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大数据具有海量性、多样性、快速性和价值性四个显著特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新机遇,一是有利于个性化,二是促进全面育人,三是有助于科学决策。同时创新发展也遇到新的问题,包括大数据思维不足,大数据技术运用欠缺,大数据隐私保护缺失。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提升路径分析

摘  要: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网络影响力提升的路径,必须从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效能的影响因素出发,平台所囊括的理论知识、网络技术发展程度、网络环境治理等都会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效能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又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必然面临很多发展的困境与挑战,娱乐化的网络平台造成平台缺乏理论深度,平台的交互性功能还不完善,当下网络环境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效能。本文认为,通过拓展平台的知识深度、构建平台的联动效应、提高平台的监督力度、注重平台的实践应用,能够最终达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提升的既定目标,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效能;影响力;路径

如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需要依托网络平台,当前,众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因此,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提升路径进行研究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效能的影响因素出发,探究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瓶颈,从而提出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的主要路径,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效能的影响因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就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资源进行整合与科学分类,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服务体系,最终通过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终端设备将知识传播出去的网络平台。这一平台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必须满足理论知识内容丰富、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网络环境安全稳定三个条件。也就是说,想要建设一个学生愿意访问、学习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高校必须以理论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发展、网络环境治理为抓手。

(一)理论知识学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包含党的基本知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新青年,要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样才能对党和国家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能。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师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1]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开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要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高校师生之间广泛传播与学习。

(二)信息技术发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智能终端设备不断进步的基础上的。“只有当技术在社会中扩散到一定程度时,其塑造社会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 [2]网络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设备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运用得愈发广泛,由它们催生出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必将更能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21年2月3日发布的第四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20年3月的99.3%提升至2020年底的99.7%,手机上网已成为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 [3]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在年齡层相对偏小的大学生群体中将会更高。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大学生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增长,促使他们更容易接触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有利于有效提升这一平台的影响力。因此,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的提升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三)网络环境治理

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特点: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地位较之前出现一定的弱化,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地位越来越平等,两者的关系越来越类似于“网友关系”或者“网站管理者与网络受众的关系”;其次,互联网信息时代,大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相对自由地发布自己的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互动,互联网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重大影响;最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被教育者个体的自主权趋于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级和中间环节也越来越少 [4]。

由上述特点可以看出,处于相对平等地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接交流,这种信息平等的交流或许会进一步弱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地位,最终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同时,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又会将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传播给大学生群体。新时代互联网环境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各种错误言论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严重冲击。因此,网络环境治理直接关系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的提升,干净、绿色的网络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效能。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提升的主要瓶颈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都已经基本建立,承担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同时,“易班”“优学院”等专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也相继建立,大学生乐于使用此类网络平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但是在成绩面前,人们仍应清楚地看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提升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娱乐化的平台建设缺乏理论深度

现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吸引大学生更多的关注、学习、互动,大都比较重视平台娱乐化建设,如“易班”平台推出众多卡通形象吉祥物,“优学院”平台自制众多幽默短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得到大学生群体的认可,但是这些内容有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倾向,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能,影响力得不到进一步提升。

如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过度偏向娱乐化建设,必然会忽视对理论的学习,使平台建设缺乏理论深度。同时,平台娱乐化建设的倾向也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出现认知偏差,甚至主动放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强调的理论知识内容,造成更为严重的思想混乱,最终降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影响力。

(二)现有平台中交互性功能不完善

现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都十分重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线上交互性功能的开发。比如,“优学院”平台虽然已经向教师提供在平台上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可以平台反馈学习情况等交互功能,但是平台依然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沟通的渠道,教师无法更加直接地了解学生,学生也不能直接地与教师沟通联系。同时,现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大都起步较晚,不能像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一样直接传递信息,因此,现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交互性功能还不完善,直接导致学生对此类平台接受度与使用率较低,平台影响力得不到发挥。

