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输送的主要场所,是我国社会重要的子系统。学生作为高校的真正主人,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栋梁,因此高校可以平等、公正、和平的民主理念,通过让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方式来培养他们“民主公民”的思想理念。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校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论文 篇1:

高校事务管理中的学生参与权

[摘要]在当前的高校事务管理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学生都越来越意识到学生民主参与权的重要性,学生作为一个核心利益相关者,是有资格、有能力去维护其合法利益的。随着高等教育管理民主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正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无论参与形式还是方式,尚停留在维持校园稳定的阶段。本文从民主参与权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学生民主参与的类型和国内外高校学生民主参与的现状,针对我国学生参与权的不足揭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高校;学生;参与权

一个国家的现代高等教育是否发达,检验的标准之一就是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程度,参与管理的程度越高,该国的现代高等教育水平就越高。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现代高等教育还处于发展水平,其实早在1919年10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在《新教育》上发表了《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首次提出了学生民主参与的说法,距今将近百年,在这百年之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多种历史磨难,直到现在,学生民主参与权也和1919年没有太大进步,正是学生民主参与权的缺失,阻碍了我国高校的民主法治进程和现代化进程。

一、高校学生参与权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从国家根本大法的角度宏观地概括了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基本权利除了具有不可缺少、不可替代、不可转让、稳定的固有特征,还在于它具有繁衍其他权利的“母体性”,它可以派生出各种“子权利”[1]。同样,受教育权也可以派生出多种子权利,从权利的根本属性看,公民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应该有选择的自由,由此也衍生出学生在高校事务管理中的参与权。

参与权研究进入学者的视野,是近几年的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的教育行政主管机构、高校管理人员、高校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意识到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应该参与高校的管理。但什么是高校学生的参与权?目前,国内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尚停留在众说纷纭的阶段。

二、学生民主参与权的类型

根据权利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学生民主参与权分为实体参与权和程序参与权。程序参与权多表现为学生的知情权、申诉权、抗辩权等权利,随着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无论高校还是学生个体,都比较重视这些程序权利,而实体权利由于法律规定太过原则,高校和学生个体都相对忽视,因此,学生的实体参与权就成为我们主要关注的对象,它主要包含以下类型:

1.高校立法事务参与权。高等学校作为从事教育的公共服务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自主权,可以通过内部规章调整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行为。我国高校实习校长负责制,法律授权校长可以制定校内规章制度,学校所有成员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来自行约束遵守,本身就是社会契约论的体现。高校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人,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当然就有立法事务参与权。

2.高校行政事务参与权。高等学校的各种管理行为是国家直接授权或由相关法律法规授权的,与学生的权益息息相关,高等学校在对高校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享有决议权或表决权,当发生纠纷时有权获得救济直至向法院提起诉讼。

3.高校司法事务参与权。我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当受教育者认为学校给予本人的处分不恰当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如果学校、教师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那么,学生本人也可以提出申诉或者诉讼。申诉和诉讼是纠纷解决的最终方式,很多纠纷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为了更好地解决纠纷,所有的司法活动都要求程序必须公正,这就要允许高校各个利益组合体都应该参与其中。为了维护高校秩序的正常运行,在通过裁判化解校园纠纷的程序中,学生应该享有居中裁决权、发表意见权和监督权,从而提高高校司法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4.高校学术事务参与权。我国《教育法》规定高校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立教育大纲和教学计划,受教育者根据教学计划参加各种活动,可以使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这是学生参与学术事务的法律依据,保证学生参加与之能力相匹配的适当的学术事务,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之所在。

三、其他国家、地区高校学生参与权现状

放眼世界,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学生在高校事务管理中的参与权,或多或少地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权并且将参与权落到了实处。

在美国,大学的校董事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教师在校董会中的分量相当重。随着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爆发,学生也逐步参与到高校的管理中来,逐渐吸纳学生代表。但是美国社会典型的消费特征也影响了高等教育,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进入或退出一所大学,因此,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学费选择成为间接介入高校事务管理的一种途径,一些高校还设立了“学生院长”,以指导学生参与高校行政管理,培养学生的负责精神和独立能力。

