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2024-04-12

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共14篇)

篇1: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供高职师生应用是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评价资源库建设成败的最好检验方式。在《针织服装设计与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应用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海报、培训和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让用户了解资源库的内容及其易用性与便捷性,激发他们使用的欲望;另一方面,通过实时更新、完善资源库,让用户体会到资源库的“优质服务”,提高他们的使用率。

4结语

构建适合于高职教育教学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从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再到应用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确保资源库建设的有序开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

篇2: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数字化教学资源种类繁多,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堆积在一起,很容易形成零散无序的状态,导致管理混乱、利用不便。为此,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之前,就必须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技术规范和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形成资源管理平台。

1.2建设思路的确立

一般情况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分为专业教学资源的收集、存储和资源库管理平台的搭建2个模块。基于校园网络的《针织服装设计与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培训,学习、理解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标准,做到有据可依;

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浏览专业服装网站、参加服装博览会和品牌服装发布会及调研服装市场等多种方式,收集课程教学资源,并按专业课程特点对收集的资源进行筛选、优化和存储,做到有条不紊;

从资源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将存储好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整合,使之形成一个立体、开放、互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做到有库且实用;

应用资源库,并对收集的资源进行评价,做到边使用、边整改、边充实、边完善。

1.3建设内容的规划

服务于教学,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建设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和实际需要,在《针织服装设计与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将媒体素材、项目设计方案、课件、典型案例、试题库和教学成果等资料作为资源库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与建设。

1.4建设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资源有许多特征,其中,教育性、技术性和可获取性,组成了资源的三维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切忌有架而无货。即有的学校虽然在网络学习的平台上提供了教学资源管理这个模块,但里面却没有很多的材料,有的更是“拿来主义”,完全是做做表面功夫;

切忌有货但无用。即有的学校为了追求资源库的大容量,根本不审核库中资源的实用性,忘了“建设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这一初衷;

篇3: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1 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1 建设标准的制定

数字化教学资源种类繁多, 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堆积在一起, 很容易形成零散无序的状态, 导致管理混乱、利用不便。为此, 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之前, 就必须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技术规范和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 形成资源管理平台。

1.2 建设思路的确立

一般情况下,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分为专业教学资源的收集、存储和资源库管理平台的搭建2个模块[2]。基于校园网络的《针织服装设计与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培训, 学习、理解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标准, 做到有据可依;

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浏览专业服装网站、参加服装博览会和品牌服装发布会及调研服装市场等多种方式, 收集课程教学资源, 并按专业课程特点对收集的资源进行筛选、优化和存储, 做到有条不紊;

从资源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将存储好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整合, 使之形成一个立体、开放、互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做到有库且实用;

应用资源库, 并对收集的资源进行评价, 做到边使用、边整改、边充实、边完善。

1.3 建设内容的规划

服务于教学, 满足专业教学需求, 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是高职院校建设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目的[3]。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和实际需要, 在《针织服装设计与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 将媒体素材、项目设计方案、课件、典型案例、试题库和教学成果等资料作为资源库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与建设。

1.4 建设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资源有许多特征, 其中, 教育性、技术性和可获取性, 组成了资源的三维特征[4]。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切忌有架而无货。即有的学校虽然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提供了教学资源管理这个模块, 但里面却没有很多的材料, 有的更是“拿来主义”, 完全是做做表面功夫;

切忌有货但无用。即有的学校为了追求资源库的大容量, 根本不审核库中资源的实用性, 忘了“建设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这一初衷;

切忌货实但无序。即有的学校虽然花了很大功夫收集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 但却未能做到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去组织、整合资源, 使资源库无法得到有效应用。

2 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管理与维护

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 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添加新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 对落后的、过时的教学资源也要及时予以清理, 为此, 组织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对教学资源库进行管理、维护就显得十分必要。否则, 资源库将会慢慢失去其价值, 最终造成资源及人力、物力的浪费。

3 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供高职师生应用是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标, 也是评价资源库建设成败的最好检验方式。在《针织服装设计与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应用过程中, 一方面通过海报、培训和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 让用户了解资源库的内容及其易用性与便捷性, 激发他们使用的欲望;另一方面, 通过实时更新、完善资源库, 让用户体会到资源库的“优质服务”, 提高他们的使用率。

4 结语

构建适合于高职教育教学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 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高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从资源库的建设、管理, 再到应用的一系列相关政策, 确保资源库建设的有序开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朱红忠.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探索[J].职教通讯, 2013 (12) :73.

[2]唐连三.浅谈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J].企业导报, 2016 (4) :188.

[3]刘莉莉, 张红.谈高等职业教育电子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方法[J].辽宁高职学报, 2013 (6) :44.

篇4: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资源库 建设 应用 问题

一、教学资源开发现状

1.政府重视,项目引领,示范性教学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

经济转型与发展加速了对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渴求,政府十分重视,先后进行了职业院校规模扩展、国家/省级职业院校国示范建设、国家骨干职业院校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视频课建设和教学资源共享课项目立项与建设,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促成了高职院校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快速发展。经过几年的引领建设,已在全国高职院校掀起了利用网络服务教学的热潮,使得多数学校开始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并尝试组建开发团队,选择专业和课程着手进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且许多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将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于教学及推广。

2.各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方式和目的存在一定差异

教学资源建设启动以来,有的学校仅把它作为开发项目,开发结束则意味着项目完成。有的学校则认为:教学资源建设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上的差异使得各个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在建设方式上,多数学校是以老师为主进行建设,缺乏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参与,形成的成果质量不高,应用维护不方便,推广应用困难。少数学校则瞄准高质量、方便使用、维护方便的高要求,整合学院、企业、专业软件公司资源进行开发,形成了有用、实用和方便的教学平台和较为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3.企业响应,多种教学资源库平台应运而生

