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口译策略论文

2024-04-18

浅析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口译策略论文(通用9篇)

篇1:浅析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口译策略论文

浅析关于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文摘要: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英、汉口译过程中造成文化障碍的文化差异可分为五个方面,即:民族习俗、文化沉积、认知体系、思维模式和非言语语言。众多的文化差异会对口译产生重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口译的质量和信息的传递。然而由于口译本身在我国发展相对滞后,口译中文化的导入远远不够,造成口译者跨文化意识不强。因此培养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口译训练中的文化导入已成为当务之急。

论文关键词:口译;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口译质量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国际化的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问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译活动也越来越活跃。传统上,人们一一直认为口译员只是担当着交际过程中语言转换专家的角色,而现在,众多的口译实践已经证明口译员的角色绝不仅仅限于此,他必须担当起一个新的角色——文化的传播者。事实上只成为一个语言专家离合格的口译员还相去甚远,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他在交际过程中要消除的不单单是语言方面的障碍,还包括文化的障碍。正如王佐良教授所说:“口译员要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因此口译员必须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已成为保证口译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口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一)口译的定义说明口译的本质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关于口译的定义曾有许多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侧重因素做出不同的阐释。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IzJ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认为: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问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张文教授对口译的概念进行了较全面的界定。她认为:口译是在人们跨文化、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为消除语言障碍,由能运用交流各方所使用的语言的人,采取口语表达方式,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以别种语言做出转述的即时翻译过程。

上述定义,虽然语言表述不同,但都基本表达了口译的本质,即口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在跨文化交际口译中,口译者很可能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文化,口译员必须要明确跨文化交际和口译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文化差异导致的种种错误。

(二)口译的过程模式说明必须重视口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口译的最终目的在于将原作者的真实意图传达给目的语的听者。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需要对原语的理解,对目的语的表达,更离不开对语言和文化的分析。由厦门大学口译小组率先提出的厦大口译模式,用模式集中体现了影响口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重要因素和所需技能,见图1。

在这个模式中,C=Comprehension(理解);R=Reformulation(表达);S=Skill(技能);A=Analysis(分析);D=Discourse(语篇);CC=Cross—CulturalAwareness(跨文化意识);K=Ex~a.Linguistic Knowledge(非语言知识);TL=TargetLanguage(目的语);SL=SourceLanguage(原语);I=Interpreting(口译)三个圆圈分别代表口译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置于三个圆圈中央的三角形说明技能在整个口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至R箭头指明口译的整个过程,而A至C与A至R的箭头说明分析在理解与表达方面的重要意义。这是一种非直线型模式,旨在说明口译包括理解原文(C)和用目的语表达意义(R)两个阶段。这个交际过程只有在分析(A)语篇(D)和特定情景中的文化因素(CC)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厦大模式强调了对语篇和文化分析的同等重要性。正如英国着名语言学家Lyons所晚,每一种语言都与其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该语言的语言结构、语言交际模式、说话人的思维、心理等等都很大程度上受到作为该语言的文化观念的影响,甚至制约。在跨文化交际口译中,接受信息一方对原信息分析的任务就落到口译者的.身上。口译分析不仅包括对非文化信息的分析,还包括直接影响准确传递的那些可能引起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的分析,这时跨文化交际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口译者是否能够对交际双方的浯言及语言所包含的文化正确理解、分析和表达,进行正确的转换,口译也因此成为交际双方成功交际的桥梁。如果口译者对信息中文化因素进行了错误的分析和理解,翻译后的信息必然会有悖于原信息文化之处,也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二、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

口译中译员面对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一个影响交际效果和质量的现实问题,对文化差异进行适当分类,有利于口译实践和教学,有利于口译员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差异外在表现为语言表达、风俗习惯、体态表情等,更深层的差异则表现在思维方式、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审美观、心理因素、对世界的感知等方面。

在英、汉口译过程中造成文化障碍的文化差异按承载方式分为言语语言和非言语语言两大类。具体可分为五个方面,即:民族习俗、文化沉积、认知体系、思维模式和非言语语言。

民族习俗差异指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逐渐形成了包括礼仪、习惯、喜好和禁忌在内的各自的特点。口译员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甚至造成语用失误。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生性谦虚慎言,倾向含蓄内蕴,藏而不露,常用婉言曲语平缓语气,强调客气。因此交流中喜爱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可能”,“大约/大概”(about,approximately),差不多(almost,nearly),大体上的/基本上的(generally,basically)等。但这类词语用多过滥会起反作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言不由衷的印象。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在发言之前中国人常常会说:“我对这方面了解不多,准备得不好,看法很粗浅,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等等;我们本民族人都了解这只是讲话人的谦虚,可是如果口译员直译过去,英美国家的听众就真的会认为你没有作好准备。再比如当外方对中方为他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时,中方习惯回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若直译出去,中方的好意就会被误解为“你是出于工作而并非愿意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口译者如果懂得异国文化习俗,用“withpleasure”或“Itismypleasure”等表达,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使交流深入下去。

篇2:浅析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口译策略论文

口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跨文化意识是任何外语教学中都不能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口译作为高级外语教学,对译员的跨文化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文化意识的`有无与强弱程度是评价一个优秀译员的重要标准.本文旨在探讨口译与跨文化意识的关系,并提出建立统一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

作 者:周彦君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外语系,广西,南宁,530001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年,卷(期):”"(1)分类号:H319.9关键词:口译 跨文化意识 培养模式

篇3:浅析跨文化意识下的英语口译教学

一、跨文化的内涵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这种语言和文化都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模式和内容,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者相辅相成。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活动, 以语言为媒介, 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 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

