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27

摘要:目前在中职与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课程体系重复现象,难以更好的进行教育衔接,导致出现浪费教学时间与资源的问题,无法更好的为社会培养英语专业的综合人才。下文分析了中职与高职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提出几点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衔接建设建议,以供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论文 篇1: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项教学

1.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笔者所在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从成立之初至今已经历了十年。在这十年发展过程中,学院积极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整合并在精品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多门基础必修课程已成为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唯独高职英语精品课程仍在建设当中。我院的高职英语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项目化为导向”的职教理念的统一指导选用统一的教材执行统一的教学模式,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学情不一,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充分提高语用能力...于是高职英语课上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教师越教越疲倦,英语等级通过率越来越低,高职英语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困难重重。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需求分析,创新教学模式,从而端正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在需求分析基础上,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分项教学,让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

2.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理论曾被欧洲学者第一次运用于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课程教学,而高职英语课程应该是ESP课程中的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课程。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要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切入点。需求分析旨在搞清楚学习者需要什么,期望什么,缺乏什么,必须或应该学些什么(余小川,2011)。Hutchison和Waters(1987)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把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类.根据他们的理解.为了目标情景中能灵活运用学习者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属于目标需求,而学习者为了学会这些知识和技能而要做的一切则属于学习需求。并且他们在此基础上对目标需求进行了细分,即必学的、欠缺的和想学的知识能力素质。在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必学的是指直接决定着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完成工作的实用英语和学习者必须掌握的行业英语;学习者目前的英语水平与未来职业岗位中需求的目标英语水平之间的差距则属于欠缺的;想学的是指学习者基于自身的特定情景而感到需要学习的英语。

Dudley-Evans和St. John (1998)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需求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首先是目标情景分析法(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它从课程设计者的视角出发,用来宏观分析一个社会或某些行业对EOP教学的需求。其次是学习情境分析法(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它要求课程设计者和教师着眼于学生,分析了解他们对所学语言的态度、经历和要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再次是现状情境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这种分析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现有语言基础,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障碍和差距,以此为依据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3.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革新前的需求分析

笔者运用Hutchinson和Waters的学习者需求分析框架,参考Dudley-Evans和St.John(1998)的目标情景分析法,现状情境分析法以及学习情境分析法,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工分院非英语专业为实证研究个案,主要通过教学反思、企业走访调研、访谈师生等研究方法,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学院人才培养方案需求、服务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高职英语知识、技能和素质,初步探索学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方向。本章的需求分析主要程序有三:一是通过网络搜索与对实习生进行的走访,分析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英语需求,即行业目标需求分析;二是通过分析学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审视高职英语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育需求,即现状情景需求分析;三是在参考Hutchinson和Waters等提出的需求分析框架基础上对授课对象就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即教学需求分析。

3.1行业目标需求分析

首先,英语是从事建筑业相关工作的需要。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的许多行业都与国外的相关行业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成立了许多中外合资企业。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中国许多建筑企业走向世界,不仅在国内承揽建筑业务,还中标了不少国外的项目,比如浙江广厦建设集团在阿联酋就有施工项目,每年都会从我院毕业生中优选部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赴迪拜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目前而言,国际上通用的语言仍然是英语,自然,国外的施工项目资料都是英文材料。因此,这些远赴迪拜等地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实习生必须学会英语交际用语,与施工管理一线的其他相关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质量监督部分等)的工作人员进行简单交流。境外毕业生需要领会建设单位的建设意图,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英文版)完成相应的施工项目;需要看懂英文图纸,体会设计意图,弄清监理单位和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保证施工项目符合设计文件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日前国际交往的深入,许多建筑类企业都引入了大量进口的材料、设备等,而这些材料设备的说明书基本上都是用英语描绘的,为了正确使用进口机械设备、恰当使用进口材料,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够看懂材料、设备的英文说明,并深刻领会英文说明的注意事项,即便他们是在国内从事建筑相关工作的。由此可见,要想更好的从事建筑相关工作,不论行业英语教学或是基础英语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英语是我国职称评审必备要求之一。我院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为了顺利晋级职称或者提高学历加快职业发展,必需学习必要的英语学习技巧,积极参加并通过高职高专英语等级考试。再者,通过网络搜索2012年浙江省12家中小型建筑企业的招聘广告并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个企业和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职业综合素质和沟通能力。2002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惠普,西门子等30家知名跨国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中排名前五的是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精神、忠诚度与工作兴趣。刘俊彦在2004年对百家著名企业用人标准研究中用人要素的统计中显示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中排名前五的是职业素质、团队精神、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200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企业用人标准的调查结果显示最为用人单位所关注的能力为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种种统计结果表明,高职英语教学在培养必要的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需要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教育,尤其是要培养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以及处理未来职业工作与生活的综合素质。

