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5

摘要: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与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浅谈具体改革的策略与措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1:

大数据思维下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对经管领域人才的统计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大数据思维意识与统计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在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优化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关键词:数据思维;统计学;教学改革;大数据

大數据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决策”已经深入人心[1]。毋庸置疑,人们对数据分析与信息挖掘意识倾向愈加明显,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复合型、多样化。与此同时,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2],高校教学面临着改革发展的巨大压力。如何充分理解大数据与“互联网+”,探索新时代技能人才培育的课程教学改革体系,成为最棘手的议题。统计学是高校经管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关联纽带作用。同时,作为经管专业最先接触数据的课程,面对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3],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如何正确理解数据,挖掘隐含在数据背后的真实情报,需要数据思维逻辑和统计分析技能的支撑[4]。因此,大数据思维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已经提上日程。

一、面向大数据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在经管领域,统计分析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统计学已经成为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计划的必修课程[1]。但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的沿用,课程教学内容的固定统一,课堂集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技能素养和创新潜能没有得到开发。

(一)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侧重概率论的统计学课程而言,“讲授式”教学方法仍居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大数据与互联网+的不断渗透,技术创新频率和方法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巨量信息、知识、数据借助互联网不断涌入校园的环境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断膨胀,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讲”,在课时有限的条件下,教师疲于追赶课程进度,忽视了对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把握,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关注全部放在了课堂聆听与硬性记忆[4],会计算,会考试,但在需要实践应用时茫无头绪。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多种渠道、即时性地获取更多、更新、更生动的知识,对于枯燥、乏味、难懂的课堂内容自然兴趣不佳,沉迷于低头玩手机,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对于课程中包含的实验教学环节,仍然延续传统实验课教学方式,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整个实验教学过于程式化,学生仅仅掌握了软件操作流程,而对于软件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欠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材欠缺应用指导性

现有的统计学教材大多倾向于在简单阐述统计基本原理之后,随之给出相应的例题,给定数据进行解答[5]。对于为什么采用这种统计方法,在什么情境下应用该统计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不同统计方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对数据的获取与筛选有什么样的要求,如何选择适当的参数,计算结果如何展开分析,如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如何给出恰当的决策建议等等,这些内容却很少涉及。同时,现有教材对于统计方法的应用,多以计算题的形式给出,数据多数都是给定的、孤立的,经管领域实践应用数据相对较少,抽象的统计方法与专业实际难以对口衔接,缺乏对数据库数据处理应用的操作技能。

(三)课程考核方式过于陈旧

大多数高等院校经管专业的统计学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6],在考题设计中多采用选择、判断、填空、计算的题目类型。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测试出学生对该门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与方法计算的能力,却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统计实践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普遍存在统计学课程考试成绩不错,计算题目做的很好,但在综合运用时,尤其是经管类本科专业,很多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与统计情景的衔接对应、实践数据与统计软件的融合运算,软件分析结果对现实问题的指导意义感到迷茫无措。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守旧,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只知“所以”而不知“所以然”[7],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弱,与数据时代经管领域实践工作的需求相背离。

二、大数据思维下的课程教学目标与改革思路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是经管类学生工作实践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面对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信息、资料、数据爆炸式增长,不仅仅意味着对技术处理与更新的迫切需求,更多的是需要对数据逻辑思维的建立与扎根。与数据渊源颇深的统计学不能再是简单的“数据+公式+计算+笔试”,课程教学改革迫不及待。

而经管专业的学生生源文理兼收、数理基础差异凸显,再加上活泼跳跃的性格特点,更需要将枯燥、抽象的统计理论中融入一些与他们相契合的时代元素。因此,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大数据视野、建立大数据思维,具备数据分析实践应用能力,能够理性应对经济管理决策问题。

具体而言,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教学改革应向综合应用技能素养方向调整,要将数据分析与资源整合的思维意识灌输给我们的学生,要将现代学习技术、工具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研究实战性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锐度,强调数据思维对经济管理现象的分析解读。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统计基础理论、方法的讲解与逻辑梳理,更应注重学生在信息资料搜集能力、数据高效处理能力、预测决策分析能力等方面的锻炼。

三、大数据思维下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要用海量的数据的应对,并不意味着传统的统计理论与方法被削弱讲授,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要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而是,从单方面知识讲授向注重数据思维与统计技能培养的方向转变,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众多方面不断创新[1],适应大数据时代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需求。