现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还存在着用户体验差和用户黏性弱的问题。如今手机的使用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平台更为注重手机客户端建设,但是却严重忽略电脑客户端建设,学生如果在电脑上操作,只能通过网页版,没有对应的电脑客户端,缺乏便捷性,导致用户体验差。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建设初期,大都采取行政命令式的推广模式,硬性要求学生安装使用此平台,一旦平台内容和使用体验不能吸引学生,那么必然会导致用户黏性弱的情况发生,使平台影响力得不到进一步提升。

(三)网络环境监管不力

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虚拟空间,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在网络空间自由发言,形成“人人都是一个麦克风”的局面 [5]。身处这样的网络环境中,高校在校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往往容易受网络舆论左右,因此加强网络环境监管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同时,在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今天,关于互联网环境治理的相关法律还不完善。执法者加强网络环境整治力度的前提是不断完善网络环境治理的相关立法。当前,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上的互动评论区依然能够看到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对学生思考判断造成不良影响,阻碍平台影响力提升。网络环境监管不力,也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提升带来不小的冲击。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提升的主要路径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提升面临的主要瓶颈,结合当前不少高校建设、运营平台所积累的成功实践经验,总结出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影响力的主要路径,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拓展平台的知识深度

构建深而广的理论知识框架是建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根本所在,同时,这也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知识学习的需要。这一理论知识框架的核心必须是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创新理论,只有深入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但是,就像“学习强国”平台一样,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仅要有丰富的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创新理论,同时也要包含许多经济、科技、文化、法纪、军事等方面的知识资源,供受众阅读和学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借鉴这一模式,构建各类专业知识、前沿知识、时政知识综合的学习平台,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提升大学生使用平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平台影响力,发挥其育人作用。

目前,不少高校網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还采取了链接外部学习资源的方法,如链接图书馆、期刊网站、报纸主页、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网站等,利用优秀的外部资源进一步拓展平台的知识深度,吸引更多学生的浏览与关注,这一方法也值得借鉴。

(二)构建平台的联动效应

在具体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成果,将现有的社交网络平台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例如QQ、微信、微博等,建立起更加便捷、能够快速进行思想交流和辅导的平台。高校可利用学生已经深度使用的社交媒体,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程度,与新建立并投入使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产生联动效应。

此外,新兴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一定要建立更加畅通的交互性功能,一方面,让学生在登陆、浏览平台的时候,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接收来自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信息;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将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在平台上与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沟通。长此以往,便能吸引大学生登陆、浏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兴趣,提高他们登陆平台的频率,提升他们在平台上参与活动的活跃度,实现平台的联动效应。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这一方式了解大学生关于各类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如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问题、学术道德问题、教育机会公平问题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此为依据,以平台为抓手,实时发布引导信息,扩大联动效应,提升平台的影响力。

(三)提高平台的监管力度

缺乏监管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仅不能带来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反而可能造成混乱学生思想的严重后果。因此,提高平台的监管力度,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坚持制度建设,建设合理的平台信息发布制度。高校在平台监管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当好这一“守门人”的角色,制定严格的平台信息发布制度,在信息传播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平台参与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平台信息必须经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审核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追责制度,确保平台信息得到更充分的监管。

另一方面,构建一支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监管和日常运营离不开他们努力工作,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工作队伍,是保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正常运营的根本条件。

(四)注重平台的实践应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理论素养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加强其对实践问题的思考并用理论来解释现实问题 [6],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平台的实践应用。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通过线上组织,然后在线下举办学习、纪念活动,达到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目的;也可以在平台上设立专门的“党建频道”,向大学生宣传介绍他们所关心的组织发展问题,让大学生能够详细了解组织发展的规则、要求和具体流程,把被动的理论政策灌输变成大学生主动要求掌握知识信息,从而增加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心。

四、结论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影响力与平台所囊括的理论知识、网络技术发展程度、网络环境治理等因素息息相关。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又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必然面临很多发展的困境与挑战,如娱乐化的平台建设造成平台缺乏理论深度,平台的交互性功能还不完善,当下网络环境监管力度不够等。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拓展平台的知识深度,融合各类专业知识、前沿知识、时政知识综合,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吸引大学生使用平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构建平台的联动效应,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成果,优化平台的交互性功能,同时与现有的社交媒体平台形成联动效应;第三,提高平台的监督力度,通过制度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保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绿色、安全地运营;第四,注重平台的实践应用,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方式,增强平台实用性,从而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影响力 [7-9]。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 为有源头活水来——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综述[N/OL]. (2019-01-14)[2021-02-05]. http s://baijiahao.baidu.com/s?id=1622634854916987930&wfr =spider&for=pc.

