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德育工作探讨论文

2022-04-24

[摘要]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目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对独立院校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本科高校德育工作探讨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科高校德育工作探讨论文 篇1: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摘 要] 近年来,职业倦怠成为了职业发展中普遍关注的职业危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身在育人、助人行业中的高校辅导员,主要的工作任务是面向大学生从事德育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处理学生相关事务等,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状态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培养目标、招生规模、就业方式等的巨大转变给身在其间的辅导员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辅导员工作也将更有难度。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特性、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学生特性、社会评价等方面的特性,要从加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文化建设,引导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的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方面消除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

“職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基于心理学视域提出的专业术语,用以描述助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随后,Maslach和Jackson将职业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 [1]。近年来,职业倦怠成为了职业发展中普遍关注的职业危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身在育人、助人行业中的高校辅导员,主要的工作任务是面向大学生从事德育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处理学生相关事务等,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状态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近十年来,关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学术论文就有百余篇。笔者在学习、借鉴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主要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特性、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学生特性和社会评价方面,探讨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研究综述

近年来有关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两个方面提出。首先,基于Maslach提出的职业倦怠三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表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为:在情绪方面,易感疲劳、情绪低落、自我效能感低、内心空虚、易发怒、少耐性;在态度方面,缺乏活力、冷漠、缺乏爱心及耐心、多抱怨;在行为方面,缺乏热情、没有动力、工作方法简单、不愿创新、工作消极被动甚至厌倦 [2]。其次,根据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特征,分析出造成倦怠的原因为工作超负荷,心理压力过大,地位低,待遇差,角色冲突大 [3]。第三,国内学者还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了深层理论探讨,包括从组织生涯管理理论视角,指出辅导员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工作任务量大、职业角色模糊、培训学习机会少、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状态等因素 [4];从路径依赖理论视角,提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伦理观、传统权威主义文化心理、高校实行“坐班制”、高校对辅导员考核方式和激励措施的路径依赖、高校对辅导员角色定位不科学(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角色超载)等因素 [5];从心理需求层次理论视角,提出高投入低回报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复杂的工作内容给辅导员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过多的角色承担使辅导员产生焦虑、过高的社会期望与较少的社会支持不成比例、辅导员个人发展出路迷茫等因素[6];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从主要资源(包括待遇、职业声望、社会权益)、工作要求(包括:选拔、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两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成因进行了分析 [7]。第四,实证调查大都使用Maslach编制的职业倦怠问卷或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几对矛盾,即对辅导员工作的高要求与低认识之间的矛盾;工作负担较重与承受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自我抱负水平高与实际工作实效不明显之间的矛盾;政治素质及能力要求较高与培训提升相对缺乏之间的矛盾 [8]。同时部分实证调查还从人口统计学变量因素(即性别、学历、职称、工龄、收入、所在学校、管理学生人数、专兼职、婚姻状况)方面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差异[9]。

二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归因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曾经的一批高职高专、师范专科、成人学历教育等院校完成特定时代赋予的使命后,在教育发展新征程中转型升格或改制成为普通本科院校,统称为新建本科院校。教育部在2016年4月7日发布的《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和《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中显示,自2000年始,全国共新建本科院校403所,这一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中国高等教育格局,同时也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生力军。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培养目标、招生规模、就业方式等的巨大转变给身在其间的辅导员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辅导员工作也将更有难度,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一层因素。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特性因素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源于既存的高职高专、师范专科、成人高校的升格或转制,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学校名字的变更,本质上是学校教育管理体制上的转换升级。这种升级不是对老院校在某一或某些方面的修修补补,而是全方位的,具体表现为学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科学研究、教学条件、教学过程监管、教学质量监控、学生能力培养、社会声誉评价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改变与突破。这势必要求辅导员既能继承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存量的优良传统,又能与时俱进地把握学校在发展增量中作出的各项转变。因此,不论是新建本科院校前建校的老辅导员,还是新进的辅导员,都需要在由“旧”向“新”的转变过程中更新思维,顺应学校的转型发展,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学生成才这一中心工作,与学校共度转制升格的阵痛期。

