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刚性过度而柔性不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既强化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又实现个性化培养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应用刚柔相济的管理理念,提出在重点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时,要在教学控制与教学自由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本科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科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关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问卷调研及师生需求分析

摘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管理秩序和教学质量,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高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其在各院校均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研形式旨在了解高校师生目前对学校教学管理现状的看法,分析出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广大师生对高校教学及专业培养等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调研;需求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按照学校的教育方针,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等手段,调动、组织、协调和指导有关人员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高校各项教学任务并达成教育目标。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是整个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要基础,也是保障高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中枢和纽带[1]。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管理秩序和教学质量,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高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其在各院校均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目前,各高校虽然在教学管理方面尽量调动一切必要资源以保证教学质量,但因其教学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等因素所致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高校广大师生教学和专业发展的需求。一些学者注意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做了大量相关研究工作,希望能逐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2,3]。由本人负责的2015年天津市教育系统专项调研课题——“应用互联网思维构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其中设计了调研问卷,旨在了解高校师生对目前教学管理现状的看法、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师生的需求。

二、调研方法

1.调研形式:书面问卷调研。

2.调研对象:天津某高校随机选取各专业部分教师和在校生以及教学行政管理人员。

3.问卷设计:应清楚记录答卷者基本资料,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督、教学基础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培训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问卷在首页清楚说明本次问卷调研项目来源和调研目的。

4.调研过程:本问卷调研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由调研员发放问卷,在规定的时间内再由调研员收回问卷。符合答题要求并回答全部问卷问题者方为合格答卷。

5.资料整理及统计:由项目组成员与实习学生共同进行问卷资料的整理及答案的统计工作。统计方法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进行趋势分析。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教师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1.接受调研教师基本状况分析。

表1显示,本次收回教师合格答卷共计95份。年龄在40岁(含)以下占75.8%,年龄在40岁以上占24.2%;教龄在10年(含)以下占69.5%,教龄在10年以上占30.5%;副高级职称(含)以上教师占22.2%,副高级职称以下教师占77.8%,其中中级职称占53.7%;分别从事基础教学、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实习课程教学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

2.关于高校教学计划方面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95份问卷中有59.0%~88.4%的教师认为在高校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有必要邀请社会有关专业机构或人士参与,需要进行人才需求的社会调查和充分听取有关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有22.1%教师认为在高校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高校行政权力的介入对学术权力的影响很严重。

3.关于高校教学运行方面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95份问卷中有27.4%的教师认为在高校教学运行管理过程中涉及各部门之间经常存在职责不明、工作中互相推诿和扯皮现象等现象;有70.5%的教师认为在高校教学运行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并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在目前高校教学运行过程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及教学运行秩序的稳定性方面,有84.2%~99.0%的教师认为很稳定或基本稳定。

4.关于高校教学质量监督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95份问卷中有65.2%~68.4%的教师对目前高校正在执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感到很满意或满意;有44.2%教师认为在高校有必要建立校外专家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有68.4%的教师认为高校应该建立更为全面、高效、客观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和机制。

5.关于高校教学基础建设方面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95份问卷中有53.7%~75.8%的教师认为目前高校在学科建设、课程教材、实践基地、师资队伍、教学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做得很好或较好;有63.2%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另有65.3%的教师认为目前高校教学基础建设工作与学校未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6.关于高校教学人才培养方面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95份问卷中有62.1%~85.2%的教师均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理论部分占主导、实践部分易被忽视的现象,存在缺乏社会用人单位深度参与的现象,存在对相关学科的交融性考虑不足的现象,存在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及缺乏科学的动态评价体系。

7.关于高校教学专业培训与学术发展方面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95份问卷中仅有36.9%~45.3%的教师认为目前高校教师的专业培训及学术发展体系与制度完善程度、项目推动情况及在满足教师发展需求方面做得很好或较好;有62.1%~94.8%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教师的专业培训及学术发展及应建立教师专业培训及学术发展的评价机制。

