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分析总结了美国四所含理工专业高校的创业教育的教学、组织机构等特点,并介绍了其中一些高校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方式。很多创业教育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借鉴,尤其是工科院校。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1:

成都高校本科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培育研究

【摘要】在当前就业压力巨大和国家经济转型处于关键期的大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变得愈加重要,然而当前大学生创业形势不容乐观,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都很低。改善这一现状,不仅要靠政府出台相应创业扶持政策,高等院校也要引导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着重调查了成都高校本科生的创业意识现状,并提出了高校进行创业意识培养的相关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高校教育十九大报告提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并且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进。为了保持经济腾飞的势头,让更多的中国创造冲进世界前列,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号召人们创新创业。而成都作为经济飞速发展的西南中心,高新区、天府新区的建设吸引着更多的资本和人才,创业浪潮再一次被激起。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培育意义(一)创业意识定义对于创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但大致包括四个要素:创业者、创业环境、创业机会与创新活动。简言之,创业就是准备从事商业行为的人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中发现并利用机会、组合资源、创立新组织和开展新业务的行为。创业具有开创性、合作性、艰辛性、持续性等特点,是一种高风险的创新活动。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率有所增加但失败率居高不下。《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大学生创业率从2011年的1.6%上升到了2017年的3.0%。仅2017年创业大学生就超过了20万名。但是创业失败率始终居高不下,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于5%。创业成功率的提高,一方面,要靠政府提供更优的创业政策。另一方面,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素质的提升,而这显然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任务之一。创业意识是在创业实践中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它包括创业的动机及需要、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创业意识决定人们对创业活动的行为态度。创业意识的形成是长期且渐进的,它是要把学生头脑中朦胧的潜在的创业意向转化为一种创业冲动、创业激情,然后内化为创业动机、创业精神。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引导培养创业意识。(二)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的目的及意义目前,我国经济正从“制造”向“创造”转型。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成为了时代的需求。首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是大势所趋。而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则是富有创造力和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才能有力地推动时代浪潮,完成历史使命。其次,良好的创业意识也将有助于大学生成为创业就业综合型人才,从而扩宽大学生就业面。2017年中科院《经济蓝皮书》显示: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约为86%,也就是说这其中约有一百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就业创业综合型人才将更能适应市场。再次,培育创业意识还将有助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由于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依靠划拨,而不是由市场调节,所以高校科研与市场严重脱轨。发改委表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创业意识将有助于高校学生,尤其是参与科研项目的学生,将其转化为市场效益。二、成都高校本科生创业意识现状为了掌握成都各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本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辅以访谈和文献研究。其中问卷调查针对在校大学生,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7份。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均等,包括了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受访者来自5所不同类型的大学包括了理工类和综合类985、财经类211、普通本科高校、普通艺术类高校等。所学专业涵盖了人文社科和理工科的10个专业。访谈对象则是这5所大学的校团委和创业团队。(一)创业认可度高但创业认知不足1.创业支持率高。关于创业意愿,在277名访者中,约三分之二的大学生表示有创业打算,其中有7名已经在创业。在创业认可度上,仅有7.94%的受访者对大学生创业持反对态度,绝大数受访者支持大学生创业。可见,大学创业意愿强烈,并且认可度高。2.创业出发点不正。50.1%的受访者表示会为了赚钱而创业,以促进专业学习为目的的大学生不足十分之一,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创业的大学生也只有极少数。而创业的高失败率使着大多数创业都不会有经济效益,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每年近百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不足,对创业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3.对创业所需认识不足。在创业条件上,69.31%的受访者将个人素质放在首位,少数人认为社会环境与政策支持最重要,极少数大学生(6.86%)认为创业意识培育最重要。而已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团队表示:对于创业,资金、人才、市场缺一不可。而这三者主要取决于创业者个人素质、创业团队的建设、学校创业教育、政府政策引导扶持以及社会创业环境。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过多重视自身条件而忽视了创业环境的重要性和学校的引导支持。(二)创业热情高但缺乏创业准备1.有创业想法没有创业规划。在188名打算创业的受访者中,仅有7名已创业的大学生表示已有详细的创业规划。没有创业的受访者都没有详细创业规划。这其中还有约40%的人表示没有创业点子,可见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空有热情或者空有点子而没有创业规划。2.对学校及政府政策了解不足。受访者中仅有2.17%表示自己对学校的扶持政策很了解。47.65%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是不是太了解,半数受访者对其完全没有了解。受访者中有7名正在创业,而对扶持政策很了解的同学仅有6人。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扶持政策不了解。3.忽视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创业失败的看法,排前二的原因分别是管理经验不足与风险意识与抗压能力薄弱,两者的支持度都超过了半数。于此相对,排后两位的原因是分别是创业教育不足与扶持政策不够,两者都少于三分之一。另外,创业条件调查中,极少数大学生将创业教育列入重要因素。可见,创业教育孤立于高校教育中,且广度和力度远远不够,导致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意识到创业教育的存在。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的思考(一)培养创新素质由于目前教育制度的原因,大学以前,特别是中学阶段,教育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所以,目前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任在高校,以小班教学为主,给学生更多的开放式和探讨式空间,鼓励实践教育,与企业联合提供实训岗位。(二)提供创业教育 调查显示高校创业力度和广度远远不够,教育部虽已把创业课程列为必修,但实施情况不容乐观。高校应开设更多的系统性的创业类必修课以及相关创业讲座。创业教育的一大任务是营造创业氛围,通过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竞赛、创业俱乐部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高校应该进行更全面的创业宣传,告诉学生创业需要面对的情况,以及需要进行的相关准备。(三)加大政策贯彻力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创业政策的了解。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政策执行不到位等,导致学生不了解创业政策。所以,一方面要把創业政策宣传到位,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政策的普及程度,如场地和资金的申请门槛,提高在校创业实践率。参考文献:\[1\]何婷英,张丽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以温州高校大学生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7,(01) :45-48.\[2\]朱仁宏.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定义、概念框架与研究边界\[J\].管理科学,2004,(04) :71-77.\[3\]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4) :34-41. \[4\]曾晓玲,吴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J\].船山学刊,2007,(02) :193-196.本文系“成都市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2015-RK00-00301-ZF)”研究成果。