[2] 黄楚筠,彭琪淋.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动机与传播效果研究——以中南大学微信平台为例的实证分析[J]. 东南传播,2014(05):124.

[3] 中国网信网.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R/OL]. (2021-02-03)[2021-02-27]. 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 htm .

[4] 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袁利民,沈文华,王小燕. 网络文化环境下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探析[J]. 专题研讨,2012(12):55.

[6] 王务均. 搭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经验与做法[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0):87.

[7] 许克松,陈英. 微网络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新发展[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6):103.

[8] 劉阳. 基于“易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11):58.

[9] 赵佳寅. 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学,2017.

(荐稿人:刘继云,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东莞理工学院2020年度辅导员研究“践悟项目”“当代大学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20 FDY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文渊(1992—),男,硕士,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刘文渊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2: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摘    要: 大数据具有海量性、多样性、快速性和价值性四个显著特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新机遇,一是有利于个性化,二是促进全面育人,三是有助于科学决策。同时创新发展也遇到新的问题,包括大数据思维不足,大数据技术运用欠缺,大数据隐私保护缺失。大数据时代要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载体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大数据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贺信中指出当前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领域的大数据运用,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等文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大数据时代使其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科学探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

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卡锡认为:“规模超出传统数据库管理软件检索、读写、管理及分析能力的数据集便是大数据。”目前对大数据的定义学者们主要从数据本质层面、数据能力层面、技术运用层面、数据价值层面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本文把大数据定义为通过多渠道采集巨量数据信息的集合体,在信息网络技术支持下,将数据信息按照科学模式进行分析处理,从中发现数据价值,总结规律,最终服务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过程。

大数据时代与传统数据时代有所不同,有自身显著的特征。大数据有四大特征:一是海量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开始爆发性增长。二是多样性,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类平台产生多种类型的数据,这些广泛的数据来源决定了大数据形式的多样性。三是快速性,指的是数据被创建、移动和处理的速度非常快。四是价值性,在巨量的各类数据里,挖掘出对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有价值的数据,并通过科学分析发现新规律,进行模式预测,从而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基于以上四个特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既面临新机遇又面临新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机遇

数据科学家维克托所著《大数据时代》被誉为国外大数据系统研究的先河之作,该书中提到“数据就像一个神奇的钻石矿,当它的首要价值被发掘后仍能不断给予”,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它给一些领域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一)提高针对性,促进个性化。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类型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生活过程和教师管理服务过程等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性“学生画像”,精准地定位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需求,对大学生群体分层分类,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对策。个性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充分尊重和包容学生个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传统数据时代,这个很难实现,但大数据时代使这种个性化变得更容易。

(二)增强实效性,促进全面育人。

由于大数据技术,让实时分析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全过程成了可能。通过数据筛查,建立追踪曲线,归纳问题;通过数据评估,把握学生思想倾向,细分群体;通过科学的数据管理,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增强实效性。全面育人是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回归的社会目标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让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者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成长规律,对大学生开展积极的价值教育和有效引导,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合格接班人,实现全面育人。

(三)利于寻规律,促进科学决策。

大数据时代到来前,高校網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决策很多时候是依靠过去的经验,主要靠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完成的,采取先进科学技术和方法促进科学决策的较少。大数据时代来临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各类数据,可更准确地把握在网络空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构建相应的行为数据模式,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者提供立体化、全面化、可视化的视野,让决策者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有效科学地决策。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面临的新问题