对口译人员而言, 跨文化意识是指在文化交际中, 译员潜意识下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 或者说是译员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译员之所以不同于翻译机器, 就在于他对两种语言所涉及的不同文化的了解与掌握。在跨文化交际中, 如果译员缺乏应有的跨文化意识, 就容易产生误解, 使双方处于尴尬局面。反之, 如果译员注意到文化差异, 就有利于双方的成功交际。

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根据美国学者Robert.G.Hanvey (1979) 的观点, 跨文化意识一般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对那些被认作是怪异的表面文化现象的认知;二是对那些与母语文化相反而又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显著的文化特征的认知;三是通过理性分析从而取得对文化特征的认知;四是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第四个层次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 要求参与者具备“移情”和“文化融入”的能力。所谓“移情”, 就是要设身处地体味别人的苦乐和际遇;“文化融入”则是在充分认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 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文化背景上观察和思考问题。

如何在领会Robert.G.Hanvey这套理论的基础上, 在英语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英语教材, 依靠英语课堂, 依靠英语教师的传授。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英语文化修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他不仅是学生英语语言输入的主导者, 输入质量的控制者, 更是中外两种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释者, 学生主要的语境和社会文化氛围的制造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 教师就应当具备中外两种文化的理解力, 即对英语和汉语文化的理解力, 深入细致地了解我国和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甚至生活细节, 为改善英语文化教学创造条件。

同时, 教师文化修养的培养应是与时俱进的。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曾经说过:“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随时变化, 语言何独不然!一个外语学者, 即使已经十分纯熟地掌握了一门外语, 倘若不随时追踪这门外语的变化, 有朝一日, 他必然会发现自己已经落伍。”语言和文化是不断变化的, 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西方文化的新动态, 不断学习, 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 在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更好地把文化差异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在不同文化的相互比较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2、教材的选择

众所周知, 掌握了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等知识并不表明学生真正地掌握了解英语, 也不能保证学生能恰当地在一定文化氛围内使用英语。只有掌握了英语本身的结构方面的知识 (语音、语法、词汇这三个方面的实际知识) 和与该语言有关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 (包括各种”非语言的”或”超语言的”交际知识及交际规则) , 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英语。因此, 口译教学中只有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让学生兼备上述两种知识, 才能充分、完整地发挥英语的文化交际功能, 而掌握文化词语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手段。

3、正确教学法的使用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一个自主操作活动, 积极主动并与情景联系紧密的, 知识、内容、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被建构而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这种建构过程不能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 必须以一个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 依赖于学习在其中进行的情景的联系。原来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后, 帮助学生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 从而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中, 情景教学法最适合口译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

此外, 教师可以开设有关中西方文化知识的讲座, 可以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文化传播作用, 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中外文化对比, 使学生不仅在理性上对于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 而且能够自觉地汲取语言中的各种文化信息。

4、开展第二课堂

在课外,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排演英文短剧、举办英语晚会或是阅读原版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等, 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学生对外国文化的敏感性, 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为将来更好的做口译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篇4: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关键词:商务英语 口译 跨文化 语用失误

0.引言

在翻译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需要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需要将一种文化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并且在意思、形态和语境等方面进行同等转换,在翻译里通常会遇到一些比较难以将一种文化原滋原味的翻译为另一种地道的当地文化形式。与笔译相比,口译需要译员具备较快的翻译速度、现场发挥性较强、独立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翻译时限性、较高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等特征。商务口译是口译中的一种,在国际交流和贸易合作方面起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1]。

1.语用失误的概念和类别

语用失误在翻译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语用失误这一词来源于Jenny Thomas的文章中,其認为语用失误一般指的是说话人在语言交流中虽然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词句,但在说话方式、情境、表达习惯等方面不合理,容易使得语言表达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人们无法理解说话人的真正用意。语用失误通常会被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语言语用失误,其指的是将汉语和英语词汇等同起来,根据母语的表达形式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从而导致听者无法理解说话者的用意,容易产生误解。另外一种是社会语用失误,通常指的是由于对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差异不够了解和不够注意,使用了不同的语言准则,从而导致对方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这种语用失误一般与交流双方的身份、文化、语境、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均有关系[2]。在口译中,认为语言语用失误指的是在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忽视了两种语言的习惯和文化差异,错误的将一种语言习惯强加套入到另一种语言习惯中,从而造成了语用失误现象。另外认为社会语用失误会影响口译的质量,在口译中,口译人员必需要正视这一问题,以便合理解决这一问题。

2.商务英语口译中集中常见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其一,忽视汉英文化差异,套用汉语用语习惯。由于中西方的生活文化等差异较大, 在习惯用语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别,有时我们认为即文雅又礼貌的寒暄用语,在外国人眼中却并不这么认为,如果直接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必定会出现语言语用失误问题。例如,某外贸公司与国外公司在商务会见的过程中,双方首次会见,我国外贸公司代表人员说道:“这是我的名片,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商务口译人员就其字面意思翻译出来:“This is my business cardPlease render more help.”然而,外国公司代表着觉得很奇怪,第一次见面怎么会说“请多关照”,无法理解。此时,口译员只需要将其翻译成符合西方的减免常用语就可以,可以翻译成“I am pleased to meet you.”或“Nice to meet you.”即:很高兴见到你。同时,针对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语用习惯也会不同,例如,在和美国人交谈的时候,应该较少的使用some、may be等不确定的词汇,由于美国人比较直率、自信,说话时比较习惯使用肯定的语气。在和北欧人交谈的时候,语速应该放慢,咬字清晰,由于北欧人生活节奏较慢,做事有计划有条理。针对比较注重礼仪、修养的英国人,说话时要主动采用礼貌用语[3]。