教学软件生产企业积极响应教育领域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除了参加相应的教学资源建设会议之外,主动参与竞标教学资源库相关项目。开发模式大致为三种:一是独立研发,推向学校;二是校企联合研发,适合针对合作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平台与资源;三是参与学院共同竞标教育部资源建设项目,多个学校合作,面向全国免费使用。资源库建设的竞标项目已取得丰富的成果,已完成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精品视频课程和精品共享课程均提供广域网免费共享与应用。各软件生产企业也研发完成了部分网络课程资源,如汽车营销实务、汽车发动拆装、发机结构与维修等。多数公司的产品为独立环境下的资源,个别公司是基于教学平台理念开发的课程资源,而专门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几乎还没有成熟的产品。

4.多数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影响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依赖于好的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年规划已启动多年,但在高职院校上的推进相对滞后,校内局域网硬件环境基本建成,但质量不高。较多的学校购置或开发了部分的网络教学资源,网络运行却存在困难,如多媒体教室缺乏、网络带宽不足、高水平的网络维护技术人员缺乏等。由于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滞后,导致许多学校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昙花一现,最后不得不束之高阁。

二、教学资源库开发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库平台质量不高,需求分析不充分

目前出现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在管理、教与学方面的需求调查不充分,许多商业性的资源库平台功能单一,除有部分教学资源外,在教师应用操作、教学管理、二次开发方面考虑得较弱。作为教学资源库,应使用通用的教学资源库平台,一个学校不同专业均可在这一平台上建立和使用教学资源,平台应充分满足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学生学习、训练考核的需求,并能生成规定的教学档案,还应有行业发展动态信息和丰富的技术知识资源。目前多数平台考虑了教师教学备课、学生的学习和资源的添加,但都存在程序复杂、上传分类不合理、审核程序层次和级别不严等问题,多数老师觉得使用不方便。

2.多数学校重视建设,却未能很好地应用

多数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并未上升到应用普及层面,往往是作为教学改革项目的一部分,项目完成后建设与应用也基本结束,伴随而来的是无人维护,无人管理,领导重视但无经费保障,成果仅为项目建设的一个“亮点”。对资源库建设认识不足,甚至未觉察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和基础。个别观念陈旧的管理者还认为,用了教学资源库平台进行备课和授课,可导致老师不认真备课,影响教学质量;有的学校还规定应用多媒体教学课时不得超过课程总学时的百分比;有的学校在督导工作标准中,还将板书是否工整列为必需的重要评价内容,显然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还有待加强。

3.信息化环境建设滞后,导致教学资源库开发应用困难

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它需要大量的投入。教学环境需要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同时要根据行业发展动态跟踪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各学校来讲,投入资金都是一件难事,而资源库建设必须依赖信息化建设平台。由于种种原因,各校信息化建设差异特别大,各校虽都要有校园网,部分网络质量较高,但质量不高、甚至瘫痪的网络也不少,数据庞大和大量客户访问的教学资源库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是难以运行的,成品教学资源库也只能成为摆设,谈不上开发与应用。

4.教学资源建设机制不全,质量不高

教学资源库知识必须与现代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接轨,功能设计必须应用先进的职教理论。知识的来源只依赖学校是不可能与行业发展同步的,那么就需要建设不同用途、不同层面的教学资源库,如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学校层面的资源库。建库的主体最好是政府、行业(企业)、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机制不健全,没有相关行业、企业支持教育的机制,造成资源单一,使得教学资源的质量不高,资源内容脱离实际,甚至有落后过期的资源。

5.激励机制欠佳,教学资源的后期维护未能跟上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汇集教学、专业、行业各类专家协同开发、应用与维护,才具有生命力。很多学校了解到国家建一个专业资源库就需要1000万元左右,这让他们望而却步,导致了他们产生想做又怕做的思想,虽然大会小会都要做资源库,但就是不投入不落实,更不可能有好的机制保障,最终导致每年申报课程或资源库建设时就派任务,甚至有的学校把此项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多方合作的项目,学校教师不参加也做不出适合学校育人环境、育人理念和管理的资源库,教师参加则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没有好的激励机制就无法给教师支付超常规劳动的报酬,自然教师容易丧失积极性。多数学校建有少量的资源库,没有好的维护制度和人力物力的保障,也是不能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的。

三、教学资源建设的探讨

1.教学资源库平台开发最好能由政府统筹

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由政府统筹,可减少大量重复的开发工作。政府统筹可集合优势软件企业或研究机构,推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库平台,不同的教育施教机构有偿使用,这样可保障教学资源库平台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维护持久、升级有保障,可杜绝现在的库平台性能不理想、不好用和多平台问题。有的学校建立一个资源库用一个平台,校内就有好几个无法共享的资源平台,无意中造成成本高、维护困难的现象。对于公共知识、行业新知识也应该统一规划,落实责任,建立相应的知识、技术采集源,不断丰富和更新资源库,供各学院在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时共享和应用。当然应建立知识产权、商业密级和安全审核制度,甚至有的库也必须划分不同层次使用权限。保证资源的动态行业跟踪,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

2.校、企、行业共同维护教学资源库

建立机制,让整个社会都来关注教育,为教育服务。职业教育必须与行业、企业接轨,如果教学资源没有行业参与,很显然知识就会陈旧,内容就会与现实背离,更谈不上人才培养对接产业。这一问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困惑。建议在制度层面把行业实体、行业协会和管理部门支持职业教育纳入其职责,并且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各单位设置新动态、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资源采集人员,这些人员通过编辑整理后上传国家教学知识源库,通过专家审编和密级安全审查,公布进入教学领域。这一机制若能建立,有利于资源库知识的更新,保障知识动态跟踪行业,确保教学资源实用性和先进性。

3.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纳入考核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提高公民能力水平的重要举措,要建设、普及、推广、应用,必须纳入对教育行政单位的工作考核,或者作为办学必须具备的教学环境之一。只有这样,信息化建设才能强力推进,网络环境才能改善,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应用才会真正在各校得到普及。

4.建立激励与政策机制

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新手段,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完成了试点后应推广应用,最后达到普及。在不同的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支持政策。试点阶段可以以立项教改、支持经费来进行,而在推广阶段,要对搞得好的学校给予奖励和宣传,而在普及阶段可作为办学的基本要求。通过不同阶段的不同政策,可强力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进程,让这一优秀的教育教学手段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小红.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有效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9).

