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2022-04-25

摘要:针对高职学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散漫的学习状态,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结合项目导向教学形式,完成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并对对分课堂实施的注意事项和效果做了分析。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课程教学市场营销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职课程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篇1:

新时代下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思政元素融合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有效途径,当代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栋梁之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国家为了更好地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特提出了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十几岁的年龄,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时候要对学生做好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健康、健全地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课程思政”的提出能够更好地践行教书育人的理念,把专业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丰富精神世界、掌握专业本领。在“课程思政”新教育方法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加快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以应对今后在工作中会遇见的各种问题和复杂场面,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时代下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思政元素融合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下;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思政元素;融合研究

引言

目前我国市场营销学发展极为快速,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营销学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合理利用市场营销学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促进企业飞速成长,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如今我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经营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因此企业要对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市场营销学作为工商管理基础,能够很好地帮助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基于这一基础,社会大众、国家领导对于市场营销学课程都格外重视,对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营销学课程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进行创新改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市场营销学课程仍存在一些问题,市场营销学课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改革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意义

(一)市场营销是高职院校商贸零售专业教学基础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主要涵盖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内容,学校应该培养学生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理念,充分的掌握营销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商贸零售专业的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信誉和职业道德。市场营销课程都是与经济和市场相关的,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积累实践经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时刻关注国外和国内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并根据市场变化趋势来判断未来的市场走向,以此来开展市场活动。新时期的营销活动需要借助网络和新媒体的力量,积极开展营销活动。

(二)有利于正确引导营销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达,市场上各行各业皆离不开营销,营销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加大,但是社会上对于营销的从业知识、专业素养等要求也多有误解,认为从事营销专业的人需善于溜须拍马、甚至投机取巧走捷径,类似思想也逐渐影响了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了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营销专业的教师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从课程思政入手,推动营销专业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战略目标。

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模糊

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都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根本性问题没有研究透彻,如实施本专业课程思政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学定位怎样,不同课程的思政目标如何统筹安排等,这些问题都缺乏统一的标准。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模糊,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不清晰,很多教学环节安排随意,导致整个课程思政必将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专业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专业教师个人在教学上缺乏课程思政教学系统理念及思考。且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大多没有进行有机融合,教师在结合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课程讲解过程中缺乏教学技巧,呈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脱节的情况。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还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对专业课程反感的学习态度。

三、新时代下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思政元素融合研究

(一)在教学目标中体现思政理念

为更好地发挥出课程思政的科学指导作用,市场营销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融入,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在传统的育人理念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目标存在片面性,即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及专业技能。当前,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不仅要求具备专业技能,还要求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因此,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地提升人才的培养实效,教师在设定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目标时,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思政理念,确保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优化学生的德育素养。

(二)在教学评价中融入思政理念

在传统教育形态下,教师对学生更多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没有给学生正向多元化评价。部分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专业成绩和实践水平,将其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课程思政理念的科学指导下,为深入全面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教师应该积极创新、变革评价方式。教师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成绩和实践水平,将学生的个人修养、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等核心素养也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全方位衡量、研判学生的综合素养。这能够指导学生,让其在优化专业学习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个人品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

由于思政课程具有系统性,因此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时,可以将思政元素融合进每一节专业课程中,根据教学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改革、创新。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之前制定表格,将专业课程章节、思政元素、价值引领目标分别罗列出来,方便后期教学方案的设计,保证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完整性。如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在讲授第一章课程时,第一章课程主要是讲市场营销概念、范围以及实践,教师可以在其融入中国特色思政元素,引领目标主要是为了学生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念,如当代中国特征、传统文化传承等,通过详细罗列,教师可以及時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同时也能帮助师更好地进行理论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梳理。

结束语

市场营销课程的本质是培养营销人员的素质,其基本内涵是培养营销人员的精神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培养高素质营销人才应当引起关注。“课程思政”作为新事物、新方法、新理念,与市场营销课程的结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为此,中职院校应该大力协调各方面资源、力量,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张金邦,李涛,付艳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装备维修技术,2019(02):282.

