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者成本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国民经济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急速提高,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同时增加,这个大背景下电力事业同样发展迅速。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供应之一,电力行业的现金流量是极其庞大的,但是随着电力建设规模的扩大,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企业经营者往往会在众多诱惑下利用财务漏洞谋取个人利益。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经营者成本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经营者成本管理论文 篇1:

关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在现有生产规模条件下, 企业经营者把如何降低成本放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 以提升企业竞争力。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科学的、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及方法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竞争力 思考

现在很多企业虽越来越重视整体效益,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狭隘的思想, 如天天都在说要降低企业成本, 但落实到实处就缺乏力度, 首先对职工的培训与实际教育不够, 未从根本上让职工认识到节约成本的重要性, 从而造成政令不通, 使职工产生抵触情绪。其次,企业管理层在制定本企业预算时, 未综合考虑本企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只单纯从本企业角度出发, 对于非物质产品成本缺乏有效的调查和数据支撑, 造成实际与成本预算偏差较大, 未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因此, 如何做好企业的成本的管理控制是管理层的工作重点,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成本管理控制

现代市场是开放的市场, 消费者需要的是物美价廉的产品, 企业产品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产品价格, 价格的高低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与优劣, 只有降低产品成本, 产品价格也才能随之降低, 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而要生产出让消费者信的过的产品,产品质量又是关键, 如何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 产品的生产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成本控制又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1.成本事前控制

在企业生产产品之前, 应对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价, 如产品在市场中的发展前景、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本企业的资金状况及生产能力等,作出详细的预算计划, 再根据本企业资产状况及发展战略, 制定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成本控制制度, 制度的指标既有切实可行, 又能增产节支, 并将各项经济指标细化, 层层分解到各相关责任部门, 同时, 再相应的制定出可控费用的管理办法, 各相关部门分工合作,指标的贯彻落实与奖惩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明确相关考核部门和责任人, 并与企业高管的责权利挂钩, 做到上下一致, 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从增产和节约两方面着手, 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成本事中控制

对成本的事中控制要做好材料的采购支出、消耗、人工费用、制造费用支出的控制。对材料的控制应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合理制定材料的消耗量, 杜绝浪费现象。根据生产经营计划, 做好材料的发放与领用工作, 对余料及生产边角料进行回收,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对原来制定的各种定额不合理部分进行修定, 实行总量控制, 并充分利用车间自己的生产能力, 做到自己能加工的一律不外出加工, 自己能生产的, 一律不外购。二是加强对车间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 鼓励改革创新, 以新思路、新方法创新管理, 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从而降低成本支出。三是认真落实比价采购制度,加强对关联单位物资采购的管理工作, 先合同, 后采购, 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实行货比三家, 并坚持执行合同评审制度, 降低经营风险。人工费用的支出, 经常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效率优先, 有效利用工时, 提高劳动生产率, 防止滥发、多发现象的产生。控制一切非生产性支出, 减少制造费用的发生, 制造费用费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对固定费用部分, 不得超指标支出, 变动费用部分, 应结合生产实际, 制费用开支,并报指标分解, 直接落实到班组和个人, 使人人都参与到成本管理之中。

各相关考核部门及财务部门应经常监督检查费用执行情况, 及时掌握费用开支的升降,对生产部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详细的原因分析及提出改进建议, 以便生产部门及时了解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不断进行修正, 促进费用支出不断降低。

3.成本事后控制

成本事后控制是成本控制的延续, 没有成本的事后控制, 企业就找不到问题所在, 进行成本事后控制, 才能对企业一个时期的生产状况进行分析和考核, 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 找出企业的薄弱点, 以便企业为今后的生存发展确定合理的发展方向,有了工作重点, 企业才有努力方向, 也才能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有效作到成本的事后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相关部门的监控能力, 保持信息的顺畅沟通, 定期做对比分析; 二是对发现的问题, 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找出问题所在, 提出解决方案,并对解决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控, 和预期目标进行相比, 最大限度的避免大量无效作业耗费产生的无谓成本; 三是建立奖惩制度。各责任部门工作考评与利益挂钩, 建立企业良性循环体制。