作者:于淼 梁峥 张媛媛 王野 王怡骁 宋宥佑

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2:

美国四所含理工专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特点分析

摘要 分析总结了美国四所含理工专业高校的创业教育的教学、组织机构等特点,并介绍了其中一些高校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方式。很多创业教育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借鉴,尤其是工科院校。

关键词 美国理工类高技:创业教育:特点

美国的高校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和研究体系以及稳定优秀的师资队伍。自1967年美国百森学院(Babson College)为研究生开设了第一门创业课程,到2005年,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成立了i00多个有关创业的研究中心,累积了超过4亿4千万的基金资助,其中75%是1987年后资助的。开设创业学课程的商学院数目从1985年的210个上升到351个,上升幅度为67%。有37%的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学课程,23.7%的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创业学课程,有38.7%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了至少一门创业学课程,开设课程的方式有将创业学作为辅修专业、主修专业或设立创业学系。美国政府认为创业教育是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20多年的发展,创业教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

我国高校近年来不断的扩张,加上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高校毕业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迫切的需要高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由于刚刚起步,学科建立、教学研究队伍以及教材教学方法等很多问题都还没得到解决,所以,应当学习和借鉴美国高校已经成熟的创业教育经验。本文将结合美国创业教育总体特点选取了美国马里兰大学(Maryland)、卡内基梅隆大学(Came—gie Mellon)、普度大学(Purdue)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Hopkins)这四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现状及其个别特征的介绍和比较。

1 创业教育组织的多样化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创业教育中心、创业研究中心、创业中心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组织,例如智囊团、创业家协会等等。这些机构的建立,形成了创业教育的网络化格局,使创业教育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教学。