8.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方面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95份问卷中仅有45.3%~51.6%的教师认为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方法的战略眼光和创新意识、内部治理结构及信息化管理程度很好或较好,有53.7%~70.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建立高校教学管理绩效考核和督导机制及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科学化、动态化和便捷化管理。

(二)关于高校教学管理学生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1.接受调研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表2显示,本次接受调研并收回合格答卷涉及不同专业的学生共计197份,其中年龄在21~25岁占73.6%;本科生和研究生基本各占一半;分别处于基础教学、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等不同学习阶段。

2.关于高校教学计划方面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197份问卷中有87.3%~89.9%的学生认为在高校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除专家外有必要听取有关学生的意见及进行人才需求的社会调查,有56.1%~62.9%的学生对高校通识(基础)课程的设置、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及学分设置的合理性表示很满意或满意。

3.关于高校教学运行方面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197份问卷中有80.2%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比较重视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有69.5%的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很满意或满意;但对学校选课制度及补选、退选流程整体上仅有47.7%的学生认为很满意或满意;有80.7%~92.9%的学生认为目前在高校教学运行过程中任课教师及教学运行秩序很稳定或基本稳定。

4.关于高校教学质量监督方面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197份问卷中有70.6%~87.3%的学生对目前高校正在执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等很满意或满意;有51.8%~60.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引进校外人士及专家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并建立更为全面、高效、客观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和机制;另有高达71.6%的学生就教师教学方法表达意见的方法愿意采用电子网络方式。

5.关于高校教学基础建设方面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197份问卷中有54.4%~58.4%的学生对高校教学教材的选定、教学环境设施及实验室设备、教学实习基地很满意或满意;而对学校图书馆建设、学校网络及信息化设施满意度仅为39.1%~42.2%。

6.关于高校教学人才培养方面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197份问卷中有69.5%~86.3%的学生同意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理论部分占主导、实践部分易被忽视的现象,存在缺乏社会用人单位深度参与的现象,与就业实用性存在一定差距的现象,存在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另外,有高达76.7%以上学生就人才培养方案表达意见的方法愿意采用电子网络方式。

7.关于高校教学专业培训与学术发展方面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197份问卷中有56.2%~64%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学术报告及专业讲座、专业培训安排情况很满意或满意,有68.0%的学生认为目前高校专业培训及学术发展项目对学生就业有必要,有40.6%的学生愿意通过电子网络途径获得课外相关专业及学术信息,有57.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建立长期专业培训机构。

8.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方面问卷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197份问卷中有50.2%~52.8%的学生认为目前高校教学管理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并非常关注或关注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有56.9%~71.1%的学生认为高校教学管理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科学化、动态化和便捷化管理,仅有47.2%的学生认为目前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学生的需求。

四、讨论

本次问卷调研旨在了解高校师生目前对学校教学管理现状的看法,分析出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广大师生对高校教学及专业培养等方面的需求。由于本次问卷调研仅集中在一所高校且教师与学生的调研样本数量有限,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的统计方法所反映出的结果也只能作为一种趋势性分析和参考,希望引起高校有关部门的重视。

综合分析高校教学管理教师及学生问卷结果,我们发现在很多方面教师和学生有着趋势一致的看法,而有些方面教师和学生又有自己特殊的需求。在大部分教师及学生表达了对高校目前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督、教学基础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培训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认可和满意度基础上,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均认为在高校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有必要邀请社会有关专业机构或人士参与,并需要进行人才需求的社会调查及听取有关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师生双方多数均认为高校教学管理应建立更为全面、高效、客观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和机制,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相一致。调研表明在高校教学基础建设方面学生对学校图书馆建设、学校网络及信息化设施满意度较低,学生愿意通过电子网络表达自己意见或提出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高校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本次调研发现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均认为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存在理论部分占主导、实践部分易被忽视的现象,存在缺乏社会用人单位深度参与的现象,存在对相关学科的交融性考虑不足的现象,存在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及缺乏科学的动态评价体系,这种调研结果也印证了一些学者的担心,这些现象足以提醒高校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在专业培训及学术发展方面,大多数教师均认为有必要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教师的专业培训及学术发展及建立教师专业培训及学术发展的评价机制,这与某些学者研究相近,而大多数学生也希望建立长期的专业培训机构。对于未来高校的教学管理多数教师与学生均认为有必要进行深化改革,建立高校教学管理绩效考核和督导机制,并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科学化、动态化和便捷化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师生的期望。前已述及,本次调研仅作为一种趋势分析,问卷中一些选择相对数较高的问题提醒我们要有所重视。高校也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及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包括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督、教学基础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培训等方面通过建立先进的信息化平台以满足高校教学管理和师生专业培训和发展的需求是一个发展大方向。

