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9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篇1:

高职英语现状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必须服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思想,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把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能力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与本科教育有着不同的培养规格。它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故不能走本科压缩型的道路。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必须服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思想。

1.目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1)目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国际交流的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要。可见,现在的大学英语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大学英语教育实行四、六级考试,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育实行应用能力考试,无疑推动了我国的英语学习,对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使我国英语教学走向正规。但是,考试制度化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不少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教师为通过率而焦虑,学生死抠所谓大纲词汇,似乎掌握了大纲词汇就是掌握了英语。在我国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有所提高的同时,许多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提高不大,听不懂、说不出,“聋子英语”、“哑巴英语”随之产生。由于重点强调阅读,老师上课时主要以用中文讲授语法为主,公共英语教学很难有小班(20人以下)上课,学生很少有练习会话的机会。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学校缺少足够的语音实验室或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

(2)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目标,它规定“高等专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英文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语言技能的训练,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逐步形成注重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语言和涉外业务能力培养。

2.改革思路探讨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如何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与顺应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关键在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必须从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应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篇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程度。同时应该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把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能力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要。

(2)围绕目标要求。改革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等,其目标是通过英语的语言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高等专科大学英语作为高等专科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必须服从高等专科教育总的培养目标和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以前把本科英语的二、三级教学要求作为专科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不合适的,它背离了专科教育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既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又要体现自身特点,要根据社会要求和高等专科教育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改革方法探讨

(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注意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端正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往和影响,在态度体验上所形成的民主的社会生活风格。斯特维克(Stevick)认为:“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教师的客观条件一般不由教师左右,但是,教师所建立起的轻松、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以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加强参与,从而最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课堂氛围的建立,首先要求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达成默契。其次,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说话时应该注意表情、语调等,尽可能地使用鼓励性语言,在体现严肃认真的同时表现出善意,这样学生才不至于感到紧张和过度焦虑。再次,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丰富多彩的学练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的课堂气氛会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反,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单调的学练活动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抑制大脑活动,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达不到教学目的。

(2)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用它来进行涉外交际。因此,外语教学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但是,应用能力既可以泛指应用语言的一般能力,更是指把语言运用到实际环境中的能力。后者也可称为“实际能力”。“应用能力”是“实际能力”的基础,“实用能力”则是“应用能力”的最终表现。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体验英语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才能真实显示其英语水平。故课堂教学中场景的设置、课外作业的布置等均应该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及社会经验等具体实际。

(3)处理好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

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外语教学“重阅读轻听说”,造成学生开不了口的后果。然而,外语学习的关键是“熟记”。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英语教学和所有语言教学一样,是在听说读写译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语言学习规律。高职高专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翻译技能的同时,也应重视听说写的训练。

(4)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者是英语课堂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来说,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起主导作用,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专题讨论、英文影片欣赏、英语角等,让学生积极参与,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教学中创造性活动的成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过去英语教学主要采用的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旧模式现在已难以达到语言教学的要求。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旧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充分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并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以交流为目的,通过实际应用来学习语言,有利于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就能够落到实处。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英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直接影响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其次教师是知识的筛选者,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研究市场对高职学生在英语能力方面的需求,在明确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编写制定出适合本院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参与编写教材或辅导书,在编写教材或辅导书的过程中,教师会不由自主地去研究学生,研究市场需要,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使公共英语课程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服务,给学生卓有成效的学习指导。同时要充分发挥外教和优秀专业课老师的作用。

总之,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按照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整合、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以达到大学英语教学整体优化的目的。

作者:周海燕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篇2:

工学结合新导向下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摘 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根据意见要求,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高职英语课程内涵建设和改革,转变课程开发、建设理念;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对英语课进行整合;并通过搭建技能平台,创设一种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使高职《实用英语》课程真正成为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构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职实用英语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英语;课程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背景下,如何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英语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于广大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的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年制定并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英语教学提出如下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基本要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但实际情形却是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普遍较差,即使对于已通过高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A、B级)考试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同学,他们当中大多数还是听不懂一些较浅显的英文材料;不敢也不能开口讲英语;无法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甚至看不懂产品说明书等。导致上述症结出现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的孤立存在。多数高职院校仅开设公共英语基础课,课程设置与各专业缺乏沟通与联系,容易使学生形成“英语就业无用论”思想,从而失去对英语课的兴趣。第二,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教材选用及读、写、听、说模块分配比例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选用的英语教材大都定位不准确,有高有低,学生学习有困难;此外,英语授课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普遍存在,读写与听说课时分配比例不均衡,更谈不上科学。第三,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大多数英语教师为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本身接受的是普通高等教育,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知识,对高职教育理念及培养目标、方式、方法等认识不清,不能将高等职业教育的精髓融入到教学当中,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基本设想

