相结合的资助机制。一是创建勤工助学专项基金,为勤工助学提供有力的保证。开拓勤工助学岗位,建立固定与临时相结合的制度,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同时,吸纳社会资金,加大学院投入,鼓励师生捐款,建立“经济困难生基金”,帮助困难学生渡过难关,顺利完成学业。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随着国家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及管理愈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必须通过建立健全《经济困难学生评定及资助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明确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管理要求,使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和管理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三是注重资助同育人相结合。要不断强化贫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指导贫困生自发组织“自强协会”。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培养贫困学生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同时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学校、感恩社会。

2.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心理咨询队伍。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组织学生成立心理协会,“心协”成员出版《心语月报》,创办《心灵驿站》风雨橱窗,通过心理健康周、系列讲座、心理话剧、心理电影、征文、展牌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在一年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在二年级开设人际交往选修课。在班级设立专职的心理委员,形成班、系、院三级预警机制。

(六)占领网络阵地,构建德育工作新框架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点。要做好德育工作,作为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者必须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构建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框架。

1.以校园网站为平台,搭建多层次的网络体系。在校园网站的基础上,由党总支、学工办和学生社团分别建立党建网、政工在线、青年论坛等独立网站或二级网站,为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搭建良好平台。

2.以形式多样的网上理论专栏为依托,开展德育工作。“党建网”存储大量党史知识和党建资料,既方便学生查找理论学习资料,又是学生党支部开展网上组织生活的基地。“政工在线”开设解读“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等专题,“青年论坛”开设讨论专区定期组织学生网上交流活动,发表对热点问题的看法,与同学共享和交流学习体会。

3.组建网上德育队伍,加强网上舆情引导,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网下合力。学工办选派学生网络信息员,组建网上德育队伍,及时捕捉、反馈网上信息,清除垃圾信息,针对社会热点问题,以积极健康的主流信息引导网上舆论,形成正面舆论的强势。

[参考文献]

[1]陈捷.浅谈“德育首位”传统的现实挖掘[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3(4).

[2]张子豪.探索和创新是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动力[J].淮北煤炭師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3]曲洪志.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6).

[4]柳欣,黄裕钊.论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5]任婕,吴荣先.我国高等学校道德教育述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作者:梁亚宁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讨论文 篇3:

新时代高职德育育人工作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摘要]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德育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举措。高职德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取向,如何将高职德育育人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起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提出新时代高职德育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顶层设计,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德育育人运转机制;因地制宜,彰显时代特色,贯穿“三全育人”全过程;品牌建设,创新引领带动,实现德育育人标准化、规范化;资源共享,多元互动联合,建立健全德育育人平台载体,在深化高职育人使命中推进德育育人工作的有效開展。

[关键词]高职工作;德育育人;时代价值;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王新华(1965- ),男,江苏吴江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硕士。(江苏  苏州  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一流高职院校教师传授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20180326)

高职德育育人工作在“十四五”规划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德育育人是职业教育现代化不断健全和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内涵、创新职业教育、深化育人使命的科学工程,也是文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如何正确看待高职德育育人工作的时代内涵,将德育育人贯穿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德育育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职院校也理应从育人高度、深度和广度等层面来进行审视。高职院校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要从顶层设计、践行路径角度来加强德育育人工作,将德育育人纳入新时代大学生素养提升、全面发展的总体布局,使德育育人工作更好地融入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中,明确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的责任主体和范围,为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我国绝大多数高技能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助力了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高职院校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摇篮。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育人工作,着力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德育育人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要顺应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紧跟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步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与高职各项工作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夯实育人工作基础,创新育人工作机制,激活育人工作活力,提升服务水准,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成就和贡献。

(一)德育育人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德育育人是服务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强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对于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德育育人在教学工作中的显著特色和价值意义,深入推进德育育人常态化、科学化、可行性建设,为促进高职院校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充分调动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及老战士等老同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德育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的老同志大多是已退休的老领导、老教师、老专家。他们曾经是专业的教育及管理工作者,不仅时间充裕,而且懂教育、爱教育,在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把德育育人工作和发挥“五老”作用有效对接、统筹结合,是实现高职院校德育育人的途径之一。

