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建设论文

2022-05-01

摘要: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在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其培养模式突出为“厚基础、宽专业、活岗位”。课程模式为“语言交际能力+商务管理与商务操作能力+行业知识技能”,课程教学重点应突出“夯实基础、突出应用、强化商务操作技能”的教学理念,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建设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建设论文 篇1:

高职高专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英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必要内容。本文从高职高专翻译课程定位、课程认识、教学和教材建设水平的角度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翻译观

0 引言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英语专业又迎来新一轮的热潮。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截至2016年,全国2879所高等院校中,开设英语相关专业的学校高达2825所。而开设英语相关专业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翻译相关课程。但是,举目四望,无论是公示语、还是旅游景区的简介、亦或是饭店的菜单,英文翻译的质量很多时候都可谓惨不忍睹。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培养效果到底怎么样?

近年来,翻译教学和翻译教学研究在规模上有了很大发展。然而,翻译教学的研究都集中在本硕博阶段,高职高专翻译教学鲜有关注。专科层次英语翻译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高职高专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鲜有沟通。种种原因导致专科层次翻译教学在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原则等关键问题上缺乏应有的共识,结果专科学生对翻译课评价不高,学生翻译能力没有得到应有提升。

一、当前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的问题

高职高专英语翻译的课程建设目前仍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由于学科理论构建还不完整、不够系统,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借鉴甚至照搬本科的教学规划和设计。课程计划和设计没有体现高职高专的特点,教学效果则必然不够理想。

(一)课程定位不清晰

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中对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方面的要求是“能记住字典将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翻译成汉语,译文达意。”而对英语专业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翻译教學的目标、途径等关键问题都没有涉及。由于缺乏官方对翻译教学的定位,导致高职翻译教学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多数学校将翻译课程列为英语专业的选修课甚至公共选修课。不少学校在翻译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中直接照搬本科学校翻译的课程。这样脱离实际的做法直接导致高职高专学生“水土不服”,翻译课最终陷入学生没兴趣听,老师不愿意讲的尴尬境地。

此外,无论是穆雷在《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还是刘和平在《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都没有将高职高专的翻译教学纳入他们提出的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中。然而,全国有近1400多个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英语相关专业,这些毕业生除了专升本以外大多都从事了英语教学、外贸等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甚至在很多城市的翻译公司中,高职高专学生都是主力。

(二)师生对翻译的认识存在误区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翻译和翻译课程都存在误区,导致他们对翻译的教学和学习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懂些英语,拿起词典把不认识的单词查出来就能翻译。有的老师和学生认为翻译主要就是讲语法词汇。语法扎实、词汇丰富就能做好翻译。有的学生认为翻译课就是培养翻译人才的课,学好翻译课就能做好翻译工作。很多英语教师混淆“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认为翻译课的目的就是巩固精读、泛读课上所学的语法、词组、词汇。翻译课就是为英语教学服务。在这样的认识和观念指导下,高职高专翻译课变成了语法和词汇的练习课。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更多的学生和老师把翻译课处理成英汉语法对译的模式,仿佛只要学会英语就能干翻译。封闭式的翻译课环境造就了死板的翻译教学内容。学生们在静止的翻译环境下学习翻译、进行实践,最后造成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翻译认识僵化。

(三)教学水平、教材建设还十分落后

近年来,尽管我国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高职高专翻译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没有具体的大纲,翻译课程更是无章可循。高职高专翻译教学呈现两个极端。部分承担翻译教学的教师主导课堂,“满堂灌”,片面注重理论,不给学生反思、实践机会;有的教师整堂课都在做翻译练习,把翻译和翻译实践仅仅看作是经验的积累,缺乏对翻译本体认识的思考,更没有理论的指引和总结。

高职高专缺乏有翻译理论基础、具有实战经验的高水平教师。多数教师并非翻译专业毕业生,翻译教学难免有些勉为其难。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沦为“为开而开”。部分新升格高职高专院校翻译师资队伍仍以中专时期教师为班底,师资队伍在学历、学缘结构上不尽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改进。高职高专学生英语程度普遍不高。学习能力,接受、处理信息能力与本科学生差距较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较差。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翻译课的教学效果。

并且,高职高专翻译教材建设仍然十分落后。目前市面上很难找到符合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各方向需求的翻译教程。专科层次专门的翻译教材研究仍不成熟。很多大专院校不得不采用本科层次的或者年代久远的翻译教材。教材针对性不强也导致了高职高专翻译课堂上教师无所适从,学生不知所云的尴尬场面。

二、提高当前高职高专翻译教学水平的对策

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合作不断深入,外语人才需求不断提高。高职高专毕业生作为一线岗位就业市场的主力军,翻译教学的作用日益凸显。要做好高职高专的翻译教学,一改目前松散、无序的状态,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一)重新定位高职高专的翻译课程

