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25

摘要: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具有职业性、工具性特征,同时应兼顾人文性,帮助学生获取语言文化和通识性知识,发挥全面人格培养的教育作用。作为大学通识化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之一,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应以基本就业技能培养为导向,明确通识化教育过程中公共英语课程的定位,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习硬件建设等方面改革实现其教育价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篇1:

传统与现代: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始终在传统与现代的视角下进行着。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回顾了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动力和路径,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驗的同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高职 公共英语课程 改革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因为其“公共性”在充满改革与争鸣的高职文化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各种思想直接交锋的影响下,英语教育者们在尝试、摸索和奋进中总结着经验与教训,为课程的生存和价值奋斗着。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校期近20年,其公共英语课程在高职阶段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的变革,为课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一、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简史

笔者自从1996年进入广州番职院应用外语系工作,以公共英语教学为主要工作,见证了番职院公共英语课程发展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课程的依附阶段(1993~1999)。这段时间的跨度,主要从建校到番职院获得招生权。学院建校时的名称为番禺理工学院,挂靠原广州大学进行招生,所开设的课程也基本是本科课程的修订版,学制为3年。当时,公共英语课程名称为大专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遵循原有的专科英语的基本要求,采用本科大学英语的教材,授课主要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即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练习的“讲授-练习法”为主。课程教学方式基本采取的是小班教学,每周4个学时,分4个学期学完。作为课程考核方式,学生要参加由广东省统一组织的英语二级考试,通过者则颁发广东省承认的二级证书。这段时期课程主要是依附于本科大学英语课程的整个模式。

2.课程的自主阶段(2000~2004)。自学院1997年挂牌为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后,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学院进行了反思和讨论,由此拉开了全院课程改革的序幕。在全国范围内,公共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课程的基本要求按教育部当时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2000年)》,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参加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的PRETCO(A、B级)课程考核的测试。在这一阶段里,课程使用的教材也逐渐出现了有“高职高专”标识的高职类公共英语课程专用的教材,满足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要求。在课程的教学法方面,在传统“讲授-练习法”的基础上,针对语言课堂教学的特点,逐渐引入了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任务式教学法”等。在学院层面,改革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针对扩招所带来的各种资源的不足,学院将原来两年共4个学期的公共英语课程改为一年两个学期内完成课程,总学时不变,周学时由原来的4变为8(吴敏,2006)。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提高了PRETCO测试的通过率)的同时,课程改革产生了诸如教学管理等问题(吴敏,2006)。

3.“工学结合”理念的影响下课程的深入改革阶段(2005~2009)。在高职“工学结合”理念的影响下,学院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作了全面深入的检讨。在这次大讨论中,公共英语课程在课程性质和学时上遭受了的挑战。为满足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要求,公共英语课程的总学时由240减至180。与此同时,对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也进行了深入改革,由“模块式、阶段式”的教学内容组成贯穿了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宋梅梅,2007)。具体就是将课程分为听说、阅读、专业英语和PRETCO备考4个模块,在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兼顾专业英语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过级考试备考的需要。

4.课程改革新动向(2009~)。学院2006年成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作为示范性指标之一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水平,PRETCO测试的通过率成为学院关注课程教学的重要指标。为此,学院狠抓课程质量,明确了以PRETCO证书代替课程考试的制度,各专业也对公共英语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的外部环境影响下,课程的管理者们制定了以过级考试结果为导向的绩效制,即以学生过级的平均成绩排位计算教师培养学生的绩效,并以此来衡量教师的工作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教师的绩效意识,提高课程质量,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保障课程质量的意识。

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动力分析

改革必然有其目的和推动力,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具体来说,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动力有如下3点:

1.高等教育扩招的需要

中国的高等教育从1998年起实行扩招,其主力军在高职教育。从小班到合班教学的实践并非是高职特有的现象,本科院校在扩招的过程中,在面临师资和时间等资源的不足时,合班也为权宜之策。在实践的过程中,合班教学在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的默认下逐渐成了既定的事实。可以说,语言教学的合班现象是中国大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合班是节约了资源,但是,是以牺牲学习者的口语实践等课堂参与活动为代价的。在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传统的小班教学已成记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转变为众所周知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对于部分教育工作者来说,合班教学不失为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的手段。在网络日益普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盛行的环境下,高等教育在走向社会中心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受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高等教育的扩招必然会使涉及教学对象众多的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和争鸣成为焦点。