1.1创业中心。

创业中心一般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创业中心应该在课程教育计划、科学研究和外延拓展计划工作三个方面都应该有所涉及,而且至少应在其中两个方面做得比较好,这两方面中一定包括课程教学计划。一个中心需要一位强有力并且对工作充满热情的领导,需要获得一定的捐助,需要得到院长以及学校高级领导们的支持。要想成功,还有为自己赢得一个好的声誉,从而得到广泛的赞助。

美国高校的创业中心一般都隶属于学校的商业学院或者管理学院,也有直接隶属学校和工学院。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的汀门(Dingman)创业中心成立于1986年,隶属于马里兰大学学院公园分校的罗伯特史密斯(Robert H.Smith)商业学院,是高层次上的创业机构,被全世界公认是企业创建中的领先者;卡耐基梅隆大学于1990年成立的琼斯(Donald H,Jones)创业教育中心也是隶属于该大学的工业管理研究生院;普度大学盖莱默分校(Calumet)的管理学院下也设有创业中心。

下面详细介绍其中的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和外延拓展计划。

(1)课程计划。

创业教育中心的课程计划一般分为公选课程、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一般先从开设一门创业教育课程开始,然后设立创业专业。

马里兰大学最初的课程计划是罗伯特史密斯商学院从对创业的MBA核心课程设置开始,从最初的4门课现在已经增加到了十几门。学校后来意识到不仅商学院学生,而且机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需要这方面知识。发展至今,学院的汀门创业中心已有一系列范围很广的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可以作为学位课设置的一部分或者作为选修课。中心的创业伙伴项且已在2007年秋天开始运作,并且是作为普通商业专业学生一门特殊的选修分轨制课程。它提供了四科专门的创业课程来帮助学生把伟大的想法发展成可行的商业企业。

卡耐基梅隆大学工业管理研究生院于1972年开始开展创业教育,即第一次开设创业课程。第一个该专业教授职位是于1986年获得,卡耐基梅隆大学由此成为最早在创业方面提供正式课程的学术机构之一。学校设置创业方面的研究生课程和本科课程,针对一些科技类专业本科生学生也有设置相关创业课程。该大学对已经工作、又想创业的人提供晚间课程,为社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普度大学盖莱默分校管理学院创业中心的创业计划,为有经验的企业老总们提供没有学位、非学术性的创业专业教育,来帮助他们拥有实现企业长期健康快速发展的工具、灵感和技巧。

(2)外延拓展计划。

外延拓展计划一般包括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训练、家庭企业委员会、投资网络、小企业开发中心、学生风险基金、创业校友联合会、创业者俱乐部(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可参加,活动形式类似研讨会、演讲会)。外延拓展计划加强了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学生与企业家的交流,放大了高校的教育功能,密切了高校与社区的联系,使创业中心获得更多的活动资金。所以,外延拓展计划是双赢的计划,高校为社区提供教学、培训服务,并获得资金,社区也需要高校的智力资源的帮助。

马里兰大学的外延拓展活动帮过三个部分,导师制(即对年轻的公司采用辅导导师制);专业研讨会,目的之一是教育与训练,目的之二是作为其他项目和活动的营销和推介,其中论题包括商业规划、企业转型、知识产权、公司评估、融资和营销;投资网络,即针对不同地方的投资者愿意针对不用部分进行投资的情况来进行联合行动。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外延拓展(outreach)项目包括匹兹堡企业家社团,专题讲座和继续教育,创业领导能力研讨论谈。社团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创业者们开创那些真正具有发展前途的新业务,还发挥着提高本地区创业活力的多种功能。来学习继续教育课程的都是本地企业的创始人或者总裁,课堂总是爆满,也成为中心的盈利来源之一,有很多学员成为了中心的捐助者还有的乐于为中心作课堂讲演。学员们还成立自己的校友会,这也成为了中心的很好的人际关系资源网络。

霍普金斯大学从2006年初开始了“霍普金斯学生企业家”计划。这个计划帮助学生创办自己的公司,但同时也要求学生毕业后,该企业必须继续留在学校里来服务客户并且用来培养未来的学生企业家。