[2]李利平.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6).

[3]张怀南,杨成.基于云计算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6).

[4]韩冰,顾琼.浅析我国职业教育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6).

篇5: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4.1提高师生综合运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一是要提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提高体育教师运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的能力,及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三是提高学生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自主高效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4.2以立体化服务保障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需要立体化的服务来支撑。首先,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部门要实现动态化服务,将体育教学和体育相关服务延续到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以满每一个学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其次,通过体育教学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为师生提供多类别、多形式、多阶段的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形成服务形式的立体化;最后,形成服务对象的立体化,任何教学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内容丰富的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资源。

5结论

篇6: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1.1不想用———认识和观念问题。从观念上认识不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德育教学工具能够使德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因此,参与培训学习无动力。

1.2不会用———学习和操作问题。重硬件,轻软件,由于学习培训跟不上,使得一些德育老师理论不通,操作不熟,想用但不会用。

1.3不实用———资源和共享问题。表现为:一是花钱购买的德育资源库不能直接用;二是对德育教学资源缺乏标准一致的整合,不能配套用;三是德育老师做一个课件得花费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投入精力很大,却只是用于一节课,难以方便用。四是对所制作的德育课件没有能进一步精加工打包入库,造成资源流失,不能循环用。

篇7: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关键词:教学资源;网络共享;信息化管理

高职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尤其是经过近几年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人数剧增,专业的门类和课程数不断增加,导致原有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另外,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化教学资源的作用,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是集教学资源管理、数据管理、实验实训开放化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教学考核以及网络教学和助学等诸多模块为一体,支持包括教学信息发布、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自学、网络考试以及教学资料库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性教学平台。建成后的“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系统”,不但能够对提高我院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保障,而且也可以对其他的高职院校提供共享资源,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同时对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1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1.1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建成的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拥有丰富的数字化文化资源、职业教育和企业特色数字资源、行业培训资源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实现检索、浏览、下载、视频点播等功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或企业员工在线学习、远程培训需要;可为行业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终身教育提供最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

1.2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1)成为数字化学习、培训中心,满足在线学习、培训需要。平台拥有丰富的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现场培训案例、培训教材、技能培训题库、虚拟实验实训平台等培训资料,学生和职工可在办公室、教室、寝室、图书馆等地随时登录查阅所需要的各类资料,进行在线学习、自主培训。高职院校和企业可利用丰富的培训资源对学生和员工进行在线培训,从而有利于构建职业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满足学生和员工职前、职后学习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条件,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2)成为行业的技术信息中心,提供产品开发、生产、服务和支持教学改革。紧密跟踪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信息、权威的行业标准、最新的技能鉴定标准、最快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为企业产品开发、生产、服务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为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最新信息资料,促进教学内容与生产、管理一线的紧密结合。(3)成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中心,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职业院校可以共享专业培养方案与标准,规范专业教学;共享岗位能力的职业标准框架为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双证书”专业认证课程体系,从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岗位实践模块、个性发展模块四方面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共享高职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稳步提高。(4)成为特色数字资源中心,实现职业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将行业及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特色资料,如企业文化资料、核心技术资料、产品图纸、技术文献、工艺

设计、绝技绝活、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以数字化的形式永久保存,建立特色资源库,不断积累,形成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文化的融合,推动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文化的发展。(5)成为为教育教学服务和支持教学改革的平台。

2建设方案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就是建立统一管理的资源共享中心,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形成系统完整、高效管理和便捷应用的资源集群化系统平台。

2.1平台硬件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主要由集群服务器和海量存储系统两部分组成。

2.2平台软件建设

2.2.1数据库集群系统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服务于社会的共享性平台,访问人数众多,资源类型复杂,并包含有流媒体等高数据流量的信息,对服务器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2.2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以信息共享为目的,面向海量信息处理,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和数据挖掘分析、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

2.2.3远程视频教学共享系统远程视频教学共享系统在一个平台上可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实时传输和非实时传输功能,并实现两者之间的充分融合,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有效的教学应用平台共享教学成果,为具备远程教学和资源共享能力的对口高职院校提供完善的远程教育教学的技术支持。

2.3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将紧紧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进行资源的建设。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面向专业的海量教学资源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网络课程、专业标准大全库、专业信息文献库、专题特色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专业视频动画库、试题库、案例库、虚拟实验实训环境等。

3展望建设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共享型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项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明确各相关部门或管理者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环节,减少重复工作,有效节省人力资源。(2)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规划技术,通过建立统一的、完整的和科学合理的中央数据库系统,通过开发适合管理标准的业务处理235系统,对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时调度和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对教学资源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3)对各种正在使用的涉及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利用相应的系统接口模块,实现数据同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效提高管理效率。(4)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完善的数据发布系统,使教学运行管理公开化、透明化,既可以使各级领导及时掌握教学运行情况,又可以使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5)建成一个集教学资源、资源管理、数据管理、实验实训开放化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模拟考核以及网络教学和助学等诸多模块为一体的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系统。*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D/200601/111)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篇8: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处于云时代的高职院校, 教学资源“爆炸式”地剧增, 教学资源信息化正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云存储日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选择哪些合适的云来存储教学资源, 以及如何更好的应用云存储来构建新型的教与学的环境, 值得我们思考。

1. 云存储对高职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的一种服务形式, 海量、安全、可靠、高效、低价和节能等特点。云存储不仅有巨大的虚拟的存储空间, 资源共享的功能, 还能提供服务平台, 给高职院校发展带了便利的通道。总的来说云存储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所产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本:采用云存储服务学校无需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 也无需把资金浪费在服务器的维护、升级上。因为这些都是由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 同时学生或者教师通过个人电脑、手机就可以轻松的接入云服务, 查询、下载各种资料也更方便。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云存储为学生知识信息的积累、收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快的速度, 更大的储存量。21世纪是个数字化时代, 更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 而创新灵感的来源就是对知识信息的积累、搜集、整合的能力, 学生懂得了如何快速积累、收集、整理知识信息不仅能提高他的学习效果, 还能提升他的终身学习能力。

