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思索论文

2022-04-29

摘要:本文结合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提出混合式信息化教学理念,以高职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课程中的教学任务为例,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混合式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并对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关键词:信息化;混合式教学;网络学习平台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以连续8年主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思索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思索论文 篇1:

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并总结教学体会,以期更好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统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法

统计学基础课程是高职管理类专业的职业核心基础课程。在传统的统计教学中,教师处于权威或中心地位灌输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接受知识。由于统计公式繁杂、术语抽象、数据枯燥,经常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摸不清头绪,所以学习起来毫无兴趣,很难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行动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统计学基础课程在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目标

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就是确立能力本位的思想,实施教学改革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从职业能力所涉及的内容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因此,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总结为以下方面。专业能力目标:会设计统计调查方案;能利用各种调查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开展调查,搜集所需数据资料;学会进行恰当的统计分组整理资料;能够运用数据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逻辑思维能力;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学习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能不断积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习意识及服务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和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学习情境设计。行动导向教育中的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行动导向教学的情境设计应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要求参与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能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因此,课程教师深入行业一线进行岗位职业能力调研,并在充分听取行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统计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

2.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为了改变学生单个、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在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组建4~6人学习小组,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①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例如,针对“统计工作”这一项目,要求学生了解并把握整个项目从设计、调查、整理、分析的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在统计教学中,按四个步骤实施教学,第一,资讯: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讲解调查程序、方法及调查方案、资料整理分析及调查报告内容及技巧。学生收集相关信息资料。第二,计划、决策:项目团队进行人员分配,讨论调查事宜,策划工作思路、步骤,制定工作计划。第三,实施:团队分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撰写调查方案,执行调查,整理、分析各项工作,撰写调查报告。第四,检查、评价:每个团队选1~2名代表汇报团队项目的调查策划、调查实施和调研结果及感受。回答同学与教师的提问。在开展项目教学法时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②思维导图教学法。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是一种开发人的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简单高效的工具。例如在设计调查方案的任务中,首先下发卡片、彩笔等材料给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讨论“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这个中心议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整调查方案”的思维导图。然后各组上台展示并解释思维结果。最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进行卡片归类,整理成一个完整调查方案的思维导图。③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例如,为配合静态及动态指标计算分析项目任务,设计了“从统计角度分析金融危机情况下我国经济运行情况”这一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探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组织及安排如下:①课前准备。课前的准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师选择好案例后,准备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提前给学生分发案例资料,并把讨论的问题、基本要求告诉学生。二是学生,学生根据老师预先布置的案例,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提出小组主要观点,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②课堂讨论。课堂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各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完毕之后小组成员要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并做出解释,期间可进行必要的辩论。小组集中讨论的这一过程为学生发挥的过程,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并控制学生的发言时间。第二,然后由教师总结并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③点评与总结。学生发言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表示对学生劳动的尊重,重视其见解和观点。在学生发言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要点评,同时归纳学生发言的主要观点,以利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挑起争论的“事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者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评议,让学生尝试总结辩论,进而明确方案是否可行,哪些方案具有独到之处,是否还存在需要改进的环节等。④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评价的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时,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创造新思想的过程中。学生不需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不必要立刻对某一个同学的观点加以评价、讨论或提出批评,所以意见均放在最后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头脑风暴法教学应在一个开放、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时间较短,所以可以在学习情境中的很多地方使用。头脑风暴法的实施步骤如表2所示。⑤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抽样推断的学习单元中,给各组布置如下任务:以上课班级全体学生作为总体,抽取样本单位;调查月生活费、月伙食费支出标准;资料整理;计算以下指标:平均月生活费■、标准差σ;平均月伙食费支出■、标准差σ;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上的同学所占的比重p;月伙食费支出在300元以下的同学所占的比重p;进行抽样推断(由样本推断总体)。

3.考核方式改革。对于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考核也要进行改革,这也是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对于统计学基础的考核,不应只限于期末的闭卷考试,考试的形式要多样化,要对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考核,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统计学基础期末考核改革中,尝试摒弃传统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等题型。侧重使用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题型,考试内容不应再以客观题为主,要尽可能具有灵活性,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余地。具体的考核方法如表3所示。

