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焊接专业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26

【摘要】从高职焊接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入手,以工作页为核心的《焊接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在基本理论、工程实践和充分的就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和就业方向为导向,根据就业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确定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焊接专业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职焊接专业课程设计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摘 要:机械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影响到国民经济许多部门的发展,为此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给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立足职场,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文章从高职院校要明确机械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强化职业规划指导,加强机械专业职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加强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加强自我修炼与完善、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几方面,研究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职业能力;提升;途径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和普及以及机械加工行业的高度自动化、集成化,使得机械加工行业首当其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无疑也对从事机械加工行业的人才提出了一个新的严峻的课题。未来的中国将进入一个崭新的“职业化时代”,只有具备了社会所需的职业能力,才能在未来的职场中具有竞争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目前关于职业能力的定义是十分广泛的,学者们以各自不同视角对职业能力加以定义。而普遍认为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职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后天不断学习和努力获得的一种能力。职业能力是高职大学生立足职场的现实需要,是高职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必然。根据机械加工行业和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升高职院校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要明确机械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强化职业规划指导

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机械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不是通过课堂教育出来的,而是通过“走出去,渗进去,蹲下来,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培养出来的,对于机械专业的高职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更应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抓好教学基本建设。机械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时时根据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加大实训设备、实训材料、实训场地的改善,加强大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正确引导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学校要建立以专业划分为基础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如建立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从入学新生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并进行至少为期3年的定向跟踪服务,加强心理健康的引导,提高高职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并进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帮助其确立职业生涯目标;要设置专门的职业规划机构,建立和健全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资料,并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至少5年的定向跟踪管理和服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规划的有效衔接和促进作用,提倡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建立长期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多途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综合提升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的技能素养,逐步引导和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 加强高职生就业指导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自主就业、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形成,我国现行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已经不适应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模式是当前提高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最为有效的形式。机械专业的高职大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培训、择业讲座、创业培训等各种形式,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二、加强机械专业职业课程体系的構建

1. 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观就是要根据社会对职业的需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利用现有的一切教育和手段,坚持工学一体或理实一体,让大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高职院校的机械专业是一种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更应该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观的思想指导下,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再现工作情境,逐步由理论知识的掌握过渡到职业岗位任务的完成,由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过渡到职业能力的构建。只有正确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才能有效促进机械专业的课程与现实的岗位需求紧密相联,才能切实有效提升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2. 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机械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本校特点和职业需求,构建符合本校大学生实际发展的课程体系,改变正向培养思维,从“出口”处寻求方法。依照从“出口”处的逆向思维设计课程体系,从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需求着眼,根据机械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制定出相应合适的课程体系。只有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符合本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满足行业需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3. 合理设置机械专业课与基础课

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基础课功底不好,职业能力就失去了基础,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走不远;机械专业课容量与课时数量不够,则直接影响职业能力的水平。因此,要统筹兼顾,合理设置课程,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提高机械专业师资队伍的职业能力培养水平

1. 重视机械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一定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十分重要。要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和各类学习培训,开阔视野,大力提升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支持教师进企业实践,丰富实践经验,同时还要积极营造“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环境。只有“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了,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职大学生。

2. 多渠道进行机械专业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大学生在校职业能力的高低。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就要求教师队伍的素质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技能大赛、企业实践、学习进修、学习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大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职业教育新思潮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高职教育要与企业实现零对接。高职教师比普通教育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大学生的发展。

3. 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加强机械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建立实习指导教师聘任制度,加强机械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大力鼓励和支持机械加工行业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高技能人员到学校任教,建立行之有效的积极政策,使他们愿意到学校任教,愿意将自己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理念、岗位需求等带入课堂。在实训的课堂上,要坚持以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指导大学生进行实训,这样不仅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对大学生良好生产习惯的养成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完成这一使命,高职院校应实施全方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机械专业的高职大学生在通过仿真模拟技术对机械加工进行生产模拟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真实的生产加工实践,就可以将软件应用与硬件操作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相结合,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只有加强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实训、课程设计、第二课堂、顶岗实践、毕业实习等全面系统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还应注意实训教材、机床、量具、刀具、材料的配置,要时时结合行业需求和技能竞赛的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升级,切实把大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让大学生每一次的实践活动就是一次生产实战,每一次的实践活动就是一次岗位检测。只有这样,培养的大学生才能具备行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才能在以后的职场中具有竞争力。

五、加強自我修炼与完善,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1. 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进行自我完善

在社会主义道德框架下和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条件下,机械专业的高职大学生要紧紧围绕“求真、求实、求善、求美、求特、求强”的原则,充分挖掘个人潜力,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弘扬仁爱精神,倡导求真务实,努力学习专业技能,提高职业能力。还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社会主义“四有”接班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与完善,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职业人才。

2. 终身学习,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高职大学生只有终身学习,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就业形势,不断加强职业教育的学习与培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才能在未来职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六、结束语

本文对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有力探索,旨在培养和帮助高职大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该研究顺应了现代社会以能力为本位的文化理念,同时在新时期、新常态、新要求下,对促进机械专业高职大学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握机遇,修炼自身,提升职业能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明亮.高职机械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质量探索,2016 (06).