3.2现状情景需求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2012年最新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明确要求:“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尽管我院以建筑技术操作类、工程造价预算类、机电一体化等手工制造类专业为办学重点,而我院处于经济出口强省—浙江境内的甬金高速路口,交通便利,进出口业务交往频繁。因此,我院2012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将英语纳入可持续发展基本知识,将外文的阅读及翻译能力作为岗位基础能力之一,将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作为必考的外语证书。培养方案规定了如下必须的职业素质:具有较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方案在开发适合行业发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中规定了41%课内实践比例的620学时基本素质能力训练课程,其中高职英语高达78学时,排名第二。自2008年以来选用的听、说、读、写、译训练材料折中的《走出牛津综合实用英语》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传统的通用综合英语大班授课已不能满足最新《高职英语》课程大纲的需求。目前,学院众多非英语专业班级的平均人数为45人次,在有限的不到100学时的大班授课环境下教师无法给予每位高职学生充足的英语课内实践。我院各专业一刀切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需求。我院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急需创新。

3.3教学需求分析

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学习需求分析是教学需求分析的重点。通过问卷调查任教班级并由EXCEL进行统计,得出结论如下: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同,最想要学习的内容也不同,他们对英语学习是极其重视的,但同时又极其缺乏学好的信心,学习积极性被挫伤的主要原因是反感于陈旧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在办学层次上,我院学生属于高职高专,入校英语成绩比第三批本科生的成绩还要低一个档次。多数高职生不仅英语基础差,而且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不足。比起枯燥的英语知识与技能,信息时代的大专学生更关注的是课堂的趣味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既不注重理解也不注重记忆。

目前,高职英语教研组14位教师追求上进,积极进取,不断通过参加竞赛活动、在职进修等方法来提高业务综合素质和教学、管理、科研能力,并努力向“双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多年的教材内容一层不变、教学工作量只增不减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毕业于英语专业的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逐年下降,口语水平日落千丈,无缘加强对非英语专业相关行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双师之路漫长,精品课程建设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在学院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更高职称、更高学历的英语教师以及有行业从业经验的专职教师被不断引进,而能力较突出的专业课程教师不断下企业实践锻炼,结果对任教基础必修课程的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与职业生涯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所以说,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必然需求。

4.高职英语分项教学设计思路

在以上需求分析基础上笔者从学院实际出发构思高职英语分项教学模式:分项目整合第一学期高职英语基础必修课内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四大模块:侧重生活英语认知的基础模块(如感谢与问候),侧重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行业模块(如求职信与开发信),侧重语言交际能力训练的课内实践模块(如简历制作与谈判情景演示)与旨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课外专业拓展模块(如设备说明书与行业合同)。所有模块中选取的教学材料必须迎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职业需求,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第二学期以选修形式尝试开设英语类选项课,诸如《生活美语》、《等级辅导英语》、《外文影视视听说》、《物流行业英语》、《房产行业英语》、《物业行业英语》、《建筑行业英语》、《室内艺术设计英语》、《道路桥梁英语》、《计算机英语》等,旨在提高高职英语课堂参与率,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终身学习习惯。选项课要求每生必选且限选一门课程,每位高职英语老师任教一门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T.& M.St.John,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

ach.Cambrid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吴兵.建立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1,2(2).

[4]余小川.职业英语课程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外国语文,2011,27(4).