其二,对不同国家礼貌用语的差异不够重视。我国在招待客人的时候,通常会在满桌酒菜的时候,会说“粗茶淡饭,不成敬意。”在我们认为这是正常、谦虚的表现,但在西方人的眼中,就会觉得比较虚伪、不够真诚,不能理解为什么满桌的酒菜会说成是粗茶淡饭。然而,西方国家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就会说饭菜都是精心准备的,希望客人喜欢。出于双方文化、礼貌用语的差异,在翻译的时候,通常会使用“enjoy yourself”,比较符合西方人的语用习惯。在表示称赞和表扬方面,西方人会夸奖别人身体好或长的好,中国人常用的回答方式是“哪里,哪里”。当对方向中方所做的事情表示谢意的时候,中方习惯回答称“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根据字面意思直接翻译的话,就会被西方人误解为“你只是出于工作而不是心甘情愿的做事”。在口译的时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差异,使用比较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当听到对方表扬和称赞的时候,要感谢别人对我们的称赞[4]。

其三,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人比较看重面子和人际关系,然而西方人比较注重办事效率。中方在接待客户的时候,通常会带客户参观各地,宴请客户用餐,在接待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感情,为贸易合作提供前提和基础。而西方人就会直接举行商务会谈,或者实地考察工厂,以现实为着重点。因此,在日程安排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争议。这时,就需要口译人员向双方传递两种文化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性,不能直接使用直译的方式翻译,这样会导致双方产生误解,会影响贸易合作交流。另外,我国在交谈的过程中,通常会拉近关系,交流一些生活方面的、比较隐私的话题[5]。例如,“年龄多少”、“有没有结婚”、“工资多少”等等。但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些问题是比较隐私的问题,通常在商务会谈的时候不会触及这些问题,只是关系较好的朋友才会问这些问题。西方人的做事风格比较直率,直接,通常不会将个人情感带到工作中,更不会带入到生意场合当中。口译人员在这时,就需要解释清楚双方文化差异,避免产生误会。

其四,特有的民族文化差异的语用习惯。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历程不同,各个国家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典故和事件、传说、俚语、名言等。这种特有的文化翻译需要口译人员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功底,需要熟悉了解各国的社会文化差异。如果翻译不够合理,就会引起较大的误解,影响合作关系。例如,中国五羊牌自行车公司将“五羊牌”翻译成“Five Goats”,并将该品牌自行车销售到海外,本以为会达到预想的销售效果,但该产品在国外从来没有得到国外消费者的认可,以致达到无人问津的局面,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是由于“Goats”在英语中不仅有“羊”的意思,还指代“不正经的男性,通常称色鬼。”的意思,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根据各国的文化结构,特有的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考虑,而不是直接采取直译和音译的方法。在商务交流中常会运用到的名言、成语等,例如“熟能生巧”可以翻译成“Practice makes perfect”。在翻译的时候,就需要口译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名言、习语、典故等,在翻译中能够更好的翻译出原文的意境和意思,避免出现语用失误的情况。

3.总结

笔者认为,针对商务英语口译中出现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的问题,需要应对的解决策略为:首先,需要口译人员尊重交流中的语用准则,了解双方的合作原则和礼貌习惯,确保双方的会谈和交流能够顺利进行。其次,需要口译人员熟练掌握双方的文化习俗、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以及习语、俚语等常用语言的用语方式和习惯。再次,商务口译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翻译应对策略,对双方的交流容易出现分歧、误会的地方应该使用替代法、增补法、信息处理法等翻译方法将双方的信息转换成为双方可以理解和认同的信息,避免双方出现误会,解释清楚双方习惯用语和文化等的差异性,从而使得双方的会谈能够顺利开展,有效的减少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现象。

参考文献:

[1]窦卫霖.国际商务交往中的语言文化差异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2011,12(6):37-42.

[2]杨恩平.东西方思维差异与口译[J].上海科技翻译,2010,14(2):10-11.

[3]张新红.社会用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10,17(3):14-15.

[4]张莉,孙来麟.口译中的变体形式[J].中国科技翻译,2011,16(3):18-19.

篇5:浅析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口译策略论文

(全英文论文)非语言因素对口译效果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美剧字幕的汉译研究--绝望的主妇为例

(全英文论文)从饮食角度看中西文化差异

(全英文论文)通过麦田里的守望者分析霍尔顿与中国90后性格特征

(全英文论文)经济全球化对跨国公司经营的影响--以肯德基为例

(全英文论文)伊丽莎白自我性格完善的过程

(全英文论文)英语电影对白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全英文论文)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解读喜福会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全英文论文)语篇范围内的构式研究-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作为案例

(全英文论文)浅谈美国俚语的特征

(全英文论文)约翰.列侬与“垮掉的一代”

(全英文论文)基于情境性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设计

(全英文论文)分析导致跨文化沟通社会语用失误的原因(全英文论文)英汉体态语的对比研究

(全英文论文)爱默生论自助中的个人主义

(全英文论文)爱玛女主人公价值观分析及其社会成因

(全英文论文)教师用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全英文论文)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全英文论文)高中双语教学问题和解决方法

本题目是全英文原创论文,需要完整可以联系QQ:799 7579 38(全英文论文)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