如今高校的各类新媒体平台和各类学生管理系统每天都会产生由图片、视频、文字、数字等构成的大数据,这些数据实时反映着大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态和思想活动,非常有价值。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把这些巨量数据用好,发挥它们的作用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数据思维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

当前,大数据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其并不陌生,但是很多时候“耳熟”不一定“能详”。经常会接触到大数据这个词,但要准确说出大数据的概念或定义,指出大数据的特征与价值的不多,把大数据思维有效运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研究并推动两者有机结合的更少。海量性、多样性、快速性和价值性是大数据四大特征,这些特征要求思维方式从传统的数据思维向大数据思维方式转变。然而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固守以往的工作思维,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统一性和实施手段的单一化,同时对数据收集和处理重视不够,对数据分析和数据解释处理不好。因此,对大数据认识不充分,大数据思维不足是阻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因素之一。

(二)大数据应用技术欠缺,制约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团干部等,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背景的不多,部分人的大数据应用技术较欠缺。目前各高校都在做信息化建设,有着各种类型的信息平台和管理操作系统,这些平台和系统每天都能产生大量数据,但目前很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会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不具备建立数据模型、进行数据清洗、把数据可视化的能力。导致无法在操作层面依靠大数据进行“学生画像”,分析学生的行为轨迹,实现学业预警、精准资助、个性化教育、多元评价等。大数据技术的缺乏会导致难以充分发掘大数据的真正价值,制约大数据有效运用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三)大数据隐私保障缺失,易引发伦理安全问题。

网上流传过一句话“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裸奔”。虽说是句玩笑话,但背后的含义却值得引人深思。在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学校各类信息化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动态监控,可轻易地获取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行为、消费行为、学习情况、个人图片与视频、发表的网络言论等。这些数据虽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样面临学生个人隐私被泄露甚至滥用的风险。如果因为系统信息漏洞或管理不当被不法分子利用,将对学生产生伤害。急需构建和完善信息安全维护的长效机制,科学合理地界定数据采集、数据利用的权利和范围,保障学生个人数据信息的安全。

四、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可从理念、机制、载体三方面的创新进行思考。

(一)创新理念,转变思维。

理念创新是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源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大数据时代有所创新并不是简单地提出几个新观点就行,而是要在教育理念上创新与思维方式上转变。

一是树立全域教育理念。全域教育就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多维、协调发展为导向,以大教育观和大教学观扩大课程外延,充分开发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掘社会各要素的教育价值,并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平等协商对话等各种形式建立多元灵活的协同育人平台。虚拟性是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属性。全域教育理念就是要把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场域结合起来,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统一,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发挥两个场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尽可能地构建两者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实现在全域范围内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目标。二是树立协同共享的理念。大数据时代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多群体协同合作,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各类管理人员、社会人员等。各个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共享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使各类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更容易形成合力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不仅要创新理念,基于大数据特征,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思维转变。第一,由样本思维到全量思维。以前传统技术手段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全量分析,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一般采用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部分样本对整体数据进行推测。而在大数据时代,很多信息已经实时数据化、联网化,可以快速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花费更低的成本、更低的代价就能做到全量分析成为可能。第二,由精准思维到模糊思维。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数据分析,由于数据量小,可以实现精准化,甚至细化到单条记录。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空前爆发,关注细节已经很难。因此我们分析更强调大概率事件,增加大数据下的模糊思维。第三,由因果思维到关联思维。因果思维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当看到某一问题或现象时,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而在数据挖掘中,有一个算法叫关联规则分析,就是挖掘数据关联的特征。有时两件事情建立一种相关关系,但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大数据时代,我们不能局限于因果思维,而要多用关联思维看待问题。

(二)创新机制,提供保障。

机制创新是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激励和约束。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通过合法合理合情的手段不断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1.構建激励相容的机制。