三、行动导向教学在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1.赏识教学法能得以充分应用。赏识教学法是在情感教学论指导下以情促学的主体式教学法。在高职低年级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法有利于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是适合高职低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有效教学法。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在资讯前加任务期待和总结前加赏识性评价。这样,使学生在获得完整行动能力的同时获得成功心理。

2.组建合作型学习小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主动学习的占10%、愿意学习的占35%、厌烦学习的占50%、放弃学习的占5%。针对这种情况,在组建学习小组前要调查了解所有的学生,合理搭配,使得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在主动学习、愿意学习的学生带动下,小组成员为了完成组内分配的工作任务,不给本组丢脸,积极参与分工协作,有一种缺了谁都不行的感觉,使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3.形成竞争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行动导向教学中,很多工作任务是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因此在完成时间及质量方面会设置一些精神奖励,如国家统计局权威发布奖、工作报告总理奖、统计奇兵奖、最佳发言人奖等。小组之间为了争取奖励,都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争取本小组的胜利。

4.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执教水平。行动导向教学对教师执教水平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熟悉与本课程相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并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分解学习内容和设计学习情境。第二,要设计好学习情境中的各个具体任务,而且要与实际工作相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资料收集筛选及研究设计工作。第三,教师在课堂上是导演,对课堂要能全局掌控,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效率,还要把握好效果。否则课堂上的项目任务无法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也无法达成。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0-76.

[2]陈斯卫.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集体经济,2009,(8).

[3]戴海珊,陈惠芳,谢讯.行动导向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5).

[4]李昆益.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施[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作者简介:盘明英(1966-),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盘明英

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思索论文 篇2: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混合式信息化课堂教学探索

摘 要:本文结合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提出混合式信息化教学理念,以高职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课程中的教学任务为例,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混合式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并对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信息化;混合式教学;网络学习平台

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以连续8年主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目前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信息技术。本文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探索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习地点可移动,学习内容可选择,学习进度可控制,真正实现“泛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设计依据

课程遵循“工学结合、行动导向”及“教、学、做”一体化模式,通过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线、以任务为引领,以情境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具备数控铣削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工艺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的能力,并熟练掌握编程指令、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应用,可独立进行零件的数控编程加工,且具有制订较复杂铣削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解决生产中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分析

本课程选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张宁菊主编。该教材,依据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项目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强化以企业数控铣削加工具体工作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要求,以来源于企业经过加工处理的典型零件为载体的设计思想,结合课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总结会、加工零件质量分析等多方面的反馈,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方式继续深入开发将数控工艺、数控编程的理论教学、机床操作实训教学、数控工艺课程设计、典型零件虚拟加工、实际加工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项目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深入理解并掌握从事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操作与维护、编程与工艺设计相关知识与实践技能。

本节课选自《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點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第2版)课程的项目三:外轮廓零件的加工。依据《数控铣削编成与加工》课程标准、高等职业学习阿西专业教学标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级数控铣工》职业标准。授课对象是数控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动手,热衷网络,对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略知一二,心怀好奇,同时他们能够规范使用刀量夹具、能够熟练掌握SINUMRIK 802D系统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熟练操作斯沃数控仿真软件,可以制定出槽类零件加工工艺、实现对槽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有一定的外轮廓零件编程与加工的基础。根据上述专业学情分析,确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3 教学策略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撑下,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采用任务驱动法等,指导学生探究学习,一扫传统教学耗时低效、枯燥乏味的弊端。

在教学中,基于打碎简约理念来建设课程资源,再按照泛在集成理念实现重构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整合,全程记录学习痕迹,较好地实现了学习个性化和评价智能化。

围绕“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以企业真实产品创建任务环境,以刀具半径补偿功能为支撑,通过线上线下学生、师生互动完成教学,最终结合专业落实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4 教学过程