[2]周嵬,唐敏.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方法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

[3]杨启杰.精益教学对高职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影响——以高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轻工科技,2016(08).

[4]黄劲枝,程时甘.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群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5]来建良,管平,杜红文.高职机械类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及其培养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6]张小玮.如何提高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实效性[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1).

[7]屈波.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2(17).

[8]梅洪.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机械制图能力培养的思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06).

作者:马丽 李建生

高职焊接专业课程设计论文 篇2:

《焊接基础》课程的工作页设计研究

【摘要】从高职焊接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入手,以工作页为核心的《焊接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在基本理论、工程实践和充分的就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和就业方向为导向,根据就业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确定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工作页;企业调研;就业导向;《焊接基础》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ZCY033)。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种,肩负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焊接基础》作为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传统基础理论课程,对于高职类学生而言有内容枯燥乏味、知识点抽象难以理解、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等特点。如何构建一个全新的课程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满足企业对焊接技术人才的需求就显得至关重要。

传统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跟从的形式进行教学,具有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毕业生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等缺点。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无法匹配当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其中“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就被普遍提及和采用。工作页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也是德国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职业教育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页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材料,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专业能力,从而获得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内的职业能力(而不仅仅是技能),满足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采用基于工作页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真正实现课程教学为人才培养服务。《焊接基础》课程的工作页设计思路如图1。

一、课程设计

(一)企业调研

首先,焊接方法种类繁多,学生在有限的3年在校期间将每种焊接方法练习好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根据对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及焊接方法难易度的分析,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学习目标和练习项目。

越来越多的高职类院校为了促进学生的就业和满足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采用“订单式”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方式。那么如何满足特定企业对于焊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就要求学校领导和专业教师对于企业要有充分的了解,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规模、发展前景、薪资水平、食宿条件、岗位设置、岗位技能需求和企业文化几方面。教师只有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和技能需求,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才能为学生创造具有真实的理论和训练价值的学习环境。学生只有了解了企业的规模、发展前景、薪资水平和企业文化等,才能对企业有一定的认可度,才能向往去企业就业,进而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积极性。

(二)工作页结构设计

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示。所谓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工作页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工作页,也称任务单,是现代企业培训中常用的学习媒体,主要内容是传递专业信息和作业。对职业教育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页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材料,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其宗旨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工作。工作页开发的前提是要找到源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设计适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应物化成一个文本文件,主要包括针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和针对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

适合高职类学生学习使用的工作页通常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导入、任务、行动、纠错、评价。

导入部分是寻找合适的载体,让学生和教师进入同一学习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任务部分包括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和知识链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采用哪种方法和手段;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听讲,分析实现任务目标涉及哪些知识、技能和素养,如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教师和学生同时行动,交流互动,启发引导,通过查找教材、百度等搜集资料。

行动部分是任务的实施过程。学生开始运用查找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工作。本阶段是学生运用知识阶段,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现不得而解的问题,小组同学互相讨论,得到结果的向教师汇报,教师确认结果,得不到结果的问题教师才进行讲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行动。

纠错部分是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结果再讲解,进行纠错,学生改正错误,得到正确结果的过程。

评价部分是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结果,对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个学生所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价,这个过程也是过程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课程内容设计

结合教科书中各个知识点和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操作方法,通过总结分析将《焊接基础》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企业需求,以及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打乱重新编排,制作出集教学做于一体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工作页,是提出符合高职学生实际需要的《焊接基础》系列工作页的设计方案的关键。重新编排的《焊接基础》课程分为以下八个项目(表1)。

二、考核方式

通常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讲授,学生学或者不学都可以,在临近期末考试时学生进行集中复习,考试合格即通过考试,修得学分。这种形式的考试过后,往往很短时间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就会忘得一干二净。采用以工作页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每完成一个项目,对项目中学生学习状态和练习的内容进行考核,参照每个项目分数计算期末总分。这样的考核过程,一方面迫使学生必须参与到项目中来,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每一部分的知识记忆深刻。然后进行整体的教学效果分析和个别的较差学生教学效果分析,并与同行、督导、专家进行意见交流,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这种多元评价方式能更加全面、客观、公平地反映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的成绩,调动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小结

与传统的高职院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相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焊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焊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是在《焊接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教学情境,努力为学生创造具有真实训练价值的学习环境,打破传统意义上理论课教学必须以讲授为主的窠臼,设计工作页作为“教”与“学”的教学指导文件,实现集教学做于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焊接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文忠.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焊接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才智,2015(29):146.