(3) 有利于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例如在教学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 对于刚上高职的学生来说比较复杂,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解, 课后再将讲课视频进行整理, 上传到云盘中, 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把云盘中的视频下载下来反复观看、琢磨, 终有茅塞顿开的时候, 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国内有特色的、专门教育资源云介绍

(1) 世界大学城。世界大学城 (www.worlduc.com) 是一座网络虚拟城市。在这个平台上, 服务商对各大高校资源进行整合, 不需要个体成员再单独成立系统, 各成员可以根据各自需求自主的对数据进行提取、整理。

(2) 河北教育资源云平台。河北教育资源云平台 (http://www.hebeijiaoyu.com.cn/index/index.html) 分为教师平台、学生平台、乐学平台。教师平台为教师量身订做, 覆盖教学全过程的大型资源库, 运用现代传媒手段, 全科知识多维展示。学生平台有教材、教辅、APP商店、名师讲堂、听书馆、在线测评等学生最为需要的教学资源。乐学平台是一些安全、绿色、无毒, 防沉迷的互助益智类游戏, 有生活技能类、课程学习类、智力开发类、社会认知类等等。

(3) 师大云盘。“师大云盘” (www.bnu.edu.cn/yunpan/) 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云端存储服务, 采用国际领先的云存储设备, 教师将文件存储在个人的“师大云盘”上, 可通过网络随时查看和读取数据, 尤其是在校园网上访问快速便捷。

3. 高职院校如何选择云存储方式

对于云存储, 有两种选择:公共云和私有云。对于小企业来说, 公云存储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这不会有任何资本支出, 并且像百度云盘和360云盘这样的供应商可以提供比企业本身更好的数据安全性;对于大企业来说, 私有存储云则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私有云通常是构建部署在自己公司的服务器上的, 对数据有着更强的控制能力和安全保障;对于像我院这样规模不是很大的高职院校来说, 私有云和公共云混合存储结合应该是更好解决方案。高职院校自己维护一个较小规模的私云系统, 将关键、核心数据放在在私云系统中储存和处理, 而将大量的非核心数据存放在公有云存储空间内以降低成本。

公有云存储空间笔者选择了百度云盘、360云盘、QQ网盘、115网盘、金山快盘、华为网盘、够快、酷盘, 分别从存储空间、单个文件上传下载速度、大小限制、分享、在线预览等方面进行测试。测试环境主要基于校园网环境内进行, 从对比评测中笔者认为综合表现最佳的是百度云盘, 它在用户关心的免费空间、上传下载速度、上传文件大小、在线预览、易用性、多种设备同步支持等方面均不错, 不足之处就是群组协作功能稍弱。

4. 云存储在高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的实施步骤

首先, 对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 也就是优化整合, 这个阶段需要有高职院校管理层的支持, 动员全校职工推动优化与整合工作, 并且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优化与整合的相关制度, 达到人人参与,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次, 建立基于云存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实现教学资源的分类、分级管理, 不同教师根据权限, 实现对各自学科的教学资源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第三,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 由主讲教师负责组织该课程各类教学资源的整理和更新, 其他授课教师负责配合收集相关资料。最后, 是制度的执行和反馈, 只有制度健全, 工作人员办事才牢靠。

小结

“云”时代的来临使高职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重点和方向发生了变化, 我们要用全新的视角重新规划建设策略, 以加快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的步伐。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主动变更自己的教学模式, 与科技的发展主动融合, 使之发挥最大作用, 更好的利用云存储服务带给我们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10) .

[2]薛恒威.浅谈高职院校云存储技术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3-03-15.

篇9: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高职导游实务教学资源库建设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一直将课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自2008年起,校企合作对《导游实务》进行开发建设,其教学资源库建设已初步完成,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网络交流测验、相关职业院校课程资源共享及企业社会人员培训,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导游从业素质技能,并为今后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教学资源库和社会服务平台积累了经验。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的理念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以“高职教育理念突出、科学系统设计、校企开发管理、资源开放共享、持续有序更新”为设计理念,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邀请黑龙江教育国际旅行社、哈尔滨飞扬国际旅行社、松花江国际旅行社及黑龙江海洋国际旅行社四家企业,通过企业调研、学生座谈、专家讨论,总结了工作过程导向的《导游实务》课程教学资源需求,由专业教师协同现代教育中心教师一起进行资源库的开发操作,企业员工参与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并委派专人进行部分功能的管理,充分保障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建设系统、建设内容和使用效果。

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

1.最大程度地实现反转课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该资源库自主学习、复习检测、考证辅导、合作交流、大赛培训、协作研究等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翻转课堂,提高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及人才培养质量。

2.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辐射国家旅游发展

资源库在典型工作任务、授课案例等内容的选取上多数立足黑龙江省旅游业实际,有利于学生企业实习和导游证考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在培养导游词创作、记忆、讲解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方面兼顾国家著名景区景点等,具有普适性,有助于学生走出龙江,尽快融入各地的导游队伍,辐射国家旅游发展。

3.实现资源共享,服务院校、企业和社会

与相关高职院校、企业和行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企业员工培训,服务院校、企业和社会,推动示范院校建设成果的固化、采集和推广,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与技能,实现示范院校的对外引领与服务。

三、建设内容

资源库共建设了十个板块,构筑了相对完整的《导游实务》教学资源库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网络课堂

主要包括课程说明、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导游行业规范化标准和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授课录像、实训指导、作业习题等,便于学生自学课程基本知识或进行自主复习。

2.考证辅导

融入全国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相关内容,围绕考试大纲梳理了资格证书考试中的知识点并提示性地做好了总结工作。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知识树”的形式设计了学生总结填充树叶的环节,提示学生的自我总结复习。整理、设计了1000道模拟试题,便于学生自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较好。