(全英文论文)论中学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

(全英文论文)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全英文论文)从希腊悲剧简述命运的意义

(全英文论文)英语商务信函的文体和语言特点

(全英文论文)论旅游英语翻译中的中英文化对接

(全英文论文)论语境适应论在西方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公示语汉译英浅析

(全英文论文)当幸福来敲门的人际功能文本分析

(全英文论文)语用负迁移对中西方文化交际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论礼貌制约下You-attitude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用法

(全英文论文)论简爱的独立意识

(全英文论文)浅析百年孤独的环境宿命论

(全英文论文)增译法在汉语典故成语英译中的应用

(全英文论文)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与技巧

(全英文论文)外交翻译中的语言的准确性探讨

(全英文论文)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分析麦康伯的死亡

(全英文论文)对话机制的战略功能和效益—以中美对话为例

(全英文论文)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全英文论文)湖南方言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全英文论文)CBA世界化之路

(全英文论文)浅谈进步时代劳工政策变迁过程中劳工组织的作用

(全英文论文)分析紫颜色中西丽的成长

(全英文论文)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法及写作学习技巧

(全英文论文)简析老友记中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幽默

(全英文论文)XX二中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调查分析

(全英文论文)分析体育英语翻译特点

(全英文论文)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全英文论文)无名的裘德中裘德悲剧原因分析

(全英文论文)小妇人中乔马奇的女性主义解读

(全英文论文)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

(全英文论文)论觉醒中艾德娜女性意识的觉醒

(全英文论文)隐喻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应用

(全英文论文)现代爱情的另类表述—暮光之城主人公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

(全英文论文)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研究有案例

(全英文论文)浅谈颜色词“黄”与“蓝”的英汉文化差异

(全英文论文)浅析罗斯福就职演说中的美国精神

(全英文论文)借鉴美国的慈善文化探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全英文论文)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

(全英文论文)反思夜访吸血鬼中的同性恋现象

(全英文论文)从目的论研究电影返老还童字幕翻译

(全英文论文)中西方面子策略对比研究

(全英文论文)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浅谈英语广告语修辞

(全英文论文)体态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全英文论文)文化差异对可口可乐公司品牌全球化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高中生英语词汇文化涵义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全英文论文)从生态主义角度看“科学怪人”的命定悲剧(全英文论文)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主要人物看美国梦的幻灭

(全英文论文)涉外合同翻译原则

(全英文论文)词缀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小组活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

(全英文论文)英语课外阅读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阅读部分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全英文论文)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全英文论文)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谈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

(全英文论文)棺材里开出的人性之花

(全英文论文)从阿甘正传看个人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对别对我说谎中非言语因素的分析

(全英文论文)人人都爱雷蒙德中合作原则的违反

(全英文论文)探讨艾米莉.狄金森和沃尔特.惠特曼的诗歌现代性

(全英文论文)分析野性的呼唤的生存原则

(全英文论文)喧哗与骚动中的圣经意象

(全英文论文)非语言交际中体态语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异化主题研究

(全英文论文)英汉动物谚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全英文论文)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全英文论文)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对学生输出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钗头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全英文论文)中英文公益广告语言文化对比

(全英文论文)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历年奥运会主题口号的汉译

(全英文论文)英语委婉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语用功能分析

(全英文论文)浅析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对等性

(全英文论文)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分词误用分析--XX学院学生的研究

(全英文论文)苔丝悲剧的成因研究

篇6: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成功地加入WTO,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对优秀的口译人员的需求量也空前上升。而目前我国口译界的现状如何呢?熊汝琴、薛中军[1]撰文说:“目前真正富有经验有资质的高端英语口译人员仍然十分稀缺,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高规格的英语口译领域。”王东志[2]对此作了系统的概述与分析,他指出自2004年上外高翻学院召开第五届口译大会以来我国口译界呈现出了新面貌,但还有些明显的普遍性的不足:“研究问题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不够规范,国内口译研究尚在起步阶段,而且这方面的理论也比较少……暴露了研究粗糙的弱点……理论借鉴做得不够……还没有形成自身完备的理论体系……”可见我国口译界各环节仍比较薄弱,整体形势不容乐观。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还得加大高校教育力度,对此,这里不做赘述。

1 口译和跨文化交际

交际可分为同一文化内部成员间的交际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即跨文化交际,它指的是不同文化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在此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3]。这种交际的障碍源于交际双方对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意识的缺乏,它需要译者的介入。译者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桥梁作用,旨在传递信息,促进交际的成功实现。

2 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在认知过程中,人们总是倾向于以最小的努力去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Sperber&Wilson1995:vii;48)[4]。如果笔译中如此,那么这点在口译中更加明显,口译是一项转瞬即逝的双语间的口头转换活动,其翻译过程是由交流双方及译员作为中介所构成的一个动态的三元过程,口译的信息来源及其传递的渠道是立体式的、多层次、交叉型的,译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审慎思考,其翻译必须快速、准确、流畅,才能更多更好地传递信息,使交际双方达到成功地交流思想的目的。

而在口译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他们各自所在的社会其经济制度、教育体制等也有差异,甚至迥然不同,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其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差异,就以英汉民族为例。英语民族习惯于抽象思维和形式逻辑,汉民族善于形象思维和辨证思维,英汉民族这两种思维差异,表现在语言上,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则注重意合,追求意境。譬如英文中有着大量的表征句中和句间逻辑关系的功能词,特别是正式文体如科技文中常见一些长句往往依靠这些功能词,中间无标点无停顿一气呵成,而汉语善用短句,加强气势,句子看似简短,语篇中却富有很强的逻辑性。这种差异,在表意时也体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英语民族者不论说话写文章总是开篇点题,再陈述理由,而汉语表达时,倾向于先层层铺垫,最后亮明观点,如:I must be off now,you see,I've mad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 at 3:00 this afternoon.“由于我已约好今下午三点看牙医,所以我现在得走了。”