(二)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因素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的工作与一般高校不同的是,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事務的同时,还面临着新建本科专业的学士学位评估、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估等艰巨的任务。如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是“评估指标和标准”七大一级指标之一,包含有“学风建设”“课外活动”“指导与服务”三个方面共6个观测点:政策与措施、学习氛围、课外科技活动、课外文体活动、组织保障、学生服务。这些工作任务都与辅导员工作密不可分。要完成这些指标和观测点的工作,不仅工作量巨大,且要求严格,况且作为辅导员,还得协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体育、美育、校内评价、社会评价、就业等等观测点的工作。可见,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可谓任务艰巨,难上加难。

(三)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特性因素

2016年4月,教育部在发布的《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和《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中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实现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设置、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转变,是承担偏远地区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基本解决“上大学难”问题的主力军。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培养相比较国内“985”“211”及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成熟的大学来说,非常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也可能会与部分学生及家长理解的“大学”会有一些偏差,像“大学”,又像“职业学校”。其生源结构、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目标和国内“985”“211”等大学还是有不同之处的。且跨入大学是学生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然而这一批学生在跨入大学之前只要成绩拿得起,就是好的,其他关于生活能力、关于独立人格等都在其次,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信心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问题。那么,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们在工作中需要扮演管理者、咨询者、保姆、朋友、导师等多重角色。

(四)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的社会评价因素

新建本科院校的大量涌现壮大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生力军。学校转型升级后,必然要求学校在办学定位、管理体制、教学要求、工作方法、服务模式等方面相应换档升级。教育对象由专科或成人层次的学生升级为本科生,而且学生年年都是新面孔。教育对象的根本转变,本质上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教职员工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作为担负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辅导员更是首当其冲。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琐碎庞杂,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就业、创新创业各类指导,学生的英语过级、学科竞赛、心理健康咨询、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及相关活动等,都需要辅导员老师的参与、鼓励与指导。但是,辅导员的高付出并不一定能收到丰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评价,因为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经费并不充裕,且高校中大多认为专业教师才是推进学校发展、培育人才的中流砥柱,认为专业教师才能教给学生很多知识,辅导员只是尴尬的“勤杂工”“保姆”。

三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16次工作研讨会上提出,新建本科院校要“对焦需求”“聚焦服务”“变焦应用”。作为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工作的一员,理应适应学校发展,在学习中、工作中不断整理思路,提出消除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文化建设

基于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繁重、高压的工作性质,学校在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和文化建设上也要有调整与创新。首先,“学生工作无小事”,辅导员琐碎的工作也要得到学校的重视与关注,学校在顶层设计上也要考虑到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成长。第二,鼓励辅导员继续学习培训。学校要在学历提升和工作能力培训两方面促进辅导员的继续学习。第三,组织辅导员到其他高校学习考察。第四,在交流学习中设立一些奖项,多多给予辅导员精神激励。

(二)引导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是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师又是干部”,“辅导员长期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责任重大,学校要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辅导员适当倾斜。”[10]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应受到高度重视的,高校辅导员的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从理论上看是很有发展空间的。但通过查阅近些年学者们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路径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高校辅导员的发展路径还有许多瓶颈与障碍没有突破。那么,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更要在其他高校的管理经验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创新开拓发展路径。首先,在新建本科辅导员的选拔和任用上,要一改把不适合做专任教师和行政干部的人员安排在辅导员岗位的作风,优选责任心强、热爱教育事业的同志到辅导员岗位上。其次,辅导员工作能力培训需常态化,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自信。第三,细分辅导员工作及研究方向,比如思想教育方向、专业指导与学业指导方向、心理疏导方向、就业指导方向、创新创业指导方向等,各方向要有带头人,形成工作团队,指导、督促大家做出某一方向的教学、科研成果,引导辅导员从所有工作“一把抓”的全能状态走向专业化、职业化。

(三)提升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的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

职业倦怠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症状就是“低成就感”,要消除这一症状,就得提升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的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的年龄结构基本偏年轻化,以笔者所在的新建本科院校为例,专职辅导员共74人,其中男性34人,女性40人,年龄在20~29岁之间有31人,占比41.9%;年龄在30~39岁之间有28人,占比37.8%,也就是说在20~39这个职业发展最佳年龄段的人占79.7%。这一个阶段的人需要有理想、有实绩,渴望得到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对于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定期公示通过学生成长成才显现出来的辅导员业绩,比如英语过级率、学生获奖、学生活动开展情况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难以定量的辅导员工作内容,采取荣誉奖励,增强辅导员工作激情与信心。其次,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加强社会认可度。走出去包括到其他高校学习、交流,让新建院校辅导员能力得以提升,也能感受到领导的重视及工作的重要性;走出去也包括带队去参加学生竞赛,特别是学有所长的竞赛,能增加自豪感。第三,打造精品课程,多角度感染学生。根据辅导员兴趣及专长,打造一至两门精品课程,破除辅导员“高级保姆”论,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能力及魅力。得到学生的尊重与欣赏,是辅导员工作开展得好的大前提。

参考文献

[1]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J].心理科学,2003(3):556-557.