(二)高职德育育人工作肩负着铸魂育人的崇高使命

未来世界是变化的世界,是发展的世界,是需要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世界。高职院校青年学生恰恰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关心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师、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是基础性、系统性、持久性工程,涉及学校各个部门、各个群体,涉及工作的各个方面,需要形成合力,探索创新,久久为功,不懈努力。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问题。针对学生在思想、心理、行动中有可能出现的状况,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作用。从高职院校中选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学生导师,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创新教学形式等方式开展学生的指导工作和活动。针对青年学生的共性问题,通过有效的手段激励学生自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遇到的特殊问题,通过专项辅导、科学引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和经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三)高职教学工作与德育育人统一于“十四五”时期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工程

“十四五”时期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工程,是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科学提升现代化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是完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之路。

高职教学工作与德育育人的有效融合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体现,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工作。高职院校要统筹德育育人工作,强化德育育人工作的管理,将党的十九大系列文件精神作为德育育人的重要指导,加深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德育育人工作实效,实现把方向、抓落实、提品质的目的和任务。将高职教学工作与德育育人统一于“十四五”时期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工程,发挥德育育人优势,增强德育实效。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存在的问题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聚焦“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怎样培养人”的关键问题,“培养什么人”的核心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关注目前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德育育人工作缺少目标

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具有思想性、目标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德育育人工作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从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就业的情况来看,存在最多的问题是学生技能、知识过于单一,学生整体素养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甚至有些学生在就业后,产生强烈的职业挫败感,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这些问题的出现,体现了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高职院校要树立清晰的目标,找准德育育人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德育育人工作。德育育人工作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缺少清晰的育人定位和指导,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德育育人工作不能与时俱进

目前,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还是沿用传统育人模式。很多高职院校以理论讲解为主,对课外教学、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德育育人工作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没有特色、缺乏亮点不仅仅是“三全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对德育育人工作的内涵把握不到位,创新性思维不强,教师在德育育人工作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深刻的认识和行动的感悟。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理应与时俱进,创新育人模式和内容,将德育育人工作内涵落到实处。

(三)德育育人工作亟待标准化、规范化

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是一项庞大冗杂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每个制度、每项机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德育育人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将德育育人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效地联系起来,才能保证德育育人工作有效开展。但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实现德育育人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没有明确德育育人工作的要求与目标,甚至部分高职院校对德育育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缺乏全面、系统、理性的认识。由于德育育人工作缺乏标准化、规范化,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仅仅停留在文件层面,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

(四)德育育人工作缺乏专业性、联动性

高职院校学生不仅需要理论学习,更需要专业技能的学习、实践能力的提升。一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多元化的行为表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课程的专业性、有效性也很难在每个学生身上体现。二是由于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增多,教师很难与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又深刻的思想沟通,这样也会使德育育人工作进展缓慢,发挥不出应有的育人实效。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实现德育与教学资源共享,多元联动,打破僵化的育人模式,建立一个有效联动的德育育人平台载体,是德育育人工作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举措。

三、在深化高职育人使命中推进德育育人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的育人使命与德育育人工作具有内在逻辑关联,高职院校育人使命为德育育人指明了方向,而德育育人工作为深化高职育人使命提供了实践路径。二者的有效融合,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一)顶层设计,明确主体方向,完善德育育人运转机制

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要做好顶层设计,树立育人意识,发挥育人作用,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做出规划。高职院校要做好资源共享,动员各方力量,努力开创德育育人工作新局面。

第一,高职院校要明确德育育人主体责任和工作内容,完善德育育人运行机制,确保德育育人工作能够有效实施。高职院校德育育人的责任主体多为党委,其主要任务是制订德育育人工作方案,保障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机制顺利运行,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处理好管理部门和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第二,具体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党委应定期听取有关德育育人工作的汇报,研究德育育人一体化机制。定期与教师开展育人工作交流和研讨,保证德育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借助校级、系级和教师三级校企合作平臺优势,成立由企业推荐的省市劳模、技能大师组成的敬业讲师团,为青年学子宣讲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在校内弘扬劳模精神、大师精神,培育红色基因和工匠品质。建立大师工作室,将工匠大师引进校园给学生传授技艺;同时,工匠大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

(二)因地制宜,彰显时代特色,贯穿“三全育人”全过程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基础比较弱、自控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这些因素都对高职院校教学带来挑战。对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作用。