再者,英语民族注重分析思维或演绎法,汉民族注重综合思维或归纳法。分析或演绎法指从个体到一般,由点到面,将整体对象化解成各组成部分,从各部分的角度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则指将研究对象的各部分组成整体,从全局或整体出发进行思维。这种差异突出地体现在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时间地点时的顺序差异,前者先小后大,后者先大后小,例1:10:25 a.m.on May 1,2007即“2007年5月1日上午10点25分”。例2:607 North Willington Avenue West Palm Beach,Florida 33404 U.S.A.即国家—省—市—街道--门牌号。

此外,英汉民族这种差异还体现在,英语民族突出个体,讲究个性化(individuality),而汉民族强调集体,当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不能兼顾时,前者服从后者。当受到别人夸奖时,英美人会很大方坦率地说声“Thank you”,而中国人好谦虚,爱走中庸之道,会说“哪里,哪里”,外国人很可能难理解,真奇怪,我只是表扬一下他却还如此认真地问我哪里。

可以说,即使同样材料的信息在源语(source language)交流方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交流方听来是不一样的。譬如,“狗”在汉语里,往往带有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等,而在英美人眼里,狗则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伙伴,因此很多与狗有关的表达如:lucky dog,gay dog,old dog,clever dog,top dog以及Each dog has its day等都多少带有一种友好、温情的意味。“龙”被历代中国人视为高贵的象征,“真龙天子”“望子成龙”,我们也自称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在西方人眼里,不论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还是在好莱坞大片中,dragon都是极端邪恶的化身,不幸的源泉。因此,译员在口译时如果不了解或不考虑这些差异因素,源语的本意就可能被曲解或误解。这样即使在一方语言文化背景中合情合理的事物,在对方听来可能是茫然的,或是无法理解,不可接受的,比如,Sam帮小明修改了论文,小明致谢“I'm awfully sorry,but it has spent so much of your time”,对方会想:你在嫌我能力不够,费时太久,或者:你明知耗我时间为何还来找我,此时不妨这样回答“Thankyou,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time.”反过来,如果是小明帮了Sam,面对Sam的致谢,小明可能会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的”,Sam心里肯定犯嘀咕:原来你是被迫才帮我的,结果好心没好报,在这种情形下,小明可以说“My pleasure”或“You are welcome”也可说“It's my honor”。

可见,语言的文化差异,语义的民族性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差,即说话人表达的和听话人接受的信息不一致,而影响了言语交际,所以,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说,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诉诸于口译的程度相当高,译员要想成功地促成这种异语、异文化间的交际,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双语基本功,及宽泛的知识面或多维知识体系,还应该拥有充分的跨文化意识,它是判断一个译员优秀与否的重要准绳。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是口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5]。跨文化意识它意味着对异文化持关注、理解及包容的态度,其形成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甚至是偏见的眼光审视异文化。译员如果具备了这种意识,就可以恰当地把握翻译尺度而不受文化差异因素的负面影响,减少甚至消除即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因此,充分的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塑造一个优秀的口译者。

4 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按照Hanvey[6]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有四个层次:(1).Awareness of superficial or very visible cultural traits:stereotypes.…its interpretation is unbelievable,i.e.,exotic,bizarre.(2)Awareness of significant and subtle cultural traits that contrast markedly with one's own…its interpretation is unbelievable,i.e.,frustrating,irrational.(3)Awareness of……is intellectual analysis,and interpreted as being believable,cognitively.(4)Awareness of how another culture feel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insider,in the mode of cultural immersion:Living the culture that interpreted as being believable because of subjective familiari-ty.在这四个层次中,达到最后两个,就可以相信、认同异文化,Hanvey还特别指出我们至少应该也能够达到第四层的某些方面。他认为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具备一种把自己放置在对方处境中审视自我的能力,称之“移情的能力”(empathy),他指出“…this is an indispensable skill for people moving out of traditional settings…”可见,他对这一能力的高度重视。这一理论为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且表明我们应该也能够建构这种意识。

口译者必须在获得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基础上,掌握些口译实际操作的技能与技巧。毫无疑问,培养口译技能与技巧和获得翻译理论知识离不开对源语(source language)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习得与掌握,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而这种对比分析离不开两种语言所分别根植的文化土壤。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正如王佐良所言,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语,而他所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译者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7]。谭载喜也曾说,判断翻译的难与易、优与劣,与其说与语言有关,毋宁说主要与文化相关。因此,口译者需要大量地浸润到目的语文化中,通过传统的方法,如:广泛的地阅读英文原著,观看英文原声电影,收听英文广播,与外宾直接交流等,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这种集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动态图像于一体,并能让传播信息者和接受信息者相互之间有信息实时交换的先进手段,立体式、全方位、互动地感悟其语言与文化,以及两种语言文化间的差异,以培养口译者充分的跨文化意识,最后这种途径对于在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此外,我们还可借鉴国外口译培训班开展异地或异域实际交流和采用其他学科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来累积口译实战经验。

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语言直接反映文化现实,而文化则通过语言得以记录和传承。口译是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背景中进行的,译员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桥梁,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为此,英语口译者必须全方位地武装自己,尤其要了解英语民族丰富独特的文化,洞察其内涵,掌握一些恰当的口译策略,特别是要具备充分的跨文化意识,以应对跨文化实际交流中的诸多不测,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摘要: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桥梁,口译对其从业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性,包括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具备多维文化知识体系,特别是拥有充分的跨文化意识,它是判断一个口译者优秀与否的重要准绳,它可以帮助减少甚至消除即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培养充分的跨文化意识对于口译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口译,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熊汝琴,薛中军.加强跨文化传播交流的国际接轨意识——提高口译人员素质迎世博[J].上海翻译,2006(4).