在德国,由于警察在1967年6月2日枪杀学生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在抗议活动中,学生提出了“平等化”口号,要求与教师和其他高校成员一起共同管理高校。为顺应学生运动的民意, 1968年5月22日的联邦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形成一致看法:“作为教学者与学习者共组之团体,大学之事原则上应由其所有之成员共同讨论与决定。”这个精神写进了《大学基准法》,成为德国高校学生参与权的基础。德国大学的决策机构是中枢单位,中枢单位由大学领导、大评议会、评议会组成。大评议会通常包括教师代表、学术人员代表、学生代表、非学术人员代表,四种人员代表的比例由各联邦的大学法自行规定。如Sachsen-Anhalt邦大学法规定的大评议会四种人员的比例为6∶2∶2∶1[2](P77-78)。

法国的《教育法典》是指导法国高等教育的法律,其地位相当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该法第231-2条规定:国家教育高级委员会由教育部领导、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其他利益团体代表组成。而高等学校实行校长和管理委员会、科研委员会、大学生活和学习委员会共同管理的模式,三个委员会当中都必须有学生代表参加。《教育法典》第712-3条规定大学管理委员会包括30-60名成员,其中20%-25%为学生代表。

我国台湾地区2005年制定的《大学法》第十五条规定:“大学设校务会议,议决校务重大事项,以校长、副校长、教师代表、学术与行政主管、研究人员代表、职员代表、学生代表及其他有关人员代表组织之。”该法第三十三条还规定:“……学生出席校务会议之代表比例不得少于会议成员总额十分之一。”作为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最高法律,《大学法》明确了学生在高校事务管理的参与权,并且在原则规定之外确定了学生的申诉权,我国台湾地区所有高等学校的校内管理制度都应该和《大学法》一致。《国立台湾大学组织规程》第三章第三十六条规定:“校务会议由校长……工友代表及学生代表组成……学生代表应为校务会议代表总额十分之一。除学生会会长、学生代表大会议长、研究生协会会长为当然代表外,其余名额由各学院及进修推广部学生会会长中产生,若尚有学生代表法定名额,由学生事务处订定办法选举产生。”台湾大学承接了《大学法》的立法精神,从学校章程的角度承认了学生的决策参与权,并保证了参与权的实施。

在日本,《教育法典》第712-2条规定大学校长按照选举办法经选举产生,选举大会由由管理委员会、科研委员会、大学生活与学习委员会组成。而大学生活与学习委员会的成员就是学生代表,也就是说,学生代表可以直接选举自己所在大学的校长。一些私立大学更是将学生的这一权利发挥到极致,如京都同志社大学就规定校长由该大学的专任教员、职员以及年满20岁并在学一年以上的学生直接投票选举,类似于全民公决,使大多数学生均能直接选举校长[3](P101),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参与权。

在葡萄牙,学生参与高校事务管理的权利被直接写入宪法,《葡萄牙宪法》(1982年第2版)第七十七条中写道:一是大学生均有权依法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二是教师组织、学生组织、家长组织及科研机构参与教育管理的方法,由相应法律做出规定[4]。

四、我国高校学生民主参与权现状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一直比教师低一个阶层。学生是被教育者和被管理者,从没有意识到现代教育应该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学生的民主参与权与国外高校相比,如同一个挂在天空的月亮,只能仰望却很难落到实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立法事务参与权缺失。高等学校不是立法机构,不能设立法律,但是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却授权校长可以直接制定本校的规章制度,这种与宪法精神相悖的方式决定了学生在高校的立法事务上是不可能享有参与权的。《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授权学校在高校章程中对教育法的某些原则规定予以细化,尤其是涉及教师权利、学生权利的部分。调查我国各大高校后发现,制定章程的学校本就不多,其中提到学生权利的部分大多数是照搬《教育法》的有关条款,没有一家高校能够在大学章程中明确规定本校学生享有参与权,可想而知,与之相配套的高校其他规章制度也不可能赋予学生参与权。