3.导游家园

严把准入标准,将企业的优秀员工、资深导游引入互动版块,为行业精英与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发挥行业人员“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学生,同时为企业搭建选人、育人和用人的平台。

4.名家讲坛

邀请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做专业报告,并通过互动答疑解惑,为学生传播知识,也对企业人员给予相关培训指导。

5.知识集锦

以文本、图画、视频及动画等多种形式不断添加导游知识、景点欣赏、奇闻趣事等,丰富学生和企业人员的知识,为其实现“博杂精”提供机会。

6.名作欣赏

将网络搜集的优秀导游词、游记及摄影作品,以及使用者们的优秀作品和心得体会放在此平台上共享,供大家借鉴品评、学习交流。

7.技能竞赛

将各级导游词创作大赛、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导游摄影大赛等技能竞赛的赛程、试题、比赛实况录像等结集共享,让学生观摩欣赏,对大赛有兴趣的同学们也在此交流经验,也实现了选手们部分赛项的自主训练,帮助学生学习成长。

8.情景再现

利用文本、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导游带团流程及案例,让学生们模拟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个别要求,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实践能力。

9.招聘求职

在校企之间搭建一个招聘求职的平台,企业和学生可互相选择,既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也为企业解决旅游旺季用工难和人才频繁流动问题,为企业挑选并长期培养忠实员工提供机会。

10.创业实战

学院建有黑龙江教育国际旅行社(黑农工营业部)暨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经营管理。此版块作为该旅行社的网络营销实践基地,由创业学生建设、管理,反响良好。

篇10: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根据省总课题组的课题研究计划及有关工作的安排布置,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开展“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同时认真完成课题的结题资料的整理及相关成果的送审工作,为了保证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特制订我校2011年上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1、继续以“教学资源如何促进有效教学”为研究重点,引导教师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2、继续广泛收集、整理我校教师自行开发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充实学校数学教学资源网站以及教师个人博客,为广大师生提供交流、学习、应用的平台。

3、组织参加“学生有效学习评价案例”征集与评优活动。

4、进行课题资料收集及成果整理工作,以迎接今年5月份的课题结题工作。

二、主要工作

1、开学召开一次课题组全体教师会议,学习总课题组计划和学校课题研究计划,对各项工作做出具体日程安排和分工落实,责任到人。

2、继续开展“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工作。要求所有的数学教师,积极主动运用已经开发的教学资源成果辅助课堂教学。

3、继续完善我校“数学资源网站(网页)”建设和学校数学教学资源库,将已开发的资源全部上传,为学校全体老师提供便利和服务;同时要求每位实验骨干老师要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个人博客。

4 、组织参加2011年3月25日―28日,在浙江省衢州市举行的以“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主题的全国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

5、认真做好课题结题资料的整理与成果的表述。

本课题从XX年开始,进行了整整三年的研究,本学期我校将把研究成果整理、记录并推广出去,使它能够得到学校及社会的认可,体现其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要求每一位参与研究的老师都要承担相应的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任务。我们将要整理的资料有如下一些:

课题的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成果性资料和辅助性资料等,能够完整、精炼、真实、有效,并能反映课题研究的路径、思路、状况和成果。

课题结题与成果鉴定须提交给总课题组的纸质材料:

(1)主件材料装订成一本(a4纸5号字双面打印)。包括彩色封面、目录,内容有:

①课题结题研究报告;②结题.鉴定申请书(加盖学校公章);③公开发表的文章若干篇(复印),反映最高研究水平的论文、典型案例或调研报告3~4篇;④论文发表与获奖情况统计一览表(与课题有关),XX-2011年课题研究大事记;⑤课题研究方案;⑥开题论证书或专家论证意见材料;⑦六个学期以来,每个学期的课题计划、总结;⑧中期检查评估报告;⑨学校数学网站(页)及博客群、教师个人博客情况报告(附学校数学网站、教师个人博客情况一览表,包括教师姓名、网名、英文地址等);⑩课题研究的成果公报(XX字左右)。

(2)附件材料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和我校课题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

①三年来,我校自行开发的数学教学资源包dvd光盘;②本校编写的校本教材、著作;③学生优秀作品集;④特色作业案例集、实践活动案例集、有效教学优秀案例集;⑤其它反映我校课题个性特色的成果佐证资料等。

所有结题资料均在5月30日之前,整理好送交给总课题组。

6.课题结题资料整理完毕以后,准备在5月26日――28日期间,召开一次“课题结题与成果汇报研讨会”。

内容为:有效教学优秀课观摩展示、讲述自己的课题研究故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资料展出、专家意见与点评等。会议形式为全校开放活动,届时有可能邀请区教研员、市教研员、其他专家以及总课题组负责人参加。

7、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学生有效学习评价案例”征集与评优活动,内容范围为六年级下学期各个版本的教学内容。我校在本学期5月30日之前交3-5篇评价案例,详见样例。

8、期末将组织课题组召开课题结题总结会,评出优秀实验人员并给予表彰与奖励。

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兼容并蓄、厚德求真、知学体行、育人育才”的教育理念,围绕我校09-12年发展规划,我校教学工作继续坚持“分层教学、彰显特色、校本教研、科学评价”的教学宗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坚持“向过程要质量,向科研要水平”的质量立校、科研兴校观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用规章制度全面管理教学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增强各项管理工作实效性,

 

计划

 

2、加强初三、高三年级工作的科学性和过程性管理,在教育教学方面有新的突破与提高。

3、践行新课改理念,继续落实好初中、高一年级新课程改革工作。

4、加强校本教研中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努力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动员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学活动,使青年教师更好更快的成长。

一、教学常规管理

1.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本学学期教务处重点工作之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启用《教师考核标准》,把过程考核和终端评价(教师常规工作检查、考核和业绩)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其能更客观、公正、透明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把评价体系与教师岗位评聘、评优树模、教师聘任挂起钩来,形成良好的激励竞争机制。使学校管理更具实效性,可操作性,实现良性互动。