(一)借力大数据平台优化课程资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依靠传统课堂教学,对课程内容的传授是苍白而紧促的,借助大数据平台,开发统计学网络课堂,将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一方面有效扩充了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将老师从高压力、赶进度的紧张课堂氛围中解脱出来,将课堂讲授的重点放在基本原理与方法的适用情景、应用条件、数据诉求、结果分析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学习时间、空间的自由选择,无形之中搭建起教师与学生间的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学相长[5]。

中国石油大学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尝试建立使用了统计学云课堂,将教学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专题视频、软件操作、答疑辅导、测验检测、教学互动等课程资源全部上传网络平台,并根据经管专业学生学习的诉求,精心设计了十大课程模块,包括课程认知、章节导学、软件应用、案例分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知识拓展八个教学模块和答疑讨论、课程问卷两个互动交流模块,对教学资源进行了合理安排,如图1所示。

这种公开化、生动化、系统化、精细化的网络课程界面设置,将大数据、互联网+的元素与课程教学相契合,尊重学生自主、沟通、成长、差异化的诉求,彰显了教与学的人性化特点。在当前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课堂互动有限的情况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践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这种更加丰富、自主、生动的学习模式,激發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二)配套教材建设

课程配套教材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工具,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保证。传统统计学教材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编写目的,近几年,随着对统计分析技能认知的不断加深,案例引用、软件操作等内容在统计教材中也逐步加入,但总体上依然以考试考核为目的认知,几乎所有的国内教材都以例题计算、习题练习的模式编写。这与大数据思维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不相匹配,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配套统计学教材应有别于统计专业,应在遵循应用性、方法性、逻辑性、简明性的原则下确定统计学的教学内容[8],以分析思路培养、知识逻辑应用、实操技能考核为编写目的,避免繁琐抽象的理论推导和数理证明,改变传统章节框架布局体例,而采用专题布局体例,将传统的统计学教材章节内容进行适当拆分、调整、组合,结合经管专业领域统计应用实践过程,设计经济管理实践情景专题,由认知到应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程度。这也是中国石油大学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初衷。

(三)创新适应大数据思维的课程教学方法

面对经管专业学生的特点,借力课程资源数据平台,创新适应大数据思维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以理论阐释、公式推导、例题计算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借助数字课堂,充分利用院校地域优势与人才资源,将传统集体授课方法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等新兴教学方法相结合,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

在统计学课程网络资源平台的基础上,尝试翻转课堂、微课、MOOC等先进的教学方式,让手机在课堂上用起来,探索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技能实训、论文撰写等方法,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将统计理论方法与经济管理实践活动相结合,开通课程微信与在线互动,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大数据的搜集、挖掘、整理、分析、处理和利用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组织沟通、交流互动能力[9]。

(四)强化统计技能实践环节

大数据思维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更注重数据分析意识与处理技能的培养,强调数据统计分析的实践落地。尤其对经管这类偏文的专业而言,由于软件和硬件方面的限制,如何通过技能训练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经管专业的学生而言,统计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验课程训练、实践项目申请、毕业设计撰写。在数字课堂和配套教材建设的基础上,统计学课程可以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改变传统操作步骤讲授与单机练习的教学模式,以典型案例为素材,提前将问题交给学生,分组完成数据搜集、整理与讨论,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线索,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的角色“讲述者”转变为“解惑者”。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的推广和实施,鼓励学生积极申请、主动参与。通过项目和任务,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问题统计分析全过程训练。此外,高校数据库的不断充实,实证论文的比例不断提升。论文撰写是培养学生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梳理已学过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良好途径。

