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28

摘要:本文立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以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为例,分析了其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案例导入、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案例再现六个环节予以实施,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该教学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可为其他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论文 篇1:

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4G网络的普遍覆盖,学生中智能手机、iPad等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高职院校课堂信息化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逐渐有替代传统教学的趋势。但在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出现各种问题。本文在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综合能力,提出因材施教,课堂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信息化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稳步提高大专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信息化教学;传统教学;教学效率

一、 引言

不管是信息化教学还是传统教学,其根本目的都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部分学生偏科严重、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目标有计划地转变教学结构,合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顺畅,提高学习效率。

在两年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教授过智能楼宇专业《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电气自动化专业《电气控制项目设计与管理》两门课程。两门课程均采用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lecworks2013电气制图》。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教授过程中遇到过各种不同的问题,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实践中对信息化教学进行合理应用。

二、 高职学生课堂现况分析

高职课堂上连续90分钟的课程,时间长,学生耐心有限。在教授智能楼宇专业的课程时采用“NERC”——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National ELearning Resource Center)。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足、自学能力及自控能力较弱等问题,导致学生虽然有预习、复习,却流于形式而缺少思考,没有真正聆听学习,出现使用“NERC”平台频率低及效率低的双低现象。直接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很难提升教学效果。最后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采用课堂灌输的手段。“NERC”平台也只有部分积极上进的学生定时学习,但大部分同学置之不理。

与此同时,4G手机成为学生接触网络媒体的主要介质。考虑到学生使用手机比较频繁,在此后电气自动化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手机APP “蓝墨云班课”进行课堂教学。

三、 合理的教学设计

在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下,教师不仅要精心备课教案,更重要的是设计好学生“自主学习”剧本,设计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指导的课堂创新学习形式。学生在课堂授课之前,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课堂知识。而课堂上,教师能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指导学生,提高课堂授课效率。“自主学习”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學习,课前的教学资源是让学生自己探究,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在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下,教学方式的重心从课堂讲课转变为课前教师设计,课堂上教师组织、帮助与指导,课后学生总结巩固。课程采用“蓝墨云班课”,可以给每个过程设置1~5的分值,100分的平时分由出勤、头脑风暴、投票/问卷、答疑/讨论、作业/小组任务等活动以及预习、复习单元分数综合组成。每个学生可以直观看到自己的平时成绩,也能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基础上互评其他学生的作业。

学生在手机上有课程的学习资源,包括PPT、视频等,通过“蓝墨云班课”给同学下达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按照自己的节奏、步骤学习和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课前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预习,课上结合实际操作答疑解惑,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教学资源也可以反复看,学习时间机动灵活。课堂中“答疑/讨论”可以让学生积极想象;“头脑风暴”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积极创新;“投票/问卷”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人灌”走向“电灌”,而是更丰富学习体验、认知提升和学习的过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更要具备“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实际能力。课堂教学中把传统教学的对白配上精彩的各种多媒体材料,图文并茂,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交互式情境教学、实际项目工程的实施、公司情境的模拟都需要教师有更好的专业知识素养。

比如《电气控制项目设计与管理》这门课,主要是对软件使用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需要老师对各种电气软件有所了解,精通电气元器件的选型,对电气厂家、电缆厂家、各种PLC型号、各类变频器等都有所了解。在这些基础之上,筛选课程资源,以PPT、Flash、3D动画、模拟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形象了解所学的内容。

信息化教学最具有创新性的部分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扮演了导演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情境、信息技术手段等巧妙地融合到课堂设计中去。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能将知识建构、情感激励、教学控制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情境创设统一协调,浑然一体,从而有力支撑着信息化教学过程。

五、 总结

当前,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碰撞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保证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进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材施教,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 张静.学习科学视域中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2] 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现代教育技术[J].2013(3).

[3] 王卫军.信息化教学能力挑战信息化社会的教师.现代远距离教育[J].2012(2).