[2]文求实.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6(05):37-38.

[3]白云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J].才智,2019(26):192-193.

[4]鲁晨琪.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德技并修“双引擎”育人模式研究[J].时代经贸,2019(08):91-93.

[5]邓栋.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考——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青春岁月,2018(01):147+146.

作者:张一鸣 钟连硕 王萌萌

高职课程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篇2:

对分课堂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摘要:针对高职学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散漫的学习状态,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结合项目导向教学形式,完成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并对对分课堂实施的注意事项和效果做了分析。

关键词:对分课堂;市场营销;项目导向

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低等现状。在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冲击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显得枯燥乏味,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低,特别是高职学校尤其严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呼声不断。基于此,教育界积极探索并引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慕课”、“对分课堂”等,借此触发大学生主动学习动力,这些模式都有一定的改进作用,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形成范式加以推广。

一、对分课堂融入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类似讨论式课堂,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中间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对分课堂让学生在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讨论中质疑别人、为自己辩护,在观点的碰撞、交锋中检验、修正自己的思想,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客观性、理据性,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素。

对分课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去选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颖的想法,常常超出教师的预想,学生创新的欲望显著提升,创造性行为显著增多。对分课堂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先进行书面表达,随后还有大约一半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交流,在密切的合作学习中,学会理解、尊重他人,这些都是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基础。

项目导向课程是以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作为单元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学生以完成實战项目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于高职类的学生关键在于掌握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而不必有过多的理论研究。所以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以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方式被大家广泛认同。

把对分课堂融入项目导向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是一种有机的结合,非常必要。首先,项目导向课程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实际工作中的素材,要解决的是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明确课后的素材收集方向,便于教师梳理讲解知识点,指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掌握核心技能。其次,项目教学融入对分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项目教学法本身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策划和组织者。项目学习小组需要协作学习、加强沟通交流,对分课堂提供了这种平台。

二、对分课堂融入项目导向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设计

对分课堂融入项目教学法强调的是教师的角色变化,虽然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实更加重要,并不是让学生放羊式地自学。老师需要构建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框架,指导组织学生课堂上和课后的学习,把学习内容的知识点丰富化,让学生明确要掌握的职业岗位技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当然在课堂上通过对分教学的方式尤其重要,必须合理应用。

现在基本上是一周上一次课,每次连上三节课,所以每周第一节课的前一半时间要用于讨论上一周课堂上教师布置的内容,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然学生之间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本堂课讨论上堂课的内容,这是对分教学最核心的特点,称为“隔堂讨论”。在讲授环节,教师基本不向学生提问,也不组织讨论,主要介绍教学内容的框架、知识点和相应的技能要求。在讲授和讨论两个环节之间,学生有一周的时间阅读教材、完成作业,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需求,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内化吸收要求独立完成,不能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交流。讲授和讨论过程也存在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不过不够集中和纯粹。内化类似于品味、消化、吸收、反刍、咀嚼,更强调由自我掌控的个体学习。

在讨论环节,教师上课后不做讲授,立刻让学生分组,通常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针对教师上次课的讲授内容和学生在内化阶段的学习结果。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收获和困惑,互相答疑、互相启发,把普遍性的问题记录下来。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做章节总结。对分这个名称是指每次课的时间被对半分割,一半用于教师讲授,另一半用于吸收和讨论交流。

隔堂讨论的三个阶段可以更细地分为五个环节,分别为讲授、独立思考、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隔堂的要求不是绝对的,对某个学习内容,如果能够按照这五个环节的顺序去开展教学,而且每个环节都遵循对分课堂的具体要求,就可认为在实施对分教学。

这五个环节都是日常教学中的基本元素,很多教师会觉得自己的教学过程都有,从而认为对分课堂很普通,与自己的教学差别不大,其实不然。教与学是上千万教师和数亿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教育中创造新元素非常困难。对分课堂贡献的是一个模式变革,通过整合创新,把已有的教学元素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结构,产生新的力量。对分可以整个学期每次课都用,也可以在其中几个章节中运用,也可以只运用一次,通过隔堂对分、当堂对分或两者组合使用。