(五)创新全过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改革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对中国石油大学经管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统计学课程在配套教材、教学方式与网络平台“多管齐下”的教改措施下,学生普遍反映课堂内能轻松听懂,方法都会运算,考试成绩感觉不错,学习自信心高涨。同时,随着统计学习兴趣、知识认知的大步提升,学生们认识到了统计应用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在其毕业论文、创新创业大赛、国内外专业大赛(如:CMA、AMA、建模大赛等)中尝试应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学生们这种意识的确立肯定了课程教学方向与内容改革的正确性,这是值得课程组老师欣慰和骄傲的。然而,在学生实践活动指导与交流中,普遍发现,学生们对于统计知识与分析方法的理论与计算说得头头是道,面对实际问题的综合情境,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体系,却是毫无头绪,一团乱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理论和实践没有充分结合,统计分析难以落地。因此,改革统计学课程考试方式,侧重考核学生的数据逻辑思维、统计应用技能、创新思维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思维下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凸显,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建立“以技能测试”为中心的考试改革理念,对技能人才培养和高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统计学理论中所贯彻的或然性归纳推理思想与“技能测试”的考试改革理念不谋而合。建立以“技能测试”为中心的考试理念,打破传统“一锤定音”的考卷模式,将课程考试与日常教学相融合。设置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考察环节,考核学生熟练运用统计知识开展分析,做出结论的分析应用技能;同时,辅之以期末考核环节,考核学生透彻理解统计知识内涵,辨析统计分析结果的应用判断技能。“双管齐下”的考核方式,实现了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评价,既要日常“做的好”统计分析,又要期末“看的明”数据结果。

四、结束语

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统计课程必须教会学生用数据进行思考。高校经管专业统计课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和形成学生的数据思维能力上,通过教与学,睿智的解读数据,挖掘经济现象背后的信息和情报,抓住管理决策的机会和机遇,最终从统计思维中获益,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夯实基础。为此,高校经管专业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首先转变教学的理念,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数字化创新改革,注重对学生数据思维逻辑的建立和统计应用技能的训练,同时建立全过程课程考核体系,真正实现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培养学生数据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技能素质的教學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韩胜娟.高校经管专业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11):135-137.

[2]郗艳丽,王舒然.大数据时代下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6):55-56.

[3]耿直.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统计研究,2014,31(01):5-9.

[4]姜凤春,司炳月.信息技术驱动下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教学能力多维度研究[J].外语研究,2017(06):53-59+112.

[5]郁玉环.《统计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经济师,2010(02):124.

[6]孔晓瑞,刘梦玲,靳俊娇.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6(18):41-42+44.

[7]王利娟.独立院校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从财经类非统计专业角度[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182-183.

[8]陈晓坤,朱倩军.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06):18-20.

[9]陶皖,杨磊.大数据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以信息系统专业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28):6340-6342+6347.

作者:刘素荣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2:

论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与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浅谈具体改革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 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 课程教学改革

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改革,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统计学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与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主讲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着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在此,笔者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谈谈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思想改革

1.领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优化,着力体现人才的个性和特长。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学校的办学层次、服务面向和服务领域,突出人才的实用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目前,独立学院基本上将办学类型界定为教学型,其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应用型,这种定位明确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任务,就是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基础厚、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第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只有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标,才能更好地把握如何培养人才问题。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只有将其应用到具体的社会经济领域,才能够发挥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

2.从“教师本位”改為“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现在高校,几乎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思想下,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说教为主,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灌输的对象。这种现代“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不仅缺乏创意、缺乏师生互动交流,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容易使学生“消化不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必须摒弃“教师本位”的观念,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辅学”的新型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使统计学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内容改革

1.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因此,在统计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意与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修正统计学教学大纲,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实际性和够用性。如在给经管类专业学生讲授统计学课程时可以联系到市场调查、企业生产产品质量评级、对外进出口业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等问题。

2.重视统计软件的介绍与应用。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数据、统计图表的绘制与繁杂的计算过程,这些内容通过统计软件处理就很容易得到解决,同时也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因此,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统计分析与统计软件相结合,介绍常用统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了应用软件分析问题的能力。目前,市场上提供的专业统计分析软件有SPSS、SAS、STATISTICA、EVIEWS、BMDP、SYSTAT等等。笔者在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选择了电子表格软件EXCEL。EXCEL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操作简单、易学易用;而且EXCEL的统计函数与统计宏软件包,已经覆盖了统计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完全能够满足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的需要。

3.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统计学的理论知识点多、应用领域广,仅靠课堂教学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而且要当好知识的中介者,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第一堂课上,笔者就给学生推荐相关的统计学专业教材、统计相关网址,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杂志等广泛充实自己的统计知识,了解统计在相关领域里的运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通俗实用的教学方法将课程重点难点简易化,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方法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效果,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大因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目前,高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条件、教师自身素质以及学生实际特点,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针对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结合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笔者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案例启发法、项目驱动法与实验实践法等创新启发式教学方法。

1.案例启发法。统计学中不乏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可能会因为难以掌握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启发法,将枯燥的统计学理论转变为通俗易懂的实践案例中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讨论方式总结得出的一般规律性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许多实际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习,如大学图书馆使用状况分析、某4S店服务质量分析、我国网民人数增长趋势分析等。

