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论文范文

2022-05-1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高校本科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共同实施高职本科教育是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一些省市自治区已在高职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篇:高校本科论文范文

泰国高校本科中国研究专业初探

摘要:泰国高校在本科学历教育阶段设置的中国研究专业,在培养促进中泰两国关系、加强两国民众交流的 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十年来的实践是比较成功的。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于 2008 年设立 中国研究专业,以培养有较高汉语水平、全面了解中国的人才,推动泰中关系的发展,从而搭建起一个泰中文化 交流的平台。文章对国际学院中国研究专业设置、发展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阐释,对该专业教学所遇到的问题, 提出了要充分认识到在泰国大学本科生中培养中国研究人才的难度、处理好与本地教员的关系等建议。

关键词:泰国法政大学;“中国研究”专业;文化交流

 

中国研究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汉语语言类和有关 中国各方面情况的通识类课程。由于笔者主要从事通识 课程的教学,在此主要介绍此类课程的基本情况。

关于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课程主要有:“中 国文明”侧重于介绍中国文明的发展和对西方影响的反 应;“中国历史”主要介绍中国历史及其特点,中国传统 社会、经济和政治,包括西方与中国的关系及其影响;“中 国哲学”介绍从周朝以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分析儒、道、 法家等不同流派及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文化 与社会”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研究,了解 中国的文化模式和社会结构,特别是经济、社会和政治结 构的变化;“中国智论”介绍中国古典思想与智慧的历史 与发展及其对中国艺术、传统、信仰、生活方式,特别是对 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国商务礼仪与文化” 介绍中国北方、中部、东部和南方各地区社交礼仪和价值 观以及与中国企业家贸易谈判的原则、技巧和中国商业 文化“;中国海外华人社会”主要介绍海外华侨华人的状 况,中国政府的有关政策,以及海外华人与中国的社会、 经济和政治关系等。

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外交和法律方面的课程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和政府”重点介绍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以及国家发展的现行政策等;“中国当代社 会问题与危机”主要介绍当代中国面临的经济、社会和 政治情况,包括环境保护、区域发展、能源安全等;“中华 人民共和国对外政策”主要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考察 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及其后果等;“中国法律制 度”介绍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 特别是依法治国的情况,以及中国的宪法和各主要部门 法的内容和特点。

有关中国经济方面的课程有:“中国经济体制”探讨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系 和结构演变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介绍中国经济 发展政策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国内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 影响;“21 世纪的中国全球政治经济学”介绍世纪之交 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及其影响,中国国内的决 定性因素与其外交政策之间的互动;“中国的外商投资和 贸易”讲述中国对外资和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发展,探索 中国成为日益重要的全球贸易伙伴的因素;“对中国的贸 易和投资”课程主要介绍中国贸易投资法、政府政策和 贸易投资惯例,以及泰国企业在中国的贸易和投资经验、 问题和障碍;“在中国经商的法律环境”课程介绍中国商 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涉及公司法、合同法、民法、商法、海 关法、税收法和劳动法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该专业还设置了 一些研讨课。其中,“泰中关系研讨课”的主题为二战 后泰中关系,特别是 1975 年泰中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 经济、社会和军事等领域方面关系的演变与发展;“中国 研究研讨课”则主要引导学生对中国研究领域感兴趣的 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中国书法和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课程,主要介绍 中文计算机检索、管理、开发程序的使用以及汉字书法, 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中文软件使用和书法技能。

“研究论文”课程可以说是毕业论文写作课,主要介 绍社会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法,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具有一定研究性质的论文。通过该 课程,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一定程 度上的综合考察。

总体来看,泰国法政大学国际学院中国研究专业关 于中国的通识课程设置比较全面,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 能够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各方面基本情况的知识。

法政大学国际学院中国研究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泰 国首都曼谷及其周边各府,也有少部分来自南部、东部或 东北部的较远地区。就读该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为泰国华裔,泰族学生较少,其中还有极少数印泰、英泰裔学生, 以及个别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学生。学生入学需 经过考试,包括汉语和英语水平测试。在考生中,有些曾 经到中国留学或旅行,有些已经获得汉语水平考试的等 级证书。因此,该专业多数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已有一定 的汉语基础,对中国也有所了解。

中国研究专业开办以来,在该专业任教的除了少数 泰国教员之外,来自中国的全职或代课教师占据相当大 的比重(包括中国汉办派遣的公派教师和志愿者)。近 两年来,该专业的教师结构有所改变,学院招收了多位從 中国高校攻读硕博学位归来的青年教师,同时不再聘用 中国籍代课教员,逐渐形成了以泰国本土青年教师为主 的师资队伍。这些青年教师根据他们在中国留学时所学 的专业,承担了关于中国历史、经济、文化以及毕业论文 指导等课程。

