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2022-09-11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 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大学英语教学, 是教师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 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 培养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门语言学习的过程, 在这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 一方面, 应该充分利用语言和其文化的关系, 优化课程教案, 增加教学的适用性、人文性、启迪性, 联系文化常识, 激活认知,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另一方面, 教师把语言放到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教学, 才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 逐步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交际水平。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 广义上说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它可以特指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体现的思想观念, 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 也被广泛地用于概括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世界上的各个民族, 各个国家有着各自鲜明的文化特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又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 对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 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 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 语言反映了文化也反映了一个拥有这个文化的民族的特征, 民族文化下的语言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 互相作用的关系就决定了, 构建语言能力就必须以了解文化为前提条件, 而要想了解文化必须先了解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2 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虽然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 但是只强调语言形式和内部结构的结构主义教学还是存在的。一些教师因为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 割裂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及功能的联系, 并没有把文化因素运用在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在这样的语言教学下, 语言学习变得孤立, 它成了“为学语言而死记语言”的学习。学生通过这样的语言学习, 可能会是“应试王”, 但是也必然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不具备相应的人文知识, 在现实的文化交往中, 也会因为文化素质的缺乏, 导致交际失误, 无法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3 语言学习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让文化与语言教学同步呢?这首先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始终保持自己所授课程的前沿性、思想性、启迪性和适用性。其次, 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的备课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因为教材反映的是编写时的文化背景, 一定时间之后, 教师只有广泛阅读, 了解最新动向, 对有关人文知识做足了功课, 才能对书本蕴含的文化背景做必要的补充。而这个补充, 也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

例如, 在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大学英语》 (全新版) 综合教程第4册Unit3 Text A Get the Job You Want中有这样一段话, “In my opinion, the majority of New York cabdrivers are unfriendly, if not downright rude.Most of the cabs are filthy, and almost all of them sport animpenet rable, bulletproof partition.” (在我看来, 纽约大多数的出租车司机即使不算无礼透顶, 至少也是不友好的。车辆大都十分肮脏, 几乎所有的车都触目地装有难以穿透的防弹隔离装置。) 为什么纽约的出租车会有如此“粗鲁”的一面, 而且还是“大多数”呢?翻阅纽约出租车的文化背景, 我们不难发现, 原来纽约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不高, 工作辛苦, 所以从事出租车职业的一般都不会是本地人, 而是来自第三世界的移民。这自然就解释这一现象的由来。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 图书馆, 了解这一文化, 既增加了语言知识的趣味性和直观感, 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而在讲授这一文化现象的同时, 也可以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上要求的一些词汇, 如:l ea n (微薄的) , immigrant (移民) 等词放入知识体系中, 做到教学的准确、生动、清晰。

4 语言应用中的文化因素

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 而交际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直接影响着语言翻译理解的准确性。例如, 在08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 有这样一段话:She was there for the buses in Montgomery, the hoses in Birmingham, a bridge in Selma, and a preacher from Atlanta who told a people that‘W e Shall Overcome’.讲的是一位在亚特兰大投票的106岁的老人她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民主的进步。在这里, 如果不了解the buses in Montgomery, the hoses in Birmingham, a bridge in Selma以及apreacher from Atlanta所代表的文化, 就无法理解演讲者想表达的确切含义, 也不可能领略欣赏到语言的艺术与魅力, 严重者还会造成文化交际中的误读与冲突。由此可见, 文化因素存在于最基本的信息传递中, 在作为语言应用的交际活动中, 只有在了解文化上的语言交际, 才能突破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更好的进行信息传递。

5 培养学生发掘文化的意识

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 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 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只有提倡教师不断加强对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 才能培养大学生去了解文化发掘文化的意识, 才能让文化与语言学习互相交融, 全面的发展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

21世纪的科学与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发展的时代, 全球化这一特征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某类专门知识, 而且还必须具备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就必须为这一使命, 把语言学习与人文知识进行整合, 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了解文化, 在了解文化的同时巩固语言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发掘文化的意识, 广泛接触更多的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资料, 拓宽本身的知识视野, 在人文常识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语言知识, 以更高的综合文化素养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不仅应该传授语言知识,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 同时也应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 提高个人综合文化素养, 人文意识修养,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化的需要。

关键词:文化,语言,英语教学,培养

参考文献

[1] 谢安邦等.高等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李荫华等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3.

[3] 胡燕飞.洛阳师范学院学报中西思维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2004.

[4] 申小龙.河南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 2000.

上一篇:油气储运系统安全分析下一篇:语音导览的发展及在博物馆的应用——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