1.2智囊团。

智囊团是指由一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及美国社会的一些知名人士所组成的为美国高校实施创业

教育提供经验及资助的组织,是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外在力量。智囊团的主要作用有三点:为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咨询,包括解答大学生模拟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方法及创业计划等;为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及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资金、场地及机会等;参与大学的创业教育,直接向大学生传授创业技能及知识,成为教育者。

马里兰大学公园分校创业中心的智囊团由地方公司、创业公司、金融公司和部分排在前几位的大公司的CEO们组成。由于他们了解当地社区,可以帮助获得来自社区的捐赠合同,也可以帮助决策,一些校友对课程也有独到的看法和建议,并且他们赋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及创办公司的知识,更可以为大学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外援。

2 美国四所高校理工科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

理工科学生对于创业有着先天的优势,他们手里掌握着核心技术,所以美国高校对于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教育一直都是毫不松懈。

2.1马里兰大学。

马里兰商学院提供了部分可供工科生选修的课程,但其侧重点是MBA,而马里兰科技创业协会(以下简称MTECH)是詹姆士·克拉克工程学院(James Clark)下面的一个部门,是为了增加新企业的、刺激经济增长以及通过科技创业和合伙企业的项目来为马星兰的公司带来大学的新发明和新技术。科技创业协会包括MTECH企业和MTECH合作伙伴两个组成部分。

MTECH企业为科技创造者提供了创业教育,并且给予企业家了一种服务和资源的投资组合用来链接在技术方面上的想法和可行的创业之间的缺口。它为地区的创新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做出贡献,将那些未来着手建立公司创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列入企业界。

MTECH企业又包括企业创业教育和企业创造。企业创业教育目的通过无数节课程、活动和其他项目来传递创新教育给教师、学生和其他科技创新者,使他们能从创业实践和策略中获得很多收益。希望很多的技术专家或技术人员能够经历最好的创业实践后将来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或者企业内创业者)。企业创造中有企业加速器(主要针对那些致力于在科技创新基础上创办公司的在校教师和研究生开放)和科技发展项目(领先的企业孵化器,与当地企业家合作一起创立初级阶段公司,孵化1~4年毕业后可放到商业环境中竞争)。

2.2普度大学。

普度大学伯顿摩根马(Burton D.Morgan)创业中心以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坐落于“发现园”(Discovery Park)的中心位置,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商业化和教育两个方面都推广创业文化,与“发现园”里面其他的中心紧密合作来把真实的世界观带到教育和商业化活动中。中心有创业和创新结业证书,面向所有学生,设有5门3学分的课程。当完成所有要求时,学生会得到一个正式的证书,并且将被记录在他们的学术成绩单上。

2.3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新大学既有有专门的创业管理项目和整套的课程体系提供给本科生作为辅修专业来选择,也可以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选修课程,另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有90年的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夜间教育的传统,提供有适合工作者的非全日制创业和创新学位课程(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 Programs for Professionals,简称EPP),并颁发结业证书。虽然科技领域在这期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霍普金斯承诺会通过EPP帮助这些专业人员变得更加专业和成功,使得工程学专业人员在不影响他们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来发展事业成为可能。

EPP是从2004年开始运行,目的是将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成为未来成功的企业家,组织内的创业者和创新者,设计和提供了一个系列课程(包括新技术尝试、工程学专业的市场化、技术启动资金、创新管理和科技创业的合法基本原则五门必修课程)来培养研究生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在三年内完成。课程主要集中在经验教育、创造性以及课程创新。在完成这些课程时,所有的学生都会完成一份综合性的商业计划,此项计划的管理者希望通过这其中的一些商业计划能够培养出新的公司。达到这些计划要求的学生会颁发在技术创业和创新方面的证书。申请人必须达到一般的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对于非全日工程和商学院研究生入学要求的条件。每个申请人应该拥有在工程学或其他技术领域的学士学位,要求在该领域有3.0GPA(总分4.0)以及至少三年相对应的全职工作经验。有了EPP,专业的工程师和应用科学家会发现这正是可以实现他们事业目标的项目。