2.行政事务参与权缺失。高校的行政事务涉及各个层面,上至高校的科学定位、学科优势、国际交流,下至学生宿舍管理、师生医疗、食堂餐饮,形成一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中的行政事务中有很大部分和学生有关。目前,国内高校在校园管理、教学管理等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行政事务中学生的参与权是比较缺位的。哪些课程是学生更需要的,哪些设置是学生所盼望的,从来都是校方作为决策者一拍脑袋,为了进行改革,某些高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但学生也仅仅具有建议权。

3.司法事务参与权缺失。《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条规定,我国高校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当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勒令退学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等涉及自身权益的处分不满进行申诉时,应当受理。该委员会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这一规定看似明确了学生在司法事务方面的参与权,但是由于没有细化、没有明确委员会中各种人员的组成比例,容易造成高校为了便于管理而让学生代表比例少到几乎可以忽略的地步,让学生代表成为摆设,使学生的参与权成为一句空话。另外,这个条款仅是一个制度设计,让决策者自行组成申诉委员会,实施的法律效果几乎为零。

4.学术事务参与权缺失。在国外高校,学生参与学术事务的程度很高,教授、助教、助理,形成一个学术研究梯队,学术助理往往由高年级的学生担任,在参与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兴趣,真正实现了高等教育的目的。在我国,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教师评价体系不挂钩,教师无须带动学生参与学术研究,也就使学生参与学术事务的权利成为空话。

五、高校学生参与权的实现途径

当我们将我国高校与其他地区高校学生参与权的实际相比较时,很容易就发现其中的差异,当务之急是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做出应对,以真正实现学生的参与权。

1.针对学生立法事务参与权的缺失,首先,应当修订法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学生同样享有在校园里参政议政的权利,因此,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都应该将学生的立法参与权明确地写入法条,与宪法保持一致。而各个高校自主制定的大学章程应该将事关学生权利及保证程序的事项予以细化。其次,应该参照西方国家的通行做法,在相关委员会的组成中列入学生代表,使得学生参与权不仅仅限于建议权,在某些和学生利益切身相关的校园规章的制定中,赋予学生决议权。

2.针对学生行政事务参与权的缺失,可以根据不同的行政事务设立学生的参与权。比如,针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成立专门的处分委员会,必须吸纳学生代表并逐步扩大学生代表的比例。比如,在施行有关学生事务管理的措施时,将听取学生意见作为必经程序。比如,在条件成熟时,效仿国外经验,在校长办公会议中确立学生代表的参加,让所有学生一起参与高校的建设。

3.针对学生司法事务参与权的缺失,应该完善相关的学生权益救济制度。已有的申诉制度存在执法者自行裁决的现象,因此,参照现有的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听证制度,创设教育仲裁,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引入教育赔偿,只有在学生权益受损时全方位、立体地构建权益救济制度,才能改变现状,才能和国际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接轨。

4.针对学生学术事务参与权的缺失,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参与学术事务,既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基于我国国情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在连年扩招后培养质量滑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高校学术事务,保障学生质疑学术质量的自由,才能让学生站在学术的前沿,也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徐显明.“基本权利”析[J].中国法学,1991(6).

[2]王敬波.高等学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学大学,2005.

[3]黄东雄.日本之“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J].中兴法学,1992(3).

[4]刘振大.欧美发达国家教育管理体制中的社会参与[J].比较教育研究,1996(3).