2.课程体现高职特色的需要

从传统来看,公共英语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译5种语言技能为己任。虽然,在课程发展历史来看,课程在侧重点各方面有所不同,即重在听说还是读写的能力培养曾经历过争鸣,但是,课程发展的中心仍然没有偏离传统的培养路径。随着高职教育由规模发展进入深入改革的阶段,高职课程的改革亦步亦趋,达到了“泛化”的境界。比较普遍的情况是,不少高职院校在面对公共课程改革(主要指“两课”、计算机基础和公共英语课)时,首先,想到的是“取经”——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于是有了“两课”、计算机基础和公共英语课程也必须体现高职特色,也要“工学结合”。在这种改革的大环境影响下,课程的管理者在顺应潮流的同时,采取了课程内容选取方面的革新。于是,出现了公共英语课程“模块式教学”的创新,在强调以语言技能培养的同时,采取折中的办法,引入体现行业或工作场景中的英语知识,以此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课程理念。课程改革实践确实带来了不少新的理念,例如,以工作过程的场景所需要使用的英语知识组织教材学习内容等。虽然这样做增加了英语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在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影响下,面对语言能力培养的渐行渐远,似乎有些迷茫了。

3.课程质量提升的需要

为体现高职特色需要的改革在轰轰烈烈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逐渐告一段落。冷静之余,人们在思考着课程改革的得与失。此时,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的集结号已骤然吹响,围绕着高职课程质量的行动正式展开。课程质量的好坏必然有其体现的指标,除了课程成绩、竞赛表现和学生与同行在测评系统的打分外,最直接的就是学生参与证书考试的表现,而在高职院校层次,涉及范围广的计算机水平和英语水平考试就直接成了两个最为重要的指标。在规模发展阶段,尽管学院对课程质量、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水平和过级考试成绩一如既往、同等程度地重视,但是,在教师层面,学生考证通过率始终是对自我工作的一种精神层面的回报。高职教育进入深入改革阶段后,学院急需能直接体现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较强表现的指标,公共英语课程的过级考试成绩理所当然成为必选。

三、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路径取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有教师、教法、学生和环境并列出了一条公式:课程教学质量=(学生+环境+教法)*教师质量。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从公式可以看出,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路径选取有4个因素,虽然教师的作用固然不可替代,而改革的路径往往也较多选取教师和教法,但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是4因素综合的结果。如果仅在环境、教师和教法作努力,忽视学习者的需求,课程质量亦无法保障(陈华胜,2008)。

纵观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不难看出,改革路径的第一个取向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变量中的环境因素的表面上的改变。例如,合班教学,虽然改变了单位内学生的总数,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教法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这些改变的目的是被动的,并非围绕语言技能的提高而改。再如,为了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作了充分的改变,但是,在强调工作过程知识的环境下,对于语言能力训练必然会减少。必须指出的是,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环境的改革是在高职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进行的,这条必选取的改革路径也是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始发路径。

相对于教学环境路径的必选,教学法改革路径的选取似乎是教师们各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法宝,少有涉及。其实,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法中不少都是比较成熟且可以借鉴到高职其它课程教学中去的。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很早时就已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具体的如“交际法、小组讨论法和任务式教学法”等英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法,还是较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随着“做中学”教育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流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也受到影响,直接体现就是课程教学者们在教学交流中纷纷使用“项目教学”的字眼。有鉴于此,笔者也尝试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发现在工科领域流行的教学法未必对公共英语课程所有内容的教学适用(陈华胜,2010)。

由公式可以看出,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质量因素路径的选取其实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然而,这条路径在操作实践的改革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偏差。例如,绩效制作为一种激励制度是顺应改革潮流的,但是,制度设计如果过于仓促,其执行结果必然会牵制部分教师的积极性的发挥,总体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此外,制度评估手段和变量的单一加剧了制度漏洞的凸显,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四、经验与问题