二、对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注重对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 放宽思维, 全方位考虑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 结合实际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 树立成本系统管理理念, 强调成本管理的全局与整体。

2.树立现代效益观念。改变老的成本管理模式, 成本控制方式从成本节约向成本避免转换, 以成本效益观念为导向, 指导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及对老产品的改进工作。

3.建立纵横交错的信息沟通体制, 使得成本管理不在是企业决策者之间的纵向控制和信息传递, 二是全方位的、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

4.将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体现全员参与的自主管理意识。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 树立成本意识, 鼓励每一位员工从自身做起, 结合工作特点, 为成本的降低出谋划策, 并结合人性的激励机制, 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新思路和有效举措。

5.建立合同评审制度, 实行公开透明化管理, 从源头上查堵对企业的不利因素。

6.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重大的采购计划由相关部门共同会审, 明确审批权限, 对关键岗位进行定期轮换, 杜绝人为损失的产生。

7.重视对本企业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的培养任用, 鼓励职工的发明创造, 对为企业科技兴厂的人员进行奖励。把技术研发的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日常管理工作来抓, 以科技的进步带动企业的发展。

作者:郑雅辉

企业经营者成本管理论文 篇2:

强化国有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

【摘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国民经济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急速提高,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同时增加,这个大背景下电力事业同样发展迅速。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供应之一,电力行业的现金流量是极其庞大的,但是随着电力建设规模的扩大,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企业经营者往往会在众多诱惑下利用财务漏洞谋取个人利益。基于此种形势,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如何通过强化国有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来控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财务管理 风险探究 强化措施 规避风险

一、引言

国有电力施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市场中占有极大的份额。与民营企业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国有电力施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肩负着调节国民经济目标的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财务管理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让人吃惊,从近段时间国有电力施工企业高管落马的情况来看,财经纪律问题是国有电力施工企业经营者腐败的通病。追根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实质就是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缺失。基于此,本文中笔者重点探讨了国有电力施工企业经营者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及如何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

二、国有電力施工企业经营者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

国有电力施工企业经营者在实际管理中存在问题,这些道德风险问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这里笔者结合实际分析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追求公款吃喝及隐性收入

按理来说企业经营者都应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在部分国有电力施工企业中这一原则却受到了挑战。部分国有电力施工企业经营者为了实现自身物质利益,会凭借职权之便挥霍公款、违规报销等;为了最大程度上实现个人利益,他们会不择手段的将国有资产转变为私人财产,最终造成企业亏损。最常见的就是高价采购、收回扣出卖公司机密等。

(二)片面追求企业“政绩”

部分国有电力施工企业经营者在职期间追求的不是企业绩效,而是所谓的政治仕途。为了实现追求仕途的目的,这些经营者有意无意的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随意更改公司决策,不重视长线投资,只对短期利润感兴趣,追求所谓的新闻爆炸点,只要可以获得“政绩”,企业到底能不能长远发展下去根本不是经营者关注的重点。但是因为国有电力施工企业制度等方面的原因,片面追求政绩的危害在短期内是隐秘的,短时间内根本不能被发现,以后即使被发现,但因为时间等原因当事人也很少承担相关责任的。

(三)企业内部人控制严重

部分国有电力施工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内部人控制。国有电力施工企业经营者虽然名义上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但却不能分享企业利润,因此与某些员工合谋,通过一些办法减少公司资产积累以增加在职消费,最终出现企业亏损而员工收益却增加的奇怪情况;也可能与相关政府部门合谋,隐瞒一些信息,暗地里套用国有资产,明面上减少需要上缴的份额,看起来像是给员工谋福利,实际上在侵吞国有财产。

(四)退休前疯狂敛财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一些面临退休的经营者身上,这些为国有电力施工企业工作几十年的老人,一辈子兢兢业业、奉公守法,在退休前夕内心失衡,开始疯狂侵吞国有资产。这些经营者即将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而因为职权所附加的各种隐性福利也将消失,心中的平衡瞬间打破,为了将心中的不安及恐惧等心理祛除掉,会采取一系列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造成经营者道德风险的财务原因分析