市场营销课程首先基于营销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主要有八部分的知识内容,需要结合实际的工作内容来实施完成,每部分的内容都包括项目的宣讲、相关知识、案例分析、资料收集与处理、方案的撰写、方案的解析、评议和修改等環节,每个环节都可以通过对分教学来完成,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参与讨论。对分课堂教学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的弹性评价机制,教师的考核标准由学生平时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讨论的准备情况和结果,以及撰写方案的水平组成,不再采取传统的考核方式。

三、实施效果

实施了对分课堂教学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得到改善,课堂的发言由开始的不愿意讲变成抢着发言。为了能融入课堂学习,学生在课外必定要去熟悉教师的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资料,内化相关知识,平时咨询老师的学生更多了。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明显增强,小组讨论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提高,而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又促进了学生的分工合作和讲解能力的提高。学生也更多地习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PPT、小视频、动画等,提高自己的讲解手段。

四、实施对分课堂注意事项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授课要求更高,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教师把自己要讲授的内容灌注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并不清楚,各自为政,缺少沟通。所以教师要重新设计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资料,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框架化,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明确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合理规划课堂讲授内容和讨论主题及课后的任务要求。在讨论环节要掌握节奏,注意讨论的主题,切不可离题万里或纠缠争执而浪费时间。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差的特点,需要循序渐进,先慢后快,教师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2]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3]王辉,陈雅玲,詹志方.对分课堂讨论式教学在营销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7,(4).

[4]史豪慧.探索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运用[J].消费导刊,2009,(2).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Sub-class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Marketing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I Hao-hui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 510075,China)

Key words:Sub-class;Marketing;Project Orientation

作者:史豪慧

高职课程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篇3:

“互联网+”视阈下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互联网+”的提出对市场营销产生的影响及其给营销思维带来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注重场景化设置;课堂教学中灌输“互联网+”的营销岗位技能知识;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项目。

【关键词】“互联网+” 市场营销课程 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提出的背景

随着4G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据相关部门统计,2017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7亿,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消费者都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我们的生活习惯逐渐被移动互联网改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成为“连接一切、聚合天下”的中心,实现了多个行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应运而生。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面向‘互联网+’融合发展需求,鼓励高校根据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设置相关专业,注重将国内外前沿成果尽快引入相关专业教学中。

市场营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深刻领悟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一切为了消费者,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消费者需求的现代营销思维。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既要注重营销理论的讲解,注意营销内容创新、营销手段的更新,又要有一定的实践性。在此背景下,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也应顺应时代潮流,把握现实需求,树立为社会经济、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的理念,把“互联网+”的思维贯穿于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中。

二、“互联网+”带来的营销思维的变化

(一)“互联网+”是一种融合的思维

“互联网+”的核心是融合,不是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维去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等各方面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互联网+”的“+”不仅是技术的“+”,而且还是思维、观念、模式上的“+”,“互联网+”,关键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及模式的互联网化,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任何企业都要拥抱“互联网+”的思维。对于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来说,也应拥有“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滿足行业企业的需求。

(二)用户的思维

市场营销是一门满足消费者需求、开发消费者需求、创造消费者需求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互联网+”的终极目的是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而用户运营的前提是,企业必须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客户在哪里,他有什么喜好,需要为客户做些什么,等等。要做到这些,企业必须有用户的思维。围绕用户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确定顾客属于哪种类型。一般来说,可以将用户分为三种类型:用户级别(属于萍水相逢型,以交易为主);会员级(与企业多次交易,并对企业进行宣传和传播的会员);粉丝级(对企业死心塌地,以分享“布道”为主)。根据用户的类型通过数据分析确定用户属于哪个阶段,不断调整运营方式,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

(三)场景化思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消费方式、消费地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欲望不是静止的,随时随地打开互联网都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很多消费行为会由于特定的品牌广告、体验或者互动式场景而发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营销就是塑造一种场景,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和冲动,需要商家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当用户觉得场景化内容与自己的需求相关时,可能会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且愿意自发地进行传播以及与好友进行分享、点赞和转发。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把人和一切供给、需求方便地通过场景化联系起来,通过这种连接,消费者的需求随时可以被激活。