作者简介:唐咏,刘书凯,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唐咏 刘书凯

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论文 篇2:

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立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以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为例,分析了其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案例导入、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案例再现六个环节予以实施,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该教学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可为其他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课程 信息化 教学设计 消防联动控制

课 题:本文系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成果,项目编号:YETP1844。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发展规划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引导职业院校的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创新教学模式。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源十分广泛,主要有三大理论:一是建构主义;二是教学结构理论;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基于以上理论对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1.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信息化教学分析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消防专业核心课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与施工中的一部分内容,是把消防风、水、电、气四大核心系统连接起来的关键环节,也是消防专业学生未来从事消防系统项目施工管理、检测、运行维护岗位所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但课程知识内容抽象,操作过程复杂、效果难以观测,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难点。为此,本文将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加以融合,构建了一个可观测、可体验、可交流的学习环境。

2.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信息化教学实施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并运用虚拟场景、拼图游戏、远程视频会议和web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案例导入、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案例再现六个环节展开教学。教学课时2学时,共90分钟。主要教学环节如表1所示。

(1)案例导入。播放20秒火灾视频案例,主要内容是着火后无法联动相关消防设备引发群死群伤,突出学习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2)创设情境。运用3DMax技术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将火灾自动报警、喷淋、防排烟等系统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通过鼠标点击设备上的热点区域,则弹出该设备的说明窗口,激活学生已储备的知识。同时,配以工程图样作为电子导航,随着光标的移动,虚拟场景随之变换,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在此场景中可以任意漫游,而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问号标记,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点击之后则引出发生火灾后各个消防系统是如何实现联动控制的。

(3)确定任务。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将总的任务分解为有一定层次和梯度的子任务。

(4)实施任务。在实施任务环节,教师给出实施线索,学生紧紧围绕任务中心,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相关的信息,以体验、探索和交流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方式一:体验。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设置多人互动游戏。在游戏中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充当不同的消防系统,按照联动程序,协作完成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顺序启停工作,实现复杂的联动控制流程。同时在游戏的场景中,教师布置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动态示意图,将工作在建筑物不同位置的这些消防系统集中展示出来,并将各消防系统间信号的发送、传输、接收等动态情况模拟出来,让学生可以边操作,边思考,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做而不能看的限制。

方式二:探索。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故障往往不易察觉,而又难以再现。为此,教师设计一个拼图游戏,让学生可以任意搭接设备和管道,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必要考虑实训材料的损耗。如果方案可行,则系统测试成功;如果方案不当,则给出必要的提示,从而在不断探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方式三:交流。利用网络环境,将学生划分成虚拟工作组,展开阶段性的小组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和纠正,形成更为合理的运行方案。同时,还利用远程视频会议平台,将企业专家也轻松地请进课堂。专家在施工现场向学生展示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引领,并且现场答疑。在实施任务环节,教师还可以利用web技术随时地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必要时通过锁定和解锁按钮灵活地调控教学进度。

(5)总结评价。学生在实施任务环节的积分将由电脑自动记录生成过程性评价。学生之间对学习态度和协作能力进行主观性评价。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方案进行总结性评价。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动态考评体系,如表2所示。

(6)案例再现。让学生为刚上课时引入的实际案例提供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案,提升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考

第一,运用三元互动平台、视频播放、动画效果和游戏环节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己动手设计联动方案并能直接测试方案,可充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该教学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可作为其他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参考依据。

第二,能够正确地运用flash播放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工作流程的动画几乎没有。该动画一旦开发出来并应用于教学,不仅对消防专业的学生很有帮助,对社会消防安全知识领域的宣传和培训同样带来很大益处,非常适合推广。

第三,游戏环节的引入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对教师课堂的掌控能力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技术教程: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传熙.《员工队伍建设》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

[3]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9).