二、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中国研究专业的发展和成果

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中国研究专业 成立 10 年来,在培养具有较好汉语水平和对中国各方 面情况有较广泛了解的学生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自 2008 年起,该专业先后招收了 11 届学生,每届人数从数 十到百余不等。2019 届学生的招收工作目前已经启动, 首批考生通过了入学考试。总体而言,该专业的生源保 持着基本稳定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专业的宗旨 符合家长和学生的期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很多学 生都表示,他们是在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下来报考该专业 的。

不过,从学生角度而言,他们选择法政大学国际学 院中国研究专业的首要原因是学习汉语。对 2017 年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 58% 的学生选这个专业的 原因是想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调查问卷结果同时表 明,在泰、英、汉三种语言的重要性方面,有 53.1% 的同学 认为泰语作为泰国人的母语,在工作和生活中无疑是最 重要的。但是,有 19.7% 的同学认为汉语最重要,还有20.8% 的同学认为英语最重要,可见学生把汉语和英语 放在几乎同等的重要地位。学生认为,随着中国和泰国 以及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汉语的用途也越 来越大。例如: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游客对泰 国旅游业贡献很大,为了接待这些说汉语的游客,需要大 批懂中文的人。因此,学中文还是很有前途的。

学生表示,经过在中国研究专业四年的学习后,同学 们的汉语水平在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 的进步。此外,学生还表示,由于该专业的大多数教师都是中国人,所以,即使他们没有到中国留学,但掌握和 运用汉语的水平和能力也不会比那些到中国留学的学生 差。在历届学生中,都有同学向笔者表示,很多中国老师 在法政大学国际学院中国研究专业任教,这是吸引他们 报考的主要原因之一。

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对中国研究专业的课程设置 是满意的。他们认为,一年级的课程设有一些关于汉语 的基本知识,可以为学生们打下比较牢固的语言基础。 从二年级开始,学生要学习有关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 化、社会等方面的通识课程。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入 地了解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和中国各方面的情况。 此外,根据课程安排,学生还要观看有关中国的视频节 目,阅读中文报纸。由于其内容广泛,涉及中国的各个方 面,因而不仅提高了同学的汉语阅读能力和听力,也增加 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正因如此,学生们认为,这使他们 在与中国人谈话时可以谈到更多、更广的话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加深对中国社会和民众 的了解,中国研究专业为低年级学生开办到中国高校短 期交流的暑期班,而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必须到中国留 学,有些课程就是在中国高校完成并获得学分的。学生 前往留学的中国高校主要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 国语大学和山东大学等。国际学院做出这样的安排,其 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到中国知名高校留学,使泰国学生 有机会在全汉语语境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和对中国的认知能力,以适应泰国各领域和各层次对通 晓汉语和熟悉中国情况的人才之需。学生们也都认为, 这样的教学安排使他们得到更多与中国人交流的机会, 理解中国人的想法、性格、文化,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汉 语水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感到,学生到中国留学一 个学期后,汉语水平普遍有所提高,有些学生格外突出。 据学生自述,他们的做法就是尽可能与当地民众接触和 交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汉语听说能力。有的学生在 留学期间,还和一些中国人交上了朋友,回国后仍然保持 联系,有些中国朋友给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多帮助。

总之,从中国研究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对自己 的汉语能力抱有信心,认为凡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即使 未能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考过五级是不成 问题的。事实也证明,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后获得了汉语 水平考试六级证书,为他们的就业和到中国高校继续深 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至于中国研究专业学生因重视汉语语言能力而报 考该专业的原因,有较强的经济驱动因素。在问卷调查中,有 19% 的同学明确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为 了将来有更多的机会跟中国人合作。因为该专业不仅有 助于同学们提高汉语水平,而且还给他们讲授了很多关 于中国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对中国现实问题的介绍和分 析等内容。此外,到中国留学的安排,使他们有机会了解 和体验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认识很多中国朋友,他 们中的一些人将来可能成为自己或者家族企业的合作伙 伴。笔者也曾遇到多名学生在赴中国留学前,询问关于 在中国开展商务合作的问题,有些学生还要求给他们介 绍一些相关的人脉。

學生选择中国研究专业时的实用倾向,也体现在他 们对课程的爱好取向方面。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 65% 的学生表示他们最喜欢的科目是经济课和法律课,原因 是这两个科目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好处。他们认为这两 个科目的内容能够和学生的家庭生意相配合,能够让学 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经济体系,帮助他们选择与中国合 作的方向和具体领域。而中国法律课程,特别是关于中 国商法和经济法的内容,是外国人与中国做生意时所需 要了解的。通过学习中国法律,学生们将来跟中国人做 生意时就能够避免出错,遇到问题时,也能够用相关法律 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该专业的学生还认为,老师的一些教学方法,如学生 有机会进行案例的讨论和辩论能够使学生通过充分发挥 自己的分析能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决定采取应对 争议的方式,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积累了知识。