[2]刘凤华,马莲.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分析及其调适[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6):46-48.

[3]张海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J].甘肃林业高职教育,2010(15):15-17.

[4]王莉.基于组织生涯管理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2):200-202.

[5]李素芳.路径依赖理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与对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0-83.

[6]马坤.以心理需求层次的视角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91-193.

[7]陈立民,黄涛.从资源保存理论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J].科技信息,2009(24):44-45.

[8]薛建国,胡士平,等.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39-242.

[9]赵元,罗大贵.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6):132-135.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作者:廖俊清

本科高校德育工作探讨论文 篇2:

浅析我国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摘 要]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目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对独立院校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辅导员 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6号令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独立学院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针对独立学院的运行模式建设一支高效的辅导员队伍,是独立学院建设中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1、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特殊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特点。他们一是独生子女占多数,且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二是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动手能力强;三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四是学生思维敏锐,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是自觉性不高;五是学生消费意识比较强,对外界事物要求较高。

2、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广

独立学院的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独立学院董事会、党政部门针对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依靠辅导员贯彻执行。辅导员要面临被学生投诉和领导批评的双重压力,还有被辞退的风险。同时还有生活方面的压力,许多辅导员都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都面临结婚、生子、赡养父母、购房等生活方面的压力,而工资低,无法解决许多来自生活方面的压力。大多数的独立学院对辅导员除了要求承担所负责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每节课要到教室查到课率,对没来上课的学生,要了解其去向并谈话。规定每周要跟班听课,每周要下学生寝室查寝等等,许多学生活动的开展和组织工作,都必须辅导员亲自组织,并全程陪同,24小时手机不允许关机,学生有什么事情,要做到随呼随到。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布置的工作,也要不折不扣地完成。

3、管理机制不完善,辅导员发展前途渺茫,队伍缺乏稳定性。

独立学院创办时间不长,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短时期内尚未形成一套适合自身、行之有效的辅导员队伍聘用管理机制。独立学院辅导员在人事制度上都是聘用制,聘用时间一般为两到三年,有的甚至像临时工,聘用时间一年左右,对于辅导员的发展无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制度保障,大多数独立学院辅导员对于自身发展感到迷茫,职业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很多辅导员只是把辅导员工作作为暂时的过渡性职业,队伍更换频繁,人员流动大,人才流失严重,队伍发展缺乏持续性。在工作管理上,也没有很好的量化绩效评定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造成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现状的主要原因

1、经济投入的原因。独立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没有国家拨款,经费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在经费、学费和其他一些相关的管理上也都是按照民办大学的方式进行管理,特别是独立学院尚处于办学的初期,经费的支出大多数用于基础建设和基本办公和日常开支,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投入非常有限,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和待遇往往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更谈不上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提升。

2.思想观念上的原因。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特殊性,许多人甚至独立学院的领导层也往往忽视其重要性。因此,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把辅导员岗位看成是谁都可以干,谁都能干好的岗位,在辅导员的准入问题上把关不严,把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安排在辅导员岗位上,这些人往往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在从事辅导员岗位后,学校也从来不会安排他们去参加相关业务和技能培训,素质也无法得到提高。

3、管理和制度上的原因。由于独立学院创办的时间不长,而且辅导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考核机制几乎对所有的高校来说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课题。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尚未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造成辅导员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导致“干的不如看的”,“有些事没人干,有些人没事干”的局而。而且现有的职称晋升的条件和政策和和都是向教学和科研一线的老师倾斜,辅导员要在繁重而琐碎的学生工作的同时要完成同等程度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才有机会获得职称的提升,这本身就增加了辅导员在职称和职务晋升的难度。