[2]王毓,石剑飞.基于引导文教学法的课程设计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03):18-20.

[3]曹慧,呂文春,刘宝良.焊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203.

[4]高晓辉.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5]李葳.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现状研究与对策[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6]罗键,赵国际.高等学校焊接专业方向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新方法与实践[J].电焊机,2010,40(10):1-5.

[7]刘春.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活页”教材研发与出版[J].职业(中旬),2013(17):18-19.

[8]杜俊平.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货币银行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5(10):46-47.

[9]刘超群,马少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02):133-134.

作者:李文韬 张宇锋

高职焊接专业课程设计论文 篇3:

高职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高职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针对高职网络专业的特点,提出了高职网络专业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性,探讨了高职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并以Linux模块教学改革为例阐述了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职 网络专业 教学 改革

1 概述

21世纪是以微电脑、信息高速公路、纳米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加大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成为时代的呼唤。高职高专教育应培养“实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学生最终应能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走进社会就能找到工作,实现零距离就业,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事在必行的。本文以高职网络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

2 高职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针对网络技术专业操作能力较强的特点,我们制定了较科学的培养目标,我们培养学生具备以下6种能力:

①能够熟练运用、调试网络设备,具备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技能。

②能够熟练安装管理Windows2003和Linux两大操作系统以及常用网络服务。

③能够熟练运用ASP.net开发动态网站。

④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防护技能与网络管理技能。

⑤能够规范地完成日常各种专业文档的编写。

⑥具备企业员工必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3 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与普通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按工作过程的一定步骤进行教学,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由实践操作领悟到一定的理论知识。例如,《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就可以按需求分析,设备选型,设备连接,设备配置,网络测试与维护等步骤进行教学。

4 教学设计的改革

在教学设计中,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分为若干个课程单元,再将每个单元细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组织学生按任务驱动的模式开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促进知识的巩固及职业迁移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5 课程体系的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我们重组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将专业课教学分为六个模块:

5.1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相结合

在《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教学过程中,讲解部分用到的网络基础知识,通过该模块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主要配置和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技能。

5.2 《Linux系统管理》与《Linux网络服务》相结合

先开设《Linux系统管理》,再开设《Linux网络服务》,最后是案例教学,将系统管理命令与服务配置相结合,将学生的Linux操作技能提升到一个高度,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安装管理Linux的常用服务的技能。

5.3 《Windows系统管理》与《Windows网络服务》相结合

先开设《Windows系统管理》,再开设《Windows网络服务》,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安装管理Windows以及常用服务的技能。

5.4 《SQL2005》与《ASP.net (C#)》相结合

先开设《SQL2005》,再开设《ASP.net (C#)》,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ASP.net开发动态网站的技能。

5.5 附属课程

先后开设《计算机病毒防治》、《网络安全》、《网络管理》,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防护技能与网络管理技能。

5.6 项目实践

将学生分组,完成项目实践,分方案设计,方案实施,项目答辩,项目评价四个步骤进行,巩固学生前面所学模块的技能与知识,培养学生日常各种专业文档的编写能力与基本职业素质。

6 Linux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简述

6.1 概述教学内容组织

本模块主要包括Linux系统管理和服务配置两部分,根据课程改革的思想,可将该课程教学单元设计为:Linux安装、目录和文件管理、用户和组管理、进程和服务管理、存储设备管理、软件包管理、网络基本配置、DHCP服务器配置、FTP服务器配置、Samba服务器配置、DNS服务器配置、Apache服务器配置、邮件服务器配置、防火墙配置、代理服务器配置等。再将每个单元分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按照多个工作步骤进行教学,如服务器配置部分,按照认识服务、安装软件、了解文件、配置服务、启动服务、测试服务的步骤进行边操作边教学,实现“教、做、学、用”的统一,让学生如同处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达到掌握好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目的。

6.2 能力训练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任务如下表所示:

7 教学改革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网络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使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更加切实可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由理论教学转变到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能通过实践技能掌握适度的理论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要求教师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水平,特别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最好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

同时,也对实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还有,要求学生也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课程单元”的教学设计,“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符合网络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乃至所有高职工科专业的教学都能适应,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强,团结协助意识增强,职业素质明显提高,就业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有生.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04,(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

[4]姜泽东.高职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现代企业文化,2008,(26).

[5]北大青鸟.BENET网络工程师教育合作计划书:北京.

作者:胥胜林

上一篇:现实生活哲学立场辩析论文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