国有电力施工企业经营者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追根问底还在于财务管理上,目前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增加了财务风险。因此有必要剖析财务问题产生的原因以降低财务及道德风险。

(一)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

在电力施工企业,多数电力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延续过去的固有模式,往往仅侧重收入、支出及其审批程序等基础工作,现在电力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严重影响了电力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等,削弱了企业在电力施工市场的竞争力。在财务管理中,除管理制度的制定外,监督检查工作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实际上,我国大部分电力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通常是以拨款代替财务管理,对整个建设项目缺乏必要的财务检查。对于内部审计部门而言,其通常对施工的预算审计较为重视,严格审计、考核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预算,但对于自筹资金、合作资金以及地方财政拨款等资金的具体形成、使用及效益等内容,由于担心开展审计工作后会对项目建设的拨款造成不良影响,因而未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审计工作。

(二)项目成本控制力较弱

项目的工程成本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巨大的挑战。一是设计单位的设计修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修改或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前一阶段的勘测有出入,或者工程结构不合理是造成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而这部门变更会影响工程成本。电力施工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在设计变更单上要求业主,设计师签名并妥善保存,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索赔,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项目的业主对工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施工方案的修改会使得工程量、造价发生增减变动。这种滞后性给电力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三是电力工程项目从规划到竣工涉及总包商、安装方和供应商等多家企业,由于各企业所处的位置不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对成本的承担存在争议。

(三)招投标阶段管理不严

《招标投标法》的颁布,使得电力工程的招投标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每个投标单位在同一个标准下,通过各自的报价、施工方案以及企业的综合实力等取得工程的施工权利。因此,竞争就是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特点,招标单位在众多的投标单位中选择具有价格优势、企业综合实力最强的队伍中标。但现状却并不尽人意,由于电力工程本身专业性质较强,电力工程的施工企业基本为电力行业的内部施工企业,因此在电力工程招投标阶段存在许多弊端,如行业垄断、地区封锁、缺乏公平竞争等,使得工程招标流于形式,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条子工程、领导工程等许多不公平竞争现象。

四、强化国有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以降低经营者道德风险

上面剖析了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无形中降低了经营者的违规成本,增加了财务风险。因此针对问题及时解决是必须的。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电力施工企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严密的工作流程,为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引。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两个层面着手,分别对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加以规范,确保他们的行为都受到一定的监督和制约。同时,要在企业内部大力宣传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营造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内部控制渗透在电力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中,体现在各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中,使企业领导层及员工都对内部控制给予充分重视。

(二)强化企业财务的监管职责

在电力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项目出资代表以及主管单位应加大对施工项目财务的监管力度,将自身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揮出来。首先,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施工管理单位应当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严格依照施工程序及财经法制来全面监督自身的经济业务及建设资金流向及使用的合理性;其二,建设部门应当以电力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为依据,来对资金进行合理下拨,而施工单位则应当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向项目监理部、施工现场总监递交具体的用款计划,待审核通过后,报告给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并由其进行审批付款;其三,在结算工程的价款时,工程项目部应当以签署的承包合同为基准,由施工单位的负责人与工程监理人共同对价款进行计量与审核,企业的财务人员再根据实际结算的价款金额来制定投资完成额度的相关报表。

(三)做好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

电力工程标底工作是工程造价管理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招投标工作的重点。要充分明确工程量,对工程报价进行合理的确定。电力施工企业要充分掌握承包工程的价格资料,并且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明确其中存在的承包总价。根据工程造价管理情况制定招投标策略,同时在开展的电力施工工程投招标活动中做好详细的调查工作,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保证在竞争中能够强化工程标底工作。明确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针对电力工程项目技术特点等方面,保证电力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增长,并且积极参与到工程招投标工作中。招投标工作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通过招投标行为选择更好的工程承担人员,这样将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电力施工招投标工作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但是在电力行业中存在垄断现象。这样就需要相关执法部门能够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这种情况的出现,保证电力工程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发展。