(一)从课程设置入手。加大选修课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必须改革课程设置,打破基础英语课一统现状,增设与专业相结合的选修课程。通过对不同职业岗位员工所需达到的英语水平及应用能力进行调研和论证,着眼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应用能力,对课程设置进行统筹安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设英语选修课,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利用英语这门工具语言为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服务。

(二)调整内容结构。加强英语听说培养。当前日趋开放的国际化环境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以阅读为主的英语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交际交流需要。教师应当认识到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门工具进行交流、交际的能力。在内容设置方面,应适当减少读写内容,并相应加强英语听说训练,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学得有意义、有成效。

(三)结合专业特点,突出能力培养核心。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内容必须以应用为目的,突出能力培养核心。作为高职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明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教学效果检查手段,而非教学培养目标,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才是英语教学真正目的所在。由此,英语教学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有所偏重。

三、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创新设想

(一)增设英语技能训练实践课。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英语是一种实用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掌握。高职院校应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增设课外实践课,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相关涉外实践活动,在专业实习中加强练习和使用英语,特别是通过与外国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等训练切实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亲身感受从内心获得新的体验巩固所学,使课堂知识升华为内在英语素质,从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为自己的专业工作服务。

(二)开发隐性课程。高职学院应重视并加强英语隐性课程开发。英语隐性课程包括教材教辅、课堂教学、公寓环境、第二课堂等学习、生活相关方面中隐含的教育因素,比如教材教辅中的英语国家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知识;课堂教学中课堂学习气氛的营造,公寓布置中英语氛围的突出,第二课堂的学习与活动的组织等。学院应开设校园网英语频道;在教室、公寓、图书馆、实验室、餐厅、走廊等场所,用英语张贴标识、警示、宣传用语等。通过隐性课程的可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培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三)加强英语教师的双师素质。高职院校要以双师型素质为目标提升英语教师素质结构,深化素质建设。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理论功底,更要熟练掌握相关理论和专业技能,即具有英语加专业的双师素质特点。高职院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探索拓展与行业相关的英语内容,提倡每一名高职英语教师根据本校专业设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尽可能侧重学习和了解1—2门专业的相关知识,参与相关专业实训实习的整个过程,达到既有英语知识,又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要求,真正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既要注重英语的基础性,更要重视应用性,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探索构建职业英语教育新模式、新体系。不仅优化教学内容,而且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创新,真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学生达到高技能人才目标培养要求,使高职英语教学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吴秀芝.“工学结合”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J].鸡西大学学报,2011.

[2]徐婷,杨青华,姚蕾.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

[3]李莹.浅论高职高专当前应用英语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0.

作者:郭伟锋 刘娟音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篇3:

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应以《课程标准》和科学的现代课程理论为依据,“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快乐和致用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因类施教,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将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程;改革;五年制高职

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快乐和致用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选择教学方法,具体标准有三:(1)在课程设计上,完成从“计划教学”到“市场教学”的转变,注重按照学生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快乐”学习和个性化需求;(3)在绩效评价上,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机制。

一、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现代课程理论专家泰勒(Ralph W.Tyler)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课程设置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1)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材料、勾划内容、编制教学程序以及制订测验和考试的准则;(2)开发研究——决定教育内容;(3)推广研究——实施具体课程;(4)评价结果——检测课程的有效成果。[1]泰勒原理的宗旨在于预测与控制课程规划。而在高职英语实际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差异以及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基于此,后现代课程理论——以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为基础,强调变化性、适应性和不确定性——认为课程规划应遵循多尔(Doll)“4R”原理:兼顾丰富性(richness)、回归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和严密性(rigor)。[2]如果说泰勒原理阐明了课程设置“骨架”的话,那么多尔原理可以说是现代教学课程设置“血肉”之维。高职英语教学如何进一步落实这两项原理就涉及课程设置的“精神”之维——需求,诚如Hutchinson和Waters指出的:“课程设置就是在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只有基于需求分析的课程设置才能成为有效的课程项目(programs)。”[3]其具体内容是:第一,需求首先是学习者本人的需求,根据Brindley的理论,学习者的需求又可进一步分为客观需求与主观需求。客观需求包括学习者的客观情况(如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语言学习中的难点等),而主观需求是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求(信心、态度等)。第二,完善的需求分析应该考虑到学习者、用人单位、学校三方面的需求。

