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设计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文章从单片机课程特点与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模块化教学法在高职单片机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并分析了模块化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实施中的突出特色。关键词:高职院校;单片机;模块化教学法单片机课程是高职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涵盖知识多、软硬件结合、实践性强等特点。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电子设计课程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电子设计课程教学论文 篇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摘要:通过对贵州黔东南、黔南及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的调研,从教学环境创造、课程内容安排、实训开展方式、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探析符合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自身实际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考核方式。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Key words: Minority are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icrocontroller Unit; teach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analysis and discuss

单片机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十分重要的课程,也是高职院校完成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虽地处欠发达山区,自身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从未降低,紧密围绕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开设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业。

伴随贵州大数据、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早期“三线建设”驻黔电子企业及本土民营企业对其人才需求的增多,电子信息类专业已逐步成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但在专业课程教学,尤其是难度较大,实践性较强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提高和改善之处,需结合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自身实际,进行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当地人才培养及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1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

基于对贵州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三地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走访调研及师生的深入座谈交流,发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存在如下的现状。

1.1 课程教学环境

1.1.1 学生素质现状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所录取学生少数民族较多,高考分数偏低,专业选择盲目被动;基础知识薄弱,理论学习困难,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自我控制能力差,未来职业发展无规划;团队合作意识薄弱,自信心与创新精神欠佳等。

1.1.2 师资现状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能够承担单片机课程教学的师资严重不足,引进困难,尤其是具有单片机技术开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学术带头人甚少。现行单片机任课教师存在理论知识扎实,但项目开发经验缺乏;教学经验丰富,但课程实践教学欠缺;专业网络学习获取较多,但融入行业企业进行实际开发较少;外派学习较多,但真正与单片机技术相关的学习较少等。

1.1.3 实训条件现状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受地方财政困难,教育经费注入不足的影响使单片机课程教学实训设备陈旧、配置不足;专项资金投入不够,实训条件简陋;实训室缺乏专人负责,管理不规范;实训教师对实训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学生对实训开展积极性有待提高等。

1.2 课程教学内容与考核

在单片机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普遍仍以单片机理论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程序编写能力,尤其是汇编程序的编写能力,缺乏基于实际项目开发的创新性教学方式。部分院校甚至没有开展实训教学,仅完成基于汇编语言的单片机最小系统理论教学,对单片机的通信功能、传感器技术及C语言在单片机中的应用等重要内容并为涉及。同时,在单片机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先后、课时分配、任课教师安排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

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大多数院校仅考核学生的理论学习内容,而对课程的学习过程,实训项目及课程设计完成情况等核心内容并未进行考核,考核评价过于单一,不能较好地进行学生课程掌握情况的客观综合评价。

2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应结合自身特点,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

2.1 现行课程教学环境改变探索

在学生素质提升方面,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很难在招生录取阶段来提高进入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文化素质,但可从学生进校后对专业兴趣的培养方面着手,改善学生综合素质。如在专业基础课中增加动手能力训练环节(仿真实训也可),为后续难度更大的单片机学习兴趣的培养打下基础;成立单片机学习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积极主动性来带动整个大环境的改变;积极组队参加校、州、省及国家的单片机技术应用及相关技能大赛,以大赛营造学习环境;通过专升本考试中对专业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对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的渴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等。

在师资水平优化方面,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及院校需要,积极争取电子信息类紧缺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解决单片机骨干教师及学术带头人缺乏现状;积极从行业企业或校企合作单位寻求师资及师资培养,让行业专家融入教学,让一线教学人员融入行业,进行交互式学习交流,实现自我培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现行单片机教学人员应通过网络,积极寻找单片机学习途径,争取单片机技术学术交流会议及培训;积极以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区域行业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等为引领,主动找项目、做项目、总结项目,从而来提高教师自身的单片机应用技术水平。

在实训条件改善方面,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应积极寻求资金注入,建立校内单片机技术应用实训室;或寻求校企合作单位、行业企业、院校共建等方式建立实训室。针对实训设备,没有必要购买昂贵的实验箱或实验平台等,通过电子商务,购买设计合理、功能模块齐全、支持在线调试、便于携带、支持C语言、具有配套教程及完整的程序实例等的单片机开发板即可。同时,要为开发板配套逻辑分析仪、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及工具。在实训室建设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可考虑配备台式电脑,若经费不足,鉴于当代大学生笔记本电脑覆盖率较高的条件下,可两人配套一台自带笔记本电脑,即可满足实训条件要求,又为学生课余自学、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后续环节服务。