课前,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并发布任务、学习资源(学生手册、微课、视频、PPT)和加工作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微课资源并提交加工作业。师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交流讨论,教师根据网络学习平台统计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给出每位同学线上评价,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并调整课堂讲解内容,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在线讨论交流,课中学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课中,老师查看课前发布学习资源完成情况,查看课前加工作业提交情况,根据平台数据,汇报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询问未完成任务学生原因,学生对课前加工作业测量结果互评,由初步实现预期效果的各组上台展示加工思路,结合加工尺寸有误原因和未完成课前任务学生原因,引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发布趣味测试,检验同学对教学重点掌握程度,针对正确率较低问题,重点进行讲解,通过网络平台中教学视频对知识进行重点学习。学生采取现场抢答方式,加深对知识内化,自己总结出本节课教学难点,老师根据回答再对教学难点进行补充说明。使学生完全掌握教学难点。通过编写加工程序和仿真加工验证两个子任务,使学生们协同合作,实现利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对外轮廓零件的编程和仿真加工。通过课堂在线测试,平台数据说明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程度。最后,教师总结拓展。

课后,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提交小组作业和课堂评价问卷,根据评分标准,完成组长评分、小组互评。老师在线批改作业并评价,线上答疑解惑,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结合线上线下评分表给出总结性评价。师生共同完成总结性评价,平台上交流讨论,总结和分享编程与加工经验,完成笔记记录。

5 效果与反思

通过上述课堂教学探索,在混合式信息化教学课堂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1)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微课、视频、PPT等教学资源共享,学习地点可移动,学习内容可选择,学习进度可控制,真正实现“泛在学习”。

(2)学生课堂展示、课堂讨论、抢答积分、课堂点评、小组协作,利用本节课内容,修改项目零件程序单,进行仿真加工验证,为后续加工做准备。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一言堂”现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协作能力。

(3)游戏化的趣味测试,直观形象地促进学生对刀补方向判定的理解和消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竞赛的方式积极思索快速答题,检验教学重点掌握程度,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利用斯沃数控仿真软件,对项目零件进行仿真加工,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测量,消除了学生害怕损坏实际机床的顾虑,大胆操作,加深对实际加工流程和机床操作规范的理解和消化,为后续的实际加工做好准备。

(5)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学以致用,指出本项目在机械加工领域、多轴加工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借助信息化技术的调查自测、查询观看、作品上传、讨论留言、投票点赞、统计分析功能等,有效突破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较好达成,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调查显示:100%學生认为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流程生动有趣,资源丰富,信息面广,互动性强。

(7)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小组协作,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兴趣感强、参与度高。课堂展示、课堂讨论、抢答积分、课堂点评、小组协作等形式,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被动接收转化为主动学习,锻炼了自主探究编程与仿真加工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协作能力。

(8)学生小组分工协作,修改项目零件程序单,进行仿真加工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学生获取了成功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在实践中真正应用了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掌握了机床加工流程和操作规范,培养了学生遵守规范、严谨细致、思维缜密的职业素养。

6 特色创新

(1)游戏化的趣味测试,直观形象地促进学生对刀补方向判定的理解和消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竞赛的方式积极思索快速答题,检验教学重点掌握程度,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程标准,注重应用。利用斯沃数控仿真软件,对项目零件进行仿真加工,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测量,消除了学生害怕损坏实际机床的顾虑,大胆操作,加深对实际加工流程和机床操作规范的理解和消化,为后续实际加工做好准备。

7 结语

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混合式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建设完善相关课程资源,真正实现完全的混合式信息化教学实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必然要改革创新,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流程生动有趣,资源丰富,信息面广,互动性强,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协同学习、探究学习。相信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模式会推而广之,影响课堂教学,顺应教育发展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韩璐璐.高质量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J].职业技术,2018(5):71-73.

[2]彭召波,彭召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体制建设的江苏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14(9):57-59.

[3]孔凌鹤.信息化教学的行动研究[J].微中国成人教育,2018,(08):87-89.