2.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和落实

教务处本学期安排两次全校性的教学常规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检。对以下内容着重检查①计划进度 ②备课反思 ③作业批改 ④考试改卷 ⑤优差辅导 ⑥听课评课⑦教研任务; 具体要求见《教师考核标准》。课堂教学常规检查,有检查、有公示、有谈话。做到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本学期学生评教只有两项“满意”、“不满意”两项,旨在为教务处使用人提供有力支持。

教务处继续组织领导听课,教务处及所听科目的教研组长组成学校听课组。由值周领导通过值周检查和教学调研拿出被听课教师名单,然后听推门课,随堂听课,获得第一手资料,下课随即交流,针对问题责令改进,总结提高,对问题较大的教师限时二次听课。

3.继续实施以年级组长负责,以教研组长、备课组为支持的学科质量管理体系

继续实施以年级组长负责制,将教学管理重点下放到年级组,教务处给以宏观管理和支持。进一步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的目标任务,加强备课组长责任制的落实,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引领作用。本学期的教研组长每月除组织完成四次规定的教研活动及教学常规检查外,还要配合年级组长研发高三年级月考考纲和月考考卷命题工作。备课组长出配合教研组长完成相关的教研活动外,要配合年级组长完成周周清内容的安排和检查工作,教务处负责相关工作的督促、协调、帮助。

4.加强学校教学质量检查的反馈督导性

本学期教务处除了月考、周周清考查外,教务处针对的对教学薄弱科目提出教学抽考,由专家依据周周清、高三月考考点要求命题,难度不高于高考选择题要求,属于水平过关类型考试。教务处将召集成绩较差的班级、课任教师开相应的教学研讨会,要求相关教师拿出整改措施,最大限度提高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

二、教研教改工作

1.加强教研活动,抓好中、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

①认真学习和研究07和08、11年高考《考试说明》,切实把握和研究大纲、教材、考纲,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通报、研讨,不断调整梳理备考理念、策略和思路。

②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精选各地区的高考模拟题,精心组织和规范练考,认真进行相关性分析(包括试题、成绩、失误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建立错题档案。

③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与外界联系,密切关注新的高考信息和高考动向。

④加强校本教学研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常规教学中,培养教师开展自我反思的良好教科研习惯。在备课组活动中,培养教师同伴互助,专业协作的团队精神。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及时把教学反思结果上升到理性层次。通过教科研培养一批专家型的教师群体,构建我校教育科研的基础和平台。继续开展“专业引领”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报告会,省、市有关培训会、研讨会、交流会等,组织领导外出考察学习,及时获取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断引领教育教学上台阶。

⑤以课题带动教科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做好新课题的申报和立项工作,抓好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和阶段性总结工作。加强现有校本课题的研究和落实,做好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

2.抓好各科培优补差辅导工作

上学期我校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培优补差、周周清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收效。存在的问题是效率不高,部分学生负担太重。本学期的原则是①精选、精讲、提高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②提高辅导的系统性,并且要提早动手抓好各类竞赛辅导工作。③教务处加强相关工作的指导检查工作,使该项工作能够长期坚持有效进行。

3.继续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篇11: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从起便在文秘专业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并结合文秘专业的特色,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近八年来,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创新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课程建设的思路及目标定位

本课程力图将秘书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合二为一,这是一次崭新的尝试。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以现代秘书人员应当具备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为核心,依据“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标准对接”的原则,将课程内容与秘书、人力资源管理国家职业标准对接,寻求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秘书工作的重合面,以此进行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实施改革。

课程建设思路如下:以秘书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设计课程能力目标,以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据设计课程项目,以中小型企业秘书典型岗位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活动,以能够胜任秘书岗位承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务为结果设计课程作业和考核方案,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实施课程教学。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定位在服务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文秘专业学生。因此,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中小企业行政、文秘工作要求,且具备秘书及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能够承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专多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改革举措

(一)教材改革

基于以上建设思路和培养目标,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我们进行了课程教材的编写。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汇集江浙地区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及企业秘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管的`意见建议,笔者主编的《秘书与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分解为7大模块、30个工作项目、88项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的步骤贯彻“行动导向”,教材体例打破了传统的篇章节模式,采用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导向式的布局,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教材内容既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又结合秘书岗位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重合面,充分体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该教材的出版为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载体。

(二)课程内容体系创新

为了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材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色,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进行了创新。课程内容体系的搭建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工作需要,既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又结合秘书岗位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重合面,内容的选取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升职业能力,缩短专业学生知识能力与就业岗位需求的距离。

同时,课程内容选取上充分考虑到与岗位工作任务的紧密对接,依据典型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确定知识及能力要求。课程内容体系如表1所示。

三、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一)课程教学实施程序

坚持能力本位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以工作任务为背景,在解决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索相互协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施程序如下,通过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实践情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通过理论解读,讲授必备理论知识点;通过模拟演练,加强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训操作,检验学生整体学习效果。

(二)课程教学资源拓展

为体现课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本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以校内实训室情景模拟结合行业企业真实典型案例,采用“一课多师、联合授课”的方式,将课堂内外、校内校外、虚拟与实境打通,聘请企业一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课程实践内容由专、兼职教师在具体运作中共同完成。

(三)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管理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基于此,本课程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基础理论,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调查访谈法等进行实践训练。针对我们面向的学生群体,结合秘书岗位的具体工作性质,适当降低了部分内容的难度,比如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内容,适度降低了部分内容的要求,比如人力资源规划等。总体做到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技能操作掌握为止,力求在教学过程中融知识与技能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于一体。

四、课程评价环节

针对本课程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的要求,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核的答案多元化、开放式,针对案例分析类题目,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创新思维;二是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各项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和实训的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其中日常考核占20%,项目成果占30%,期末综合测试占50%。