2.2课程合理安排

2.2.1 微控制器选择

当下,单片机种类及型号较多,合理选择一款单片机种类及型号是初学单片机技术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单片机技术的重中之重。单片机种类及型号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实训室所配套的开发板或校企合作单位等所使用的机型,但主要还是以便于教学和学生学习单片机技术为主。因51单片机市场份额占有量大、使用年限长,网络资源和学习参考资料丰富且获取容易,考虑到初学者对硬件资源的应用能力,建议以宏晶科技生产的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进行教学。

2.2.2 课程及内容安排

单片机课程应安排在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等专业基础课程完成之后,可与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子线路绘图与制板、传感器技术应用等专业课程同时进行。在开设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之上,建议单片机课程总学时为108(即每周6学时),其中理论占20%左右,实践占80%左右。单片机技术是在实践中学习,教学内容应以实践为主导,理论融入实践过程且够用为原则,边做边学,不能只强调理论而轻实践。

鉴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授课对象特点,课程主要内容应包括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简介、单片机概述、所选单片机结构及内部资源介绍、单片机时序及工作方式、汇编指令及时序简介、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并行I/O接口、单片机串行通信(主要有UART、I2C、SPI、485通信等)、A/D和D/A转换等。在教学过程中,所应包括的硬件主要有LED、LED点阵、数码管、LCD、矩阵按键、步进电机、蜂鸣器、传感器(如温度、红外、压力等传感器)、A/D和D/A转换芯片、时钟芯片、存储芯片等。

2.3 实训教学开展

单片机课程教学应以实训教学为主并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实训开展应包含单个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实训环节中注重“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任课教师在单个实训项目中应在讲解硬件原理和程序设计的基础上,对实训内容进行操作演示的同时指导学生操作,直至完成实训效果。效果出来后,任课教师针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对所做的实训内容进行再一次的总结性讲解,以达到学生掌握所布置实训内容的目的。综合实训项目应预先布置任务和学生分组(2人一组为宜),课堂由任课教师对任务中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及前期所学本实训所需用的知识进行讲解。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和所提供的硬软件参考资料,以组为单位,开展实训项目,完成实训任务。课程后期,应专门安排1到2周,以3人为一组,进行课程设计环节。选用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及难度适中的课题作为单片机课程设计的题目,引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流程及相关规则融入课程设计,体验项目开发过程,培养学生项目开发能力。同时鉴于对学生仿真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建议在课程设计环节中融入Keil和Protues仿真教学。

实训教学中应制作实训项目任务书或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考核评价表,教学过程采用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融入“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及评价”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做好学时分配。

2.4 课程考核评价创新

鉴于课程实践性较强,考核不能单一的出套纸质试题进行考核,尤其不能只进行理论而忽略实践的考核,应以过程考核,综合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效果。

3 总结

综上所述,现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身处该地区的单片机课程任课教师应在课程教学条件、课程内容安排、实训教学方式、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结合自身院校实际,探索符合授课对象及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宋雪松,李冬明,崔长胜.手把手教你学51单片机(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明鑫,卢丹萍,蔡欢欢.基于电子竞赛探索高职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1).

[4]刘晓莉,张燕玲.高职教育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9).

作者:徐万明 田绍东 杨宇 杨思阳 杨敏 陈克林 周爽

高职电子设计课程教学论文 篇2:

模块化教学法在高职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文章从单片机课程特点与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模块化教学法在高职单片机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并分析了模块化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实施中的突出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单片机;模块化教学法

单片机课程是高职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涵盖知识多、软硬件结合、实践性强等特点。课程本身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重理论, 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教学效果较差。因此, 探讨如何改变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现状, 使学生真正对单片机课程感兴趣、学习好单片机课程是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基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成果[1-2],结合笔者多年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经验,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模块化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一、高职院校单片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抽象难懂

单片机课程的理论内容复杂抽象,教学过程一般按照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首先讲解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然后讲解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在此基础上,再讲解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扩展技术,最后简单介绍单片机的应用实例。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是将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授,并辅以几个验证性的实验,这种方式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概念抽象、内容繁杂、知识难以理解,丧失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缺乏创新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单片机实验大多是在实验箱上完成的,实验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课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和电路都是固定的,学生上机实验时只是简单接线,然后根据实验教师的指导,运行已经下载到单片机中的程序。学生做完了实验,并不知道单片机的程序运行和电路设计原理,只能做到对实验结果的表象认知,对于单片机的整体设计过程没有深入的学习体会。