正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学习汉语的目 的,因此学习相当努力。学生普遍认为汉语很难学,但各 自认为的难点所在却有所不同。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 有 41%的人认为汉字特别难写、难记和难以准确应用; 有 30%的人认为掌握汉语词汇比较困难,因为它们由多 个汉字组成,而不同的字有时发音相似,容易混淆词义; 另有 12% 的受访者认为汉语语法很难;觉得发音、口语 和听力最难的受访者比例则分别为 8%、5% 和 4%。虽 然认为学习汉语有较大的难度,但学生们还是努力发挥 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困难,并摸索和总结出一些在课堂以 外适合个人情况的学习方法。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 观看中国电视和电影是最受欢迎的学习汉语方法,以占 受访者 45% 的比例而居首位。这部分学生还认为,看中 国影视节目不仅有助于学习汉语,而且还可以了解中国 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状况。其余的方法依次为:和中国朋 友聊天,占受访者的 31.6%;请辅导老师,占 7.7%;利用 电脑或者手机软件自学,占 7%;而采用未做说明的其他学习方式的占 8.3%。有的学生由于对中国影视十分着 迷,在校期间就开始从事中国影视的翻译,毕业后则以此 为业,为把中国影视作品介绍给泰国观众做出了贡献。

通过在国际学院中国研究专业四年学习,大多數学 生能够实现提高汉语能力,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以便在毕业后谋取更多、更好的就业和深造机会的 目标。根据法政大学 2015 年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 查数据,国际学院毕业生初次入职时的平均收入水平与 该校其他院系相比,处于排行第三的较高水平(排名第 一的是商业和会计学院,人均收入为 38,652 泰铢;第二为政治学院,人均 34,225 泰铢;位于第三的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人均 31,116 泰铢,其后的经济学院和诗琳通国际理工学院则分别为 29,455 和 29,245 泰铢)。据近两年 国际学院中国研究专业的毕业生介绍,他们由于汉语应 用能力以及对中国各方面情况的了解程度优于其他学校 或者院系汉语专业的毕业生,因此在求职和待遇方面都 有一定的优势。有些到在泰国的外资企业任职的毕业生, 起薪就在 4 万泰铢左右。这些情况说明,法政大学国际 学院中国研究专业的办学是比较成功的。

正因如此,在调查问卷问及学生对国际学院及中国 研究专业的满意度时,80% 以上的受访者感到很满意。 从具体成果来看,首先是学生的语言水平得到较大程度 的提高。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5% 的受访者在毕业前至 少已经获得了汉语水平考试五级证书,达到了到公司求 职或者去中国读研以继续深造所需的汉语水平要求,为 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次,受访者普遍认为,中国研 究专业所教授的通识课程,使学生能够对中国各方面的 情况有了初步但全面的了解,为毕业后工作或继续学习 提供了条件。有的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返校时说,过去以 为通识课程在工作中可能用不上,但在实际工作中用处 很大,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客户对自己的认可度,而且用 人单位也会更加重视自己的作用。

三、几点思考

作为一个在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任教的外籍教员, 笔者先后承担过“中国经济体制”“商务礼仪与中国文 化”“中国哲学”“中国法律制度”以及“研究论文”写 作等通识课程的授课工作。如前文所述,与此同时,笔者 也是把这项工作作为自己长期从事的东南亚研究的一部 分,因此,对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思考。

应当看到,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设立 中国研究专业,实际上是以该校自己的资源搭建了一个 泰中文化交流的平台。今天,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民心相通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中国 文化要走出去,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这与泰国高校设立中 国研究专业,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加强与中国全面合作 的目标是相契合的。身为在该专业任教的中国教师,是 这一重要事业的参与者,负有非常光荣的使命和重要的 责任。因此,如何摆正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办好中国研究 专业,为泰国培养更多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人才,不断促进 两国关系的发展,使泰中友谊代代相传,是我们应当深入 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在泰国大学本科生中培养中国 研究人才的难度。因此,要关爱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理解 和掌握相关课程知识时所遇到的困难。不言而喻,法政 大学国际学院中国研究专业的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呈现出 非常明显的差异,往往造成在同一个班里,有的学生“吃 不饱”而有的学生却“吃不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 究竟是“就高”还是“就低”,就成为一个经常会遇到的 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有必要深入到学生当 中,充分了解不同类型,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困难比 较大的同学的情况。例如,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 示,有    52% 的学生反映通识课的内容大多听不太懂。有66.6% 的受访者认为通识课所学的内容难度较大,因为 他们缺乏关于中国经济、法律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的基 本知识。即使是过去已经学过多年汉语的学生,在校期 间所接受的也主要是汉语的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训练, 没有接触过关于中国的专业知识课程。而在进入法政大 学国际学院之后,由于他们的专业是中国研究,所以必须 学习相关的专业课,导致他们一时难以理解课程的内容。 有些学生由于感到课程很难而丧失了学习兴趣。例如, 有些偏重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学生就不喜欢法律课,而 且由于对该课程缺乏兴趣,就觉得内容越学越难。