[2]王东志.我国口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六届口译大会综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2007.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4]Sperber,D.&.D.Wilson.1995.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Cambridge:Blackwell.

[5]赵军峰.商务英语口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Robert G.Hanvey“Cross-cultural Awareness”选自Toward internationalism:Readings in Cross-cu ltural Communication,by Elise C.Smith&Louise Fiber Luse,Newbury Publishers,Inc,1979.

篇7:浅析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口译策略论文

【关键词】陪同口译 文化差异 交流障碍 应对策略

前言

随着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口译由传统观念中认为的不同语种之间的转换器,发展成为一种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将听到或看到的信息快速、准确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但由于翻译人员存在不同语种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出现交流上的障碍。

一、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因素

1.历史因素。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会给不同语种背景下双方的对话交流带来很多的困惑与不解。比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的“三顾茅庐”,讲的是三国时期刘邦三次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做军事顾问,最终诸葛亮被刘备诚意感动而出山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王朝的故事,英文翻译为“Call on someone repeatedly to enlist his help”,如果不了解这个历史典故,则很可能直译为“Three visits to the cottage”,让听着不知道译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2.价值体系因素。价值观念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依附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对某一词的褒贬程度不一、可接受程度不同。在实际翻译中,比如通常将“actor或actress”在翻译成中文时只能译成“男演员或女演员”,而不能翻译成“戏子”,因为在旧社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戏子”指一些为了生存而没有气节的卖艺人,是贬义词。因此传统价值体系对中英语言交流会产生一些障碍。

3.文化习俗差异。由于所处地域不同、人文环境存在差异。主要表现:(1)对待年龄问题中西方文化风俗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见面会直接问对方“您今年贵庚?”而西方英语国家则见面交谈从不涉及年龄问题。(2)汉英语言亲属称谓差别大,中国人习惯一个身份一个称谓,而英语中一个词可以表达很多种称呼,比如“aunt”一词。(3)文化差异还体现在对待植物的态度及植物本身的文化意义,比如中国人认为“兰花”代表“君子”,而在英语语种国家中却没有。

4.宗教差异。英汉语种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汉民族崇尚儒学、道教及佛教的思想,而西方英语国家则信封基督教。这种宗教上的差异给陪同口译的人带来了翻译上的困难,比如对待中国人过新年要“贴门神”,但是西方国家却完全不理解什么是“门神”。因此,要求译者应掌握中西方国家的宗教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陪同口译工作。

二、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应对策略

1.统一陪同口译标准。根据陪同口译自身特点,陪同口译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准确性。在口译过程中应忠于双方谈话内容及本意,完整、准确地传递信息,不能将自身的主观看法、意见或感情翻译到译语中。(2)确保流畅性。译者在翻译时不流利或翻译时磕磕巴巴,会导致讲话者与听话者不能准确明白语意,影响对话的质量。(3)确保及时、迅速。陪同口译要求译者做到即时性,需恰当利用好说话者对话的间隙来传递给另一方。(4)确保得体。译者在口译过程中应把握好双方的谈话氛围,做到所译内容得体。

2.做好陪同口译准备工作。口译能否顺畅除了与译者的双语能力有关,还与译者的文化知识积累及陪同口译前的准备是否充分有关。译前准备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译者的临场紧张情绪,增强译者的自信,在这里,陪同口译准备工作是指译者在译前必须充分了解所要服务的对象、熟悉整个的日程安排、背景资料的搜集及熟记常用的表达方法,从而促进翻译任务顺利达成。

3.掌握口译现场应对策略。因陪同口译工作有极强的现场性及独立性,要求口译人员能够从容应对任何困难或意外状况。具体应对策略可归纳如下:(1)文化理论基础。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传递原语文化,又能适度以源语为归宿。(2)现场口译要做到以下口译要领。即不停顿、不添油加醋、讲话节奏适度、不思考过久。(3)从容应对口语现场困境的策略。针对口译困境“没听懂”、“没记住”、“译不出”三种情况,应及时询问讲话者;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译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讲话者重复说的内容进行“省略”,只说出谈话的核心内容。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间的文化进一步交流、碰撞及融合,陪同口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会产生很多的口语误差,需要译者不断提升自身的双语能力、扩大文化背景知识、采取相应的口译技巧与策略消除交流障碍,促进跨语言、跨文化之间的顺利交流与互动。

参考文献:

[1]邱少蓉.陪同口译中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以及应对策略[D].厦门大学,2012.

[2]欧雪雯.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成都理工大学,2014.

[3]姜萌,覃红波.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口译策略分析[J].华章, 2010,(20):49-54.