(三)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虽然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但往往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很少用到引导发现、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而且,由于单片机课程的理论知识众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就单片机课程的考核方式来说,一般采用闭卷考试或闭卷考试与实验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传统的考试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考查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记忆能力,例如记忆若干指令、说明重要元件的原理及功能、编写简单程序,因此,即使学生考核优异却仍然不懂得设计单片机的硬件电路,开发单片机的软件程序,单片机通过软件程序控制硬件电路的原理。所以,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灵活地考查学生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二、模块化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模块化教学是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4]。模块化教学强调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

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实践性。

针对本文分析的目前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模块化教学的含义,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打破原有界限,以实际应用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的原则,把单片机课程传统的学科体系拆分整合为十个主模块,每一个主模块又分解为若干子模块,并根据不同的模块采取了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重视实验课程、实训课程以及平时的知识考核。模块化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如表1所示。

三、模块化教学法的特色

在单片机课程的改革实施过程中,应用模块化教学法具有以下突出特色。

(一)理论教学重实际

根据模块化教学法,将单片机课程的各理论知识点拆分整合为十个主模块,每一个主模块又分解为若干子模块,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为适应企业的需求,结合学生C语言基础,在课程教学中加入了C51语言的学习[5],让学生掌握汇编语言和C语言两种编程语言,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实践教学重质量

在各模块的学习中,加大了实验环节的比重,创新了实验环节的模式。实验环节主要是利用实验箱,采用联接上位机操作完成。学生可以在上位PC机上实现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传送、调试、运行等环节,让学生真正掌握单片机的硬件功能和程序的编写。

在实验环节之后,有针对性地加入了实训环节,主要使用仿真软件Keil完成单片机软件设计调试和使用Proteus工具完成硬件设计及系统运行结果查看[6],使难于理解的单片机软、硬件设计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应用的感性认识,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图1就是使用单片机AT89C51和数模转换芯片DAC0832输出方波信号的硬件电路图;图2是该电路图产生的方波波形图。通过简单实例,学生可以非常形象直观地掌握数模转换的工作原理和转换器的相关接口技术。

图1  硬件电路图

图2  方波仿真结果图

在课程的最后,加入了课程设计环节。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全过程[7]。

(三)教学方法灵活

在每个课程模块的学习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上课法、实物演示法、课堂讨论法、对比分析法、实验教学法、实训教学法等。

(四)考核方式科学

采取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除了常规的学期末笔试考试考核(占总成绩的40%)之外,改革后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更重视平时的考核(占总成绩的60%)。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要通过平时随堂练习的情况来考核得分,加入了实验报告、实训报告的平时考核得分。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完成分析报告,并在课程的最后,通过课程设计文档,对学生做一个全面的考核[8]。

单片机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多、软硬件结合、实践性强的课程,模块化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使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紧密集合,改变了传统的“重理论, 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李飞.单片机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

[2]刘喜双,姚健.单片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3,(8).

[3]淡海英.关于高职单片机课程教学的分析与探讨[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4]李海涛.模块化教学条件下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5]熊春如,彭小娟,刘世安.项目驱动在高职单片机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0,(32).

[6]张兰红,陆广平.基于Proteus仿真的单片机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5).

[7]朱建光,郑浩,刘本伟.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

[8]翟红云,凌艺春.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下的单片机教学改革初步探索与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S).

作者:王娟,王丽

高职电子设计课程教学论文 篇3:

基于知识体系结构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分析当前高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阐释基于知识体系结构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并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知识体系课程教学“一师一系”“一系一考”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及社会信息化需求的,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和现代电子技术,熟练操作计算机,能进行电子测量、电路设计,掌握常用电器使用、维修以及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型中、高级专门人才。但人才实际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课程教学是其中重要的原因。高职院校组织的教学虽然在传授知识和检验知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性,一方面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本文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基于知识体系结构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教考不分,教学、出试卷、监考和阅卷都由任课教师完成,这虽然方便学校管理,但不利于科学评定学生课程成绩。高职院校教学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模式。但这两种模式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一师一课”。“一师一课”即一个教师上一门课。各个专业中,课程之间一般都存在着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尤其是专业课中,一门课一般都会涉及若干前续课程,也会影响到后续课程,而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只讲解所担任课程的内容,对于前续课程的知识一般都不会涉及,因此,就形成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各自为政”,教学仅限于本课程知识体系内,一般不会跨越到别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但知识的应用往往都有连贯性,并不会只限于某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内,因此,当前的教学方法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和对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二)“一课一考”。“一课一考”即上完一门课,考一次试。考试内容一般都限制在教材和大纲以内。考试重视对课程内容进行考查,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不是专注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是忙于课堂上做笔记,导致高分低能现象较普遍。