从课程设置上重视翻译课程,改变翻译课的边缘化地位。尽可能地让翻译课成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非英语专业可纳入选修课,并保证翻译课的课时量。

找準翻译课的学科定位和专业定位。高职高专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最初级的体现。以高职高专中商务英语专业和旅游英语专业为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商务环境和旅游环境下的英语应用人才。因此,这类专业的翻译课应当侧重行业和职业英语的结合。翻译课应当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翻译学科的实践性,给学生创造模拟的职业英语应用环境。

要正确区分“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教学翻译”是精读、泛读、语法等课程中的教学工具,而“翻译教学”才是职业英语的技能课程。高职高专翻译教学作为初级“翻译教学”,不仅体现了英语教学与行业职业结合的特点,也与高职高专应用英语的学科定位、专业定位和教学定位相吻合,对提高学生双语交际能力和利用双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翻译课程应该定位“翻译教学”,而不是“教学翻译”。

(二)建立科学的翻译观

翻译观是译者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和看法。译者的态度不严谨,往往是因为缺少科学的翻译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翻译观,不论是否意识到,我们都不可避免地在其翻译工作中以某种翻译观作为指导。翻译观有正误之别。有的译者把文学翻译等同于创作,以为译者可以借原作之体寄生自己的情志,可以无中生有,妙笔生花;有的把翻译看得比较简单,认为翻译就是照着词典上的意思,按原文的顺序翻过来。这些认识和看法都是翻译观的反映。科学的翻译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和美学原理为基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敏锐的审美洞察力去认识和看待翻译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以严谨、正确的思想方法去对待翻译活动。科学的翻译观是一个成熟的译者的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翻译活动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审美观念和思想方法等方面。教好翻译、学好翻译的首先要做好的是认识翻译,形成科学的翻译观。要让学生们了解到翻译有限度。翻译本身有一定的不可译因素。翻译工作是“戴着脚镣跳舞”。翻译不是字对字,而是意对意。让学生对翻译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从而指导今后的学习和实践。

(三)提高师生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它本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融。翻译水平的高低体现得也不仅仅是语言水平的高低,它反映出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学生文化素养的高低。翻译是以语言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也反映了文化的现实。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和翻译教学如果仅仅将翻译视作语言的转换,那无疑会让翻译成为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会产生误译。

培养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原文理解。原文理解是翻译活动的必经环节,也是表达的基础和前提。翻译中的理解不等同于各级各类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理解词汇、句法、语篇等是翻译理解的基础。翻译的理解还包括语篇背后的文化的理解。例如中国人重视家族宗族观念,故而有详尽的家庭成员的称谓词汇。而英语uncle一词其实就包括了大爷、叔叔、姨夫、舅舅。在翻译时这类词不能简单对应。又如,英语里的best man一词从字面看来是“最好的男人”的意思,而其实在英语的文化背景里它是结婚典礼上的“伴郎”。 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师生的跨文化交际和文化理解能力。翻译课可以适当和跨文化交际、精读、泛读等课程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面对外国文化时能做到不卑不亢,不妄自菲薄,更不夜郎自大。不能用母语和母语文化来磨灭外来文化,也不能在外国文化面前丧失自我。着重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意识、关注中西文化的差异,不断提高文化移情能力。

(四)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

高職高专翻译教学要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加强课堂互动,把过去枯燥乏味的“满堂灌”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把过去单纯的词汇、句子翻译练习改变为以情景带动,任务驱动性的课堂教学。强化课堂内外的翻译实践和反馈。改变评价方式,用积极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任务中的参与度和收获,进一步强化过程评价。引入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有两名或多名以上的学生集中进行翻译活动,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共同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带来的启示。翻译工作坊的模式鼓励学生从翻译实践中获取并理解翻译技能和策略,强调学生的参与作用和主体作用。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合作者,而教师是活动的引领者、监督者和评判者。

翻译教学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增添新的、实用性内容。翻译教学不应总是围绕语法、句法、词法的转换做文章,而应该突出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让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有的放矢。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翻译课的内容就适当添加展会英语翻译、酒店英语翻译的相关内容。翻译任务就可以灵活地选取。例如翻译酒店的菜单、会展公告等,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下学习、实践、收获实用的学习和实践经验。

结语

高职高专翻译课程是初级的“翻译教学”,它不仅体现了专门英语与行业结合的特点,也体现了职业的特点,应该与高职高专学科的定位、专业的定位、教学定位相吻合。高职高专翻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双语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重要意义。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加深对翻译和翻译理论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翻译观。高职高专的教师还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强化教学和沟通,让学生在着重掌握技能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英汉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和平, 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翻译,2008(3)

[2]劉宓庆, 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7

[3]李忠华,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4]穆雷, 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 中国翻译,2004(5)

[5]张志强, 翻译观与翻译教学[J], 上海翻译,2008(3)