据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导致这种现象 的原因,一是有些学生的语言能力比较差,确实听不懂; 二是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甚至在课堂上跟朋友 聊天;三是大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调查 结果显示,有 40% 的同学下课后根本不复习,只有 8% 学生会用两个小时以上复习各门课程所讲的内容,因此 前学后忘。从教师方面的原因来看,学生认为有的老师 授课时语速比较快,由于学生的听力水平参差不齐,导致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能听得懂,有的学生听不懂。

实际上,在对 2017 年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前, 笔者就一直在探索如何针对学生情况探寻行之有效的教 学方法。针对课程内容太多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突出课程重点,删减次要部分,帮助学生学会抓要点和分析问 题的方法。笔者认为,由于学生的水平相差较大,难以面 面俱到,因此只能够尽量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多数学生能 够跟上,对于感到“吃不饱”的学生给他们另行推荐一 些相关书籍和参考资料,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解 答。

有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表示,如果课程的内容 比较难,自己就会感到绝望,也不想继续练习和复习了。 而且,如果得不到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弃学的念头就更加 强烈。在问卷调查中,有 32% 的学生认为互帮互学是一 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因为同学们的年龄 相仿,相互间的沟通没有什么困难。在课堂上听不太懂 的内容,课后听同学们的解释就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同 学之间很容易见面,随时可以互相帮助。此外,通过学习 方面的互帮互学,也能够加深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 谊。因此,笔者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同学间团结互助的重 要性,鼓励学习较好的同学帮助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共 同进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针对很多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的情况,教师 要反复对学生强调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2017 年毕业 的学生是笔者从他们上二年级时就教过的一届学生,因 此,他们在问卷调查中也反映出对预习和复习重要性的 认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 66% 的受访者认为“课前 预习课程内容,课后好好复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好 方法。他们认为,如果先预习,了解一下课程的内容,课 堂上就比较容易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此外,课后回家 也需要复习当天学过的内容,有哪些不太了解或者觉得 老师说得不太清楚的地方,改天也可以请老师再做讲解, 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针对问卷调查中有 22% 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听不 懂的学生不敢告诉老师,也不愿意去问老师,因为怕老师 责怪他们笨和懒,结果导致对课程内容不理解的现象,教 师应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尽量消除他们的顾虑,同 时要特别谨慎,避免因为一些不当言语而伤害学生的自 尊心。

对学生明显违反规章和课堂纪律的现象,如在课堂 上交头接耳、吃东西等等,绝不能够听之任之。在问卷调 查中,有为数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不遵 守纪律,大声说话,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听讲和学习。笔者 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课堂纪律,随时提醒爱上课聊天的学 生不要影响其他同学,维持了较好的课堂秩序,确保了教 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为了提高中国研究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还必须 处理好与本地教员的关系。如前所述,近年来国际学院 招聘了多位从中国高校学成归来的泰国青年教师,他们 已经成为中国研究专业师资队伍的主力军,多门有关中 国的通识课程也都由他们来承担。这些年轻教员的特点 是,年龄与学生较接近,彼此易于沟通和理解;他们是本 土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方面没有语言和文化障 碍;他们有在中国长期学习和居住的经历,对中国情况也 相当了解,因此在中国研究专业教学方面具有较大的优 势。因此,作为外籍教师,应与本地教员加强联系、沟通 和交流,及时了解和吸取他们的有益经验。例如,当笔者 得知,有一位青年教师讲授的“中国历史”课程得到学 生们的好评,即请他介绍教学情况和经验,虽然无法照 搬,但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同时,有些本地青年教师也迫 切希望提高自己的汉语和教学水平,只要他们前来求教, 笔者也会尽可能全面地给其耐心讲解所提出的问题。总 体而言,无论是本地还是中国籍教员,都有一个共同目 标,那就是把国际学院的中国研究专业办好,培养出更多 更好的懂汉语、知中国的人才,为推动两国关系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注   释:

①关于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中国研究”专 业的介 绍,请查阅 http://www.pbic.tu.ac.th/chinese-studies- program/。

② 2017 年 3 月,筆者结合毕业班作文写作辅导课程的教学需 要,组织和指导将于当年毕业的学生就“华人的认同问 题”“为什么选学中国研究专业”及“泰国人看中国和中 国人”等 3 个主题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和宣讲。参加调研的该届毕业生共 96 名,其中大多数 为华裔,也有少数泰族及外籍学生。本文的论证主要基于 这一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与历届学生的交流成果。

作者:杨保筠

第二篇: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共同实施高职本科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 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共同实施高职本科教育是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一些省市自治区已在高职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今后,政府应加强统筹协调,深化高职本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高职本科教育的各项配套政策;试点高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深化校企在本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过程与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提高高职本科教育的质量;全社会应为本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 本科高校;高职院校;高职本科教育;职业教育

目前,一些省市自治区的高职教育仍全部为专科层次,但高职教育作为完整的高等教育类型,亟需完善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河南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共同实施的高职本科教育就是现阶段为构建和完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一、国内外开展高职本科职业教育的实践