在课程改革之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采用“一师一课”和“一课一考”模式进行教学,由于课程间缺乏连贯性,各个授课教师之间的教学存在差异性,学生学习难度大,把握重难点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一师一课”、“一课一考”模式在对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和学习成绩的考核方面都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二、基于知识体系结构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目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电路分析基础、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电子设计与制作、微电子技术、现代交换原理、网络通信等相关专业课程。

(一)知识体系分类。根据课程内容及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连续性,对各个课程进行体系模块化分类,即专业基础体系、专业核心体系和专业提升体系三大类。详见表1。

(二)“一师一系”。“一师一系”即在教学过程中,以体系为单位,按照课程先后顺序合理安排开课时间,将一个体系的课程安排在一个学年甚至是一个学期内。在授课时,安排一个教师教授一个体系中全部的课程。例如,在专业基础体系中,可以将电路分析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安排在第一个学期开课,模拟电子技术和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安排在第二个学期开课,这四门课安排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一师一系”的教学方法能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各门课程教学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使得各门课程的教学更加紧密,课程连贯性得到较好的延续,不会存在课程之间的对接和脱节等问题。

(三)“一系一考”。“一系一考”即以体系为单位,一个体系进行一次考试。同样以专业基础体系为例。在第一学期上完电路分析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后并不安排考试,而是在第二学期上完模拟电子技术和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课程后再进行一次考试,考试内容涉及本体系四门课程中的所有内容。“一系一考”不再注重于单门课程内容的考试,而更专注于对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融合和应用。在“一课一考”的模式下,一方面,每到期末,学生为应付考试,往往将各门课程孤立起来单独复习,而不是将一个体系内的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教师在命题时,也只能局限于某一门课程的知识点,不能超出该课程的知识点范围。但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通常都会涉及多个专业课中的多个知识点,因此,“一课一考”的模式影响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一系一考”模式因其更专注于对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融合和应用,所以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知识体系结构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从2009级开始实施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划分按表1来实施。笔者负责专业基础体系教学工作。整个课程安排如下:第一学期安排电路分析基础,第二学期安排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其中,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安排在1-16周,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因实践性强,以实训的形式安排在17-19周集中授课。

在教学中,根据专业需要,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重点。电路分析基础是专业入门课。根据专业特点,该课程的重点主要放在弱电部分。难点在交流电路部分,因此,授课过程中,以弱电教学为主,重点讲解交流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使用基本理论分析电路的能力,而强电部分只进行基本理论的串讲即可。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为专业基础课,以逻辑代数、卡诺图、组合逻辑电路、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运算放大器、功率放大电路等为教学重点,以卡诺图、组合逻辑电路、三极管、集成运算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电路邓为教学难点,其余部分如时序逻辑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和滤波电路等则作为专业拓展知识点进行简要讲解。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为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之后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以常用电阻、电容、半导体器件和显示器件的性能及选用方法为教学重点,以数字、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为学习载体,以具体项目为教学手段来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整个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整个体系考试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方式为“笔试+项目”,比重各占50%。笔试分数比重按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以约1:2:2:1的比例来分配。为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压力,更科学地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方式定为开卷,考试题目以应用题为主。项目考试安排若干个项目。以2-3人为一组自愿组合选题进行电路的分析、设计、元器件选型、电路调试和项目报告撰写等工作。每个项目都涉及本体系中所有课程的知识。项目考试按各人在整个团队中的贡献来打分。

课程教学改革后,新的教学方法产生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能较好地把握重难点,能准确定位到以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的学习模式上来。学生上课积极性大增,课堂讨论热烈,课后复习认真,课堂氛围不再沉闷。课程教学改革既减轻了学生死记硬背的考试压力,又增加了学生学习运用知识的动力。由于教学不再限于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更多的转移到动手和应用上来,因而鞭策着学生主动学习,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可知,基于知识体系结构的高职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一师一课”、“一课一考”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而提出更为合理的“一师一系”、“一系一考”的课程教学方法。“一师一系”使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适时根据教学需要调整一个体系内各门课程授课知识点中的主次关系,使得本体系中各门课程联系更加紧密,避免了课程间知识点的脱节。“一系一考”使得考试时间不再限定在每门课程结束之后,减少了考试的次数,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用于课程的学习和复习;考试内容也不再限定于某一门课程之内,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体系内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并做到融会贯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作者:蔡欢欢

上一篇:教学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论文下一篇:老年旅游市场发展前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