三、“互联网+”视阈下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注重场景化设置

现代的市场营销教学内容都是按照美国著名的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4P原理(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来编写的,这也是营销分支理论的基本框架。在产品维度,介绍了产品的基本概念、产品组合的四个维度(产品组合的宽度、深度、长度和关联度)、品牌等相关知识。在“互联网+”的思维下,我们在市场营销产品这块内容的讲解中可以设置具体的场景,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的产品有五个层次的含义,可以赋予产品情景特定的、鲜活的场景。产品不是简单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更应该为产品赋予场景,研究用户场景可以发现新产品机会,制造用户场景可以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展示用户场景可以驱动用户产生购买的欲望。这里的场景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来设置,例如,咖啡馆卖的不是简单的咖啡,而是一种场景,比如“咖啡+休闲”变成了“咖啡陪你”;影院卖的不是电影,卖的是“电影+爆米花+休闲”;火锅店卖的不是简单的火锅,卖的是一种服务的环境。在一个个通过场景形成的跨界的过程中,产品找到了连接用户的密钥。

(二)课堂教学中灌输“互联网+”的营销岗位技能知识

“互联网+”环境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主要是以面向传统零售行业的岗位需求为背景,采用线上和线下的营销模式下的营销岗位为就业方向,同时也要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运用工具。“互联网+”环境下的营销岗位主要有线上销售、线下营销、网站推广、网络客户服务、网络营销、市场调研等,这些岗位需要有网站维护能力、网站推广能力、人际沟通技能、产品营销的技能、文案策划的能力、图片处理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观念、产品的营销知识、渠道开发和设计知识、促销策划知识、公关活动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采用“互联网+营销知识”来融入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学习模式是探讨互动式学习,“互联网+”下的课堂更多的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用“项目+任务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最大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其角色也应该发生改变。

(三)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项目

市场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现象,市场营销是对市场进行运作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市场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学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市场营销的教学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注重营销手段、营销方法的更新,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经历中感受营销知识和理念的重要性,在体验中成长。在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与企业开展真实的合作项目,给学生一个成长的平台、一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实践能力以及项目的运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在市场营销的项目设计中可以采用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通过认识实习让学生接触营销岗位,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线,使学生了解企业,加深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第二步是在校内举办各种市场营销技能大赛,比如每年举办娃哈哈创客营销大赛,由学生撰写比赛方案、销售实战、汇报PPT,邀请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评委共同对参赛选手的比赛情况打分,根据比赛情况给予学生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的参与热情。第三步是营销综合实训,也是以项目分组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自拟项目,就自己选定的项目撰写调研方案、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和营销策划,最后通过项目的实施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正是因为我们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融入了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市场营销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在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中采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进行跨界融合的理念,促进了学生对市场营销岗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四、结语

从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来看,学生还是比较喜欢采用“互联网+”的模式教学。从学生的参与情况来看,营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充分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通过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加强了校企合作的紧密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营销实践技能,所培养的学生的营销知识和技能也符合行业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珩.“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改革探索[J].商业经济,2017(6)

[2]曹磊,陈灿,郭勤贵,等.互联网——跨界与融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谭承军.o2o微创新[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学院专项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o2o商业模式下的高职市场营销课堂教学创新研究”(桂工业院科研2017004KY022);广西工业职业技術学院2015年立项课题“基于绿色供应链视角下的广西零售业发展战略研究”(桂工业院科研201507812);广西教育厅2016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基于绿色供应链视角下的广西零售业发展战略研究”(KY2016YB711);广西教育厅“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自筹经费重点立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桂教科学[2017]9号,2017B128)

【作者简介】董常亮(1975— ),男,湖南衡阳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营销战略管理;曾繁雄(1965— ),男,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责编 苏 洋)

作者:董常亮 曾繁雄

上一篇: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的论文下一篇: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