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

2022-09-11

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科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 如何能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工作有机地和本科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本科生在高等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目前高校教学、科研关系中的误区

(1) 部分教师认为, 教学工作太忙, 课时太多, 没有时间去搞科研。由于学校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教师普遍感觉教学任务加重,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花费大部分时间用于课程内容的准备上, 很难抽出精力参与科研工作。

(2) 部分教师自身教学任务不重, 也希望能

才的根本, 优秀专业人才最关心的是发展事业的基础和空间。学校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要切实转变机关职能, 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尊重人才, 关心人才, 为人才出成果提供便利的条件, 营造一种规范有序、温馨和谐的良好环境, 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第一, 要制定符合学科群发展要求的人才引进培养规划, 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第二,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形成人才群体合力。要按任务和项目组织各类攻关团队;对优秀团队, 要保护与教育并重, 培植与引导相结合;要注重团队文化建设, 以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调动人才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确保人才群体合力的形成, 实现人才整体效应的最大化。

4.4转变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工作方法, 加大积聚人才、开发人才的力度

筑巢引凤, 刚柔并蓄, 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机制。为了着力构建人才资源事业平台的人才模式, 有效地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落实, 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的工作方法上要实现八个转变:一是从“眼睛向外, 重点引进”人才开发模式转变为“强内引外, 内外结合”的人才开发模式;二是从“守株待兔”式引进人才模式转变为“主动出击, 上门吸引”的吸引人才模式;三是从“吃现成饭, 拿来就用”的吸纳人才模式转变为“雪中送炭, 助人成才”的吸纳人才模式;四是从“吃大够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但由于屡次申报科研课题都得不到批准, 产生对科研的畏难心理, 失去了进行科学研究的信心, 彻底放弃了科研, 转为一心从事教学工作。

(3) 部分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不够关注, 把主要精力放在课题的申报、经费的申请、论文的发表、专著的出版以及奖励的获得上。甚至为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 不关心教学工作, 不愿意从事课堂教学, 不愿意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 不愿意从事基础教材的编写。片面认为“搞科研名利双收, 搞教学, 既无名, 也无利”。

2 高校中科研与本科教学的关系

2.1 从“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解读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锅饭”平均奖励方式转变为以实绩论奖的激励方式;五是从“近亲繁衍”的吸纳人才转变为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吸纳人才;六是从人才资源开发的弹性管理转变为纳入严格考核的刚性管理;七是从重人才个体的投入方式转变为构建事业平台和培养人才个体相匹配的投入方式;八是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一手硬、一手软”转变为两种建设都要硬, 两种建设同步发展。

4.5尊重创造, 尊重劳动, 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 积极创新并完善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创新思想的学术评价制度, 由重视过程管理向重视目标管理转变, 由重视年度考核向重视聘期考核转变, 由单纯的数量评价考核向更加注重质量评价考核转变。

参考文献

[1]周济.高校人才工作:人才兴校人才强校

[2]建言, 孙仁帅.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

向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DB/O L].h ttp://

[3]吕东伟.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需要辩证思维

[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 :21-23.[4]吕玉刚.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

人才强校战略[DB/O L].h ttp://w w w.h ainnu.edu.cn/rcpy ang/szpxun/ldjh/20050618/233603.sh tml, 2004, 12, 15.

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看, 如果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与讲师讲课没有大的差异, 但为什么在实际的授课效果中存在着差异, 主要是因为科研经历的差异。按照高校的职称晋升方法, 晋升教授必须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 也就是说教授与讲师相比具有较为丰富的研究经历。正因为这种经历, 使得教授在传授已有知识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清问题的难点与要点, 并结合自己的研究说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对于增强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兴趣, 在解决问题思路的形成方面,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师晋升职称中对科研成果的要求, 成为进行科研的一个重要动力, 通过科研工作提高了自身学术修养, 则有利于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5]北京大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世界一

流的教师队伍[DB/O L].h ttp://w w w.

[6][7][9]中国教育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建

设高素质人才队伍[N].中国教育报, 2005,

[8]黄伯云.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建设坚强

人才队伍[J].教育快讯, 2006 (14) :11-

[10]钟惠国.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J].求是, 2003 (20) :17-19.

[11]杨毅, 毕宇晓.以科学的创新团队带动人

才强校战略[J].山东农业教育, 2006

[12]徐晨光.以科学的人才观推进人才强校战

略[DB/O L].h ttp://w w w.g m w.cn/

[13]刘小丹, 黄思翔.“人才强校”战略的实践

与思考[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 (4) :23-

[14]李锡炎.理清“人才强校‘的工作思路

[N].学习时报, 2004, 1, 12 (2) .

[15]同济大学.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实施人才强

校战略[DB/O L].h ttp://w w w.steh r.