(一)国外开展高职本科教育的实践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美国的普渡大学在1967年开设了市场营销、商业行政管理等高职技术相关专业,学生毕业时可获学士学位证书。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广泛推广“生计教育运动”,促使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形式和内涵上进一步融合,约300所左右的高校相继增设了高职类本科专业。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后,联邦德国开始逐步将一些三年制高职院校升格为四年制应用技术大学,进一步提升了联邦德国的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和整体实力。

(二)我国实施高职本科教育的主要途径及模式

主要途径:普通本科高校举办“高职学院”实施本科教育;普通本科高校直接举办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举办本科层次高职教育;一些高水平高职院校的优势或特色专业实施高职本科教育;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合作联合开展并实施高职本科教育。

培养模式:是以湖北为代表的“3+2”培养模式。如湖北工业大学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3年,学习期满后,经考核测试合格,进入普通本科高校进行为期2年的学习[2]。二是以天津和浙江为代表的4年制培养模式。如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与天津师范大学[3]、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工商大学等实施的本科教育。三是以广东为代表的“2+1+1”、“2+1.5+0.5”培养模式。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采用2+1+1模式[4],即学生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在本科高校就读,第五至六学期在高职院校就读,第七至第八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广东嘉应学院与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采用“2+1.5+0.5”培养模式,即学生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在本科高校就读,第五至七学期在高职院校就读,第八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二、河南实施高职本科教育的试点院校、基本原则、最终目标及责任划分

試点院校:河南省政府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结合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的意愿与发展定位,确定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试点高校。首批试点的高校多数是正在谋求转型发展的本科高校,试点的高职院校都是国家、省级示范性或骨干高职院校。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2015年河南工业大学与河南化工职业学院等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开始共同实施高职本科教育,具体见表1。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试点先行与示范引领。二是坚持分类推进与需求导向。按照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科学定位高校的人才培养类型、服务面向、质量标准要求等,提高高校主动适应人才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能力。三是坚持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加强高职教育顶层设计,增强高职教育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省级政府在高职教育改革中的统筹作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融合。

最终目标:引导一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促进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院校或骨干高职院校做大做强;试点高校的就业质量显著提高;服务河南区域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显著增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更加完善。

责任划分:本科高校主要负责招生与录取,学籍管理,毕业证、学位证发放等工作。高职院校主要负责学生学习地点的保障,日常学生管理,日常教学与管理,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性教学及其管理,顶岗实习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等工作。双方共同制定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本科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督。

三、河南省本科高校与高职院共同举办的校本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

(一)本科专业设置

河南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的本科专业设置既充分发挥了本科高校的专业优势和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又对接了河南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如河南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点;河南化工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紧缺型人才培养专业、省级骨干专业。根据双方的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2015年共同举办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郑州轻工业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5];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一体化专业是河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品牌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根据双方的学科和专业优势,2015年共同举办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等,详见表2。

(二)强调学生技能培养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整体思路是以培养河南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一线本科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示范引领、试点推动,促进高职本科教育更加有效、直接地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服务。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特点:一是课程模式的职业性。各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学生需要考取的资格证书和所要达到的技能标准三者实现了深度融合。二是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三是注重考核学生的技能。四是突出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特色。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能以提高本科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注重发展内涵,突出特色,使“企业化教学、职业化教育、素质化培养”的办学模式和“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加强。

四、河南省高职院校实施本科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高职院校本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试点高职院校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本科专业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制度,有计划安排本科专业课教师到企业一线去考察和学习,提高本科课程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断提高。支持专业教师通过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及考试,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通过脱产进修、在职学习、顶岗实践、国内访学等形式,提高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河南化工职业学院实施了“充电”“青蓝”“双师”“名师”工程。组织教师参加技能竞赛,以赛促建,把技能竞赛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行业标准与岗位工作过程紧密对接。通过举办说课比赛等活动,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在本科教学领域的运用。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试点高职院校都制定了本科课程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加强对本科课程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有计划有意识地从企业行业聘请一线能工巧匠、高级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本科课程兼职教师,建立了一支业务能力强、数量适中、相对稳定的本科课程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承担的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不断增加,达 50% 以上。

(二)高职院校本科专业的课程建设

1.本科专业的课程内容

各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密切合作编制本科课程标准,确定本科教学内容。一些教学单位实施以赛促建,把本科学生技能竞赛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行业标准及工作过程紧密对接。一些本科专业引入行业企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技术标准开发本科专业课程,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本科课程。一些本科专业积极进行核心課程教学模式改革,着力构建“校企融通、学做一体”的本科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一些技能课的教学场景放在企业,把以课堂间接传授知识为主的育人环境与直接取得实际能力和经验为主的现实环境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了教、学、做三位一体。加大经费投入,试点高职院校正在建设一批实用的本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教学方法与手段

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如河南化工职业学院本科课程大力推行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所有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都进行了项目化教学设计,在专业教学中广泛采用讨论法、案例法、六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本科课程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突出教师课堂的“教”与学生的“学”和“做”相结合,强化本科学生动手“做”的比重和环节,以“做”促“教”,以“做”促“学”。课程的考核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课程实施了“考核+技能证书”的考核方式。