五、课程特色培育及思考

将文秘专业的工作内容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中小型民营企业秘书岗位的实际需求,是本课程的突出特色。在课程项目的设计上,重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的操作技能训练,适当兼顾战略性的规划。从毕业生的跟踪反馈情况来看,本课程的内容选取及项目化训练很好的满足了学生工作岗位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篇12: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2.2 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大量实践表明,通常情况下,大中型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程度非常高,而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实现程度较低,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将教育目标在横向方面定位在中小企业及基层机构上,而在纵向方面应定为在初、中级会计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上。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在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转变以手工制作为处理手段的思维方式,将这种思维方式转变为以信息化处理手段为主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会计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2.3 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手段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段在会计专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时候,一定要在科学分析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等。

2.3.1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大量的典型案例,“边讲边练、多讲多练”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3.2 运用网络教学手段会计课程与会计专业项目训练,都应要求学生实施现场案例、演练现场场景,这不仅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条件达到“一人一机”,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网络支持,以利于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学生按时提交课堂作业。

2.4 建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是服务于企业的,是为了满足企业需求而存在的,所以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实践教学,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使其能胜任各个会计工作岗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应设置实践模块,形成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实践模块要包括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纳税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基础会计实训模块等。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建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5 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培训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时,应着重加强教师参与会计信息化技能的实践,将实践结果同教师的考核、职称等挂钩,从而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技能实践的积极性。例如,学校可以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信息化实践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师资水平,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

3结语

篇13: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教学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 是人类知识信息及活动的记录, 作为人类传递知识情报的重要手段, 它既可世代相传, 又可资源共享。信息时代, 知识和信息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与水平将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国家“十一五”建设期间, 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将愈来愈明显, 重视信息资源的建设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高职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 恰逢这十分难得的良好机遇, 必将顺利迅速启动, 对有效提高机械类课程教学质量, 培养我国机械制造行业高层次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产生积极影响。

1. 机械类课程的影响面大。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有各类大专以上院校2289所 (截至到2007年5月18日中国教育网统计的数据) 。其中普通高校1774所、全国普通本科高校742所。普通职校1002所, 在这些职校中理工类院校占到了2/3以上, 也就是说我国有近600所职校设有机械类专业并开设了与机械相关的课程, 课程的覆盖面占到在校学生人数的半数左右。

2.机械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差异大。

近年来, 我国职校数量急增, 各类中专升专科, 专科升本科的占到原高校总数的一倍以上还要多。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差异较大。

3.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势在必行。

近年来, 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特别是在加入WTO协议的框架下, 制造业更是如虎添翼, 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遍地普及。而地处不同区域、不同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存在差异, 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

同时, 它的建设也完全符合我国提倡的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减少许多因信息闭塞等原因造成重复劳动的浪费。

高职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势条件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倡议、全国高等教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指导委员会等联合组织的高校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协作小组开展工作, 将起着对高校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配置的重任, 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愈高, 该建设的作用就越大。实现高校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有其自身的优势:

1. 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

机械类专业办学历史悠久, 诸多高职, 积累了大量的、系统的、全面的、高质量的教学信息资源, 包括教材、教案 (含电子教案) 范例、多媒体课件、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实验实习指导书、习题和试题库、教学挂图、教研教改文件等, 为高职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提供了有力保障。

2.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信息社会的到来, 已为高校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做好了铺垫,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数据库、光盘、文献复制、现代化通讯技术, 加速了教学信息的传递, 为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增添活力。目前, 我国已有80%以上的高职实现了通过校园网与国家教育网相联系, 并能进入国际互联网。网上的联合与集中, 使得高职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3.学者名师云集

高职是学者、名师的集中地, 大批的中老年教育家、教授名师、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中积攒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取得了卓越的业绩。而且这支队伍通过传、帮、带作用, 不断充实, 更加精干。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趋频繁, 海归人才的陆续加入, 也将为高职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献计献策, 发挥效益。

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方法

高校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要以现代化的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 即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管理手段使文献信息的存储、检索达到自动化、网络化, 充分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资源的共享。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路应当是通过不断开发和利用, 实现自身价值;通过与社会主义人才需求市场相适应, 不断繁荣发展。

1.组建教学信息资源中心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指导委员会等学会、研究会牵头, 全国高等教学研究中心协调, 若干信息出版单位出资, 推荐和选拔一批在本学科有一定名望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具有领头羊作用的单位和个人组建成立高校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中心。中心可以通过信报系统、计算机会议系统、会议室系统和讨论系统实现跨地域共同工作。中国高校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的成立, 必能有力推动和加快中国高职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步伐, 加速实现我国高职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2.分工合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宜采用专业化分工分层控制模式, 以学科布局为基础, 以网络化为组织形式, 以专业化为系统特征, 建立和发展专业化的教学信息资源群, 形成协调一致、专业纵深相接、学科横向相联的教学信息资源体系。首先, 建立一次文献保障系统, 一次文献是70%大学用户最终索取对象, 建立教学信息面广, 学科范围专深的教学信息资料保障系统。其次, 应加强大型数据库的建设。各相关高校应主动与中心合作, 通过共同研制开发, 充分发挥网络横向作用。

3. 互利互惠

高职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程项目可通过课题立项申请获得国家政府经费的支助, 但这只能是杯水车薪, 微不足道。主要还是依靠民间机构的赞助和各相关高校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本专业、本学科的同仁齐心协力、共同关注、无私奉献、细心呵护才能长盛不衰。因此, 建议高校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实行部分有享服务。根据信息资源服务的层次、建设开发成本、知识产权保护与否等因素, 适当的收取信息服务费, 而对积极参与共建并提供教学信息资源的, 或给与人力、物力支持的院校或个人可实行减免服务。

(4) 提高教学信息资源收藏质量, 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加工

向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必须有丰富的信息资源。除了创造性的开发、创作、研究新的教学信息资源外, 目前更重要的是要收集、挖掘现有的优秀教学信息资源。有的可以直接纳入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数据库平台, 供用户参考使用;有的则需要通过二、三次文献编制及综述、述评、编译、整合、提升, 实现高层次、多功能、导向性信息服务。

3. 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文献资源的建设包含诸多内容, 其中主要建设的内容应当有下列几个方面:

(1) 人力资源库。机械类学科知名学者、学科带头人、课程教学名师等数据库。包括人物简介、人物故事、学科研究方向、教学科研成就 (课题、著作、教材、论文等) 等。

(2) 教学参考书库。机械类课程现有的和即将出版的教学用书的简介、作者署名、出版单位和时间、使用与销量状况等。

(3) 声像资料库。机械类课程多媒体课件 (含精品课件) 、录像片 (含课程教学和实验实习录像演示片) 、磁带等方面的资料库。

(4) 教学文件资料库。机械类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计划安排 (包括课堂教学、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安排) 、教案、教学管理、实验实习管理等文件资料库。提供部分重点院校教学文件建设情况的范例。

(5) 课程习题和试题库。机械类各门课程和实验的学习习题练习和试题测验内容。

(6) 教学评价和评估体系库。机械类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教学水平合格评估、随机评估和评价标准等数据库。发布评估为优秀单位的评估材料的范例, 供其他待评院校学习、取经和借鉴, 对教学促建、促改, 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

(7) 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数据库。包括各高校机械类专业近年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课题、文件、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研究和改革成果、获奖情况等。

4. 结束语

高职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既需要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也需要社会的关爱和资助, 更需要各高校领导和教师的支持和参与。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该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转变思想观念, 增强信息意识, 高度关注高职机械类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工程, 就一定能够早日与各位同仁见面, 开放出灿烂的花, 结实出辉煌的果。

摘要:论述高职类院校机械类课程在信息时代来临的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高职类现有的优势条件, 挖掘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方法及内容, 提高教学信息资源收藏质量, 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加工, 最终达到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与共享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机械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高职课程教学中贯穿教育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罗星海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1期.

[2]提高高职课程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案设计陈卫增汪红波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10期.

[3]BTEC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朱旭平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9期.

篇14: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论文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 有效资源 支持教 规范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为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任课教师及对课程整合感兴趣的人士不断研究、探索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根本保障。

一、教学资源库相关概念

有关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对于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从中选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解释,现如下:

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组成教学资源的要素主要为人员、设备、场所、资金、信息、材料(信息的载体、常指软件)等。

教学资源库是指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建设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库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强大的教学资源库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研究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研究现状

2000年10月,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课程整合热”。

目前大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原理、方法及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进教学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实践角度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资源库却并不多见,而且这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及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通过查阅一些教学资源库,将现状总结如下: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关键字在百度、google中搜索时,并没有发现相关的资源库。但以“教学资源库”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时,却发现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库,例如:世纪金榜教学资源网(http://www.jb1000.com/)、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www.cctr.net.cn)、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www.ruiwen.com)、中职教学资源网(www.cnzj5u.com)、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c.net)、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等。在这些网站中含有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虽然没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块,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图像类素材及网络课程等资源却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范畴。

由以上内容可看出,虽然现在存在很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但还没有真正一个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命名的教学资源库。而且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存在脱离实际,搜索困难等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www.cbern.gov.cn)、上海教育资源库(http://www.sherc.net/)、中国基础教育网(http://www.cbe21.com/)及山东省学科教学资源库平台(http://source.kz-school.net/)等国家级及省市级资源库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及“课程整合”等关键字进行搜索时,仅发现了一些零星的资源,但并没有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资源板块。

在中教网(http://www.teachercn.com/Kcgg/Kczh/)和扬州电教网(http://yzdj.yzjy.com.cn/list.asp?classid=18)中在一级资源板块下的二级板块中含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但资源多为2005年之前的,资源更新慢,有效资源很难得到利用。

由以上内容可看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没有专门资源库,而且资源的数量比较少,更新速度缓慢,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所以有必要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进行深入研究,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三、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几点建议

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的若干建议。

(一)建设有效的资源内容

有效的资源内容是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的核心,在一定区域内,资源内容的建设可以由基层的教育行政机构组织,采取以教师建设为主,购买为辅,分布建设,共享使用的模式。为此,有必要鼓励一线教师参与资源建设工作,每个教师几个单元,几十个教师就有几百个单元。这样不仅可快速系统地建设一批直接支持一线教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而且可以培养参与资源建设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及意识。

(二)由支持教向支持学转变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因此资源内容的设计开发要从以教为主的素材、课件类资源的设计开发向以网络课程,研究性学习专题,有一定组合力度的结构类资源设计开发发展,资源内容建设要重点从支持教向支持学的方向努力。

(三)增强资源建设的规范性和互操作力度

教育软件市场中从事资源库建设的厂商和品牌很多,如校际通、K12、中基网、翰林汇等等,它们在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资源服务同时,提供资源管理平台和一定容量的资源内容,但由于系统之间缺乏互操作,资源建设的信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于2001年颁布的《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本着为资源的开发者提供一致的标准,以统一开发者的行为,达到资源基本属性结构的一致性,以实现资源在区域内的广泛共享为目的,同时也为不同资源库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提供支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又出台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规范提供强制的资源技术最低要求和推荐的资源评价指标,以保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四、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一)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是校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园网硬件设施、网络设施,为教师及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避免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使优秀的课程整合教学资源能得以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推动学科及校园信息化的步伐。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备课提供良好的平台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资源库为教师备课提供丰富的文本、图片、视频、动画资源及各种技术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的从资源库中查找、下载、使用资源,并且资源库中的百科知识不仅可以保证教师及时跟踪了解技术前沿和动态,而且还可以在开阔教师技术视野的同时扩充了自己的专业知识。

(三)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技术素养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支持。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资源库提供的专题、活动的要求,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构建研究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从理论上讲,有助于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发展,丰富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从实践上讲,有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好的实施,使教师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实施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新浪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电子期刊,http://edu.sina.com.cn/l/2003-12-22/58374.html.

[2]沈书生.资源是媒体的延伸[J].中国电化教育,2000(7):13-16.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3.

[4]首鸿燕.基于积件思想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构建与应用[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

[5]何克抗.把脉中国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3(8).

[6]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0).

上一篇:告居民的一封信定稿下一篇:墙绘设计工作室折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