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和考试两方面阐述高职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2022-09-12

当外语教学从斯大林工具主义理论中走出来, 向着跨文化交际的方向迈进的时候, 过去对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仅仅定位在听、说、读、写、译技能层次上, 也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国际交往中, 由于人们的交际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思想方法、观念、心理、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 就造成文化差异。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与风俗习惯, 不可能进行顺畅、有效的交往。没有了这种交往, 社会的封闭只会停滞经济的发展, 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从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 它是人们用于表达事物和意识的特定的任意符号, 它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社会生活经验, 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特征。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1921; (转引自吴国华, 1989年) 提出, 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 语言则是人们具体地怎样思想。所以说,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 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 也不存在脱离文化的语言。这就需要教师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而目前的高职英语教材多而乱, 但都摆脱不了传统的单词、课文、语法的传统结构形式, 很少涉及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而且目前的高职英语考试还是以传统的词汇、语法考试为主, 很少或基本不涉及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内容的考题。这一切就大大制约了高职学生学习英语以“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本文就从高职的教材以及考试制度方面来谈谈对高职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1 教材方面

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它规定学科的目的与任务, 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 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 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如果《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再作进一步的改进, 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培养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那么学生获取英语知识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的高职英语教材也就要进行相应的改进。目前高职英语教材缺乏统一性、系统性, 我校就根据专业的不同同时使用几种版本的高职英语教材, 如:一般院校都在使用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精读》教程、参加社会大自考的《大学英语》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非英语专业的专科生用的《英语》教程等等, 所以我就此对目前的高职教材提几点建议:

(1) 编者应遵循功能意念大纲的路子, 让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时并进, 将语言技能与文化意识的培养整合起来, 即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在语言技能的教学中, 其中内容包含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同时也包括一定量的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语言材料。这样, 一方面将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日常的交际语言反映出来, 将语言生活化;另一方面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把文化知识表现出来。也有利于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 灵活、有效地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展开教学;而且学生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不感觉枯燥乏味, 并在不知不觉中既收获了语言知识, 又收获了文化知识。

(2) 每单元的课后练习, 要紧紧围绕本单元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交际知识, 设计一些有关文化内容的词汇练习、阅读练习、会话练习等, 也便于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质与量的操练。例如《走遍美国》就是一套重视跨文化交际的教材, 它在习题中安排了大量的文化情景题, 在每一幕之后都有一个“美国生活点滴”的部分, 将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知识展示给学生, 使其突显出来。

(3) 为了保证学生能系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文化的知识, 应该设置能覆盖目的语文化基本面貌的课程, 例如开设“英美概况”或“英语国家概况”、“英美历史”、“英美文化”等课程, 还可开设与英语文化有密切关系的一些课程, 也可不定期地举行文化专题讲座。这些课程可以给学生一个英语文化的整体面貌, 这类文化课程最好用目的语讲授, 当然在适当的时候要用汉语进行必要的翻译, 让学生在循序渐渐中既学习了文化, 同时又学习了英语。

(4) 现代信息技术非常发达, 教材设计也可以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 制作与教材内容匹配的光盘, 从关于每一单元主题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开始, 到语言点、知识点的讲解, 以及英语国家在交际中出现的一些习惯的俚语、俗语等, 都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英语, 真正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甚至可以将涉及到本单元的一些英美国家原版教材及电影等片段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的语言说地地道、得体, 有学习语言的真实感。这里我就要特别提到《大学英语精读》教程的光盘应该说配置的相当不错, 但需要改进的是文化知识还是偏少, 语法知识偏多了。

(5) 专门给职高学生编写一本英语会话手册, 像《英语九百句》、《校园英语短语》一样, 该手册包含最基本、最常见的英汉差异, 并用简单的英语编成对话, 配有讲解和实例, 使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达到完美的结合。所以我认为真正适合高职生的英语教材应该是:文化视点突出, 文化内容丰富, 能够引起高职学生强烈的兴趣, 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能够真正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达到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2 考试方面

目前高职院校在英语考试制度、考试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 所以说调整高职院校的英语考试制度、考核方法非常重要, 它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调整。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防止应试教育, 科学的测试又能为教学改革和语言学习提供积极的反馈,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在此, 笔者建议, 高职院校的英语考试应该把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明确列入考试范围之内, 这样学生和老师必须在这方面要进行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这样教师就会把英语文化知识贯穿到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中去培养, 而这些技能的培养又是以培养英语文化能力为目的, 那么学生既学得了语言知识, 又学得了英语文化知识;既拥有了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 又获得了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另外, 为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 笔者建议不但要有期末考试, 而且还要增加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可以由授课教师本人出卷, 但期末考试应该是全院统考。学生成绩的评定, 应该是期中、期末、平时各占一定的比例, 口语进行单独的测试, 也要占一定的比例, 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当然, 最好是由外籍教师对他们进行口语测试, 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做到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和可操作性。不但重视测试的信度, 而且考虑到测试的效度。还有, 鉴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 可以把通过全国公共英语二级考试作为他们拿到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 这样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培养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

此外, 还可以适当增加活动考查, 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参与、协作和探索精神, 改变以笔试为唯一评价方式的现状, 通过朗诵、演讲、讨论、课本剧表演、编写英语小报等活动形式来考查学生, 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评语式评价, 让学生在准备、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认识、明白、理解英语文化, 提高交际能力。评价学生的总成绩包括分数评价和评语式评价。当然, 所有这些建议和改革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修正。

摘要:过去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培养仅定位在听、说、读、写、译技能层面上, 现在看来这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现在对高职学生必须要进行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培养, 以适应“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本文就从教材和考试两方面阐述了高职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情况。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2]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上一篇: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音乐教育者——美育教育贯穿于音乐课堂路径探微下一篇:探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