(三)高职院校本科教学的管理

1.本科教学的管理规范

高职院校都建立了院系两级本科教学管理体系,成立本科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织。规范本科教学的管理制度,健全了本科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各教学单位制定了严格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监督制度,将教学管理重点放在教学实施过程之中。各校教务处都配备了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构建了教学与管理信息交互和共享的网络化平台,提升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常亲临本科教学第一线检查、听课;本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高职院校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和质量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成立由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开展听课和评教工作;学生处、教务处负责本科教学质量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各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

(四)高职院校本科课程的实践性教学

1.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高职院校把本科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作为本科专业教学核心环节纳入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主动吸引行业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岗位分析,一起确定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使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明确各专业实践课程与项目的实训目标、实训组织、实训时间、实训条件与要求、实训内容、实训程序和实训考核等,落实课程各实训项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人员、教学资源、教学要求、时间安排、仪器设备和考核评价等。高职院校把技能竞赛标准与行业标准、工作过程及职场岗位要求紧密对接,积极鼓励本科专业相关教师模拟职业大赛参赛项目,探索出一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本科课程教学模式。

2.实践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本科课程实践教学标准,成立院系两级督导管理体系,建立一支校企结合的本科实践教学团队。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如河南化工职业学院制定《本科实践教学工作规程》制度,成立院系两级、专兼结合的教学督导队伍,建立专职本科实践教学管理队伍,为各本科专业配备专职实践管理人员。

3.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设施完备。如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本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由32个专业实训室、1个引企入校的4S店和1个驾驶训练考试中心组成。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生基础训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训教学、开展社会培训等任务。河南信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投资800余万元在校内建成了集汽车整车销售、配件销售与管理、售后服务、汽车技术服务为一体的4S店,建成了“校中厂”,为校内本科学生提供了真实性生产实习环境,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为营造测量实训环境氛围,培养本科测绘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按照“真实测绘产品、真实作业流程、真实职业氛围”的设计原则,根据校区地形、建筑形式与分布特点,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与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共建实训场,共建内容包括实践环节教学实施体系、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场馆环境设计和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等。

校外實习基地建设质量高。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本科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由汽车制造厂、汽车销售服务4S店、专业保险评估公司等多家企业组成,主要承担本科专业学生轮岗实习、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及专业课教师学习进修等任务。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系先后与深圳深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中船重工713研究所等多家企业进行全面合作,充分利用企业产品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实施合作项目,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机制,实现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五、河南省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共同实施高职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本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国家和全社会为其营造良好环境。目前人才培养的内外部环境、现实条件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联办高校还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部分专业设置缺乏市场的适应性,专业建设没有考虑高校本身的专业优势、特色及产业需求;一些高职院校的本科专业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有待提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和质量与本科专业的需要尚有一定的差距;校企合作缺乏长效运行机制;人才培养的配套制度不够完善。

(二)对策

1.试点高校应成为高职本科教育的积极实践者

联办高校应明晰高职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和改善本科专业设置;深化本科专业课程改革,创新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注重本科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强化本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区域现代企业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过程,强化本科学生素质培养;高职本科教育应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明确发展定位,建立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建立与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创新高职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本科专业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促进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本科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积极发挥区域和行业作用,探索研究生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

2.政府应成为高职本科教育的坚强后盾

加强对高职本科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对联办高校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逐步扩大联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试点本科专业建设经费上予以倾斜;积极探索高校分类设置与管理,完善高职本科教育评估体系;加大办学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大力培养本科专业高水平“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应将联办的本科专业的高水平师资培养纳入省级人才支持项目,支持试点高校本科专业加大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支持试点本科专业的教师国外访学,开展本科专业的国际合作,在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中适当增加试点本科专业教师的选派计划。加大对本科专业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积极促进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试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相结合走出去办学;对试点本科专业教师以技术、知识等要素入股的企业应予以政策倾斜和支持,企业对本科专业捐赠的实验实习实训设备、设立的培训基地应依照国家教育捐赠的相关优惠政策规定给以税收优惠;扶持试点高校与企业共同建设本科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3.全社会应积极营造本科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行业企业应积极参与高职本科教育人才的培养;加强政策宣传的力度,坚定高职教育改革的信心,为高职本科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广泛动员各部门、用人单位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本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研究;组织新闻媒体及时宣传和报道试点高校共同实施高职本科教育的先进经验。

总之,高职本科教育需要政府部门、联办高校、学生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多方合作、多元评价、协同育人、共建共享”的长效运行机制,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本科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洪浩.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6(2):117-120.

[2]2015年湖北省高职与本科院校接力培养“3+2”型人才-29个专业招收技能型本科[EB/OL].[2015-04-18].http://www.jz100.com/thread- 614197-1-1.html.

[3]天津:今年启动四年制高职教育改革试点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2(7):12.

[4]高金花.今年广东省首试本科高校与高职联合培养本科生[N].信息时报,2013-06-15(A4).