篇8:黑人英语口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1 黑人英语的口语特点

1.1 语音方面

A.辅音弱化:由于黑人英语受西非语言的影响, 他们会将[b]、[d]、[g], 发音成[p]、[t]、[k]。有时, 这些因素在黑人英语中不发音。但是, 为了体现出之间的差别, 会把浊辅音之前的元音发的重一些, 而且会在辅音和元音构成的音节中把鼻音弱化, 如sum、sun。

B.辅音群的省略:黑人英语的明显特点就是简化辅音群, 在英语中闭止辅音有:[p]、[b]、[n]、[f]、[d]、[k]、[g]、[dz]。这些闭止音在黑人英语口语中经常会被省略, 如将side发音成sigh[sai]。这种省略也不是随意的, 当闭止音后面是元音时, 闭止音就会被保留, 如在tried hard中。

C.单词重音前移:在标准英语和黑人英语的漫长发展演变过程中, 单词的重音在逐渐前移, 这个现象在黑人英语口语中更为突出。如police, motel等词, 重音就发生了前移。

D.“th”的读音变化:在标准英语中“th”的发音为[?], 而黑人英语口语中会将[?]读作[v]。

E.[r]和[l]的发音:在黑人英语中, 当[r]位于两个元音之间时, 它与其后构成的音节一般不发音, 如习惯把paris读成[p?s], 当[r]的后面是一个元音字母开头时, 也不会发音。[l]位于辅音之前时是不会发音的, 如health[heθ]。[l]在元音后面并且是词尾音时, 它就会被同化掉, 如mail和may的读音几乎是一样的。此外, [l]在[w]和[r]前是不发音的, 比如always[?:wiez]和already[:redi]。

F.黑人英语口语中, 鼻音前[e]音和[i]音是合并的, 如Wednesday[winzdi]。

1.2 语法方面

黑人英语与标准英语最基本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黑人英语对“be”的使用上和时态的使用上与标准英语有很大不同。而在黑人英语口语中大多数的口语句子中只需一个动词来表达时间概念就够了, 其它的动词在口语中他们更喜欢用动词原型, 而且在一般现在时, 第三人称中黑人口语更喜欢用动词原型, 如:He work in farm。

A.“be”的用法:“be”在黑人英语口语中用法最为独特, 如这个动作或者事情、状态不是经常发生的, “be”就会被省略掉。如:She in the room palying computer。如果行为者表现不出来的被动语态中, “be”也是要被省略的, 如:This house built in 1998。

B.句子结构:在黑人英语口语中,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体现在句子结构中。如黑人英语口语中常说:Can he go?和Where he can go?把这两句放入复合句中, 黑人英语会把动词置于主语之前, 就是:I wanna know can he go.和I wanna know where can he go。

当黑人口语中要表达强调的目的时, 会使用双重主语, 比如:May, she happy。

黑人英语口语中有时会省略作主语的关系代词, 也会省略从句中宾语的关系代词, 比如:She got a sister was here yesterday afternoon。

C.否定:ain't在黑人英语中某些用法是特有的, 黑人英语也有三种不同的否定形式, 分别是:ain', don', dit'n。前面两种也可写作ain;t don't。在一句话中, 黑人英语会出现很多次否定, 比如:I ain't see nothing like that no place。这句话的意思就是I did not see anything like that anywhere。

上文只是就黑人英语口语特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研究。在黑人地位日益提高的背景下, 有助于口译人员在活动交流中自如应对黑人英语口语。

2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黑人英语口译中的应用

归化与异化是处理源语文化时采用的两种策略, 这种翻译策略可追溯到德国的古典语言学家施莱尔马赫。他认为翻译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尽可能不扰乱读者的安宁, 让作者接近读者;另一种是尽可能不扰乱作者的安宁, 让读者接近作者。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帝把这两种途径分为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2.1 归化与异化在口译中的应用

在口译实践中, 归化策略, 口译时使用译语尽可能符合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规范, 减少源语言中的文化异质, 减少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冲突, 以应对文化缺省问题;异化策略则相反, 口译时尽量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色, 最大限度地传递源语言文化, 促进文化交流。口译不同于笔译之处, 在于口译过程具有时间紧、压力大的特性。在口译研究领域, 丹尼尔·吉尔将口译过程视为一个包括听、理解、记忆、输出等多个任务过程, 对译员的精力分配提出了挑战, 再加上口译中出现的文化差异, 使得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口译中的运用有着与笔译不同的侧重点。

2.2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黑人英语口译中的应用

在黑人英语口译中, 很多情况下可以采用归化与异化策略。黑人英语不单纯是由民族差异而形成的语言变体, 它的使用是与经济地位、教育水准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由此可见, 近年来美国的黑人英语已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方言, 而不是单纯的民族语言。这都为归化与异化策略提供了可能性。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指导下, 我们可以采取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

A.意译法:转换源语中的形象:黑人英语与标准英语毕竟在生活环境、贫富差距、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语言在喻体形象上或修辞方式上都有差别。在彻底理解原语中的基础上, 通过转化形象, 意译出语中的含义, 就能化解黑人口译中的难题。

最常见的黑人口语:“I don't give a fuck”, 这时, 不可以使用异化策略来翻译这句话, 这里的“give a fuck”相当于“care”。因此, 口译时可以译成“我真的不在乎这个”, 这个词与“shit”一字通用, 但两个词在口译中还是不用为妙。

“Near no bone”黑人口语是一文不值之意。此外, 由于美元大钞是绿色的, 在黑人英语口译时“green”有时也可作为钱的代名称。

采用这种口译方法的时候可能会丢掉原语中的文化因素和具体形象, 却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译出当中的喻意, 也是一种灵活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要求译者有较好的英语文化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积累。