作者:杨晓刚 姚艳

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思索论文 篇3: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 要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发展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教学资源尚处于空白或开发中,特别是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资源开发迫在眉睫。简述《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立体化教材建设意义和思路,梳理并分析建设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立体化教材;UMU学习平台;微课;翻转课堂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 for Programming and Debugging of Indus-trial Robot//LUO Wen, ZHANG Hua

dents is imminen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and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 for Programming and Debugging of Industrial Robots, and analy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specialty; programming and debugging of industrial robot;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 UMU learning platform; micro course; flipped classroom

1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意义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近几年才在全国新开设的专业,2015年全国一共才三所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从2017年开设,学校可能会陆续增至50所左右。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2016年开设此专业。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渐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运用会是大势所趋。但目前该专业发展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教学资源尚处于空白或開发阶段,特别是适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开发迫在眉睫。本课题的提出,正是想通过为期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的立体化教材资源,一方面填补该专业教学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与实践,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其余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提出参考思路,力争该项目经验具有切实可行的可复制性和普及的运用前景。

随着全民“互联网+”时代的深入,传统教学形式正在经受很大冲击,由口传、写粉笔、看书本教材,演化为电子媒体的声响、图片、视频、文本的可视化演示,用以协作口传和书本教材的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学习不等于单纯的文章阅读、听音频或观看视频,知识载体形态丰富多样,学习互动过程密不可分,使用多形式序列化的教学内容与学习互动式课程,通过预设学习路径让学习自然发生。这些教学形式的变化,要求课程开发者不只提供优质的纸质教材,还需要提供配套的互联网资源,这就促进了立体化教材开发趋势的形成。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和运行是以电脑、手机和互联网为建设平台,配套开发多样的学习资源,运用多种新兴教学工具(如UMU学习平台)将学习内容、学习要点、学习重点都聚集其中,开发多元化教学运用的主辅教材、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教学视频(微课)、试题库等。立体化教材是相较于以往传统的文字印刷品而言,它集各种教学手段之优点,集学科知识点、微课、自媒体课件、网络课件于一体,将视频、语音、图像等信息输入模式相结合,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配合教学实施,使学与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得到极大的响应和互动,而且贵在随时随地反复使用。

2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方式

立体化教材作为一个贯穿全程的教学实施工具,建设出发点应着重以学生有效学习需求为主,辅助教师有效教学所需。总体来说,立体化教材建设包含:建设形式,包括纸质主教材与辅教材、辅助课件、学习网站、案例库、教学视频、微课堂等;建设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操指导、案例分析、教案、课件、学习软件、学习交流平台等;建设宗旨,即灵活有效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反复学习、教学资料。

3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

开发主、辅纸质教材 纸质教材建设思想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高职教育思想指导课程改革;针对岗位能力需求,构建课程知识体系;设置与职业岗位任职需求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内容框架,设置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内容阶梯;以由浅入深认知规律为出发点,依托任务驱动编排教学内容;融合项目训练实操指导书,讲练结合,方便学生课前、课后反复学习。

教材特色:

1)书中引入机器人历史与工业机器人编程文化的教育,使读者能在学习前了解机器人的形成和编程发展的概貌,感知工业机器人编程的丰富多彩;

2)在案例引入之前,提出其实际生产应用的需求及应用的总体思想;

3)以备注方式对指令、坐标系、示教编程的理解、应用给出进一步的总结;

4)遵循由浅入深认知规律,依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进阶的梯度难度选编教学案例;

5)配套每一个教学案例,编写简明实用的项目训练实操指导书。

开发立体化教学包 立体化教学包包含课程实施建议、学习指导、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微课)资源库等。下面具体以UMU学习平台为例,介绍立体化教学包的具体建设实践。

1)课程实施建议,包括学习方法导言、教学日历、重难点提示等。该内容实施通过创建“学习项目”来实现,建立学习项目一共需要三个步骤。

①创建学习项目、编辑基本信息。该板块就可以将课程学习方法导言、重难点提示等进行详细录入与创建,在基本信息页面支持对名称、标签、头图、介绍的编辑,可以做到图文并茂,最大限度全面介绍课程信息,吸引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②添加课程。该板块就可以将课程教学日历完整呈现,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学习进度。

③添加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都由阶段基本信息、课程内容提要两个区域组成。在学习阶段基本信息区域可以设置阶段名称、描述,可以做到与教学日历完全匹配且更加翔实展现学习阶段递进关系。

