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22-09-17

英语是以一种迥异的文化形态一它借助语言这个载体传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发展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洞察力和感悟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跨文化知识的了解,否则将引出不必要的误会或隔阂。

1 词汇理解,渗透文化

词语作为文化信息的基本载体,其语义搭配都打上了本身语言文化的烙印。英语中的有些词的概念意义与中文一致,但文化涵义迥异,如“dog”一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基本意义是相同的,然而文化涵义不同。在西方,狗是可爱的宠物,人类的朋友,甚至用狗来昵指人,如:“He is a lucky dog.”(他是个幸运儿)所以也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的说法;而在中国,狗常用来看家护院,多用来比喻受奴役的人,有一定的贬义,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又如英语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耶酥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 face”,意指“愁眉苦脸”,“Black 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不同的民族对颜色的偏向爱好也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理解上的差异也很明显,具体在讲授苏大版职教教材BookⅡUnit 1,“What do colors mean?”文中,“in the pink”在英语中表示非常健康,“green with envy”是“十分妒忌”,“a black sheep”是“害群之马”,“in the black”是“盈利”,“in the red”是“亏损,负债”,“in black and white”是“白纸黑字”。又如谚语“Near vermillion one gets stained pink;near ink one gets stained black.”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时可利用多媒体小结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比较,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 口语交流,遵循习俗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日常的口语交际,表面语言形式简单,其中存在很多的跨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其中的文化因素,所以我们在学习口语时,要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情景,针对性的介绍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例如,招呼问候:英、美国家里熟悉人见面,一声“Hello”或“Hi”就擦肩而过。又如在greeting的场景中,我们就要说“How are you?/How are you doing?/What's up?”之类的话,而不能不顾情境抛出一句“Where are you going?”这样不符合英美习惯的话,他会觉得这是私人问题,与你无关,你不应该知道。谈话内容:沃尔森指出,“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他们大语言与语法方面的错误是比较宽容的,与此相反,违反了文化习俗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此在与西方人谈天时,要问其年龄、婚姻、收入、是否已婚、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是极其不礼貌的。这和中国的习惯是完全不同的。

3 阅读训练,透析背景

英语阅读教学偏向于阅读技能的传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技巧,而忽视讲授文章中文化背景知识。学生的理解障碍除了语言知识障碍之外,文化知识障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用文化背景引导学生阅读,就可以使学生更充分理解所读材料。如在BookⅢUnit 2 Reading"Caught between Two Cultures”一文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复合句“I am caught between the old world where I no longer belong and the new world which has not yet accepted me.”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我们应该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它,才能透彻明白作者的意图。其实它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处,表达了该文作者夹在两种文化之间的矛盾心理:震惊、困惑、伤感、痛苦,该复合句中“the old world”是指作者出生并成长的地方—香港;“the new world”是指作者留学、打工生活了6年的地方—美国。该文讲述了作者6年之后第一次回香港探亲所遭遇到的因文化习俗不同而造成的尴尬。实质上这是典型的跨文化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即指一个人在新的社会文化里所遭遇的不熟悉的过程、标准和价值观时所感到的强烈的不和谐、困惑与不适感。

4 学以致用,文化渗透

综上所述,职教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现象的讲授不仅局限于课本上所出现的,教师应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外国的电影、电视、音乐、文学名著、圣经故事、历史故事、报刊以及西方人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等方面的文化知识,鼓励学生举办英语角活动,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要引导学生作到知意与体味的结合。知意,即了解作者凝聚在作品中的思想;体味,即把握作者借助于语言而又超越语言而产生的韵味、风格、涵趣和意境。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曾颇有感触地说:“得一语言文字所表示的味是比较困难的事。”“在中国学习英文的人非常之多,然而得到英文意味的人恐怕并不很多。”因此要引导学生透过挖掘文化深层的内涵去体味文字。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运用英语讨论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话题不宜太难,在进行讨论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也可以由教师提供资料,使学生有话可说。

总而言之,只要在职教英语教学中注重以上方法的灵活运用,坚持不懈地把点点滴滴的跨文化意识贯穿于教学中,就一定会有成果,一定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Learning English is fun.

摘要:探讨如何在职教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主要着眼于以下四个主攻方面,即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口语训练中的跨文化教育,阅读中的跨文化渗透以及跨文化渗透策略。

关键词:职教英语,词汇教学,口语训练

参考文献

[1] 金岳霖,罗新璋.知识轮[J],翻译论集[J].商务印书馆.

[2] Goodman,k.s.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ournal of Reading Specialist[J],1967,6(1).

[3] 黄启发,恭智敏,周子伦,鲁吉.交互式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J].2006,7.

上一篇:论我国学术剽窃的法律规制下一篇:论艺术院校专业课教学过程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