(四)国有电力施工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问题的措施

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经营者采用现金、股票、实物资产、年薪延期支付等形式进行抵押,使个人利益与企业经营业绩紧密相连。另一种方式是要求经营者任职时出资购买相当数量的企业股份,在离开企业时,根据当时的股票市价向其支付现金,如果此时企业经营业绩良好,经营者便可以从股票升值中得到红利,反之则要承担由股票贬值带来的亏损;建立合理的国有电力施工企业经营者退休补偿机制,采取退休金计划或一次性补偿方式,使经营者在退休之后获得充足的资金保障;在国有电力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训练过程中,要重视经营道德、商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五、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有电力施工企业改革的深入,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着众多新的挑战与风险。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电力施工企业应该分析目前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降低企业经营者内心对于利益的渴望,加强其道德责任感,最终实现控制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的目的。也只有如此,在严厉完善的外部制度促使下,相关人员才会摆正自己的心态,将一些不该有的想法抛掉,最终将所有精力放在如何经营发展企业上。

参考文献

[1]彭雷.现代国有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制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31).

[2]汪和平.国有电力施工企业在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问题和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

[3]李朝逢.试论新时期国有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J].商.2014(06).

[4]朱丽华.试论国有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0).

[5]魏红.浅谈电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6]俞娟.电网施工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有效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7]高亚宁.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8).

作者:姜青霞

企业经营者成本管理论文 篇3:

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策略浅析

摘要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经营者需要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防范财务危机。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从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着手,认真研究我国的风险管理现状,完善现有的财务风险理制度,有效提高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这也是提升企业内在价值,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本文从财务风险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财务风险的识别与企业财务预警的研究方法来讨论。

关键词财务风险 识别 财务预警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及成因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存在,使企业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有所差异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按其包含的内容还可以分为狭义的财务风险和广义的财务风险。

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举债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不确定性。举债给企业带来更多流动资金,为企业创造财富带来有利条件,但同时也给企业到期还债带来负担。因为企业经营的收益率和贷款的利率都有不确定性,从而有可能使企业的收益率高于或低于借款的和息率,这种风险的大小和借债规模有关。规模越大,风险越大。一旦负载过重,使企业不能到期还款,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环境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预期财务收益与实际的收益有所差异。它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看待企业的风险的。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汇兑风险、收益风险、结算风险及存货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1.自然因素的影响。

由于自然界的运动呈现不规律性,使人们难以防范和阻止,如风暴、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从而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蒙受损失。还有企业会因债务人的死亡而无法收回应收账款,引起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2.政治因素的影响。

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变化都可能给企业的财务造成影响。比如政治观点的改变可能引起战争,而战争会引起油价上涨,运输成本增加,使企业利润降低,甚至因为战争而使企业停产。

3.市场因素的影响。

一个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市场。但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的调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竞争对手调整战略等都有可能引起财务风险。

4.内部因素的影响。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企业管理水平高,抗拒风险的能力就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低,对资金管理不善,就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盲目投资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而过于保守又可能使企业丧失竞争能力。对于员工而言,如果员工素质低,风险意识淡薄,对风险的驾御能力差,就可能使企业产生财务危机。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化经营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将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全球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本国的财政信贷政策和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变化,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企业内部环境看,企业经营者自身的管理水平、产品或服务质量、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等也会给企业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从企业的战略意识层面来说,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也是企业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经营者需要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防范财务危机。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大多数企业将逐步进入财务导向型的企业管理阶段。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从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着手,认真研究我国的风险管理现状,完善现有的财务风险理制度,有效提高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这也是提升企业内在价值,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1.财务风险管理增强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平稳的运营环境,同时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经营的信心,使员工精力集中于企业的生产发展。对企业实现和超额实现经营目标,战胜风险、提高效益、增强实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作用。

2.财务风险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财务数据,帮助企业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为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增值提供了可能。使企业在有限风险领域用有效的资金创造更多的财富。

3.财务风险管理增强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全面科学地为企业的经营方针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了企业前进方向的正确性,减少企业的风险损失。