第一,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实践基地对学生加强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四史”教育。邀请优秀教师走进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基地,在教学相长中守正创新。在校内开展结对帮扶、爱心活动,让学生感到温暖,增强职业自信。成立党建辅导、理论宣传、教学督导、心理咨询、帮困助学、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社团活动等多个专门工作小组,根据学生个性进行分类,做好“一对一”“一对二”结对帮扶,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和服务,促进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二,积极发挥思政教师、劳动模范在德育育人工作中的作用。让思政教师、劳动模范与学生结对帮扶、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择业、就业进行全程指导、帮助。教师深入研究新时期青少年的需求特点,探索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适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必要的工作条件支持,做到与青年共情,与青年同行。

(三)品牌建设,创新引领带动,实现德育育人标准化、规范化

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品牌建设是创新新时代德育育人方式、发挥育人作用、激发育人活力的有效路径。德育育人品牌创建作为高职育人的一种新形式、新媒介,在实践中应进行更加积极有效的探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辐射。新形势下创建德育育人品牌有利于强化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布局,能够积极有效地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凸显德育育人特色和亮点,激发广大师生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高职院校党委应把德育育人品牌建设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增强德育育人与党建工作的协同效应,使教师满腔热情地开展关心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一是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由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活动方案,形成“一院一品牌,一系一特色”活动品牌,努力彰显德育育人品牌建设的特色,扩大辐射力和影响力。二是德育育人工作品牌建设要突出德育育人主题,为职业教育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也是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品牌建设的重要目标。三是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品牌建设应根据区域特色、学校学情和教学特色,建设创新型、合作型、服务型等德育育人品牌,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第二,德育育人要加强党建统筹引领。一是高职院校党委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到各地区开展“走基地、看变化”的活动,切身感受党领导下的城乡区域发生的巨大变化。二是建立健全党委定期研究党建带群建制度、高职院校督导教学制度、党支部活动与高职院校活动联动制度、德育育人工作者年终考核表彰制度等,推动德育育人工作常态化实施、规范化建设、制度化提升。三是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各部门定期交流、开展活动,形成两级联动的德育育人体制和机制。借助团委、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与青年学生联系密切的优势,高职院校联合学工、团委、工会、妇联等部门和学生党支部,共同组织开展一些时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主题活动,使德育育人工作更有鲜活力,育人内容更有创新力,育人覆盖面更广。四是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德育育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对积极投身德育育人、求真务实、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成绩突出、在学生中具有威望和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四)资源共享,多元互动联合,建立健全德育育人平台载体

高职院校是德育育人工作的核心力量,但由于自身资源的不足和条件的限制,仅仅依靠高职院校很难做好德育育人工作。资源共享、多方合力是建立健全德育育人平台载体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协调好有关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社会现有的理论和实践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德育育人平台,群策群力做好德育工作。

第一,高职院校在资源共享、多元互动联合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夯实合作基础,注重与各学校合作,加强与青年学生交流较多的机构合作,这既是实际教学所需,也是高职院校德育育人的职责所在。高职院校依托相关资源,打造德育育人的主战场,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良好学习环境。

创建德育育人平台是做好高职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高职德育育人平台既是教师教学的平台,也是学生实践训练的载体,更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德育育人工作平台的构建要面向未来、面对现实,坚持“立德树人、产教融合”的育人理念,彰显区域特色,立足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秉承“服务学生、服务就业、服务社会”的育人宗旨,大力推进学校、企業、社会、家庭等多元融合的育人模式,积极推进“岗、课、证、教、研”五位一体的育人载体,为学生个性展示和综合素养的培育提供平台,重科学、讲实效、全方位、系统化地打造好培育新时代青年的平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有效开展。

第二,高职院校要创新德育育人的活动形式,德育育人的对象是学生,如何使学生自觉参加高职院校组织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德育育人的主要任务之一。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必须搭建好与学生紧密联系的平台,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创新德育育人平台载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登卓.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机制研究[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54-59.

[2]陈哲明,燕允学.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9):105-106.

[3]苏森森,王未强.新时代在改进中加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研究,2019(1):90-98.

作者:王新华

上一篇:机械制图学习兴趣培养论文下一篇:高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