参考文献:

[1]杜贺翔.高校教学管理系统[D].长春师范学院,2012.

[2]雷源.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5,(13):134-135.

[3]刘兵.对高校教学计划管理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5,(13):105-106.

作者:李庆

本科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篇2:

高校教学刚柔相济管理目标、内容及任务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刚性过度而柔性不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既强化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又实现个性化培养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应用刚柔相济的管理理念,提出在重点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时,要在教学控制与教学自由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把握好刚性与柔性的度,建立健全“刚柔相济”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推进教学管理各环节的整体优化,进而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开展健康有序、协调高效的各类活动特别是群体活动需要科学的管理,而要实现“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让人心情舒畅”的科学管理,必须要以“剛柔相济”的管理制度为基础,至刚则易折,至柔则无序。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就是要在教学控制与教学自由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把握好刚性(原则性和基本要求)与柔性(灵活性特别是可选性)的度,实现“统而不死,放而不乱”。

一、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目标是建立刚柔相济的管理机制

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制(修)订本科生招生计划及培养方案,负责教学计划运行监控、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考试管理、学籍学位管理等工作,还承担组织和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及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工作。为强化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普遍存在的刚性过度而柔性不足的问题,遵循“质量第一,优质服务”的改革理念,必须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涉及学科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教学基地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公共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其重要目标是制订一系列有利于推进学分制、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研究性教学和保障教学质量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规范教学管理过程,形成“刚柔相济”的教学管理机制;逐步推进和实现由“命令式”管理向“指导式、服务式”管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做到流程清晰、执行有力、服务到位。

刚柔相济的管理机制,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这种统一性即“刚”性管理,并不是沿用过去管得过多过细、统得过死,甚至用一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和硬性规定“卡”教师的不科学做法,捆住了教师的手脚[1]。所谓“刚”性管理,主要体现为一些具体的教学行为要求。如为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做到“五度”,即:时间上有限度(学生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活动上有广度(至少有80%的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气氛上有热度(学生学习兴趣浓,80%以上学生感情投入专注),内容上有梯度(针对学生基础分层施教),结果上有效度(80%以上学生掌握了各个层面的80%的内容)。再如,教学过程中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有统一的格式,标明重点难点,而教学的组织形式则因课而异;学生毕业和取得学位资格须满足规定的学分数和绩点,而具体的学分组成和完成期限有一定的弹性。

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内容是建立刚柔相济的管理制度体系

形成“刚柔相济”的管理机制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健全“刚柔相济”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它包含“刚性”和“柔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刚性”方面首先是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作为一种规范型的育人机构,要保证教学基本秩序,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遵守教学的基本规律,制定和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现规范性、公平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实现“依法”管理,避免“人情”管理,杜绝盲目和随意管理;其次是要对计划、运行和评估等作出明确的指标要求,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增强可操作性,规范过程,清晰流程,明确目标,奖罚分明。

但是,整齐划一、约束过多的管理制度将会阻碍个性发展,禁锢师生的思想,消磨师生的意志,扼杀学术创造力。因此,需要在管理理念中融入“柔性”,即要体现以人为本、倡导个性发展的理念。教与学不仅是知识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还是知识再生产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管理制度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柔性,要求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自主选择性。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着眼,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必须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任务是建立突出重点、整体优化的各管理环节

要真正建立“刚柔相济”的制度体系,形成“刚柔相济”的管理机制,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需要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教学管理各环节的整体优化。