三、财务风险的识别

财务风险的识别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在密切关注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中与企业利益相关的重大经济量变化(如原材料、产品的价格变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改变,利率、汇率的变动,竞争对手策略的改变等)的基础上,从定性的角度运用各种方法全面剖析企业财务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及其形成的原因。通过风险识别,可及时提醒企业各级管理层及各部门对特定财务风险予以充分关注,初步确定潜在财务风险的性质、影响方面和影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可定量分析的风险因素,其识别可以借助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置的预警值的对比;对于只能定性分析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则需依靠企业全体员工较高的个人素质、较强的风险意识、丰富的业务经验及专家支持,并在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的约束下进行。

财务风险的识别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求作到准确、及时、全面地识别风险。准确的识别财务风险是指避免把实际中不会发生风险的事件列入风险事件的行列,避免实际中的风险事件列入非风险事件中。及时的识别风险是指要在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者刚刚发生风险的时候发现化解或转移风险。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化解风险,等到风险严重的时候就很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全面的识别财务风险是指全面系统的认识了解财务风险及其原因和导致的后果。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忽视任何一个环节或任何一种风险都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通常情况下,对财务风险的定性分析应每半年进行一次,除此之外,在进行重大经营决策之前以及外部环境发生或预测到将要发生较大变化时也应进行。由于在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时往往缺乏足够的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所以要求分析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较强的风险意识,同时也可考虑邀请相关专家协助进行。

四、企业财务预警的研究方法和定量分析

(一)财务预警的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预警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可以按次序揭示系统、子系统存在的所有风险因素,还可以根据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以便管理者按公司的情况及危险程度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标准化调查法。

标准化调查法又称风险分析调查法,即通过专业人员、咨询公司、协会等,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与分析,形成报告文件以供企业决策者参考。所谓的标准化并不是说调查的文件或表格格式相同,而是所提出的问题有共性,对所有企业或组织都具有指导意义。此时这些标准化的问题就是财务预警的指标即警素,警兆即体现在企业对问题的回答中。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对特定企业来说无法提供特定问题,无法发现一些企业的个性特征。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不具有特定的症状,而是一个逐渐加剧的过程,“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将财务运营症状与危机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财务危机的潜伏期、财务危机的发作期、财务危机的恶化期、财务危机的实现期。企业管理者要针对各阶段的发病症状,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财务正常运作。

3.“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

判断企业财务危机的有利武器是看企业是否制定了三个月资金周转表,是否经常检查销售额对付款票据兑现的比率,采用这一方法,企业要经常准备安全程度较高的资金周转表,如果企业资金周转处于紧张状态,则说明企业已处于财务危机当中。

4.流程图分析法。

流程图分析是一种动态分析。根据资金在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中形态的不断循环转换的这种特点进行资金动态分析,查找企业可能遭受的各种风险。这种流程图对识别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关键点特别有作用,运用流程图分析可以暴露企业潜在的风险,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即使一两处发生意外,都有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如果在关键点上出现堵塞和发生损失,将会导致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终止或资金运转终止。一般而言,企业只有在关键点处采取措施,才可能防范和降低风险。

5.管理评分法。

美国的仁翰·阿吉蒂在调查了企业的管理特性以及可能导致破产的公司管理缺陷后,提出采用管理评分法按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几种缺陷、错误和征兆进行对比打分,并根据这些项目对破产过程和产生影响的大小程度对所打分数加权处理,每一项得分要么是零分要么是满分,不允许给中间分。所给的分数表明了管理不善的程度。参照表中各项进行打分,分数越高,则企业的处境越差。

(二)财务预警的定量分析。

财务风险的定量分析是指利用财务数据,运用数学模型、统计知识等对企业财务的性质进行量化,以数字、公式、方程等来说明企业的财务性质。

五、结束语

我国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的定义、特征,衡量方法和管理上。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规范改制重组的运作与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作者:田笑丰,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秦娇,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1).

[2]丁元纯.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健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外经贸财会.2006.(2).

[3]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4]袁利.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国科技信息.2005.(10).

作者:田笑丰 秦 娇

上一篇:金融市场安全性分析论文下一篇:环境优化的风险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