作者:杨博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建设论文 篇2:

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的探析

摘 要: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在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其培养模式突出为“厚基础、宽专业、活岗位”。 课程模式为“语言交际能力+商务管理与商务操作能力+行业知识技能”,课程教学重点应突出“夯实基础、突出应用、强化商务操作技能”的教学理念,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商务英语专业 培养方向 课程设置

在商务活动国际化的新形势下,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既精通英语、又熟悉国际商务运作的复合型人才。面对日趋白热化的国际贸易活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如何适应市场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合理定位?课程设置如何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商务英语专业定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进行行业和劳动力市场调研,这样专业培养目标才能定位合

理。结合行业中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标准,以及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定位在中小型的涉外企事业单位、商贸公司以及在商务背景下与语言服务有关的岗位。学生从事的工作为外贸销售、外贸跟单、涉外饭店的管理或工作人员、涉外商务咨询、涉外商务文秘和其他涉外商贸服务工作等职业岗位。

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分析

1.专业特点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首先是英语专业,要坚持以英语为本的原则,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宽的英语基础和人文知识基础,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在基础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应用英语能力。其次,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又有一定的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范畴内的职业用途英语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教学特点,教学更倾向语言功能和语言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获得与其社会目的相关的“终端行为”。再次,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又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要有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又必须掌握宽泛的商贸专业知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商务知识上要求不太深,以够用为度。突出在商务情景下商务英语的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2.学生特点

高职高专的学生各方面素质比本科生稍差,尤其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对较为整齐,而高职高专学生的差异较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氛围等也不尽相同。此外,高职高专教学的硬软件总体相对落后,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学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和本科院校

的教师比较也有不少差异。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1.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宽泛的商贸知识并能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能够胜任外事、外贸、金融及外(合)资企业的涉外商务与翻译的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是根据其专业特色、人才层次和就业方向等特点而确定的。

2.培养模式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确立为“宽、厚、活三维能力”模式。“宽”基础能力,即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英语与商务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厚”专业能力,旨在拓宽专业口径,夯实专业基础,不断加大等专业主干课程的“浸泡式”教学或“双语”教学的力度和范围。既在语言技能课中通过英语获得商务知识(learn business through English),又在商务专业知识学习中强化语言技能(better English though business),从而突出该专业“英语+商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特色;“活”岗位适应能力,在于增强适应未来岗位群的柔性化特征,加大专业选修课的门数。课程教学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根据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调整专业选修课程和内容,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总之,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够用的商务管理与操作能力,以及行业知识技能。这使学生既具备了从事涉外商务的语言交际能力,又拥有了相关行业的上岗能力和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

展能力。

四、课程设置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要体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体现本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特色,以素质教育和突出应用能力为主线,以“重视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提高素质”为原则。具体课程模式可以确立为“语言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课程设置要突出“英语+商务+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及辅修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确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有多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商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可以确立为基础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国际结算与支付、国际贸易与进出口实务、金融学、经济与金融法、国际商务谈判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以语言能力为核心,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宽泛的商务知识为主,以应用能力为重点,以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动向,发展多向思维和自我学习、追求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即时性和时代性,符合日益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五、结语

高职高专教育有其自身特色,跨学科的商务英语专业又有复合型的专业特点。因此,该专业人才培养要进行合理定位,必须确立科学而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要贯彻“强化基础、注重能力、多专多能、重在应用”的指导思想,当然,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论证和完善,这样才能确保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获得成功,受到社会的认可,满足人才市场对多层次英语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蔡芸.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

[2]石定乐.关于建立商务(贸)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议[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77-79.

[3]刘云江.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4,(2):117-118.

[4]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作者:孙 颖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建设论文 篇3: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高专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发、框架建设、活动模式、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英语第二课堂 开发与建设 实践效果

一、高职高专管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

1、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必要性

英语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而开展的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它服从于教学目标,不受教学大纲限制,是配合教学大纲教学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第二课堂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充分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备和手段,使英语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有趣、新颖,能极大的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可增强实践性环节,积极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因此,为更好的贯彻执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改变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使得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主导”、以“交际为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师生互动”等教学理念和方法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加强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十分必要。

2、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是我校于2007年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改教研项目立项的项目,在总结我校多年来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上,该项目对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框架、活动模式、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研究、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项目不同于传统的、普遍意义上的英语第二课堂,而是从教学形式、内容、手段和组织上进行了创新。它的构建分两大模块,自我开发建设的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网络学习平台与全校统一组织规划的英语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实践性。

模块1:创建英语第二课堂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网络平台是在学校计算机系老师的协助下,我校英语教师集体动手分工建立的,各小模块分不同老师负责,随时补充、更新和维护。该模块借助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体系,建成功能齐备、资源丰富的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网络平台,提供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试题练习、在线测试、讨论答疑、信息发布、师生交流的交互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选择学习、创新学习,为学生创建一个超时空、开放性的英语学习课堂,提供全天候的英语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手段得以提高学习效果。