[5]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与郑州轻工业学院联办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EB/OL].[2015-05-29].http://www.haedu.gov.cn/2015/05/29/1432886924378.html.

Study on Undergraduate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lemented Jointly b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Mingjie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graduate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Zhang Mingji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42)

作者:张明杰

第三篇: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评估研究

摘要:根据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评估的实践,在肯定其以评促建促改作用的同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评估的正面导向功能,抑制负面效应。一方面以“基本+特色”改进评估标准及评估指标体系,引导不同专业差异发展,形成各自特色;另一方面改进评估方式方法,建立以内评为主,内外结合的长效机制,降低评估成本,提高评估效率与实效。

关键词: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评估

教育部自2003年开始对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为期5年的评估,首轮有589所本科院校进行了评估。2006年3月又启动了工程专业认证。2009年又进行了新一轮教学评估方案研究,即分类评估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研究。湖北省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省属本科院校,独立院校的“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专业教学评估是高校教学评估最重要的内容,从湖北省“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来看,评估起到了鉴定、导向、诊断、促建促改、激励的作用,但如何提高专业评估正面导向性、抑制负面效应,节约成本,提高实效,鼓励不同类型高校的专业形成特色,差异发展,就需要不断深化研究。现对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专业教学评估改进与创新进行探讨。

一、“基本标准+专业特色”的质量评估标准

新的专业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一方面要提高评价指标构成要素及内涵设计合理性;另一方面鼓励各专业突出特色,而不是趋同化。提高专业教学评估的说服力。评价质量标准分为两部分:专业教学评估基本标准的指标构成要素及内涵,具有基本要求的引导功能;专业特色部分有引导专业差异发展功能。

(一)基本标准

1、专业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这是目标导向要素,属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应有5年的发展规划及相应的发展目标、实施方案。有符合本校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建设与教学运行质量。这是过程评估的核心要素。课程教学运行质量必须要有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大纲,有知识点及知识掌握、应用、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单元,应覆盖主干课或核心课。教师认真执行大纲,按大纲编制教学日历、教案、选用教材、考试命题、评分及试卷分析,并按评估反馈予以改进。对主干课以优质、精品课为目标,有计划进行重点建设、教学改革。

3、实践教学运行质量与基本建设。这更是过程评估的核心要素。因为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院校应重点改进的薄弱点。实践教学运行质量对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体系所包括的实践类型,每个类型所包含的实践环节,每个实践环节的学习目标、技能点及最小时间,应有分类型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创新实践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大纲及质量标准,教师认真执行实践教学大纲,按实践教学大纲指导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思维、方法、能力训练,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或选用相应的教材,进行以技能测试为主的考核命题、评分及技能测试分析、反馈改进。并对核心技能培养环节质量平台进行重点建设与教学改革。

4、师资队伍。这是关键要素,人的因素第一。数量、结构是重要内容之一,而教师风范、水平及发展更是关键。对专任教师若局限于专职、自有,对独立院校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从全国独立院校来看,不少高校之所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的已发展到培养研究生层次,重要原因是对举办高校、名校优质教师资源共享运作较好的结果。所以,基本标准的重点应放在专业负责人及团队的责任心、师风、教学水平、指导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研究实践成果、以科研促教学的效果及教师的发展提高。这对地方高校、独立院校更具有积极的正面导向功能。

5、支撑条件。这是质量保障要素。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运行质量必须有相应的教学设备设施、实验与实习实训基地、图书与网络资源、教学经费投入支撑条件。这一方面要以本科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考察其资源配置、动态发展建设情况;另一方面更要看其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满足教学的情况,以及产学结合等利用社会资源情况。

6、教学管理。这也是质量保障要素。首先,从内涵来看,不仅只限于文件、制度及质量监控,应包括约束与激励两个方面。既要有教学基本规范制度、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运行质量的教学文件及内部监控,又要有政策导向、激励措施方面的制度。其次,从层次上看,应包括院校层次和系、专业层次。院校层次应有包括岗位职责、约束与激励方面的规章制度、管理文件汇编。全校各部门及各专业都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执行规章制度。系、专业层次,一方面要认真执行学校一级的规章制度、质量标准规范;另一方面是课程教学运行质量、实践教学运行质量的教学文件制定与执行,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试卷、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创新实践等内容。

7、学生培养质量与发展。这是综合效果因素。一是内部教学过程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素质、能力、知识要求。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要求、这是教学运行过程与教学管理综合反映的重要内容。二是外部社会评价。招生、就业情况,实习单位、继续深造考研单位的评价是一个方面,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及评价是重要的方面,并且不局限于典型代表,主要是对大多数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

(二)专业特色

把基本标准主要定在核心内容、最基本要求方面,而同时鼓励各专业总结、提炼特色,发展特色,将两者结合起来评价其合格或待观察、不合格。上述7个基本标准方面不同高校可从其中1个或几个方面彰显其特色。

人才培养特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网络资源开发与建设、资源共享与利用、行政管理与评估督导相结合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等,都可以作为发展专业特色的内容。