3 创业教育教学科研队伍和资金来源

3.1稳定强大的创业教育教学科研队伍。

教师的素质是创业教育的关键,为了保障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美国高校大多配备了雄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仅包括这些专家学者,而且还聘请许多企业家、创业者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他们一般以短期讲学、参与案例讨论、参加创业论坛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项目。创业中心的教师可以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吸收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学术背景的人士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支持创业教育教师和非创业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邀请创业家作为客座教师。

卡内基梅隆大学以创业研究著称,它使一些博士生、创业教育教师、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合起来,进行高质量的创业教育研究。他们还对课题研究进行积极的资金资助,如果有人对某个项目的研究感兴趣,创业中心就会帮助他获得研究基金,并帮助他完成研究计划。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EPP课程教师包括在私企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和应用型科学家,在自己的领域出版过权威书籍的教师以及来自约翰霍普金斯的著名的应用物理学实验室的教授。

3.2创业资金的来源渠道。

美国的创业教育得到了雄厚的资金支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的机构,鼓励创业者积极创业,州政府还以风险资本计划允许发行免税工业集资债券,以支持小企业的开办。此外,创业教育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自从1951年成立了第一个主要赞助创业教育的基金会一一科尔曼基金会以来,美国出现了许多支持创业的基金会(如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等)。这些基金会每年都会以商业计划大赛奖金等多项奖金和捐赠教席的形式向高校提供大量的创业教育基金,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股票市场的繁荣使创业教育获得了大量的捐赠基金。

一个成功的创业中心通常有三个资金来源:捐款、申请基金和签订合同服务、外延拓展计划得款。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保证了创业教育中心的正常运作和创业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筹备资金方面,各创业中心领导人和骨干人员都具有筹措资金的能力。他们会主动向著名企业家寻求捐款,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或者寻求基金资助,他们对资金具有自主权。智囊团也能在捐助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帮助创业中心寻求到更多的资金。一家成功的企业可能一次就向创业中心捐赠几十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一个创业中心通常拥有几百万美元的捐赠。比如,卡耐基梅隆大学从各种途径募集到资金250万美元。在马里兰大学汀门校园创业计划中学校和学生一起努力来获得资金和奖励,并且为学生创业筹集30万美金。该计划并不要求创办真正的企业,但是历史数据显示大约25%的本科生开创了企业。另外,学校网上的商业训练指导,宿舍里的创业者以及25万美元的种子基金都提供给学生们优越的创业环境。

4 创业教育成就

自从马里兰大学克拉克工程学院的科技创业协会从1984年成立以来,它已经创造了130亿经济收入,只在2006年一年中就创造了5300个职位。212个马里兰的公司。它将大学里的新发明新技术带给马里兰当地公司来创建新企业,并且培养创业型技术专家,这些都大大支持着国家的技术经济。

学院已经形成了一套综合性计划和活动来支持学生、教师以及整个地区的企业家来创造、管理企业以及让企业成长。那些开始时对于如何开创科技型公司知之甚少的学生和教师由此获得了很广泛、充实的机会来学习和成立企业。每年有大约50位创业专业本科生进入汀门校园创业机会计划,他们都将经历一套为期两年的根据经验来实际操作的活动,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创业技巧。经过这项计划的三年后,这些组学生成立了30家公司,并且运营这些公司给予了学生们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加强了学生们通常接受的学术训练。科技创业训练营,商业计划竞赛,科技创业俱乐部以及基础科技创新课程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去理解科技创业的过程以及增强了他们在科技创业能力方面的自信心。200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种子基金计划已经帮助了124家新创办的企业来发展产品和服务,并且这些公司中超过50%在10年后仍然在运营。

普度大学盖莱默分校管理学院的创业中心的创业计划已创办11年,毕业生对于印第安娜东北部地区的经济和转型起到重要作用。接受并完成创业中心培训的企业家在销售上实现了25%~30%的平均增长,在利润率方面实现了30%的平均收益,在生产力方面平均增长了61%。

作者:关斯斯 刘丽君

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3:

大学生创业意向及需求调查研究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武汉市六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其创业意向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就业难度、创业难度、行业壁垒、行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的显著性,并对文科类高校与理工科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行对比论证,据此提出差异化和整体化建议,为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提升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力度及针对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业意向;高校对比;可行性建议

1 引言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教育部本年度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点。据教育部统计,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就业形势紧张,创业工作同样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在增加 。因此,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仍然是目前我國亟待解决的难题。

按照学校类别分,我国普通高校分为文史类高校、理工类高校和综合类高校。但以往学者往往将所有类别高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有针对性地研究某种类别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意向,更忽视了对不同类别高校的对比研究。

综上所述,本文希望在“百万大学生留汉”的创业热潮下,以武汉地区的部分本科生为样本,研究文史类和理工类这两种不同类别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差异及其成因,重点分析学科特征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同时针对高校提出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可行性建议。

2 研究过程

2.1 文献回顾与研究思路

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主要从两个大方面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进行研究:一是从宏观的创业环境出发,例如:经济发展状况、政策扶持状况、创业教育、家庭创业环境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二是从创业大学生自身出发,例如:自我效能感、创业心理资本、专业、创业经历等个体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鲜有研究从大学生高校类别角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因此,本研究从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类高校着手,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从新的角度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提出可行性建议。

创业意向是指个体打算创建一个新企业,并且有意识地计划在将来某一时间将其付诸实践的信念。本文中的创业意向均指目标意向。

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众多, 以往文献多从宏观创业环境与大学生创业主体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将不再重复研究,同时将上述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仅从成因的角度,研究学科特征如何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科特征导致行业分流,从而使行业在创业难度、就业难度、行业壁垒及所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以及对样本数据结果的分析得知,以上四点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主要因素。据此,笔者做出大胆假设:其他条件一定,在环境支持下,人文社科类与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程度的不同是由于其主流学科特征不同以及其造成的四个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不同而形成的,并提出以下概念模型。

2.2 研究对象

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这6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6所高校全部在校本科生13余万人,由于总体范围庞大,故本文决定先将范围缩小为六所高校各自代表性学科下的全体本科生,再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研。

假设所调查具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其创业意向与专业相匹配。

2.3 对样本数据的初步整合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经过近1个月的调查,回收问卷1819份,剔除掉没有创业意向的问卷,有效问卷362份,以下是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的初步整合。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无创业意向的问卷份数约占回收问卷总数的80%,且具有创业意向的问卷比例仅有大约20%。

其中,没有创业意向的问卷显示,主要是完全无创业意向只想就业、想要创业的行业竞争太激烈以及不了解大学生创业政策这三方面造成了没有创业意向的情况。

在具有创业意向的问卷中,理工类高校占比明显多于人文社科类高校。其次,男性的创业意向明显高于女性。并且,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群体明显集中在大三、大四年级。同时在具有创业意向的问卷中还对以下几点进行了重点调查:

(1)创业最直接的需求。

结果显示,最迫切的需求是资金支持与人才人脉需求,其次是行业规则及指导与技术、科技支持,而需要法律支持的确是最少的。

(2)创业城市倾向。

由于看好武汉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与大学生留汉政策,同时考虑到武汉处于中部贯穿东西南北中的地缘优势,多数大学生选择留在武汉创业。

(3)创业行业倾向。

在创业行业选择上,多数大学生倾向选择与自己所学学科相同或相关行业来创业,同时还有大学生提出不同学科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的联合创业。

(4)创业政策的了解情况。

在武汉各类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状况上,多数大学生仅对宏观方面的大体政策有大概了解,例如,都清楚有大学生留汉这个政策的出台,而对于政策的各个细节,多数学生集中在一般、不了解的程度。

(5)创业原因。

个人有创业梦想与不喜欢工作单位三点一线的拘束生活是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的普遍想法,而其中占比最大的四个方面具体如表1。

根据问卷题设笔者将以上四点总结为:“就业难度”、“创业难度”、“行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行业壁垒”。同时从问卷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这四个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占比相较于其他影响因素更大,同时具有明显的学科倾向。由于问卷收集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测,据此,提出后续分类指标进行假设检验。