三、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独立学院的学生工作中,辅导员队伍起到核心的作用。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基本前提。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和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规范学生工作的指导职能。教育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突出,显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辅导员基于学生个体的身心状态和发展需要,在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上给予学生的适当引导,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2、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加强学生工作的管理职能。学生工作重在管理,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在于辅导员。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水平,培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的毕业生。独立学院应针对学生入学成绩低、自律性差的特点,对学生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加强课堂及宿舍等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拓宽学生工作的服务职能。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综合素质较高。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学习理论知识,敏锐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有效地消除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困惑,使学生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关注于自身的求知、修养。同时,辅导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完善自我。

四、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1、独立学院的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要学会用心去感化学生,用真情去教育学生,使他们摆脱自卑,对自己充满信心,成为可用之才。辅导员不只是简单的称谓,更重要的是角色和育人理念:在工作职责上,由原来的常规式、“保姆式”管理,向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转变;从核心目标看,由原来的管好学生不出事,向引导学生做成功的人、做成功的事转变。

2、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院也要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条件。辅导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素质;培养科研能力素质,多进行学术创作,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学生工作课题的研究,创新性地开展好学生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专科的读本科,本科的读硕士研究生,硕士的读博士,要让自己有更高的追求,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目的。 辅导员作为独立学院的基层工作者,为学院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独立学院在辅导员培训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够,以后应该要定期对辅导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要为进一步深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提供带薪学习的机会等,并鼓励辅导员考研深造。对辅导员从事学术研究、课题提供相应的指导和经费支持,并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

3、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评机制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成败,重点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评机制,而这个考评机制的建立,要立足于各个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考核。首先,辅导员的奖罚要分明。其次,解决好輔导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待遇问题。独立学院应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灵活的工作机制,健全辅导员工作制度。独立院校要切实解决好辅导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作,解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辅导员的待遇问题,关系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稳定,同时也是各独立学院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必须建立职级、学历、岗位、工作量、科研等全方位相结介的绩效工资制度,让辅导员扎根于学院,没有后顾之忧,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校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欣.论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J].探索,2009(6).

[2]翟玉莹 管恩帅.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高校辅导员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

[3]李祥林.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讨[J].高教研究,2010(6).

[4]李庆全.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初探[J].才智,2009(24).

[5]戴朝护.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

作者:吕琴

本科高校德育工作探讨论文 篇3:

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新型办学模式,其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结合安徽大学江淮学院的实际,分析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了加强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思路对策。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生党建问题 对策

为全面了解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独立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在政治上思想上引导、培养和教育青年学生。笔者走访了安徽省三所独立学院,并在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开展了以“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为主题的问卷调查。问卷设置12道问题,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入党意愿、影响入党的主要原因、衡量党员发展的重要指标、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上存在哪些问题,独立学院党组织的先锋作用如何发挥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进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等。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达100%。

1 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部8号文件将独立学院界定为“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并指出“独立学院要建立党团组织,积极开展党团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维护稳定的工作”。“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摆在高校党委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办学模式,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模式,必须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办学特点的较为完善的党建工作体系。

独立学院学生虽然录取分数低,成绩比不上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生,但是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很广泛,综合素质强。以安徽大学江淮学院为例,建校以来每年的迎新篝火晚会和毕业生文艺晚会,已经办成学院特色,吸引了大批社会观众,大大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院每年举办的校园心理剧大赛、五四才艺大赛、话剧专场表演、棋艺大赛等都办得有声有色,我院的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的各项专业或文娱比赛中更是频频获奖。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录取分数基本相差几十分甚至一百分以上。分数的差距不是智商的差距,他们比普通本科学生差在学习的主动性和习惯方面,自制力明显较弱。建设良好的学风是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学生党员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带动整个学院的学风,形成勤学、乐学的校园风气。

2 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对党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在对是否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调查中,有70%的学生选择想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有30%的学生选择想加入民主党派和不想加入任何党派,在对不愿意入党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22%的学生选择对党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19%的学生认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12%的学生认为入党后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影响学习。由于理论宣传工作不够,导致一些学生,甚至有些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了解很少。这是目前独立学院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2 发展过程中重学习轻德育

高等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都是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德”是放在首位的。从我们针对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调查问卷来看,52%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学生党员发展考查的主要指标中道德品质应该放在首位,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依据中71%的学生选择了品学兼优,很多学生在对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建议中提到要注重党员的道德品质。目前党员发展多看获得奖学金情况,在这种标准下,部分被发展的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不高。也有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表现在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这些会严重影响到党员的形象。