B.直译法:保留原语中的形象:黑人英语中, 其形象在直译过去后, 能够实现现实意义上的对等, 在口译实践中, 可以直接保留黑人英语的形象进行直译。由于黑人英语结构中最明显的差异反映在“be”的模式上。比如“The coffee cold”就可以直译成:“The coffee is cold.”咖啡是凉的。有时黑人英语直接用“be”动词原型, 如:Linda be sexy and smart.可以直译成琳达既性感又聪明。有趣的是, 黑人英语很多动词的使用不管主语是第几人称, 口译中遇到这种情况就可采用直译法, 比如:May go to United States.就可以译成May goes to United States.梅去美国了。

有时黑人英语中情态动词还可以前移, 比如:I wonder can she go where.这种情况出现时就可以直接翻译成I wonder where she can go。

3 结语

黑人英语作为黑人这一特殊群体所使用的主要语言, 是英语社会应用最广的少数族裔语言。黑人英语虽然是英语变体中的一种, 而且黑人英语在读音规则上和句法结构方面, 与标准英语之间存在着许多明显差异, 但它作为一种愈来愈受到社会重视的主要英语, 必将在今后口笔译领域还有其他社会的诸多领域发挥越10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左飙.黑人英语理解点滴[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87, (4) :97.

[2]郭建平.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归化与异化[J].外国语, 1998, 114 (2) :12-14.

篇9:浅议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口译;文化溶入;移情

一、口译与跨文化意识

口译是 “对口头表达的信息以及文本进行的口头翻译”(Shuttleworth & Cowie,1997:82),指的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间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梅德明,2003)。口译的交际行为决定了口译不得不面对所有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语言障碍问题和文化冲突问题。而作为交际使者的口译员,穿梭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流利的语言表达,还要对各自的文化及思维方式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工作过程中消除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必要的误解,保证双方的初衷得以实现,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局面。

二、跨文化意识与口译的关系

跨文化意识对口译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对于口译者来说,跨文化意识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程度强弱直接影响译者的翻译质量;比如说中国人一向谦虚谨慎,受到夸奖或赞美时喜欢用“哪里,哪里,还差得远呢”,如果口译者对应地翻译成“Where,where,there'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一定会搞得老外一头雾水,按照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做人应该谦虚不傲。从小在这样的文化模式中长大,人们自然养成了以谦虚的态度对待赞扬的习惯。而在西方人看来,称赞是对他们的鼓励、认可、赞同,他们习惯向称赞他们的人表示感谢。

同时,跨文化意识也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外语学习者是否适合从事口译工作,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者的重要准绳。掌握了语言技能的口译者如具备敏感的跨文化意识,就可以准确把握翻译尺度,促进交际双方互相理解,协助交际流畅、和谐地完成。

三、培养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

根据Hanvey的观点,跨文化意识具体有四个层次:其中第四个层次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要求参与者具备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本领。 “移情”(empathy)这个概念是语言学家库诺(Kuno)提出来的,是指说话人(作者)与其在语句中所描写的事件或状态的参与人或物的关系的密切程度。”而“文化溶入”(acculturation)是在充分认识异文化的基础上,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文化背景上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要求口译者具备“移情”的本领,正如何自然(1991)说:“移情在语用学上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以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是最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核心特点,有利于提高口译者的跨文化适应性。

在口译员构建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应注意采用显性和隐形相结合的培养方法。

显性的培养方法是指通过学习课本或课程,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并进行文化、风俗习惯等的比较,大量积累,反复记忆,在实践中自觉运用。例如源于神话、传说、寓言和典故的成语明显地表现出一定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色,如伊索寓言、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等在英语中留下了大量的成语,如a Herculean task(艰巨的任务),Achilles’ heel(阿基利斯的脚后跟—致命的弱点),希腊神话也对英美语言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Golden Apple(红颜祸水)。在历史上的Trojan war中,希腊人的the Trojan horse(木马计),所遗弃的木马内藏奸细,导致特洛伊城的陷落,因而又有了Greek’s gift(能害人的礼物)。特洛伊人的教训深刻,希腊人的礼物能害人。英美人感到希腊文艰涩难读,常说“It’s Greek to me!”

而隐性的培养方法主要指口译者作为穿梭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使者”,其中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接触多种文化环境。当面对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情景时,应把视线投向文化现时的、潜藏的、主观的、个人的一面;重视从具体情境出发提出问题,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在亲历跨文化情境中,提高自己对文化现象的解释和判断能力;要注意文化障碍造成的跨语言交际中信息接收者理解的偏差问题。如:“手足之情”(sibling attachment);不言而喻(to explain itself)。而对于一些中国特色很强的事物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来翻译。例如“红包”,有时可以翻译为bonus,reward。但是在中国的有些医院看病,是要给“红包”的,这个含义如何来表达? 它既不是奖金也不是礼品,也很难把它叫做行贿。有的外刊把它译为to solicit under-the-table payments from the patients,under-the-table就生动地表达了这是一种见不得人的行为。

四、结论

口译专家林国本先生曾说,口译是一门综合艺术,口译者像体育比赛中的演说员,边听着看着台上的一切,对台下的观众进行讲解。在时效性的前提下,口译要使受众完全领会来自另一文化领域的信息,因此,跨文化意识就显得极为重要。译员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对交际双方国家的文化渊源,历史传统,风土人情,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知识,才能在口译过程中实现多种文化的“求同存异”,从而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際。

参考文献:

[1] Hanvey,R.Cross-cultural Awareness,In E.C.Smith and L.F.Luce Toward internationalism:Readings in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J].Newbury House,1979.

[2] Mark Shuttleworth & Moira Cowie.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St.Jerome Pub.,1997.

[3] 梅德明. 英语中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中级口译教程(第二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89.

上一篇:霍尔果斯深入开展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下一篇:员工请假该不该扣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