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023-03-08

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 从语言教学上, 重语言形式, 轻文化导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某种语言结构 (如句子、词汇等) 来达到使学生掌握语言的目的。他们都偏重语言观象而忽视文化知识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英语时遇到的语言问题, 而忽视语言的载体功能。

1 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外语教学很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想做到外语运用得体。恰当, 起到预想的功能, 就必须通晓外语相关的文化。不了解目的语相关的语用规律, 民族习俗、心理观念、文化背景喝词语内涵, 即使语音、语调喝语法再好也难以进行有效交际。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瑞姆拜克 (Winston Brembeck) 在谈到只教语言不讲文化的恶果时说:“采取的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流利大傻瓜的最好方法。” (转引自罗常培所著《语言与文化》, 1 9 8 9)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提高外语人材文化素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此,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已把文化素质明确列入英语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英语教学大纲, 2000:1)

2 文化导入的模式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 细化就是听、说、读、写、译。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 思维方式不同, 表达习惯不同, 跨文化交际往往出现故障。美国人类学家Kluckholn认为“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 是社会的遗产, 而非生理的遗传。它是后天习得的, 而不是先天固有的。文化的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为人所不知。”既然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 我们就应该正视这一差异, 作为教育者, 老师应该选择正确的方式实施文化的导入。

2.1 阅读课中的文化导入

阅读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一般大学英语不单独开设阅读课, 阅读主要实在精读和泛读课中体现出来。通过阅读题材广泛, 内容各异的文章和书籍, 可以扩大知识面了解相关国家的政治, 经济, 历史, 宗教, 习俗, 风土人情等。这些也就是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比如在讲授课文前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会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 在讲授Col leg 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第三册《The Woman Who would Not Tell》一文中, 应该使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主人公Bettie之所以成为了歌颂的对象, 是和美国的Civil War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的, 南方想保留奴隶制, 北方欲发展资本主义, 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的方向。作为南方的劳动妇女, 大义凛然地救下了北方的伤兵, 站在了正确力量的一边。北方赢了战争, Bettie也因此赢她自己的人生。这些背景知识的积累为读者以后的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 提高文化素质。

另外, 要学好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文学作品, 因为, 要真正掌握语言就必须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 就必须利用各种现代化传播工具, 以及各种各样的书籍, 而文学作品必然会起主要作用。“因为文学无所不包, 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在文学作品里得到最具体, 最生动, 最厚实, 最有来龙去脉的描绘。” (王佐良)

2.2 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环节。结合词汇学习, 把一些与词汇有关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 对他们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大有好处。威尔金斯 (Wilkins, 1972) 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表达意思, 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语言学家莱昂斯 (Lyons, 1968) 对语言文化作过这样的描述:“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德差异都会反映这种语言德社会的产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 是历史积淀的文化化石, 它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心态和性格。不从文化上查清其根系渊源, 就无法彻底掌握一种语言, 更谈不上去灵活运用。认识和掌握词汇是掌握语言、了解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共性与个性, 自然成为辨别语言差异, 进而掌握外语的一把金钥匙。如英语中的propaganda一词, 在英语很多语境中明显用作贬义词。而汉语中对应词“宣传”属于中性词, 且很多情况下用于褒义。如果单纯的从对应的字面意思上来看, 是不会把握这个词的用法的。教师在教授这个词时, 可以引用Cobuild Essential English Dictionary所给的定义“propaganda is information, often exaggerated or false information, which an organization publishes or broadcasts in order to influence people, ”如enemy propaganda (敌人的宣传) , vicious propaganda (恶意的宣传) 。在翻译下面的句子时避免用propaganda.胡文仲教授建议把“他现在负责宣传工作”这个句子翻译成:He is now in charge of publicity.“宣传计划生育的好处“译成:to publicize the benefits of family planning.再如, intellectual一词, 它在英美文化中指高等教授和与大学教授具有同等地位或取得相当学术成就的人。但有时, 它明显带有贬义。如:Don’t go for the intellectual who knows nothing but$2 words. (别去找那些什么都不懂, 只知道几个大词的知识分子。) 而汉语中的知识分子包括的范围比英语中要广泛的多, 泛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工作者, 教师, 医生, 记者, 工程师等”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1 9 9 6年版) 。弄清了两者的区别, 我们在交流时才可以避免误会, 从而达到圆满的交流效果。

2.3 听说课中的文化导入

现在的听说课有很多情景对话。这样的情景对话正是英美人生活的反映。如果我们要听有关Opening an account的对话, 可以在听前介绍一下应美国家的银行制度, 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 除了录音机, 我们还可以用语言实验室, 多媒体, V C D, D V D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 听觉。据研究, 视听并用的记忆率可达6 6%。除了生动直观有助于记忆, 这些现代话的手段还可以让学生领教英美文化中的非语言交流方式, 如手势语, 体态语及各种不同的表情等。通过听说课中有意识的文化导入, 学生可以学会一些有用的表达方式, 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怎么说话才算得体。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提高学生语言理解水平的有力方式, 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打铁还得自身硬”, 要给学生上好课, 不仅要语言精通, 还要文化娴熟, 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摘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从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入手, 说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提出了教学中文化导入相关模式。

关键词:文化导入,阅读课,词汇学习,听说课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2]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89.

[3] 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J].外语学刊, 1990 (3) .

[4] 胡春洞, 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对现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分析下一篇:巢湖漂浮式浮标与定点平台式浮标优缺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