[责任编辑张峰]

作者:钱春芸

高校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思考

摘 要: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输送的主要场所,是我国社会重要的子系统。学生作为高校的真正主人,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栋梁,因此高校可以平等、公正、和平的民主理念,通过让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方式来培养他们“民主公民”的思想理念。作者提出了转变理念,为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提供思想保障;明确思路,确立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深化研究,合理确定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等推动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高校民主管理体制 完善对策

联合国《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指出:“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这应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输送的主要场所,是我国社会重要的子系统,因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高校的民主管理应该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平等、公正、和平的民主理念来培养高校学生,这对于整个社会的民主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作为高校的真正主人,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栋梁,因此通过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是培养大学生“民主公民”思想理念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吸收学生代表一同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一同负责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有的学校采取征集学生反馈意见,通过交流的方式实现学生参与高校的民主管理过程。但缺乏相关的参与机制及程序使得参与形式单一、参与范围有限、参与程度不深等现象,学生往往局限于日常学校管理工作,而对于重大决策活动还没有实质性的参与。我对我国学生通过参与高校管理来完善高校民主管理体制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理念,为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提供思想保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价值基础,也是我国高校的办学宗旨,其应该作为我国高校民主管理的核心理念,作为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基本保障。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人的因素,尤其是学生的因素,对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以此充分发挥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管理应该是全员参与式的管理,对此高校应该改变现有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控制导向的管理模式,推进学校管理主体向学生扩大化的转变。在管理过程中强调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同时要在培养学生管理能力、鼓励学生认真自觉思考高校事务,以及提供学生社会责任感上作出努力。

高校管理者作为学校民主管理的核心力量应该改变理念,对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给予理解及支持,与学校、学生一同保障学生自身的权益。在整个过程中,尊重是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先决条件,管理者的尊重更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一定的支持、保障条件也是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因素。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不仅仅以完善我国民主管理体系及高校民主管理体制为目的,这个参与过程本身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种锻炼,是为他们提供就业前适应社会、历练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为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好准备的有效形式。因此,我国高校学生在参与高校民主管理过程中要以“过程”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的根本,在过程中体会民主的思想,学习民主正确的表达方式,适应社会生活中遵守规范的环境,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民主理念。通过对“过程”的关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

二、明确思路,确立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

对于我国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来说,起步晚、发展慢是我国民主管理体系完善的一大障碍,而缺乏清晰、明了的指导思想是阻碍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在推进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时首先要以一定的原则作为基础,在思想上达成共识。我通过多年学生管理的实践经验及对学习民主管理的认识提出以下原则。

(一)自愿性原则。不论是高校的民主管理还是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自愿性都是首要及必要的原则。学生应该在对自身实际情况准确把握的情况下,给予自己正确的定位,在愿意参与民主管理的前提下,再在高校的帮助下完成管理工作任务。

(二)党委统一领导原则。高校党委一直被认为“起着政治核心、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保证、战斗堡垒作用”。因此,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时要与党委的思想、工作方法、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等形成统一,保证学生在参与管理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以及必要的政治基础、可靠的组织保障。

(三)合法性原则。这要求高校学生在参与民主管理过程中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评议权、参与权、监督权、申诉权等权利,同时也需要履行必要的法律规定的义务。在参与过程中,不管对学生还是对高校都需要明确法律的合法范围及合法的程序来推进学生参与整个民主管理活动。

(四)教育性原则。作为教育对象的主体,学生在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时要体现教育的目的,应将参与过程作为学生培养的一部分,通过参与高校的民主管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民主管理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平等性原则。学生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过程中的平等同样应该包括权利的平等、待遇的平等、机会的平等,体现全员参与的教育原则。

三、深化研究,合理确定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内容和范围。

学生在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时需要明确参与的内容及范围,在基于学生权利的前提下,我对内容及范围作如下概述。

(一)学生拥有参与学校关于学校和学生利益方面的决策权力,包括:参与高校建设规划、教学管理、文化建设及与学生利益相关的规定,以及相关规范、制度等的制度参与权。

(二)学生拥有参与学校关于学校和学生利益方面工作的监督管理权,包括:参与学校有关制度的实施、政策的宣传、教学规划的执行,以及后勤服务工作等。

(三)学生拥有参与学校关于学校和学生利益方面的相关部门的管理权,包括:在校级各职能服务、管理部门参与一定范围的管理工作;参与各院系与学生利益相关的服务工作,或进入后勤及教辅部门,加入学生生活区等。