(一)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教,规范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需要对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做出具体而明确的管理规定和要求,从教学管理的基本职能着手,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使教学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具体包括:

1.培养计划管理制度。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定到培养方案的实施管理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本科教学计划及管理、副修和第二专业修读计划及管理、优秀生培养计划及管理、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及管理等制度。

2.教学建设管理制度。涉及学科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教学基地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公共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

3.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包括课程管理、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考试组织管理、学籍管理、教师教学工作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档案管理、教学保障服务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4.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教学工作评价、专业办学水平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试卷质量评价、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教学质量动态监控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5.教学信息收集、传播、反馈与评价的网络化制度。

通过对教学基本职能活动全面的建章立制,强化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加强教学质量控制,使其成为全体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教学行为准则。在教学管理活动各方面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教学管理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方面迈上新台阶。

(二)学分制代替学年制,以柔性代替刚性

学分制是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學分和每个学生必须获得的总学分,以取得总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在操作中,把专业培养目标分解成若干课程,这些课程又组成若干模块,根据各门功课在本专业中的重要性规定若干学分,学生对选择哪些模块,有较大的主动权[2]。其主要特征是:学习年限的弹性,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

1.实行选课制,贯彻因材施教。选课制是学分制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是学分制的根本和核心所在。因此,高校应优化课程整体结构,开出高质量的选修课,文、理互相交叉渗透、门类齐全的系列分组选修课程或模块化课程,供学生选择;同时,还应该组织和指导学生(尤其是新生)根据专业教学计划选课,避免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自主学习制度。一是适当赋予学生更多转专业、转系的权利,引导学生理智选择专业。二是加强学生自由选课的力度,改革刚性的教学计划。以选择相应的课程组合模块形成专业方向;以学分作为学习的计量单位,实行学分绩点制,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本科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的主要标准;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个人特长与爱好选修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年限,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学生能根据自已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条件,自主选择主攻的专业方向、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在条件成熟时自主选择喜欢的授课教师。

3.学籍管理制度。一是推行免听和免修制度,学校允许并在制度上保障学生通过自学方式完成一门或多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推行“创新学分”和“科研学分”,并形成一套可行的评价制度。二是完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自主选择学习年限,提前与推迟毕业,即学生在3-6年内只要按学籍规定修满学分就可正常毕业。

(三)加强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

1.要切实发挥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加强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在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班级导师制的基础上,增强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的队伍建设工作,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为学生提供锻炼和提高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接受良好的学业指导和学术训练,获得创新科学素质的培养,为其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3]。

2.制订更为详细具体的导师制实行方案。如区分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的不同职能、各自开展活动的时间、方法和要求等。

(四)建立基于项目管理的教学团队

1.以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团队带头人为中心,以符合国家发展重大需求或趋势的“顶尖项目”为纽带,增强教学团队凝聚力,打造核心教学科研团队。目前重大教学改革项目主要有省部级以上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实验示范中心、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等,这些项目汇集了学校优质资源,是学校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重要载体。同时,这些项目团队教学研讨和学术研究氛围浓厚,教学经验和学术思想交流活跃,是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形成和成长的沃土。基于重大项目的教学团队,不仅可以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而且推进教学科研工作的老中青梯队建设,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科研队伍。

2.建立灵活机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学科研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学校不仅对取得成果的教学团队给予奖励,且物质、精神奖励及荣誉相配套,还在后期建设上加大资源投入的倾斜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使教学团队在此平台上形成合力。

(五)加强民主监督,建立教学管理的学术咨询和重要事项审议制度,实现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结合

学校建立了委员会和工作组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在教学管理中的学术咨询和事项审议作用,促进教学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倡导科学规范的管理工作作风和行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刚柔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才能够构建“刚柔相济”的教学管理机制,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空间,赋予学生更多的选专业、选课乃至选择教师的权利,才有可能真正制订并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把按教育者设计的模式“塑造”人发展为按受教育者个性特征来“培养”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静.以人为本做好教师绩效管理工作[J].中国大学教学,2007,(6):79-81.