2.项目驱动法。项目驱动法,即结合统计学理论知识与教学进度,设计项目任务,通过项目实施过程的合理设计与过程控制,使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使下积极主动接受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将知识应用到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将项目驱动法引入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将统计学课程分散在各教学章节的零星实践教学内容整合到综合性的“项目”中,有利于实践教学功能的系统发挥,有利于学生实际调研能力和统计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化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

2009-2010学年的第一学期,笔者在温州大学瓯江学院08级财管专业4个班级的统计学教学中,进行了项目驱动法的尝试,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5个步骤。

(1)划分项目小组。在统计学课程开课之初,笔者就让学生分组,每组人员8~10人,一个班级大概5~6组。学生分组的依据:在遵从学生自愿原则下,照顾同寝室(方便课后交流讨论)、考虑性别搭配(方便分工合作)等细节问题。各组推荐一位“项目经理”(组长),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与管理。

(2)选定统计调研项目。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结合统计学课程知识点的需要,笔者提出了若干贴近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生活的调研项目供学生参考,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大学生时间分配状况调查、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调查、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调查等等。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讨论自拟感兴趣的可行的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也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选择项目。

(3)明确项目实施任务。具体做法是:笔者在各组学生选定统计调研项目后,给出每组学生总体的任务要求;然后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每上完一章节内容,就会布置相应的任务要求,提醒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在具体的任务要求中,注意既要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又要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如在介绍完第二章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内容后,笔者就提供范例,并且让各组制定相应的调查方案。而整个项目实施的流程按照统计工作的四个环节展开,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最后成果表现为统计调查报告。

(4)辅助学生完成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组组长负责组织管理,针对本组项目任务随时召集项目组成员开展研究讨论,明确组内分工,同时注意成员间协同学习、共同攻克项目“难题”。这期间,笔者注意辅助各组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实施,加強与学生的联系,及时了解项目实施进度,适时适度给以提示指导。具体方式途径可以选用EMAIL、QQ等通讯方式,做到学生有“难”、及时指导。

(5)项目成果展示。在学期末的时候,选取一个课时,让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进行收获交流,笔者将和学生共同评定各组项目的完成情况。通过交流对比,让学生对自己参与完成的项目有更深刻的认识,寻找优势与不足,同时进一步激发创造激情。

目前,项目驱动法已经开展了四个学期,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学生表示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既巩固了课堂知识,也通过项目实践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自身能力。

3.实验实践法。为了能让学生更好掌握统计软件,笔者将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由理论教学为主向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转型,将原先54课时的理论课时改为36理论课时,18实验课时。在实验实践中,向学生提供实验指导手册,该手册包括了附有详细操作步骤的实验案例,以及根据统计基本理论、方法和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资料编成的单项或综合实践作业。在实验课堂上,学生利用EXCEL软件,通过教师演示或者自学案例,进行基本概念的辨析、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写出实验报告。实验实践法,为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论知识,用统计方法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条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假期开展统计实践研究,引导学生申报学生科研项目、参加相关竞赛活动,以科研与竞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四、考核方式改革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在统计学考核方式中,除了强调期末笔试考试外,更要注重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统计学教学目的,结合统计学教学方法,笔者在院级重点课程建设中,提出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目前统计学成绩主要包含三项: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末成绩60%,而课程中的项目调研作业包含在平时成绩里。随着实践教学环节的逐渐完善与成熟,可以在期末考核时,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将课程项目作业的分值提到与上机实践一样,而课程项目作业最后要以统计调查报告与课件(用于成果交流)的形式提交。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应着眼于“应用”教育,注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应用实践,改革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从而更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实用性、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璋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谢小芸,李立清.项目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农业教育,2007(4)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吕尚)