(四)学生拥有对个人及其他学生利益损害事例的申诉和诉讼的权利,包括:对学习现有规则、制度提出改进意见;对给予学生的处理或处分提出异议;对一切有损学生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相关申诉及诉讼等权利。

四、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

我基于在高校中的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实施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需要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作为推动器,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及行为结果,基于此总结出“四位一体”的制度体系,保障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顺利实施。

(一)学生事务公开制度。学生事务公开制度是以实现学生知情权为基础,以此获得其他权利。学生事务公开是校务公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真正融入日常高校的管理中,体现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公开的内容主要涉及有关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的相关事由、决策等。同时,需要集思广益的实施公开,群策群力,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信息需求,采用反馈的形式进行事务公开,使学校在决策制度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失误偏差得到进一步纠正。

(二)学生评教制度。教学是与学生最息息相关的事项,以学习作为根本任务的学生也最关心高校教学制度的制定、形成,以及执行等一系列相关事宜。因此,学生应该参与教学的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决策制定提出有价值的意见,而且是体现高校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改进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非常有效的途径。该制度可以从实际角度切实保障学生的参与权、选择权。

(三)学生申诉制度。申诉制度主要指“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处理不服,或认为学校、教职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依法向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求重新作出处理的制度”。其不仅具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效力,一旦出现相关问题时就可以得到法律相应的保护,也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权利救济制度,因为学生与高校之间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同一般民事、行政的法律关系有所不同。

(四)学代会制度。我认为实施学代会制度是最直接地实现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方式,其以学生为中心,以维护学生权利为宗旨,通过实现学生以学代会的形式参与高校的重大决策、日常管理、制度制定,以及相关申诉等权利,体现了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张萌.论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J].文教资料,2007,(2).

[3]张维平.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理论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1).

[4]金长星,金秀梅.关于高等学校“学生参与”的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

[5]刘岩.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6]王威.浅析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

[7]吴静,斯荣喜.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张文君

高校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论文 篇3: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探析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具体到高校学生 管理领域就是以学生的权利为本。要维护和保障学生权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服务本位、 尊重人性需要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本管理;民主参与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然而,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为什么要倡导以人为本?如何实现以人为本?这是我们需要认 真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现状的反思

高校管理权指高校依法享有对学校事务自主管理的权力。高校学生管理权主要通过制定校园 内部规章以及借助内部规章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奖励和惩处来完成。我国的《高等教育法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高校具有自主管理权。然而,高校 自主管理权的合法性并不能代替对该项权力行使的合理性。当前高校在行使学生管理权 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现象和行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侵权行为

高校的内部规章是高校管理权的具体体现。然而,我国高校的内部规章普遍存在侵犯学生 权利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的规章制度往往以惩罚为主要目的,将学生视 为防 范、监控的对象。学生规则中充斥着种种强制性的禁令。规定学生应当享有的权利条款少之 又少,而规定学校应当承担的义务条款几乎没有,权利和义务严重不对等。笔者对 重庆11所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9所高校《学生宿舍(公寓)管理规定》中出现最多的是学生 “要、应该、必须、不得、不准、不允许、禁止、服从、严格遵守、严禁”等义务性词汇。 二是我国高校的规章制度繁多,无孔不入。对学生来况,校园就像一张无形的制 度之网,将他们笼罩得透不过气来。如南方某高校公布的学生《行为道德规范管理条例》草 案 中规定,禁止大学生在校内牵手、搂腰、拥抱、接吻以及女生穿低胸露背装等,否则将以扣 分的形式对违例学生进行处罚,凡扣满30分者将被勒令退学[1]。约翰•迪金森(J ohn Dick inson)曾说:“我们所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具有固定的一般规则的制度,我们还需要该制度中 的规则是以正义为基础的。换言之,是以对人性的某些要求和能力的考虑为基础的。”[2]然而,许多高校的内部规章却缺乏对人性的考虑和对基本人权的尊重。