二、内外质量评估结合,形成长效机制

专业教学评估有内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以政府委托中介机构的外部质量评估应该坚持进行,湖北省专业教学评估,采用数据先行、公开透明、十项专题评估、学校自评与同学科专家抽查诊断评估等创新性做法,值得全国其他省市学习、借鉴。建议教育部予以推广。在发挥外部质量评估、专业性深层次诊断的同时,更要使高校本身建立内部质量。评估制度,扭转或缓解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的被动对付评估的现象,真正达到“以评促建、促改”和“持续改进”的目的。

建立以高校内部质量评估为主,学校内部质量评估与社会外部质量评估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的评估主体的作用。

第一,建立高校专业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制度。教育部正在委托有关高校进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高校应按学期、学年或年度采集基本状态数据,并建立学校相应数据库。状态数据统计纳入平时教学归档与统计工作。

第二,建立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毕业生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对学校专业教学的评价及其满意度调查材料,既是内部质量评价与改进专业教学的重要依据,更是外部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三,建立与完善高校内部质量评估监控体系。有的高校建立了教学行政管理与评估督导协同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值得其他高校学习与借鉴。

第四,设立高校评估督导的组织机构,实施内部各类教学评估、督导工作,使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常态化,有利于外部质量评估与内部质量自我评估有效衔接,在不增加集中性时间精力投入情况下,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第五,发挥高校教师、学生、管理干部参与专业教学评估的主体性、积极性。要减少教师、学生对教学评估的压力与思想顾虑,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在教学评估中的主体作用,一是高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鼓励教师树立质量至上的质量意识,加强育人为本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形成为人师表的教师风范。这是课程教学运行质量和实践教学运行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也是发挥评估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二是高校内部质量评估要重心下移。鼓励与引导教师以质量主人翁理念作指导,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执行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教学大纲。建立教师自我教学评估制度,定期在教学团队汇报、交流,相互促进。三是教育与引导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与心血的付出。不仅自己要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学习,而且要支持教师执行学校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质量标准,按要求完成作业、实验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以诚信心理参加考试,实事求是评教。

第六,各省市教学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有相对稳定的委托评估机构,以利于社会专业教学评估的数据、资料积累,使专业教学评估不断深入地进行研究、改进与完善,不断提高社会教学评估的公信力、说服力。

三、降低评估成本,提高评估实效

第一,改进专业教学评估的方式方法,使评估成本最小化。不仅按“基本标准+专业特色”评估模式,采取评估内容以重点、核心为主,最基本内容与专业特色结合为原则,改进评估方法。同时,以加强内外评估对接方式,大大简化外评所需材料增加的工作负荷量。使学校自主地做好内部质量评估基础性工作,如一方面建立教学状态数据收集、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专业年度计划与工作总结以及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等的归集归档制度;另一方面建立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运行质量的专项检查、督导、评估制度。那么,外部质量评估,在学校自主地、常态性的内部质量自我评估基础上进行,对于备查档案材料可大量简化。学校在提供学校内部质量自我评估报告等材料的基础上,外部质量评估的专家组,只要调主干课程教学质量运行材料,主要实验、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运行的材料为主,再学校提供反映专业特色的材料以及外评专家组对有疑问需要提供的材料,并安排好外评专家组实地考察活动。这样,避免学校迎评压力影响正常教学工作,降低评估时间精力投入成本,促进专业教学评估由“重结论、轻过程”向“重过程、重建设”转变。

第二,坚持“以评促建”、“持续改进”的原则,形成“评估-动态改进”机制。教学评估,一般分学校自评、外评专家进校实地考察评估、整改三个阶段。专业教学评估、建设也应按三个阶段运作,即外评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中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工作建议,评估专业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改进。省委托的评估机构可根据情况,对已通过的专业中部分专业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并且以5年或3年为有效期。对于待观察、未通过的专业,应再按不同情况进行有问题项目评估或专业再评估,及相应处理意见。这样,促使内部质量评估与外部质量评估相互作用,促进专业不断以评促建促改,形成持续改进与提高的良性循环。

第三,专业教学评估应与其他专业性评估有机结合,提高评估效益。我国工程专业认证已在小范围试点基础上逐步展开,工程专业认证与专业评估的专业范围、评估内容等有不同,但工程类专业占我国高校1/3以上,我们要研究工程专业认证的认证原则、质量标准、认证程序,使专业评估与工程专业认证应尽可能结合。另外,对于独立院校、新建院校还有各专业的学士授予权的评审问题。建议在对学校学士授予权整体评估的基础上,对于同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专业教学评估已通过的专业,就可否简化专业学士授予权评估的工作,以上报学士授予权评审材料为主,提高专业教学评估效率效益。

参考文献:

1、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08][Z].

2、王艳玲.抓两次参评机遇,创新教学评估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8(43).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高教研究与评建办公室)

作者:汤 堃 彭 鹏 王培根

上一篇:消费信贷立法论文下一篇:教育课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