1.经验

(1)课程改革作为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的手段,是不能成为其发展的目的,否则,课程改革就失去了其意义。当然,课程改革的过程本身就是课程发展的宝贵经验,经历过课程改革过程的教师明显就是课程不可多得的资源。并且,该项资源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领悟高职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同时,在已有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和坚定了改革的方向。

(2)被动的课程改革很容易丧失课程的性质,即作为语言类公共课程的公共英语,因为其影响面大,课程的一些指标如过级率等容易作为课程质量的参考依据而受广泛关注,但是,课程改革必须在遵循改革原则和明确课程性质之间寻求平衡,否则,课程改革很快就失去原有功能,在掩盖掉课程性质的同时,走了弯路的同时又转回了原点。

(3)現代的课程发展理念离不开传统的课程发展理念的借鉴与吸收,否则,课程改革可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2.问题

在基于网络平台的现代教育逐渐普及的环境下,传统的公共英语课程如何确立课程发展和改革的方向?课程改革如选取学生为主要路径该如何发展?这些课题作为探索课程发展的主战场必定是今后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五、结束语

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实践为探索高职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平台,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改革的实践者们秉承着传统,为了实现最终的目的,在不同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走过了不同的探索道路,为课程发展乃至高职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华胜.论PRETCO机试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陈华胜.英语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1).

[3]刘春林.高职英语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4]吴敏.论高职英语“二•八制”分层教学[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5]宋梅梅.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11).

[6]宋梅梅.新一轮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6).

作者:陈华胜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篇2: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摘 要: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具有职业性、工具性特征,同时应兼顾人文性,帮助学生获取语言文化和通识性知识,发挥全面人格培养的教育作用。作为大学通识化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之一,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应以基本就业技能培养为导向,明确通识化教育过程中公共英语课程的定位,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习硬件建设等方面改革实现其教育价值。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民办高职教育 公共英语课程

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用人单位满意度为标准,不断适应日益变化的就业形势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1],体现出了其职业性、工具性教育特征,这一教育体系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在促进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同时却伴有精神与物质、事实与价值分离的人文性缺失。公共英语课程作为民办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因不断提高的人才质量需求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2],我们可以认为,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通识教育意义不能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性载体,也不仅仅是一种纯技术性的知识传播,而是具有帮助学生获取语言文化和通识性知识及全面人格培养的教育作用,显然,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民办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对于纠偏和完善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有现实意义。

1.通识教育视野下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定位

1.1通识教育内涵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有别于专业教育,称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抑或通才教育。李曼丽博士在著作《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一书中指出: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主要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的公民[3];通识教育具有非专业性、非职业性和非功利性的特征,这在专业化教育深刻影响高等教育实践的今天,其人文教育意义显得尤为可贵。这一视野下的英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在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学习中,追寻“通”“融”“达”的教育真谛,使学生成为目光远大、融通识见、精神博雅、情感高尚的身心和谐发展全面的人。

1.2通识教育视野下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定位

通识教育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担负着多样的教育使命,例如对高校过分专业化教育体制及功利性人才培养目标的修正等[4]。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在课程模式、本科文理学院建制等方面开展了多样化的通识教育实践,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大学本科教育,从通识教育内涵来看,其应是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接受的教育,民办高职大学生也不例外。民办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工具性、功利性等特征决定了公共英语教育通识化教育的实践有别于本科院校。从民办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英语课程本身特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动机及英语师资队伍的现状考察,公共英语课程无法独立担当通识教育的重任[5]成为一些学者的共识。民办高职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定位应以语言的“工具性”为主,兼顾“人文性”,应明确“从教学形式到教学内容的根本转变”、“从语言技能培养到通识教育的转变”课程改革方向[6]。避免单纯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全面知识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狭隘能力本位观”,为学生将来后续能力发展的培养和“终身教育”提供一种学习方法,也为公共英语课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2.民办高职公共英语通识化课程现状与“不通”症结

2.1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特点

通识教育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广泛的知识领域,公共英语有限课时要想涵盖通识教育涉及的全部知识领域也不现实。民办高职现有部分教材对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的高职生来说内容偏难,同时不吻合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另外,缺乏针对各个不同民办院校特色的自编教材[7]。课程形式上,因民办高职经费限制、教学资源缺乏,使得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大部分采用大班授课形式,教师能够组织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教学实属不易,再附加通识教育课程涉及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内容,英语教学则会不堪重负。课程设置上,民办高职公共外语课程中设置类似“听力”、“会话”、“阅读”、“写作”这样相互割裂的课型。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目标单一,语言知识机械化积累,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不够。