2)学习指导。运用UMU学习平台在教学中进行创新。UMU学习平台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及扩展接口,如开课签到、翻转课堂等。UMU学习平台的开发模式接口,为二次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UMU学习平台可以作为一座联通师生之间的桥梁,让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平台中互动。在该平台上以项目为单元设置,包括项目要求、思路分析、必备知识分析、典型案例解析、项目测试、作业提交等。

学习指导可以通过UMU学习平台上的“文章微课”“文档微课”和“UMU考试”三个板块来实现。UMU文章、文档课程支持Word、PPT、Excel在内的16种主流文档格式,使用UMU文档课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上传现有文档、创建制作文档课程、分享文档课程、学生学习文档课程。学习指导可以将课程PPT、项目要求、思路分析、必备知识分析、典型案例解析等文字文本生成二维码或URL链接(网址)来进行内容分享或布置,极大地灵活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

UMU考试提供了便捷的方式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支持单选题、多选题与开放试题。上课时可利用大屏幕立即呈现考试结果与学生排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要点。UMU提供匿名考试与实名考试,通过匿名考试可以快速了解参与者知识掌握情况,实名考试可以了解每位参与者的答题情况。

UMU考试一共有四个部分:添加考试、编辑考试、分享邀请参与考试、查看考试成绩与结果。考试由考试标题与考试题目组成,其中考试标题可以用于标注环节用途,比如可以标注为“课后测验”,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也帮助学生理解用意。学生可以提交图片作为开放题的回答,逐道题目进行作答,在完成考试后查看自己的成绩与答题的用时,可以立即查看正确答案或参考答案。

3)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改进传统PPT将书本内容搬运到屏幕上的不足,运用一定的动画技术使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运用不同的切换模式先向学生抛出问题,待学生有所思考后展开答案,易于师生互动;在课件中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课件中有明确的技能目标或体现项目的教学基本要求陈述,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或内容的建议、帮助;利用超链接体现知识点及相关内容之间的联

系,而不仅仅是点击鼠标翻页或翻屏。

4)教学视频资源库(视频微课)。录制相关实操教学视频,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提前熟悉实操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课后可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增强对相关实操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该教学视频资源库可由课程网站转移向UMU学习平台推送。

UMU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大小与时长,这就对微课提供了灵活的录制选择:关于知识点的微课可以在10分钟以内;关于实操视频微课,可以完整地呈现操作过程,避免视频剪辑的操作麻烦。

4 结语

立体化教材建设可以做到传统教材无法做到的事情。

1)课堂互联网+:学生没手机、没平板电脑没关系,用教师手机给学生作业、作品、讨论结果拍照,大屏幕上立刻呈现图片;还可以用翻页器潇洒翻页,瞬间让互联网+教育成为现实。

2)做微课:使用UMU学习平台可以很轻松地制作专业微课,10分钟九图一小节,一个课程小节数量不限,瞬间生成二维码课程;微课还可以结合考试、提问等一系列互动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压力与动力。

3)做互动:用手机随时发起现场提问、讨论,用大屏幕展示互动结果,让每个人都能融入、分享、收获!

4)办考试:在线考试,限时回答,分数立刻展示,大屏幕展示排行榜及每题结果,还可以针对考试情况自动生成微课进行讲解。

5)翻转课堂:通过短视频、微课提前把内容给学生,课前先预习,上课更有效。

6)陪伴学习:每次课录制一个五分钟微课把学习要点发到学习群,学生可以反复学习和体会,当次课没听明白也可课后学习,学得更扎实。

为了支持学生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实现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1-4],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方便有效的学习资源[5]。在“互联网+”时代,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于电子阅读和多媒体学习环境[3],积极研究与实践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郭伟锋.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运行机制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3,16(3):108-111.

[2]溫秀梅,孟凡兴,司亚超.计算机学科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迷,2017(4):93.

[3]绍云.姜丽娜,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立体化教材建设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1):84-86.

[4]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

(8):1-6.

[5]张玉军.路由交换技术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163-165.

[6]闫静.高等中医药院校“无机化学”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

6-7.

作者:罗文 张华

上一篇: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论文下一篇:反倾销会计举证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