2.4 分类指标

由于“人文社科类与理工类高校主流学科特征影响学科所在行业创业难度、就业难度、行业壁垒以及所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故本研究仅对“创业难度、就业难度、行业壁垒及行业所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这四个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是否有显著影响”进行检验,即可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综上,本研究决定,将以下四个因素作为分类指标进行假设检验:

(1)就业难度。

(2)创业难度。

(3)行业壁垒。

(4)行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

2.5 假设检验与实证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对“创业难度、就业难度” 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是否有显著影响、“行业壁垒及行业所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是否有显著影响这一假设进行检验。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可知(表2及表3),创业难度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主体效应显著(P <0.01);就业难度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主体效应显著(P <0.01);行業壁垒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主体效应显著(P <0.01); 行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主体效应显著(P <0.01);由此说明“就业难度”、“创业难度”、“行业壁垒”、“行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 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

3 对比论证及结论

3.1 就业难度

在就业难度方面,人文社科类高校大学生普遍呈现较容易与容易就业的现状,与社会运行规律一致。人文社科类高校大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各个行业的文职工作。由于人文社科类专业知识跨行业的共同性很强,各个行业对此类职位的需求向来较大,人文社科类高校大学生更容易就业也是大势所趋。因此,其创业意向相对较低也与此相关。

而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相较人文社科类高校更为困难,因为他们的专业性更强,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其次,理工类行业例如:互联网、化工、医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行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有限,也造成了理工类行业专业技术职位的相对饱和。同时,理工类专业知识的通用性弱于人文社科类,“隔行如隔山”是现代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真实写照。正因如此,理工类大学生更多为了缓解自身的就业压力,更倾向通过创业来为自己创造职位。

3.2 创业难度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正是由于这个特性,人文社科类学科在实际社会发展中往往依附理工类学科而生存与发展。例如:企业的文化、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以及与企业外部环境相关的政治学、经济学往往存在于一个企业的内部,内化于企业之中。至少现今还未出现一个非政治学科研究类企业单独成立一个政治研究部门,更何况以政治研究等人文社科研究作为创业方向。

人文社科类高校大学生的优势明显于情商方面,由于所属学科在关于人的观念、精神领域的深化,他们的共情能力往往更高,因此更擅长控制情绪且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他们的劣势也尤其明显,他们所学的人文社科类专业知识理论性过强,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难度,同时这些知识描述的通常是关于人的文化、观念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看似简单,人尽皆知,故而经常为人忽视,导致其学科地位在社会大众的认知中往往低于理工类学科。

正是人文社科类学科的以上特征为人文社科类高校毕业生在创业上增加了无形的难度,因此他们的创业意向低于理工类高校也属正常现象。而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更为强烈在创业难度方面的原因正好与此相反。

3.3 行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可以看出,人文社科类学科虽然渗透于各行各业,但其中以人文社科类学科为主的行业,例如: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与娱乐、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国际组织等,本就在所有行业中所占比值不大,其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总值自然低于其余以理工类学科为主的行业。同时,在这些以人文社科类学科为主的行业中,有大部分以国家管理的形式存在,能够单独通过创业来获得收益的行业少之又少,更是使其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与以理工类学科为主的行业相比以量级方式减少。人文社科类高校大学生要想通过创业方式从那些已经在这类行业中占据稳固地位的企业中分得一杯羹更是难上加难。

而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形形势正好与此相反。除了以理工类为主的行业更多这个原因以外,时代在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催生。而满足多样需求的方式正是通过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意味着以理工类学科为主的行业有着更新发展的无限动力,几乎不会出现学科发展饱和的状态。正因如此,此领域的创业也由于这种特性有无限发展可能,其创造的经济效益更为客观也是时代赋予的优势。