(作者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作者:闫宁 迟玉娟

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论文 篇3:

高职课程项目单元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项目单元的教学设计是具体而微的,教学设计越深入、越微观,教学越精彩。信息化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策略,结合了学生的学习现状,采用翻转教学,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项目单元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探索是遍地开花,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等各个层面都有了落地生根的实践,促进了职业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从实践与理论研究两翼同步展开。从课程教学来说,成功的教学设计是影响教学水平的核心因素。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与策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科学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设想和计划。项目单元的教学设计是具体针对某一个教学项目的预先构想,必须服从于课程整体设计。

实践证明,并不是每一次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使用信息化技术。所以,首先要精选教学项目,使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内容水乳交融,为教学锦上添花。项目单元的教学设计是具体而微的,教学设计越深入、越微观,教学越精彩。本文想借用实践多年的普通级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中的一个项目——“偏心工件的车削”,来阐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一、从学生出发的教学分析

首先,教学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主要针对教学项目的培养目标、重点难点、学生现状进行分析,以利于采取更好的教学策略和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例如,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它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工作过程课程开发而形成的一系列的教学项目。针对“偏心工件的车削”这项任务,其教学目标(见表1)主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目标其实是三位一体的。除了在偏心工件车削加工技术技能方面的要求外,在信息化时代对于学生进行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在经济新常态下,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素质培养迫在眉睫。

表1 “偏心工件的车削”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偏心工件车削的相关知识、曲轴加工相关工艺知识、偏心轴车削方法与步骤、偏心套车削方法与步骤 能对偏心工件图样进行工艺分析,能够对偏心工件进行加工和质量检测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诚信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任务的教学重点是对偏心工件车削方法的把握,难点是偏心精度的保证,重点、难点的突破仍然离不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師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学生对偏心精度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分析应该以学生为对象展开。高职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但是喜欢上网、玩手机。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手机上构建起学习的平台,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学习技能。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

所谓建构主义,就是在优质信息资源条件下,例如动画、图文、微课等,利用这些资源创设一些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模仿、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自己构建起知识体系,形成技术、技能的经验。在大数据时代,真正构建一个在线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并非难事。例如,世界大学城空间课程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在线随时随地学习,可以随时上传动画、课件、作业,进行仿真加工、自测,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在线布置作业,发布考试信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是从一味关注“教”更多向关注“学”转变,信息化时代的学习可以实现移动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三、翻转化的课堂教学

信息化技术可以使教学组织发生根本性改变,使课堂翻转成为可能,这些改变第一是课中向课前、课后延伸,第二是从教师单向的“教”向学生“学”转变,第三是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具体来说,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学、课中教、课后练。

在课前,通过网络为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学生可以从空间课堂的导学单中找到相应的模块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参看教案,也可以观看微视频。在获得一些初步信息后,学生还可以在网上发表一些看法。

课中是教学的主体部分,主要实施五步教学。第一步情境导入:通过一个动画展示偏心件的工作原理,这样可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偏心件的加工方法。第二步图文展示:摆出一个偏心零件图,并附有工艺参数、装夹方法、加工工艺等的介绍,巩固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步讲解知识:教师讲解学生没有掌握的重难点知识,对于简单知识学生讨论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真正把课堂交还给了学生。第四步决策:学生要分组写工艺单,通过工艺单使学生对整个加工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全程视控、指导和记录。在有了充分地把握后,学生进入真实加工环节。第五步检验:除了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汇报,还要对零件进行尺寸精度检测,评分。

课后教师网上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上网提交。教师还可以到题库选取试题组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

此外,信息化条件下的项目考核可以很好地对教学进行过程评估。教师把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表现转换为相应的得分,并通过一个合理比例记入空间得分系统。这样可以倒逼学生在平时多花功夫,而不是到了期末临阵磨枪、死记硬背,只有重视形成性考核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优化创新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有利于下一环节的教学优化,也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横向拓展。教师要反思教学项目的选取是否适合于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技术要素运用是否得当,信息化的沟通交流是否顺畅,信息化资源是否丰富,多媒体素材是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信息化技术能否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方便教师教学而不是成为负担等。其中最关键的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否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能否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能否真正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王钊.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设计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4(30).

基金项目:本文系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教研课题“互联网+制造业升级背景下高职制造类专业‘双元五对接’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课题编号:LZJY15ZZC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龙育才(1975— ),男,副教授、高级技师,湖南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专业课教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和高职教育。

作者:龙育才 张翠娟

上一篇:供电人才培养的轨道交通论文下一篇:基于系统设计的科研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