二、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内容

大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在《经验和教育》中谈到课程概念时说,学生学习的不仅是正规课程,还要学到与正规课程“不同的东西”,即所谓“附带学习”。在他看来,“附带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比正规学习更重要,对学生未来的生活更具有根本性的价值。杜威的学生、“设计教学法”的倡导者克伯屈(William Kilpatric)发展了杜威的思想,他提出整体性学习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主学习”、“副学习”和“附学习”(concomitant learning)。美国教育家、社会学家杰克逊(Phillip Jackson)又对克伯屈的“附学习”思想进行了阐发,他于1968年在其著作Life in Classroom《教室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一词(Hidden Curriculum)。关于隐性课程的概念一般认为:隐性课程对立于“显性课程”,是对学校课程的拓展与延伸,是课程内或课程外间接的、内隐的内容,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4]基于以上理论,笔者对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完善提出如下想法。

(一)加大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主修课和选修课兼设,加大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精简、重组、增设”等途径改革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多样化英语课程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了提高实用能力的机会,即在完成大学英语必修后,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继续英语学习,从自己的兴趣特长、认知风格、专业需求、心理特质等诸多因素出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此外,选修课与学生的就业关系密切,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校学习的状况,课程设置与他们的愿望一致会激发他们学好英语的动力。[5]

(二)丰富英语学习资源

科学的英语教材是完成英语教学的基础,它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智力支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教材的内在质量要求选材必须讲究知识性、启发性和教学的适用性。[6]当下,仅仅依赖一本教材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不同的教学内容。内容选择要力求新颖、多样且实用。事实上,真实语料更适用于英语教学,应该选自真实场合并确定所选内容与将来学生使用的目标语场合直接相关的内容,以满足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材料的来源可以从电视、网络、报刊、图表、图片中选择,越是时新的内容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最佳。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需求编纂校本教材,数量适当即可,避免填鸭式积累。当然,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背景有差异,其需求也相差很大,课程的内容也应有所区别。

(三)引入隐性课程

闽西职业大学研究认为,隐性课程的心理学依据是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兴趣心理”现象及规律。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学生的课堂学习大多依赖有意注意。连续的、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容易使人疲劳。无意注意则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无意注意的心理基础是有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道理即在此。如果学生对外语有了兴趣,不管是通过“学得”还是通过“习得”都能够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就是利用学生的直接或间接兴趣,在自然而然的环境中习得语言,弥补课堂教学中习得活动的不足,至少可以弥补外语输入(input)的不足。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开放度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与外界和外籍人士交往的频繁化,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将极大地促进显性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因类施教,分级教学

1.分级教学的政策依据和理论基础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英语基础差别较大,个人兴趣各异,不同专业对英语要求各不相同的实际出发,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方面都应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

分层教学从根本上说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符合职业教育的“多样性”要求。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高职校学生虽然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暂时落后了一点,但事实证明,他们在诸多方面还是很有潜力的,这就需要教育者能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运用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为他们提供“多样性”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是高职教育应尽的义务,也是高职教育特有的功能。

2.根据基础合理区分学生层次

只有从实际出发,合理区分学生层次,才能“对症下药”,实施教学。第一,新生入校后,对学生英语程度进行摸底,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级教学。第二,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到:(1)目标可调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2)重视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适合学生的环境。(3)强调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第三,分级教学要求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要注重多元评价的激励和教育功能,既注意终结性评价,也注意形成性评价;既注意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第四,把分级教学的理念运用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受教育的权利,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应对所有的学生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健康持续发展。[7]

3.“隐性分级”教学法

所谓隐性分级,诚如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所总结的那样,是指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明显的分层标记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采取只为任课教师与学生本人知晓,学生之间并不知道,以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该学生进行干预和影响的一种分级形式。隐性分级保留原“行政班”,但在教学中,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与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考核与评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班内隐性分级灵活性较强,可以在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不需要对学生进行跨班级的调动,以便教师针对不同对象实施分级教学。

(二)改革绩效评价体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在谈到学生自我评价时认为,教师不承担全部评价的责任,而应鼓励学生逐渐参与自己实践成果的自我评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进步与成功,不断认识自我,逐步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可采用如下方式:(1)阶段或单元性考查(考试),形式为口试和笔试相结合。(2)课堂活动记录。(3)问卷调查。(4)各类展示能力的活动。如此,能使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推动作用,培养学生主体精神以及健康发展个性。

总之,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应该以学生为本,以《课程标准》和科学的现代课程理论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构建适合的学校英语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68-170.

[2]【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50.

[3]Hutchinson,T.and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55.

[4]吕佩玉.隐性课程设置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7(5).

[5]韩戈玲,祁小雯,戴炜华.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实践和研答[J].外语界,2009(2).

[6]张玉臣.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三大环节的技术探讨[J].职教论坛,2007(10).

[7]唐伟清.需求分析下的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原则[J].商场现代化,2008(33).

(责任编辑:张志刚)

Research into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O Xue-feng

(Jiangsu Changzhou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Construction, Changzhou 213016, Jiangsu Province)

Key words: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者:曹雪丰

上一篇:低碳主题证券投资论文下一篇:加强学生声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