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培养

2022-09-11

语言不是真空的, 它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中, 并且反映该文化的全部信仰和情感。格拉德斯通 (Gladstone) 就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有如下的阐述:“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 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换句话说, 文化中有语言, 语言中又有文化。

所以大学英语教学, 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教学, 它必须包含文化教学。著名英语专家邓炎昌教授曾经指出:学习外语就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 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的整体性。侧重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的了解, 同时培养学生体验和欣赏英美文化的能力。对于受中国文化教育成长的学生来说, 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知识面, 而且更能帮助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感, 全面而整体地学习和使用外语。

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1 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它最容易受到文化的渗透。由于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两者之间文化的差异, 由此造成了同一词汇经常会含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举例如下:

1.1.1 propaganda (宣传)

汉语字典里的“宣传”, 指“对群众说明和讲解, 使他们相信并且跟着行动”。而英语词典中对“宣传”的定义是“政治团体为了影响公众所散布的信息, 通常是夸大或甚至是虚假的信息”。可见这个词在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有着不同的褒义和贬义, 从而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点。所以当我们做产品宣传时, 我们要说Product Promotion, 而不是Product Propaganda.

1.1.2 Hegemony (霸权)

汉语字典里的“霸权”定义为“在国际关系上以实力操纵或控制的权利”。从“操纵”和“控制”这些词的解释中, 我们可将这个词归为贬义词的范畴。而在牛津字典中它被定义为:“leadership, especially by one state in a group of states” (即一个国家在一群国家中的领导能力) 。从“领导能力”这个词中, 我们完全可将这个词划出贬义词的范畴。这一点完全可从自由主义代表人物K e o h a n e和Nye的一段话中得到证实:“After the Cold War,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s to maintain a comparatively open market for the products of others, seeks to maintain the flow of capital to would-be borrowers facing financial stress, and sometimes acts to coordinate macroeconomic policies, as would be expected of a hegemon.But its willingness to absorb the costs of leadership has waned, and its ability to affect global economic outcomes in preferred directions is simply not what it once was.”1.2习语

习语反映了一个民族在各个方面从古到今的文化状况。它涉及到地理, 气候, 历史, 政治等等。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 英国人非常喜欢将海洋, 航海等词汇创造出他们的习惯用语。

下面再来看看美国。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 除了占全国人口百分比最高的白种人, 还包括当年从非洲大陆被贩卖到美洲当奴隶的黑人后裔, 以及来自亚洲及世界其他地方的移民, 侨民和美洲最早的居民——印地安人的后代。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由来已久,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爆发了气势磅礴的反对种族歧视的社会运动。美国社会的有色人种, 特别是黑人强烈谴责他们同白人的不平等待遇。美国著名的黑人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愤怒地指出:“甚至英语也企图使黑色的东西成为丑陋的和下贱的。”他总结出60个同黑色有关的词是令人生厌的。如white lie (无恶意的谎言) , black lie (邪恶的谎言) ;家庭中最坏的成员是black sheep (败家子) 而不是white sheep等等。虽然当今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有所改观, 但种族歧视现象仍然很多, black继续着它特有的联想意义。

由此来看, 诸如地理、历史等不同的文化状况决定了民族不同的形象思维, 因此产生了不同的习语。理解和掌握这部分语言, 不仅要日积月累, 更要学会摸索一些规律。

1.3 英美文化中的价值观念

把握一种文化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对掌握同该文化对应的语言尤为重要。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是深层次, 较稳定的文化, 掌握它就能理解许多其他层次的文化内容。如中国人和英美人对个人主义和个体的理念截然不同, 而在面对赞扬时美国人做出的反应更是大相径庭。

1.3.1 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

英美人的自我理念是构成其文化深层结构的要素之一。在他们看来, 人类社会的个体不仅是独立的生物存在, 而且是独立的心理存在和社会秩序中的独立成员。虽然个人的喜好, 观点以及选择等等都会受到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但自我在西方的社会体系中始终保持着主体地位。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就更偏向于群体。在这种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 强调人的社会性, 强调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和约束, 不突出个人和个性的文化里, individualism这个词明显带有贬义的意味。而在英美国家, 在一个推崇个人主义的社会体系中明显带有褒义。

1.3.2 Modesty (谦虚)

英美人表示谦虚的方式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往往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赞扬用Thank you欣然接受。而我们中国人往往不会那么直率。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山外青山楼外楼”, 自己即使有十分好, 也只说成八分。所以对待别人的称赞和表扬, 我们常常会说, “哪里, 哪里, 还差得远呢”。即使在学术会议上, 我们也习惯在最后加一句:“本人学识浅薄, 说的不妥之处, 也请诸位多多批评指教”。英美人听了以后往往不理解, 他们会觉得:“既然你觉得学识浅薄, 那为什么不丰富了以后再来讲呢?”同样的例子经常反映在邀请吃饭的饭桌上。明明烹调了精致的菜肴, 我们中国的主人还是会对客人说:“菜烧得不好, 多尝尝。”而这句话对英美人来说是种矛盾的说法:菜既然烧得不好, 又为何让别人尝呢?对他们来说这近乎虚伪, 可在我们中国文化背景中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在学生毕业写英语简历时,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向学生谈谈中西方对谦虚的不同表现形式, 帮助学生在英语简历中把握适度的谦虚。特别当学生被申请求职的外企的外方经理要求面试时, 更要帮助学生做到实事求是, 落落大方, 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告诉他们:当一个人都不会欣赏自己的时候, 又如何让别人来欣赏你呢?

1.3.3 Privacy (隐私)

西方人非常注重个人的隐私。他们有这样的说法: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 。Mind your own business. (别管闲事) , 它们都是“保护隐私的写照”。西方人的隐私范畴包括年龄、婚姻状况、工资等。而这些话题在中国均属家常便饭。在西方向对方询问: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了?) 是种不礼貌的行为, 尤其不能问妇女的年龄。谁要是问这样的问题, 往往被看作是没有教养和规矩。类似的, 像What is your salary?以及Are your married?这样的问题, 英美人都是相当反感的。他们认为挣多少钱以及是否结婚是自己的私事, 而私事是不应该乱打听的。

英美人非常重视隐私, 而我们中国人却倾向于人与人之间维持一种更亲密的关系。这种不同还体现在两个民族不同的寒暄方式。英美人见面常说“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How are you?”, “Hello!”等等, 而我们中国人见面时习惯于说“吃饭了吗?”“你去哪里?”“是去上班吧!”由此可见, 英美人选择一般性的问候语来表达问候, 而中国人则选择一种更具体的问候来满足人与人之间接触的需要来维持正常的日常交际。

2 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

既然语言和文化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整体当然包括了局部, 决定着局部的走向, 但局部也能对整体产生影响, 它们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也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由于它们是同时进行, 并且大学英语教学时间有限, 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矛盾。笔者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仍然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 文化教学为辅助。另一方面, 大学英语教师应重视文化教学, 善于将文化因素导入教学, 使这两者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培养文化意识, 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摘要:从词汇、习惯用语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了英语教学过程中值得重视的文化因素, 突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 文化教学为辅助。两者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词汇,习惯用语,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顾嘉祖.语言和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 Charles W K.American Foreign Policy[M].New York:St.Martin's Press, 1996.

[3] 邓炎昌.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 1989.

[4] 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上一篇:松南地区水平井排液工艺研究下一篇:和谐校园构建中的人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