作者:陈笑

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论文 篇2:

中高职英语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摘 要:目前在中职与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课程体系重复现象,难以更好的进行教育衔接,导致出现浪费教学时间与资源的问题,无法更好的为社会培养英语专业的综合人才。下文分析了中职与高职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提出几点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衔接建设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英语;高职英语;课程体系衔接

一、中职与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分析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的专业人才,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养的全方位发展,使其掌握综合的职业能力,并根据生产需求、服务需求、技术需求与管理需求等,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中初级专业工作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而言,需要根據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出职业理想、道德素养、纪律感较高的优秀人才,使其掌握职业操作技能,更快的适应到生产建设、管理中并成为高级技能型以及应用型的人才。可见中高职教育目标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中职以及高职的英语专业课程设计存在不同之处,难以更好的进行衔接。

对于中职与高职的英语课程体系衔接而言,主要是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为了实现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英语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相互重复的现象,并且互相之间可以呈现出有机衔接的状态,有助于降低教学资源的消耗量,并促使中职与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体系之间的融通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已经开始采用课程体系的衔接方式针对职业教育进行有效衔接,但是各个国家的衔接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德国在针对职业教育进行衔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双元类型的课程模式,全面凸显了职业性方案的模块化优势,将所有的课程都划分成为基础类型、专业类型与专长类型的培训层次,呈现出阶梯性的上升态势。美国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过程中,采用综合课程的方式进行处理,将课程结构划分成为基础类型的课程群,开展技术准备方面的教育工作,使得高中以及之后的职业教育能够有机衔接,在高中阶段采用职业基础教育形式,后期进行岗位实用技术的培训。

二、中职与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在高职以及中职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着实用性的原则,多数学校为了促使中高职英语教育工作的合理实施,创建了“3+2”的相关教育模式,前三年学习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后两年学习大学教材内容,有机整合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夯实了基础[2]。但是,目前在中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第一,未能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方案。通常情况下,学生在中高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时间一共为五年,但是受到教学计划临时改变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学习方面的问题,难以更好的促进各方面英语知识与学习内容的相互衔接。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就是未能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方案,没有通过合理的计划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且中高职的课程体系衔接计划不明确,难以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第二,教材的选择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中职院校选择使用高中的教材,难度稍高,很多学生的学习节奏较慢,难以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倘若放慢教学节奏,会对教育进度造成影响,难以更好的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相互衔接。第三,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与素养较差,主要因为职业院校的生源综合素养普遍偏低,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较低,如若不能正确的进行教学指导,将会导致中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体系衔接出现问题。第四,目前在中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相互衔接的过程中,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忽视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评价与分析,难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3]。

三、中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衔接

(一)遵循基本的衔接原则

对于中高职的英语课程而言,属于较为重要的文化基础科目,具有工具性与实践性的特点,为了促进二者之间的相互衔接,应遵循中高职英语教育一体化的原则,利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培养学生英语知识学习能力与思维水平,创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归纳总结中高职的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将中职教育作为基础,将高职教育作为主导,促进中高职英语教育工作的合理落实与发展。例如:将英语证书考试作为依托,加大中高职师资队伍之间的衔接力度,采用现代化技术的辅助教学方式,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处理,凸显出教学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在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确保课程目标合理性,满足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以及教育需求,例如:在英语课程教育过程中,将课程体系划分成为基础教育部分与应用教育部分,在中职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合理融入基础英语教育内容,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融入英语实践操作与技能应用的相关教育内容,使得二者之间合理衔接[4]。

(二)加大中高职之间的沟通力度

中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体系设计方面,需要结合教育大纲的要求,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计划,转变各自为政的观念意识,加大相互之间的沟通力度,例如:在中高职的英语教学研究室中选取代表教师组建成为中高职的英语课程体系设计小组,将人才培养作为小组工作目标,明确课程衔接内容与要求,达成教育发展的共识,为二者之间的英语课程体系衔接发展夯实基础[5]。

(三)针对英语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中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体系衔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整合英语课程内容,如若学生在毕业之后想要参加工作,学校应根据实际状况进行专业内容的设计,创建英语活动以及英语游戏方面的实践操作课程,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使其可以更好的到社会中就业。如果学生想要参加高考继续深造,学校就要加大文化课程的教育力度,合理的制定教育方案,要求教师自主编排英语教材内容,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因材施教的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全面提升相关课程内容的设计效果以及水平,充分发挥各方面课程体系衔接方式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教师在编写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英语四级与六级考试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中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需要遵循层次性的课程体系衔接原则,重视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其职业素养,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更好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6]。