2.2 从生源解读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这个特征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教学与科研并重。本科教学水平的高低与生源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而生源的质量与学校的声誉相关;科研工作的成绩和科研成果转化的程度对提高办学声誉, 吸引优秀生源有直接的影响。

2.3 从名师解读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教师的水平对本科教学质量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名师从哪里来?科学研究是造就名师的必由之路, 没有科研成果的名师是不存在的。从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来看, 科研成果是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材内容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 要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既强调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 又体现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之中, 以科研促进教学, 带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 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加强科研和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3.1 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高新技术及市场竞争召唤技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创新型人才。学科间的交叉与扩展, 在推进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专业界限的淡化。当今社会, 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而出现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本科教育必须扩大视野, 适应这一变革的客观事实, 立足科技前沿, 通过教学改革, 进行战略性调整, 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合到本科教学体系中, 构建“厚基础、宽口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适应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

3.2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学和学术成就紧密相连、互相促进, 是高校区别于科研院所之所在, 更是高等教育成功的关键。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与科学研究是分不开的。科学研究能够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声誉。好的声誉能吸引一流人才, 产生一流的教学科研成果, 争取到更多的经费支持, 从而有能力给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多的选择, 提高学生受教育的价值附加值。历年的招生表明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依然是广大莘莘学子的首选, 而高质量生源正是本科教育质量的首要因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的战略选择。而自主创新的核心是要有一流的创新型人才。本科阶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 科研是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重要途径。科研做得好的教师给学生上课, 可以结合科研中最前沿的知识, 将问题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能提高他们参加科研的兴趣。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终身受益。

3.3 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学生是数字化的一代, 大学应该是允许其生长过程中的自我选择和自我满足的独立生态系统。他们想像力丰富, 求知欲强, 喜欢互动性, 迫切希望能融入教师的科研中, 通过实验来主动参与, 拓宽知识面, 了解和掌握更深的东西。高校的科学研究事业给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更多的选择, 尤其是参与教师主持的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项目。这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这所学校的高年级本科生, 在没有走出校门之前, 就已经接触到了本领域处于国内乃至国际最前沿的某些研究和成果,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其成就动机。

3.4 提升高校教师素质的必要手段

通常情况下, 最好的学者也是最好的教师。教师是教学与科研两项中心任务的直接执行者, 是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贯通起来的关节点, 是把学校和学生联系起来的枢纽。高校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以学生的存在为先导的, 教书育人是其第一要务, 教师必须将自己的责任心和兴趣投入进去。教师必须从事科学研究, 站在科学前沿, 加强自己原创性能力的培养。

4 加强科研和教学结合, 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对策

4.1 正确定位科研和教学的关系, 营造科研和教学融合发展的环境

教学与科研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将最具有生命力的学术思想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实现科研和教学的相辅相成, 才能使教育成为大学知识延续和传递的纽带, 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融合教学与科研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改变过去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的信息流支配的课堂模式, 积极鼓励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教学和科研中来。教师面对面的积极培养和指导学生主动的学习, 启发、管理、鼓励并指导学生, 而不仅仅是传授特定的内容。师生都是主动的学习者,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4.2 制定规则以打通科研和教学之间的渠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 教材内容的更新永远赶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新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引进和更新与本课程相关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科研项目, 将科研融入教学, 实现学、研相结合。同时, 为学生创造条件, 促进大学生参与科研创造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3 发挥教授群体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 明确要求教授群体通过报告、座谈等多种形式走进学生,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融入讲座之中, 发挥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 强化本科生的学术氛围和学科前沿意识, 以此来体现科学研究与本科教育的互动。其次, 整合教授资源, 形成合力。鼓励教授们实行团队式教学, 每个教授都讲授自己研究做得最好的那一部分内容, 通过组合, 实现课程的最优化。

4.4 完善科研和教学的评价体系

完善科研与教学的评价体系是加强科研和教学相融合的根本途径。考评体系应当区别对待、科学制定、分类指导, 将教学与科研两套评价体系统一起来并加以完善。在评价教学质量高低的指标中引入学术活动因素。如教师对有关热点问题的介绍和研究动态跟踪情况, 是否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考等。在评价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引入教学性因素。如研究方向与所任课程的关联性;科研选题与教学的结合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数量和质量;研究成果导入课堂情况等。

总之, 科研工作对本科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科研与教学又存在显著的不同, 合理解决教学和科研的矛盾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理清思路、转变理念, 充分认识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做到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 以科研促教学, 实现教学与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 把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摘要:本文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视角, 对目前存在的教学与科研相互脱节甚至发生相互对立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论述了发挥科研支撑作用, 促进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并提出科研促进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科研,教学质量,高校

参考文献

[1] 张冰玉, 马幼平, 赵西成.加强高校科研工作, 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6, 09:146-148.

[2] 常燕青, 秦卫明.加强高校科研和教学融合的意义及对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6, 01:143-145.

[3] 李昌存, 张庆凌, 陈连生.建立教学科研互动机制,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06, 08:140-142.

[4] 石辉.科研促进本科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6, 06:146-149.

[5] 于佩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兼论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的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04:144-146.

[6] 孙秋柏.加强高校科研工作, 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J].中国冶金教育, 2006, 06:128-129.

[7] 欧阳峣, 柳思维.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新科研促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07:111-112.

[8] 王宗科.论高校教学与科研[J].科技咨讯, 2006 (25) :128.

[9] 钟兴永, 钟华.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统一[J].科技管理, 2006, 01:49-51.

上一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下一篇:谈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