[2]侯宇,孔建益,邹光明.学分制下的柔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论坛,2012,(09):23-25.

[3]李超,朱路甲,左勇,李红莲.浅议柔性管理在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48-49.

作者:张炜

本科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浅谈高校院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摘要:高校院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是制订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维护正常本科教学秩序,确保本科教学任务完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建设良好的教学管理团队是各高校完成本科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本文从高校院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现存的问题出发,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设措施,以保障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院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中图分類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教学管理是指围绕教学活动进行的各项管理,为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它也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1]。本科教学管理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及服务,涉及到本科生从进入学校到毕业的整个学习阶段里的事务,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院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活动实施最直接的完成人,因此,该队伍建设对提高高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日益壮大,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出色工作能力、优秀专业素养的本科教学管理队伍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高校院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院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主要包括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及各系或教研室负责本科教学负责人等。在传统理念中,教学管理通常被认为只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辅助工作,高校本科生教学管理人员也常被看作是教学辅助人员,地位不高,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1]。同时,本科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大都是事务性的,在教学环节中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导致其长期在教学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3]。而高校院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有必要对目前教学管理队伍的发展水平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1.高校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多以日常事务性工作为主,经常被理解成不需要具备太多专业技能的工作,因此高校从人员选拔开始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不需要太高层次的人才,一些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学历、专业、能力不合理,有的岗位甚至让其他老师兼职,平时也缺乏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没有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在维护教学过程正常进行中的重要性,认为本科教学管理人员只要能按照已经成文的教学守则办事即可。这就造成了教学管理人员本身也难以真正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只能凭借规定或者经验开展工作,或者一味地按照领导的指示工作,缺乏运用正规的、专业的现代管理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自主学习不够积极,缺乏主观能动性。

2.高校对本科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本科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责任重大,比如,直接从事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秘书,既要处理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如教学任务安排、教材征订、考务安排、成绩审核、调课和借用教室申请等,也要负责沟通协调、上传下达以及很多其他事务性的工作,稍有疏忽便使整个教学工作受到影响。

但大多数高校对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并没有给予重视,管理人员数量与院系学生规模不协调,一些教学管理工作范畴也不明确,造成一线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压力增大;另外,与专职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成果相比,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并不算突出的工作成绩,个人工作能力和工作价值难以表现出来,因此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付出与收获总是不成正比。例如,对教学秘书来说,首先在职称评定上,其职称评定年限要比辅导员长,甚至有的高校的教学秘书还不能参与评定,而教师的工资高低主要与职称挂钩,这在很大程度上挫败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在工作待遇上,教学秘书的职称评定制度决定了他们在行政级别上的待遇,这就导致教学管理人员对发展前景感到迷茫,工作热情降低,职业归属感不强。

3.高校院系教学管理自主权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教务处几乎包揽教学有关的全部工作,院系的所有工作全部是根据教务处的安排开展,没有任何自主决策权,院系对日常小事亦无权利决定,只能事事请示汇报。这和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很大关系,教学秘书在行政上属于本学院系,由办公室管理,但是在业务上却从属于教务处,直接接受教务处安排。因此,教学秘书经常处于办公室事务和教务处事务的两难境地。要使组织管理活动有序开展,必须使职务、责任、权力三者相称和平衡,作为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秘书有一定的管理权限,但事实上,教学秘书一直在执行各种指示和规章制度,有责而无权,充当的是“救火队员”的角色,多是被动“做事”而不是“管理”。院系其他教学管理负责人更是如此,只有义务,没有任何自主权。

此外,院系为了应对高校的各种检查评估,需花费很多人力精力准备各种材料、总结,不能专注于做好院系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