模块2: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实现信息沟通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克服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广阔的英语学习和实践的大课堂,营造出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范围更广大、参加人数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锻炼和展示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1 学生英语协会

成立了学生英语协会,它有别于学校其它协会,不是学生自发的组织,而是由英语教研室直接派老师领导和管理,每年一次的理事会成员的选举有英语老师到场参加、指导,学生自愿报名,经过述职、经老师和原学生英语协会理事认真讨论后产生,理事不仅英语基础好,还要热心公益活动。英语协会会员人数众多,几年来一直是学校各协会之首。学生协会的创办为英语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保证。

2.2 英语竞赛及课外活动

开展各种英语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近几年我校开展了各类全校性英语竞赛,主要为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模拟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模拟考试、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口语竞赛和商务英语比赛和英语技能单项比賽等多种形式。近几年来我校先后组织了英语晚会,有英语协会迎新晚会、社团缤纷月之双语晚会、英语文艺节目汇演和英语圣诞晚会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使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为学生展现自我能力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2.3 英语兴趣小组及“英语口语角”

组织各类英语兴趣小组,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的语言环境。我校英语协会下设三个兴趣小组:翻译小组、写作小组和听说小组,兴趣小组每学期开展活动3-4次。兴趣小组实行“敞开式”管理,不限人数,也不做强行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觉加入,在快乐中学习。此外,英语协会每周开展一次英语电影沙龙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的机会;英语角”每二周举行一次,每次一个主题,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主动性为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创造足够的语言实践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2.4英语讲座及英语学习专栏

加强学生跨文化人文素质培养,开设外国文化知识讲座、实用英语学习方法

讲座和英语考试最新动态讲座等。近三年来,邀请外教和相关教师,不定期举办各类英语讲座,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2.5英语广播

利用英语调频台广播,形成英语语言环境,训练学生听力。英语广播节目为

每天滚动播出,节目的选材主要为英语课程教材的课文及听力训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听力训练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训练。同时,还精心挑选了疯狂英语节选、英语电影经典对白和英语歌曲等丰富多彩的节目材料供学生们欣赏。

二、实践效果

1提高了英语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社会声誉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层次多样的英语实践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英语、用英语的氛围,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综合文化素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1.1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促进了我校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近三年我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一次过级率05年为70%、06年74.37% 、07年为78.26%,过级率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前茅。

1.2我校学生于05年、06年、07年、08连续四届即:第二、三、四、五届荣获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口语大赛重庆赛区一等奖;并于06、07、08年三年代表重庆市高职高专学校参加北京总决赛荣获两次全国三等奖和一次全国二等奖;06、07、08和09年荣获重庆市第十六届大学生英语演讲二等奖和第十七、十八、十九届一等奖;第十八届全国“CCTV”英语演讲大赛重庆赛区高职高专组一等奖。

1.3 05年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笔试竞赛重庆赛区中荣获二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九个三等奖;06年荣获二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九个三等奖;08年荣获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09年荣获二个一等奖、三个六等奖、三个三等奖。

2打造了一支团结向上、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优秀教师团队

通过近年来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得到了很好地培养,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充满活力、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2.1 05年教研室的一名新教师荣获系部青年教师讲课第一名、在全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获二等奖;06年两名教师荣获系部青年教师讲课第一名和第三名;在全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分别获三荣获系等奖。07年一名青年教师在全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中获三等奖;07年一名青年教师在全校英语口语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重庆电力公司英语口语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2.2 05-06年度荣获重庆电力公司“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05、06、07、08年度荣获学校“三育人”先进班组以及“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光荣称号。

2.3 05年-09年中教研室老师发表论文共22篇,其中5篇在核心刊物发表,英语教材8本,其中4本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6年建成学校英语精品课程,挂于校园网上;一个校级教研课题“英语分级教学”、省部级课题两个:《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物流专业英语资源库》。

3、理论水平

校园英语第二课堂网络平台,为学生创建了结合实际的超时空开放性的英语学习环境,实现资源共享。突破了传统的由学生自发和无组织的或是老师组织单一的英语课外活动,通过老师自己建造的英语网络平台学习和课外活动开展两大模块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解决了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经费受限问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实践充分证明了它的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项目,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表明,《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的实施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层次多样的英语实践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營造了良好的学英语、用英语的氛围,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综合文化素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和提高。我校英语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推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促使许多教师积极主编、参编高职高专英语系列教材,发表科研、教研论文,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本成果的研究与实践为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邓 琪. 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

[3] 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史康.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8)

[5] 徐小贞等.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作者:

林晓琴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林晓琴

上一篇:产学研一体化环境艺术设计论文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