作者:赵丽央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基础建设贡献力量。伴随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强国战略的出台,统计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应运而生。围绕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定位,分析应用型本科统计学与大数据技术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予了我国各行业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加速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处理分析数据的手段和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改进,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推动统计学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1大数据为人才培养的研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有效提升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大数据时代出现前,只有当要分析某经济现象时,才会主动调查收集此方面的数据,且数据的收集只限于人工,查找一下有关的统计年鉴、权威性较强的经济报告等,遇到一些具体数据没有的,只能在文章中进行说明,用一些相关的数据去代替,所以说传统的数据收集来源存在不稳定性,且数据的可靠性较一般,这些特点对数据分析结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差。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数据收集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数据的收集不再仅局限于人工,因为大数据的数据收集是建立在网民在互联网留存的信息,且数据收集更有针对性、数据质量也更为精确、数据的时效性更高以及数据更加全面。相对于传统的数据收集,它更加省时、省力和省物。2.数据分析结果更加准确,传统的统计分析在分析总体的规律性时,由于数据收集的有限性,只能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推断总体的规律,其结果并不能全面、总体概括数据的整体情况。大数据的出现,为数据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利用现有的多种统计软件同时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分析,对分析对象的了解更全面、更准确,为统计员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2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2.1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

应用型本科统计学与大数据技术建设过程秉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理念,落实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为解决该专业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路径不清晰的问题,以满足“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需求为导向,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信息化改革中应具备意识与理念、知识与技能、整合与应用、创新与发展、责任与道德5个方面的能力。按照信息化技术范畴进行分类,遵循教师由技术基础到技术应用再到应用创新能力的提升规律,构建“技术导向、分类施策、能力递进”的信息化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2.2应用型本科统计学专业的建设要推进一流专业课程建设

1.应用型本科统计学专业的建设要积极推进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优化改革。2.应用型本科统计学专业的建设要推动“教”方面的改革,充分调动应用型本科统计学专业教师的改革热情,鼓励教师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1)应用型本科统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专业教师要充分考虑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结合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分层次,探究式,研究性,立体化等教学方法,探索出与一流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特色教学模式。(2)应用型本科统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利用慕课堂,雨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专业课程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2.3利用翻转课堂,结合授课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讲述触动内心的故事

让学生学会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是应用统计学的最终目的,例如某校在线上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的认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专业知识,开展“数据为王,用统计数据说话”的课堂活动,选题不限,但是内容要体现正确的三观和正能量,一定要有数据和图表,体现数据为王的主题,每次课1位同学,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参加的同学计入平时成绩,同时给学生一些参考题目,可以提前准备,当然内容要老师审核和把关,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分别选择了“家乡巨变”“中国脱贫攻坚成效”“疫情期间中国企业停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主题,學生们都非常上心,提前精心准备,从网上收集各种相关的素材,直播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学生既学会运用统计数据说话,又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展了专业视野,同时还在无形中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比老师讲效果更好。

2.4理论授课的要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第一,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统计学定义、统计学研究对象、特点、统计学的起源和发展、统计学学科的性质等内容,它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点为:认识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的发展历史,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在原始社会中只是有计数活动;到了奴隶社会为了课税和征兵,开始对人口进行普查、土地和财产进行统计;到了封建社会,秦汉、唐宋、明清分别对地方田亩和户口统计、土地调查和计算、人品登记和保甲制度;到封建社会后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前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及分工细化,直到目前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第二,统计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来源有两种: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对于间接来源数据,融入“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为企业一些机密数据保密原则,遵守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对于直接来源数据,要“实事求是,对真实数据产生敬畏,做一个有思想不盲从的统计从业人员等”思政教育。

2.5教学目标改进:“新能力”

课内可通过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对接,使企业除成为学生实践基地外还可针对性提出一些项目需求,教师将这些实际问题进行拆解,形成若干课题,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逐步应用所学知识推进项目进展。这个过程既加强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又能将知识应用实践。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势必会有一些新的课本之外的问题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需要主动扩展知识范围,主动学习的能力被激发出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通过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夯实课程内容之余也提升了学生实际统计应用能力。

2.6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为弥补传统期终闭卷考核评估形式的片面性,教师应改进现有评价方式,采用理论闭卷考试和实验项目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考核内容的变化,促进并引导学生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意识。对于实验项目的考核,教师可采用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其中个人考核主要是评估一些软件的基础操作水平,而团队考核则以若干学生为一个小组,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提出研究方向,由学生通过统计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完成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授课教师应针对当前教学现状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将学生培养成真正具备技能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孟生旺,袁卫.大数据时代的统计教育[J].统计研究,2015,32(4):3-7.

[2]游士兵,徐小婷.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大数据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20,36(4):31-35.

[3]龚凤乾.关于美国三份统计学评估和教育指导纲要的简介与思考[J].统计研究,2017,34(6):124-128.

[教改项目]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统计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sjy201906)

作者:周莹

上一篇:勘察工作中价值工程论文下一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