2.2民辦高职大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情况

“哑巴英语”、“费时低效”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重知识轻能力”被诟病的真实写照。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又有注册入学的毕业生,生源质量相对较低,虽然完成了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英语整体水平较低,高考平均成绩均在20分—40分[8],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自学能力较弱,学习内在动力不足。从学习需求和教育目的关系来看,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需求与大学英语通识化教育的目的存在一定矛盾。高职院校发展通识教育要突破单纯就业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和专业压力这三重障碍门,就业和专业应用性是目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直接目的和最重要的驱动力。当前就业形式和岗位专业应用性要求对大学生英语知识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民办高职英语师资知识结构问题

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而且各领域、各学科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深度和广度的有机结合是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任的大学英语教师基本都是国内自主培养的,英语教师很少受到通识教育的陶冶,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上的不足,本身不具备跨学科领域的完善知识体系[9]。大学英语课程承担起通识教育必然对英语师资素质综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各民办高职对师资队伍学历、职称等要求的提高,英语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虽有较大的提高,但民办高职师资建设滞后及队伍的稳定性差,教师平日教学任务繁重,观念更新滞后,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3.通识教育视野下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构想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在“大师论”中的这一论述表明了教师整体素质对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则成为高校通识化教育能否实现教育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民办高职英语课程通识化课程改首先应在追求“教师职业化”的过程中避免过分强调“专业化”而忽略通识教育修养的培养。随着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实践的逐步深入,公共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已从单一的阅读能力要求向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要求转变,其中,学生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及创新能力是适应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就要求公共英语教学实践在注重英语基础语言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递,应拓展知识,让学生借助语言了解东西方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是实施英语通识化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自由和人文传统在通识化教育中得以实现离不开教师教育信念的转变,即知识传递的专业化教育信念到“通”“融”“达”通识教育信念的转变。

教师不可为了追求通识化盲目追求所谓的“全”,而忽视基础语言教学这一“根本”,通识教育修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应在保证基础语言教学能力上加强创新能力(包括思辨和创造能力)和自主能力(个性化教学)的培养,进而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应从多方面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和人文通识知识,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学反思,处理好语言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通过个性化教学,有效地将其他学科渗透入英语语言教学,为实施“语言+文化+多学科”课程打下基础。

通识教育理念的秉持需要与之相契合的宏观制度建设的支撑,缺乏系统的制度环境,通识教育理念落实为实践必将举步维艰。民办高职英语教育应避免过分专业化而导致人文教育的缺失,应制定一套能够体现民办高职办学特色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管理体制,如,出台相应的教师管理条例,促进师资队伍建设。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流动性大,不稳定,待遇较低,积极性不高的实际,应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英语教师积极投入高职英语通识化课程、教学等相关课题研究中,并根据取得成果给予奖励。

3.2加强公共英语通识化课程建设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课程”作为一种教育媒介担负着推动高等院校通识化教育的重任。高等职业教育具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性,应突出高等性和职业性,以基本就业技能为导向,课程设置理应紧密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实现“语言+文化+多学科知识”综合的多功能课程建设。

当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主要由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实训课程三大模块组成。民办高职应在设置本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和特殊用途英语选修课程时,根据本校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师资状况、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本校通识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等具体情况,结合专业特点,整体规划,选择一部分上述课程作为本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和特殊用途英语选修课程,或者开发新的拓展课程和选修课程,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建构一个开放式的、以内容为主导的、多元的“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体系[11],形成本校特色,确保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发挥公共英语课程的通识教育价值。

3.3加强英语自主学习的硬件建设

沈君山先生曾提出:“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不能只是理论。实践通识教育远比讨论通识教育困难。”民办高职公共英语通识化课程实践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缺乏有利于通识教育实施的硬件环境和保障是重要因素之一。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与开放是今后一段时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学习中心应具有资源丰富、手段先进、安装了自主学习系统和体验英语学习系统这些基本功能。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需要,注重学习资料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实现“人机交互”的理想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效率[12]。影响自主学习中心成效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学习资源、人(教师、学生)和管理模式。民办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根据上述三个要素进行自主学习中心建设,首先应通过研发多样的、丰富的教学软件,优化自主学习资源的选择和提升设计水平等,加强资源建设;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师生互动学习支持环境;第三,建立全员参与管理机制。从而加强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自主學习硬件保障机制,科学、高效地推动民办高职公共英语通识化教育实践,实现其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思阳.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36).