2.不当行为

高校管理领域的不当行为主要指当学生触犯学校的规章制度时,处理方式不合法或 不 合理。首先是处理方式不合法。如当前许多高校规章中,广泛存在罚款的规定。重庆某高校 《关于学生宿舍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学校对损坏宿舍设备严重者,除要求照价赔偿外, 可 给予罚款或者纪律处分;对使用电炉、加热器、电热器、电热杯、电熨斗和其他电热设备者 ,可没收电具或者给予罚款;对私自留宿亲友者,可每天罚款4~10元。我国1996年的《行 政处罚法》第15条、第3条规定:“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 内实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罚款的,依 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法定依据或 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学校既不是行政机关,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授 权,无权对学生实施罚款,其实施的罚款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其次是处理方式不合理。 高校在行使处分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育人目的与管理手段之间的平衡度,往往因小过而重 罚,罚与过不相当,责与过失衡,缺乏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

3.渎职行为

在高校普遍实行收费制度的今天,学费在高等教育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高 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由原来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逐渐转化为教育服务 提供者和教育服务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有权要求接受优质的教 育服务。然而,许多高校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学生地位的转变,普遍漠视学生作为消费者的身 份和地位,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在日常管理活动当中,到处存在侵犯消费者权利的现象。如 随 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高校广泛存在的问题是,后勤管理跟不上,寝室住宿条件落后,缺少 足够的运动场地,图书馆资料不足,教室自习座位有限,等等。高校后勤人员和学校领导并 没 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着渎职 的现象和行为。

二、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建构

以人为本,具体到高校学生管理方面就是以学生的权利为本。我国《宪法》、《教育法 》等法律法规都规定学生作为自然人和一名受教育者拥有许许多多的权利,这些合法权利必 须得到维护和尊重。而人本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主张管理应以维护学生的权利为宗旨,应以 不侵犯学生的正当权利为原则。基于上述思想,人本管理的内涵由以下三方面构成:第一, 人本管理强调在管理过程中适度分权,民主治校,鼓励学生民主参与,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 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视学生为管理的主体。第二,人本管理认为管理权来自于学生, 要求管理者以礼待人,以德服人,认为管理即是服务。第三,人本管理强调人性需要的满足 ,主张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注重个体潜能的实现,把推进和达成人性需要的满足作为管理 的最终目标。

1.民主参与

权力是保障权利的必不可少的力量。要体现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必须要保障学生参与 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力,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表达诉求。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权利可 以说是从主张学生权力开始的。

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大学的教学管理及其他管理决策 与学生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应该有参与管理、决策的权力。布鲁贝克认为,“给学生 以学院或大学的成员地位,很明显地高于把他当做一般市场中商店顾客的地位。学生必须 被‘吸收’进学院或研究生院”[3]。在美国的大学董事会中,有专门的学生委员 会,各学 院的各科委员会中也有学生代表参加;德国大学无论是校务委员会还是系务委员会,学生代 表都有规定的比例;俄罗斯校务委员会中学生所占比例按规定不小于25%。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在 《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指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上, 高 等教育显然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角和新的模式。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把学生 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应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stakeholder )。这应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我国《高等教育法》第11条规定 :“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 定 》第41条进一步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 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我国一些高校虽然也推行“学生评教制”,设有“学生校长助 理”、“校长信箱”及学生的自治性组织——学生会,但其自治权和参与权与国外 相比还有 相当差距。学生会更多的是接受学校领导,布置学校交待的任务,向同学们做好宣传解释工 作,在维护学生权利方面所起的作用只限于提出意见。对涉及学生重大利益的决定,学生 最多也只有“建议”的权利,而没有“决策”的权利,因此,校方赋予学生会的权力,远不 足以实现学生自治。