(四)针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创新

目前中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之间缺乏衔接性,难以满足衔接教育要求。因此,中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观念,遵循科学化的原则,针对评价机制进行创新改革,将岗位需求与实用性教育等作为核心创建评价体系,例如中高职英语考核评价中,有30%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分数,其余为期末考试的分数,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此同时在平时成绩中除了要重视学时情况之外,还要将参赛表现情况以及学习积极性等融入其中,以此提升整体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中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衔接夯实基础[7]。

(五)以学生职业能力与市场人才需求作为课程体系衔接载体

在中高职英语课程体系衔接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及市场人才需求作为衔接载体,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可以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中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积极作用,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8]。

结语:

在中高职英语课程体系衔接过程中,应树立正确观念,重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衔接,加大二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衔接方式,促使中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合理落实与稳定实施。

参考文献:

[1]谢育兵.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6,32(3):69-72.

[2]张焰.四川省中职校中高职衔接公共英语课程资源使用情况调研报告[J].教育科学论坛,2017,25(21):100-105.

[3]唐冰冰,朱良,姜聪, 等.中高职衔接基础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77-77.

[4]杨玥.专业英语(ESP)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基于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7,5(3):65-68.

[5]万颖.中高职衔接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6):153-156.

[6]万颖.中高职衔接框架下的项目化英语教学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31(4):82-84.

作者:曹佳丽

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论文 篇3:

论高职院校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衔接与融合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高职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衔接与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衔接与融合的思路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基础英语 行业英语 衔接与融合

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英语能力。如何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把行业英语融合到基础英语中是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高职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衔接与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衔接与融合的思路和具体对策。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目前,摆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缺少基本的语法知识,词汇量少,有些学生甚至一点点的日常交际用语都没有掌握。他们对学习英语提不起兴趣,不少学生对英语怀有惧怕心理,在学习英语方面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不足。

(二)教材内容与实际运用相脱节。在高职院校,英语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对英语课程不够重视,不能给英语教学做出准确的教学定位。所使用的教材也不适合自己本院校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编写滞后,实用性不强。教学内容侧重于文史方面的素材,学生依旧停留在对语言知识点的学习上,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没有太大关联,所学英语缺乏与专业相结合的行业特色,教学内容失去了本身该有的实用性。

(三)任课教师缺乏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养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当前,在很多高职院校里,承担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他们缺乏相应的行业相关知识,对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在英语教学中很难将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效融合,使得教学与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环境相脱节,从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多数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的。由于教师没有得到相应的进修学习机会,很多教师就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侧重语法的讲授,重视等级考试的训练。有的院校把过级率与教师的绩效挂钩,导致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对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的训练;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忽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忽略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高职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衔接与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原来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为了使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2008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培养学生将来就业竞争能力,并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高职院校,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应当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基础教学,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处理与自己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于是,各高职院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两个阶段,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融入行业英语的内容,使两个教学阶段自然衔接。行业英语也就在那个时候出现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所谓行业英语,就是为从事各行业的业内人士、在校学习和即将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准备的,它要求从事相关职业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要通晓自己领域的相关行业英语知识。而行业英语教学就是我们在进行基础英语教学的同时学习和掌握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用性强的行业英语,使学生在提高听说读写译这5项英语基本技能的同时,让他们了解与自己将来职业有关的英语知识,增加他们学习英语兴趣,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力。行业英语教学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与深化,它主要侧重于学生未来从事职业中所涉及的英语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职院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纳了“2+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用两年时间学完全部课程,用一年时间到企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模式直接导致英语学时变少,英语课堂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多,英语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在此情形下,为了实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就要充分实现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更好的衔接与融合。