[2]李学明.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构建应用型药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J].药学教育,2010(05).

[3]许可,刘喜恒.继续教育中融合通识教育的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0(02).

[4]孟卫青,黄崴.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制度困境与出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4).

[5][6][7][9]陈坚林,顾世民.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1(137).

[8]赵艳.民办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以陕西服装艺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1).

[10]陈萌.大学英语教师个人通识教育信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

[11]邵华.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1).

[12]邹婷,邹冬华.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09).

基金项目:2017年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民办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7JG13)阶段性成果。

作者:邓智君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篇3:

双核心培养目标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首先将“职业素质+英语应用能力”双核心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紧接着就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希望能够给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核心培养目标 高职英语 课程改革

一、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英语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部分课时设置都是交由英语教师自由安排分配,个人随意性较强,普遍存在理论教学课时多、应用实践课时少的现象,导致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低下,与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目标相脱节,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

2.公共英语教学模式陈旧。受传统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我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模式陈旧单一,重教轻学,未能意识到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过于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从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这不仅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严重影响了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还致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学生未来在社会企业中的求职。

3.英语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据相关调查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各大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公共英语课程教材如《大学英语精读》、《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以及《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等等,这些教材的内容过多地偏向于学术性,整体结构也基本上都是由长篇学术性文章以及词汇和语法组成,缺乏实用性和可行性,难度较大,且教材中所设场景并未能与学生专业领域以及实际生活相贴切,对于学生口语应用能力以及其他英语技能的提升并无太大帮助。

4.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往往仅凭学生的考试成绩,便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下定论。这对于本身基础较为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过于片面,无法客观地反映出学生该阶段的学习态度、知识储备能力以及对英语技能学习的程度,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妨碍了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双核心培养目标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1.科学调整理论、实训课时比重。为了突出高职公共英语的职业性,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必须将课时调整摆在首位,一方面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所占比例,另一方面加大学生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并根据学生专业领域的特色,对学生开展不一样的实训教学,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运用水平,为我国社会人才需求做出贡献。

2.积极转变英语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完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我国各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摒弃陈旧的满堂灌教学手段,科学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单词语句转换成生动有趣的动画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如适度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得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能够看到自己的突破;再如积极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学习超市购物的基本对话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并将不同的对话分给各个小组,小组内各成员自由安排对话练习,最后由教师抽查小组进行场景模拟对话,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也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顺应了现代化教学发展。

3.优化公共英語教材改革。众所周知,教材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首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落实好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就必须先优化公共英语教材改革。首先,一本好的英语教材必须明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需求,在重视理论知识方面学习的同时,又不落下学生实践方面的锻炼。这就要求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在以“基础英语+专业英语”为核心的指导下,优先选择能够更大程度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教材,同时也可安排学校相关人员以及社会企业优秀人才或专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自行编制适应本校学生发展的教材,以达到分类指导的目的,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最适合自己专业的教材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性,并让学生初步接触职业知识的学习,为未来适应职业生活做准备。

4.引进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评价方式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完善原先的评价方式,在期末考核成绩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将平时考勤、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课后作业以及口语应用考核等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评定标准当中,并丰富期末考核方式,如根据不同专业以及职业要求,让相关企业人员参与出题,又或是丰富考试题型,以达到对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考核,同时也使得评定方式客观化、科学化、全面化。

三、结束语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对目前我国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存在的弊端,理应不畏艰险,努力探索创新,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寻求出最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英语方式,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促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发展进程,为实现双核心培养目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窦菊花.双核心培养目标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4):136-140.

作者:苏瑞丹

上一篇:企业外币贷款汇率风险论文下一篇:机电项目管理安装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