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2022-04-29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做教学的对象,当做知识的载体。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输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增大课堂容量,于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几乎成了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篇1:

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篇2:

谈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做教学的对象,当做知识的载体。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输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增大课堂容量,于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几乎成了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伴随着人类的脚步,音乐教育进入了21世纪,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所以音乐教育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主要任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音乐课堂就要创新,大胆改革。

一、 更新教育观念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转变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式,这些都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那种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匠人式”的音乐教师已经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虽然作为一个学科,音乐的某些规律性知识需要向学生传授,但音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想象力去再创造。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那种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师徒式教学方式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背道而驰,大相径庭。对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凭借音乐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如果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应体现较强的民主意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课程改革需要众多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意识的教师来推行,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因而更新教育观念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只有更新观念改变并打破陈规旧俗,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挑战才能使自己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 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正确认识

首先,“创新”并不专指科学发明创造,如果把指导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当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显然是从狭义上理解了创新教育的含义。这种模糊认识的存在,导致部分音乐教师把自己当做局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学科密切协调,需要教师全员参与,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胆识,具有良好的创新意志品质,要帮助学生掌握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基本方法,绝非单靠某几门学科的教师所能完成的,相反,音乐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功能,它可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故而音乐课堂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其次,对“创新”的含义不可定位过高,新与旧是相比较而言的,以什么作为比较的参照物,决定了音乐教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持有的态度。那种把“创新”的含义定位为“前所未有”“世界首创”的认识显然是以人类历史作为参照物的,其实在创新教育中,“新”的比较参照物是被界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的。有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正确认识,也就解决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问题。有了这个大前提,我们才有可能探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问题。

三、 完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

这是音乐教育应对研究性学习挑战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失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追求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渗透整合,课程比例失调。二是重技能,轻理论;重技能小课,轻技能大课;重单科领域的高、精、尖,轻专业知识技能的均衡性和通用性。三是重专业学术水平,轻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以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高师音乐教育的滞后现象是阻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致使造成音乐师范生在大学期间不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课堂上学到的用不上,该用的没学到,这实际上是高师音乐教学的失败和遗憾。

针对高师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须加强以下课程的设置:

1. 加强综合性课程设置

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突破了原有的以单科性为主的课程框架,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新型课程,这样就要求音乐教师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此,高师音乐课程应优化核心课程,建立少而精、容纳量大、实用性强的主干课;扩大选修课程范围,确立扩展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艺术和社会实践,形成隐性课程;三种课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新的具有现代音乐师范教育特征的课程体系。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即音乐审美类课程、音乐表现类课程、音乐创造类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五大类。以音乐审美为统领,音乐表现为载体,音乐创造、音乐文化为两翼,音乐教育为基础,形成各有侧重、互相关联、互相贯穿的课程体系。

2. 加强师范性课程设置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体现师范特点的教育理论课所占的比例较小,一般为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老三门”。这三门教育理论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高师生将来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高师院校必须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试行和推广。因为,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门课程,都需要音乐教师具有较强的音乐教育理论修养与教学技能。只有加强师范性课程的设置,才能更好地领会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3.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置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趋于多元化,学生除了从书本上获取信息外,还往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如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除此之外,研究数据整理、资料信息的储存等,都可能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工具进行。因此,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学科知识,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高师院校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把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列为所有音乐高师生的必修课程,并且还应逐步加强。

4. 加强实践性课程设置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获得相应的知识,它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因此,高师院校要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必须把培养高师生的实践能力摆到重要地位。高师音乐教育的实践课包括教育见习、实习、作业、演讲比赛、五项基本功比赛(说、写、弹、唱、跳)、舞台实践、社会实践、毕业汇报演出、写毕业论文等。通过实践课程,真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四、 创设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既然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得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创设情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要发现学生的思维规律,培养、发展其创新思维能力,而开放和谐的、自由民主的、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利于萌发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兴趣;提高创新水平。有人说,音乐表演的成功会比其他课的成功更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音乐课容易使学生成功,同样也容易使学生失败。给学生一块播种成功的土壤,让学生的自信健康地成长,关键在于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下发掘它、培养它,才能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教师还应善于营造竞争的环境,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超越同学,甚至超越师长,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开拓,在不断求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水平。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建立在成功基础上的自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给每个学生以用武之地,给予其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场合。对他们积极的态度,灵活的思维方式,简捷的、与众不同的思路加以肯定和鼓励,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五、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创造性教学

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能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音乐教师要特别注重教育手段、方法的艺术性,注重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创新的思想。教育学生都能较好地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该摒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灵活选用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并要做到经常变换教学方法。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把歌唱、律动、舞蹈、创编等作为各种感性体验、探索、发现和认知的手段,那么音乐教学就不再围绕单纯技能来进行,而是调动一切手段去实现音乐素质的培养,这同时又是一个引导学生获得有关音乐经验及进行经验重组的过程。另外,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教材的钻研及自身音乐经验的积累都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方法则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保证。既然我们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使自己首先具备这种创新的意识。

在教学中既要依据大纲和教材,同时也要根据当今社会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进行备课。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尽可能地缩小教材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与学生之间所产生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横向的延伸和发展,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六、 鼓励音乐创造

“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的美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启发想象,感悟音乐美,培养学生以审美的态度享受音乐,净化心灵,从而塑造其完美人格。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其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基本素质教育。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亦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音乐课程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新,应该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为基础,以歌唱、演奏、律动、欣赏、创作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形式,以新的构思方式,创造性地表达音乐情感能力为特征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并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对创造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活动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轻过程。实际上,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就是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另外,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乐课堂应永远是动态的和变化的。就音乐教学而言,尽管也有一些共性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来说,其教学过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严格、细致的程序和统一的模式与标准,意味着艺术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死亡。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郭云楠

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篇3:

论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伴随着人类的脚步,音乐教育进入了21世纪,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所以音乐教育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主要任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音乐课堂就要创新,大胆改革。

首先要转变教学形式,要转变教学形式就要转变我们自身观念,变教书匠为设计师。在音乐课上,有些教师为了确保知识和技能目标个个落实,一味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训练,这种做法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应把自己看成教学的组织者,把学生作为课上的主角,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讲授知识时与他们用商量的语气,共同讨论,让我们既要成为他们的老师,又要成为他们的伙伴,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应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设高度自由的想象空间与环境,让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其次,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基础知识,节奏,视唱,练耳这部分,为了让他们变得容易让学生接受,引起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灵活掌握,大胆创新。在节奏训练中,不要强迫孩子们接受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的模式,而是启发他们自由拍打他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一些节奏,把节奏编成歌谣、故事,这样枯燥的训练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接受了我们的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是通过音像获得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歌唱,舞蹈,创编等作为各种感性体验,调动一切手段去实现音乐素质的培养。

再次,音乐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现代生活中,诸如,一些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在一节音乐课上给学生欣赏Flash让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学生积极性很高,这节课上得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己身边的音乐现象。

另外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对教材的钻研,自身经验的积累都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而现今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方法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保证,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在教学中既要依据大纲和教材,也要根据当今社会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进行备课,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为音乐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冀州市徐庄乡中学)

作者:张玉彩

上一篇:职业技术教育及发展趋向论文下一篇: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思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