二、针对高校院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问题的解决措施

高校通过院系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院系教学管理队伍是高校维持正常本科教学秩序的基础保障,因此,合理高效的院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十分必要。高校应更新观念,建立健全选任制度,加大院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的培养力度,构建一支专业化的院系本科教学管理队伍,以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1.更新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观念,加大支持力度。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将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学生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第一,必须提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坚持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去抓,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地配合专业教师教学的需要,更应该与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从而使教学管理团队整体上得到强化。第二,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教学管理制度是否科学与人性化会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制定的不仅是一套约束制度,更应该是激励制度,切实考虑到教学管理人员的需求,充满人文关怀。首先,高校应考虑到各个学院的学生数量,按比例配备相应数量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按专业教师人数配备各专业的教学辅助人员,同时正确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性质与职能,明确规定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范围,适当减少他们的负担;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与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学管理队伍,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在评奖评优方面的参与度,使其工作热情提高,自主性增强,从而使教学管理人员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和执行任务,而是面对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探索出更加高效并且符合本院系专业特点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管理人员主动学习并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价值。第三,要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以人为本。教学管理人员虽然不教授专业类课程,属于行政人员,但同样属于国家高素质人群,是教育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开展进行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各职能单位应出台相关规定,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地位,例如,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考虑工作量大小、实际工作内容以及最终工作成效等因素,给予教学秘书应有的工资待遇,使报酬与岗位贡献呈正比;赋予长期在第一线工作的教务管理人员参与制定相关规定的权利,倾听他们对政策和规定的意见,保障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协调地位。

2.健全制度,全面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高校应该明文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聘任制度,像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样,以专业化为着眼点,平等、择优选用人才。例如,要做好教学秘书的选拔、任用,严格把关。在招聘之前确定本岗位应具备的性格、能力、专业背景等若干要素条件,据此确定应聘者的基本准入资格。采取公开、规范、科学的聘用考核办法,招聘合适的人员担任教学秘书工作[4]。多地区多方面多维度的开展岗位招聘,保证更多的优秀人才有机会进行平等地竞争,从而招聘到更优秀更合适的人才。其他兼职的教学管理负责人,应当以自身专业为基础,适当考虑教育学和管理学的知识背景,必要时也可以考虑专职化[5]。

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可以参考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做法,也应该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奖励保障。学校可以考虑将教学秘书像学生辅导员一样,将其划归到教师编制,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体系,也可以参考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各种级别的专业比赛等措施。从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上综合考虑,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管理团队。

3.增大投入,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既要具有管理实践经验与动手能力,也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业务培训与进修力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管理团队的素质。首先,刚通过招聘新入职的人员应经过一定的岗前培训,学习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现代化办公手段和技術,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后,再进入工作岗位。通过日常工作,对本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教学管理方法熟悉掌握,由于教学管理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教学管理人员还需要有学科背景知识,因此,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和学校专业的特殊性,针对性进行培训,逐渐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工作方式。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定期组织参加各类培训,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在职深造或出国深造,使其有机会接触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的先进教学管理知识,形成一定的管理理念,加强理论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6]。另外,要经常组织开展院际或校际间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解决教学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到其他院校参观学习,与同行、专家相互交流,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开展国内交叉交换学习或国际交流学习,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管理理念,借鉴成功经验,开阔工作视野,不断提升自身在工作中的水平和业务能力。

同时,除了教学管理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的培养,要全面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还应注重师德建设,教学管理队伍是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师德和人格形象会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质量。合格的教学管理人员不仅应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爱岗敬业精神,为学生着想,保持耐心和做事清晰有条理的习惯,还要努力接纳吸收新思想、新观念。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牢固树立教学管理的服务意识,为学生和授课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化[7]。

三、结束语

本科教学管理队伍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起着连接、枢纽、沟通的作用,高校在重视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并关注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队伍的修养素质,完善队伍职业规划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使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丁懿.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初探[J].职教探索,2013,(12):197-198.

[2]漆文波.关于高校教学管理问题的一些思考[J].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2013,(12):378-379.

[3]仇金.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团队专业化建设研究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15-16.

[4]邓新荣,高务龙.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10,(5):48-50.

[5]方建士.高校教学秘书的职能及素质要求[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7-30.

[6]冯士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以邢台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研究,2015,(3):70-71.

[7]杨圆,李莉.教学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文信息,2015,(1):289.

作者:朱恒 刘璐瑶

上一篇: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下一篇:经济资本科学化评价绩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