三、高职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衔接与融合的思路

为了改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前的状况,也为了使行业英语与基础英语更好地衔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肯定,让他们有成就感,这就能从心理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在教学中把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相互融合。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兼顾基础知识,还要考虑学生未来在职场工作中所能用到的英语知识,将专业知识与行业英语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在今后的职场中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打下坚实基础。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及阅读能力, 为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需求和今后发展需要出发,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设计出既合理又能体现高职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英语课程授课计划,不仅要培养学生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将行业英语融入到基础英语里面去,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同时,为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业合作,熟悉企业用人需求,才能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鼓励教师走转型发展之路。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大多数的英语教师是从师范院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而且他们大部分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他们虽然有扎实、系统的英语知识基础,但是,他们缺乏其他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行业实践背景,他们对行业英语教学存在着太多的不理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英语教师必须走转型之路。首先要“走出去”。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各个专业发展和需求特点,从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派一批有资质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到国内外相关专业英语师资培训机构进修学习。基础英语教师要重点培训相关专业知识。除到培训机构进修外,基础英语教师还应该到相应的企业中去参加顶岗实习,了解相关的行业操作,熟悉相关行业的知识,从而保证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知识的连接。其次是“请进来”。学校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邀请国内外行业英语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到学校来做专题讲座,或者聘请他们作为学校的顾问或名誉教授,让他们对本校的行业英语教学进行指导。还可以邀请其他院校在行业英语教学方面有经验和特色的教学团队到校进行交流,促进本校行业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此外,还可邀请有关企业里有较好英语基础又精通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担任行业英语教学工作,该类人才还可以为本校的行业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做出指导性意见。再次,学校可以通过校内培养来解决行业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学校基础英语教师与相关专业教师合作,基础英语教师担任主要教学任务,专业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咨询。这种合作教学目的在于协助基础英语教师更好地进行行业英语教学。总而言之,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行业英语教师队伍,基础英语教师要走转型之路,通过外出培训,合作教学等方式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掌握相关专业理论,才能逐渐转变为行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有效地把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结合起来,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既拥有技能又能运用英语的应用型人才。

四、行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的衔接与融合的具体教学对策

(一)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分配英语课时。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的需求是不同的。在英语总课时不变的基础上,对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教学的课时作合理的分配。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教学特点,把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教学和行业英语教学两个阶段进行,也可以将两者有机融合,把行业英语教学贯通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也可以将行业英语教学项目化、模块化,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职业性。

(二)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着行业英语知识。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等,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教师在基础英语教学课堂适当加入行业英语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根据专业不同进行职业英语项目模块训练。例如,可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个旅游景点,让学生充当导游,用英语对该处景点进行讲解。学生就可以根据要求把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英语结合起来运用到模拟实践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物流英语模块、会计英语模块等对学生进行行业英语的训练,利用课堂的前5到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练习。

(三)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对课程开发建设。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所谓的工学结合即“2+1”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用一年时间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课时减少了,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首当其冲成为减少课时的首选课程。因此,作为课程设计者要有长远和敏锐的眼光,既能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掌握一定的相关的行业英语知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运用。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了解企业对就业者各方面的要求,而校企合作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对学生具体能力的要求,如汽车行业、物流管理行业等所需要的行业英语的广度和深度对行业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开发行业英语教材。目前在市场上很难找到适合自己本校学生使用的教材。因此,对基础英语教材的改革刻不容缓。要对教材进行改革,就必须了解本校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英语基础,围绕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水平,组织学校有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基础英语教材。同时以行业市场为导向,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企业工作人员和英语教师编写行业英语教材。行业英语教材应当以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把行业英语同岗位技能结合在一起,坚持实用性和职业性,编写出诸如汽车维修英语、营销英语、物流英语等系列专业(下转第152页)(上接第140页)英语教材。通过自编教材,不仅能兼顾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又能使学生涉足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英语,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专业特色,又强调了英语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将专业技能与英语知识有效结合,从而完成培养人才的目标。

五、结语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应当是集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为一身的应用型人才,而高职英语教学也应为这一目标服务。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使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衔接起来,对高职英语教学进行改革,这场改革是以学生未来职业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的,改变过去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把英语基础知识同行业英语融合一起,把英语运用到职业语言实践活动训练之中,培养出专业知识过硬、技术能力强、英语综合能力好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党瑞红.行业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李璐.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J].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6)

[3]蒋阳建.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6)

[4]向士阳.高职基础英语教学与职业英语教学衔接初探[J].高职教育,2012(3)

[5]王丽蓉.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滞后”之现状、成因及发展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09(4)

【基金项目】2013年度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改课题(LSZ2013JGB07)

(责编 何田田)

作者:凌春风

上一篇:经济发展模式下低碳经济论文下一篇:信访与涉诉信访法律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