2.3 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未充分发挥

调查显示:认为身边的学生党员根本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占到33%;认为起了作用,但不明显的占到41%;认为很好地起了作用的占21%,这充分说明了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有待于提升。有一部分学生在入党后不能主动履行党员的义务,不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很好地树立起党员形象,在集体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

2.4 支部活动内容单调、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

调查显示:认为周围的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是出于纪律要求参加的占到41%;认为参加比较积极的占到37%;认为参加与否无所谓的占到20%;认为少数人无正当理由经常不参加的占到2%。在对最喜欢的党组织活动的调查中,过半数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志愿者服务、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等,选择形势报告的学生占到2%。说明目前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比较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够吸引学生党员。

3 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3.1 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党校机制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能否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我们教育的成败。可通过在独立学院设立业余党校的办法对青年学生加强思想教育,业余党校的教育对象可以是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采取分阶段分层次教育的办法。尤其对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大一新生要早教育,给予参加党校学习的机会,主要进行入党的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自觉、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可以利用党校对学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包括党的性质、纲领和宗旨、党的基本路线、党的理论基础、党的优良传统以及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等内容。

3.2 把道德品质置于党员考核标准的首位

一般情况下,独立学院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都过多地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发展对象的道德素质的考察。要改变这种现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正面的教育。在全体学生中加强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大家懂得“一身谋则愚、为天下谋则智”的道理。其次,在对学生的入党考核中把道德品质放在重要地位。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可以一个标准,但不能作为充分条件,在入党介绍人的推荐意见、群众座谈会和民主测评中把道德品质的考察放在首位,对道德品质有问题的学生可以一票否决。再次,在全院形成宣传、学习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每学期都会设立道德风尚奖,用以奖励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志愿者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学院应用各种方式对这些道德模范进行宣传,树立典型,号召大家学习,并在入党问题上给予优先考虑。只有我们在吸收党员时重视那些道德高尚的学生,才能纠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功利思想,引导全体党员乃至整个学院,使尚德、敬德、守德的行为蔚然成风。

3.3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

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许多学生由于专业成绩优秀而被发展为党员,发展程式化,入党前教育的程式化及其入党后再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学生党员政治修养不高,不能很好地树立起先锋模范作用。(2)学生党组织的整体模范带头作用未充分发挥,在学校里影响力较强的各种群众性社团中,几乎没有学生党组织的身影,学生党员在各种学生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大,这严重损害了党组织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学生党员和党组织能否始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党建工作的成败。当前学生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入党前的各方面表现好,入党后的综合表现一般。究其原因,既有就业、考研、学习压力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与党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思想态度不端正有很大关系。针对这些问题,独立学院党支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教育、引导学生党员进一步端正思想认识。组织上入党是外在的,只有在思想上入党才是真正地入党。党员入党并不意味着党员教育的终结,恰恰相反,入党标志着党员教育真正的开始。由于学生在校期短,党龄一般在1~3年。独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以下形式进行党员后续教育:一是临时性的党内报告会、讲座、宣讲团等,二是发放党的知识小册子引导自学,三是学生党支部自行组织的各类党日活动。

3.4 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激发党员参与热情

目前独立学院的状况是学生多,专职教师少,党支部党员发展工作任务很重,支部活动往往被党员发展工作所替代。即使有组织生活,也常常是宣读和学习党的文件,形式较为呆板,互动性不强,对党员来说缺乏吸引力。独立学院党支部应在保证活动经费的基础上,多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我院经济系党支部曾多次开展主题为“关爱老人让夕阳更红”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到合肥市某老年公寓义务劳动。并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了“让青春闪亮,为党旗增辉”演讲比赛;组织党史知识竞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党员充分感受老一辈党员的奋斗精神和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课题。如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已成为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时代的挑战下,把握住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契机,把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使党的教育事业再创辉煌,是我们每一位党务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科研项目“安徽省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11SK0003)

参考文献

[1] 王国仁,王树平,张新宇.创断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4).

[2] 江红梅,冯亚东.以党建为核心推进学生德育工作[J].时代经贸,2010(3中).

[3] 高燕,宋海霞.浅议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改革与开放,2010(5).

[4] 周兆农,刘春香.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

作者:李秋芬 王晓林

上一篇:农业节灌工程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