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2022-09-10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具有不同的交际原则, 如怎样开始交谈, 怎样使交谈继续下去, 怎样组织信息连接话语, 怎样表示礼貌等等。Wolfson曾经说过, 无意识的语法、语音和词汇错误可能显示说话人还未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 可以被谅解和接受。而如果一个人说一口比较好的英语, 但却出现了语用错误, 如一个不该问的问题, 一个不及时的道歉, 一个对他人的赞许做出的不恰当的反应, 则会被当成没有修养的表现, 从而引起不快甚至交际失败。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仅靠掌握正确的语法和一定的词汇量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正确得体地使用它们。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指出, 交际能力包括四个重要的方面, 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 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 我国的跨文化的交际日益增多, 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外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实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也就是实现跨文化交际, 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全球化的进程使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 因此,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大学外语教学质量, 以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方法。

本文从分析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的角度, 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进行分析探讨。

1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1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符号, 语言本身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最优秀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通过语言得到体现。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 (Sapir) 指出:“文化可以理解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 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可见,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1.2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语言离不开文化, 语言的本质差异是文化差异。各个民族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异性”、民族性或“个性”, 这是由于文化积累和传播的不同, 社会和经济生活等等的不同。文化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性决定了不同的文化之间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 诸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美国文化等等。东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价值取向、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汉语和英语在语言表达形式、意念表达方式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由于跨文化交际原则是在长久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因此, 它们无一不蕴涵着文化意义。人们在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遵循什么样的交际原则上, 常常会受到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扰。例如, 当你初次结识英美国家的人时, 如果你问:“你多大岁数?”“你每个月的工资是多少?”“你有没有男朋友?”“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这种问题对他们来说可能太涉及个人隐私了, 会使他们感到很尴尬;如果你用“你吃饭了吗?”同英美国家的人打招呼就会引起误会:他会觉得你在关心他, 并有心请他吃饭, 而不会认为你是在和他打招呼, 因为这在英美国家是一种邀请;再比如, 中国人在街上碰到熟人, 会问:“你上哪儿去?”实属寒暄的套语, 无可厚非。但对西方人, 这种探问隐私的方式未免失之粗鲁无礼。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与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时, 仅靠掌握正确的语法和一定的词汇量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正确得体地使用它们。

可见,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忽略不同文化的差异, 误将母语的语言习惯、表达方式套入目标语中, 这些无意识的语用迁移往往又会违反对方社会的语用规则, 造成比违反语法规则更为严重的错误—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为了避免学生在交际中产生误解和冲突,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该把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

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的确立

2.1 确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的必要性

由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没有学习母语那种语言环境, 因此对语言的社会化含义的理解只能从课堂教学中获得, 并学会在各种场合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但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缺乏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知识的传授,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的巨大的差异使得学生不能适应西方的思维方式, 难以接受西方的交际行为, 从而使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学习变得十分困难。结果, 学生的语法知识虽然学得很透彻, 但听力往往很差, 而且用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也很困难, 他们的跨文化交际力不从心。

这种状况远不能满足当代人们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和了解讲英语的国家的社会习俗、价值观、交际规则以及非言语交际方式, 否则谈不上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提高交际能力。可见, 确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是相当有必要的。

2.2 如何确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Gudykunst&Kim说, 交际者对双方文化上的异同了解得越多、认识得越深, 跨文化交际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要确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2.2.1 培养学生在课前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课堂上做陈述 (presentation)

例如, 在讲解《大学英语》 (修订本) 第一册Unit5 A Miserable, Mery Christmas这篇课文之前, 教师要让学生查阅有关Christmas, Christmas Eve以及Santa Claus的资料, 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做陈述。这种课前准备、课堂分享的方式会使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语言功底较差而不敢发言的学生受到鼓励, 他们的有准备的发言会克服他们开口的焦虑;另外, 通过收集资料, 他们会增进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学生做了陈述之后, 教师再进行必要的概括和补充, 这样会使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2.2.2 在讲解词汇的过程中, 教师应介绍词语文化背景

源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寓言、基督教等, 因为英语中许多表达法都受到《伊所寓言》、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的影响, 如“the lion’s share” (最大部分) 来自《伊所寓言》, “Pandora’s box” (罪恶之源) 来自古希腊神话, “the apple of the eye” (掌上明珠) 来自《圣经》, “my god!” (天哪) 来自基督教。又如, 英国人多信基督教, 人们常见的建筑物是教堂, 所以产生了习语“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 (一贫如洗) 。同时, 对英汉文化不相等的词语, 也应加强文化导入。如blue room并非“蓝色房间”, 而是“美国白宫中, 总统会见至亲好友的接待室”。rest room“盥洗室”, 而不是“休息室”。high school[美]“中学”, 而不是“高等学校”。再比如, a s strong as a horse译成中文是“力大如牛”, 而非“力大如马”, 这是因为在西方国家传统上把马用作耕田、运输的工具, 而中国传统上用的是牛。Love me, love my dog译成汉语是“爱屋及乌”, 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眼里, 狗是人类的朋友, 是忠诚的象征, 是受宠之物。

2.2.3 在篇章分析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的特征

在分析篇章结构之前,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接近目的语文化的情境。以《大学英语》 (修订本) 第二册, Unit 4 My First Job这篇课文为例, 教师在课上的前十分钟让学生做一个热身活动:教师提供招聘广告, 让学生表演。具体步骤如下:首先, 教师总结在西方国家人们求职面试时所遵循的步骤, 然后在黑板上列出几个招聘广告, 让其中学习最好的一个学生配合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应聘者如何面试;表演结束后, 教师给学生分成几个组, 每2~43人一组给大家表演面试。求职面试表演使学生对西方国家求职面试的程序有所了解, 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 达到了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在分析篇章结构的过程中, 教师要加大提问的频率, 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问:当地的报纸上刊登了什么工作的招聘广告?作者为什么想找工作?应聘的学校距离叙事者有多远?当他得知校长是位女士时, 他接受这份工作了吗?为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表达他们的见解, 让学生更多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提问一些诸如“你作过兼职工作吗?”“你面试时感到紧张吗?”“你心目中的领导是什么样的人?”等与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有联系的问题, 这样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可以使学生感到言之有物。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要做到去异求同, 避免批评和指责, 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师生之间才能进行热烈的交流。

2.2.4 为了使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在现

实语境中得以实现, 在课后作业中, 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习惯, 在作文中要求运用所学的词汇

比如在分析了My First Job这一课文之后, 给学生留下几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group discussion) , 教师先向学生交代清楚讨论的步骤, 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 完成讨论任务。然后以所讨论的问题为线索, 让学生写一篇120~150字的短文:阐述故事里的年轻人在面试之后为什么拒绝了这份做教师的工作, 并让学生在作文中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既复习词汇, 达到熟练, 加强语法知识, 以适应考试, 又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3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注意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相结合, 即在语言教学的同时, 适时适度地深入到文化教学,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更多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才能改变目前以语言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高。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在语言交际能力上, 而且在跨文化交际层面上都得到全面的培养, 从而全面提高大学外语教学质量, 全面地、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载体。论文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的角度, 论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从而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 Gudykunst, W.B.Kim, Y.Y.1992.Readings on 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New York:McGraw-Hill.

[2] 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3] 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6]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7] 潘晓明.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J].www.blogworld.com.cn, 2005, 6.

[8] 王英鹏.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 1999.

[9] 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J].商务印书馆, 1979.

[10] 赵云芳.论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上一篇:2014年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形势展望下一篇:农村生物教师应如何面对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