2.服务本位

现代法治社会在权力问题上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权力来源和取得的合法性的问题。一是 实质要件问题。权力必须来自于人民,受托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该要件的深层本 质是人民主权,因为按照契约论的观点,权力是由社会中各个人舍弃其自身权利的部分或全 部,以社会契约的形式让度给国家或社会,目的在于使国家或社会能以其获得的权力,反过 来维护每个人自身的权利。正如启蒙思想家洛克所指出,政治社会都起源于自愿结合和人们 自由地选择他们的统治者和政府形式的相互协议,由自由权利转让而来的政治权力除了保护 社会成员的生命权利和财产外,就不能再有别的目的或尺度[4]。与政治权力相类 似,集体 或组织权力也是如此。一个真实的组织表现在它明白其真实性来源于个体,其权力来源于个 体的权利。二是形式要件问题。一切权利的取得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和确认,即法定授权, 它 否认、排除和摒弃以其他各种非法治方式取得的权力,即权力具有法定的唯一性和排他性。 只有 权力来自于人民,取之于法律,才能说它具备了合法性,因而才具有法定效力。由此推断,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权力直接来源于法律的授予,最终来源于人民(包括大学生)权力的让度。 大学权力是以师生的权利为基石的,大学权力为维护师生的权利而存在。

既然大学权力以师生权利为基石,大学管理权来源于师生权利,那么管理权就应服从于师 生权利。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保障性事务,管理工作为学生存在,为学生 服务,因此,管理就是服务。大学内部行政管理必须牢固树立“师生权利本位,行政服务本 位”的观念。当今,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以学生服务为主流的学生事务理念,美国高校学 生事务经历了 “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其中,“ 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工作”如今已被废弃,“学生发展”更多反映在理念方面,而“ 学生服务”最值得关注。它要求学生事务管理要以服务学生为使命,向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服 务项目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而在我国,学生服务还是一个新名词,我们更多的是运用 惩罚式管理,我们一直坚持学生“不成熟”的观点,认为学生是学校管束、控制的对象,是 学校改造的客体,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的人格与尊严。

3.尊重人性需要

学生是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5]326。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将人的需要归纳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众多的需要中,人类生存乃至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 他东西”。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 的 为满足需要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5]31~32。因此,有学者认为,“对人这个 开放的有机动态 系统来说,有两种基本的需要。首先是获取系统中缺乏的足以维持其自身动态平衡的要素和 条件,这是最基本的生存或存在的需要;其次是获取系统中缺乏的足以促使其在更新更高的 水平上建立动态平衡的要素和条件,这是在能够保证生存或存在的基础上追求发展的需要。 在这两种需要中,生存或存在的需要的满足是基本的,它是产生和追求发展需要的前提和 基础,一旦生存或存在的需要得到满足并能够持续地得到满足,发展的需要就会随之产生” [6]。

学生作为正常的人,同样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期待尊重和爱的滋润,渴望心灵自由的空 间,有自我实现的梦想和追求,但最基本的同样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 学 生一切需要的前提和基础。从根本上说,管理应该维护学生的这些需要,满足学生的这些诉 求 。但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高校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他们的生活处境堪忧, 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生存 需要,切实维护他们的生存权利。在保障学生发展方面,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要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但也仅仅把它理解为社会对学生的一种要求,甚至是方针,是原则,是目标, 是一种外在要求。事实上,人有发展的天性,人天生具有可发展性。人“具有自然力、生命 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5]8 0。这些 “天赋和才能”使得“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都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人的发展 也就成为他的一种内在需要,发展也就成为一项人权。因此,学校管理部门,从根本上说并 不只是一个向学生发出全面发展号令的机构,而是一个懂得尊重学生天赋的权利的机构,成 为更善于保障和维护他们全面发展的权利的机构。

参考文献:

[1]高校禁吻令,婚结得吻不得[N].南方都市报,2003-06-17.

[2][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邓正来,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04.

[3][美]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 江教育出版社,2002:41.

[4][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6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夏甄陶.人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50.

〔责任编辑:赵 滨〕

作者:樊华强

上一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下一篇:大学思想创新教育研究浅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