3.4 行业壁垒

行业壁垒是指阻止或限制进入某一行业的障碍。行业壁垒越坚固,市场障碍越多,企业越难加入,市场垄断程度越低,竞争就越激烈。正如之前所谈到的,人文社科类学科的知识较于理工类学科的知识更具有共通性。知识的共通性越强,在知识应用实践上的障碍就越低,说明以人文社科类为主的行业进入难度越低,相应的市场竞争就更为激烈。以教育行业为例,大众熟知的新东方教育,在发展数年后,在此领域各个方向早已占据巨头地位,随其后的星火英语、中公教育也只能在该领域的某一个小方向与其博弈。由此可知,想要进入这类行业容易,但想要博得一席之地,其困难可想而知。

而反观数码产品领域,微软、苹果代表了一个数码时代,在它们建立的数码帝国中长盛不衰,它们所独有的系统与技术为数码行业建立了一堵坚固的城墙壁垒,但一旦突破,便能凭借自己的特色在行业中存活,甚至与参与巨头的博弈,例如今年发展起来的华为、小米等。

由以上论证,行业壁垒对不同类别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以上四点在影响不同类别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程度上有共通性也有特殊性,同时贯穿了时代的发展。这对大学生创业素质、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心理及其所受的创业教育发起了新挑战。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需要针对高校进行考察,两类高校共同联合。据此,本研究将针对高校提出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方案。

4 建议

4.1 差异化建议

上文对武汉地区六所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成因的对比分析表明,无论是创业意向的程度还是成因,文史类高校与理工类高校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要加强对不同类别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程度及其成因的差异研究,针对不同类别高校,提供更为适宜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

4.1.1 针对文史类高校代表学科的学科特性

(1)着重培养文史类高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文史类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度较低,导致其被动创业意向低,可通过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促进文史类高校大学生主动创业与创新型创业,以帮助大学生创业摆脱“生存创业”的困境,从而提升文史类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2)优化文史类高校课程设置。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内容科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应用性更强,而文史类高校大学生的课程以基础学科为主,其课程内容中与实践联系相对较少,相对于理工类高校大学生,文史类高校大学生创业更有难度。因此,优化文史类高校课程设置,利用网络技术,多设置沙盘模拟等实践课程将有利于提升文史类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3)构建基于项目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文史类高校大学生与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合作。一方面,以人文社科类为主的行业进入难度虽低,但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对于有创业意向的文史类高校大学生并不友好;另一方面,人文社科类学科往往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存在于一个企业的内部。因此,构建基于项目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文史类高校大学生与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合作,将会促进文史类高校大学生创业。

4.1.2 针对理工类高校代表学科的学科特性

(1)加强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感知。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相对较大,大多是被动创业,导致其创业具有盲目性。所以应当注重对理工高校大學生的引导,加强其对创业政策的感知,以促进选择合理的创业方式、地点等,坚定其创业意向。

(2)在创业教育中,理工类高校应突出经管法教。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往往因为其强大的技术专利而拥有创业的良好条件之一,但其因为对经管法教方面知识的欠缺,而丧失了创业信心,搁浅了创业意向。因此,理工类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应突出经管法教,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4.2 整体性建议

在差异研究的过程中,本研究也发现了不同类别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及成因的共通之处,由此出发,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4.2.1 平衡大学生学习与创业关系

创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学生难以同时兼顾学业。为减轻大学生对这一因素的顾虑,笔者建议,学校可对创业大学生实行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帮助其平衡学习与创业的关系。

4.2.2 提高创业教育的效率

本研究调查发现,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着“高投入,低参与”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创业教育的低效率。因此,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时,不仅要在投入上花时间,更要在鼓动大学生多多参加创业教育方面下功夫。

4.2.3 创业失败保险

一些大学生有创业梦想,但往往因顾虑太多、担心失败,而放弃了创业意向。因此,为创业大学生设计一套合理的创业失败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学生的顾虑,从而促进其创业。

参考文献

[1]李海垒,张文新.大学生的主动性与创业意向的关系:创业知识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264-270.

[2]李婷婷.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4.

作者:李晓雯 陈静雯 邢浩

上一篇:微时代下分级教学大学英语论文下一篇:水利工程绩效考核工程预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