激励相容指的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一致的,个人在努力实现个体利益的同时,促使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问题值得重视,要研究如何以一定的经济投入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效果的最大化。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激励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激励相容机制能激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内在驱动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促使其更加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可促使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并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总之,激励相容机制可让广大师生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和被认同感,从而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构建培训提升机制。

有大数据相关专业背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不多,存在大数据思维不足与大数据应用能力欠缺的情况,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因此,通过构建有效的培训提升机制,培养有大数据意识和思维,具备大数据技能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为重要。这个培训提升机制需要从学校层面全方位考虑,既要系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整个队伍大数据提升的内容体系,又要不断拓展他们大数据素养的方法路径,通过专题培训、案例教学、企业实践、成果展示等方式让他们将培训与自我提升相结合。

3.构建动态评价机制。

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更多的是针对既定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断,很多时候是单方面和静态的。而在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应该是多元性和动态性的数字化教育评价方式。根据网络中客观产生的动态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动态评价提供重要支撑,做到及时、全面、客观、准确、动态地反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

4.构建安全保障机制。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个安全保障机制。一方面要保证软硬件技术及平台的安全。大数据的类型有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来源有学校管理数据、移动互聯网数据、校园媒体数据等,这些多类型的巨量数据需要保护好、管理好。可采用账号统一规范管理、建立动态攻击保护技术、升级Web防护技术、严格访问控制等策略。一方面要重视个人隐私方面的安全。目前与大数据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要保证在应用学生数据时学生隐私数据不被泄露。另一方面要划分大数据应用的人员责任,明确数据使用归属权问题。

(三)创新载体,搭建平台。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是大数据技术运用的物质基础层面,离开物质基础,理念和机制都将失去支撑。积极建设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度应用夯实基础。

一方面要搭建大数据载体硬件平台。大数据离不开互联网,没有网络大数据的绝大部分工作将无法完成。因此,大数据载体硬件平台首先是要加强学校网络基础设施的布局。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已经有自己的局域网,但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网络平台建设无法适应大数据带来的空间扩大、采集泛化等一系列新问题,难以满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因此,要保持网络的快速通畅就要进一步建设好网络基础硬件设施,优化宽带网络布局和提速升级。加强和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在移动WiFi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科学布点,保证无线网络的校园全覆盖。同时要重视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是大数据的重要基础。高校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物联网、Web系统和传统信息系统,其中物联网是大数据的主要数据来源,可以说没有物联网就没有大数据。高校应该加大对物联网建设的投入力度。

另一方面要加强建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载体系统平台。如果把硬件平台比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躯体,那么系统平台就是大脑。硬件平台是基础,如果不建设好系统平台,就无法发挥大数据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部分学校已经有网络业务平台,包括教育者的各类线上管理平台,学生相关的第二课堂管理平台、奖助贷管理平台、学籍管理系统、党务系统管理平台等,每天能产生大量的各类基础数据。但很多时候这些数据散存在各个院系或部门,不利于实现数据的整合。同时由于运用大数据能力不足,部分数据无法转变成为有价值并可供有效决策的知识和信息。难以让这些大数据技术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因此,建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载体系统平台,一是需要顶层设计,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求出发,对系统平台数据采集、整理、挖掘和利用进行顶层规划。二是开发大数据分析模型,大数据分析模型应用效果和质量决定大数据的价值,又决定了是否能为校内各院系部门政策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预测。此外,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开发还有利于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方旭.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维克托.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刘从德,谭春霞.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的定量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50-54.

[4]李怀杰,申小蓉.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论析[J].思想政治教育,2019(3):105-110.

[5]崔海英.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与实现方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3):33-36.

[6]李杰,王继成.大数据助力高等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3):434-438.

[7]刘宏达,穆帆.提升高校辅导员大数据素养的时代价值与实施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97-102.

[8]罗红杰,平章起.大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J].重庆大学学报,2019(09).

[9]黄欣荣.数据驱动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9(09):121-128.

[10]谢继华.大数据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

[11]王荣.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特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019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2019GXSZ075);广东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成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吴泳成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摘  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实际工作中要避免两种极端倾向,杜绝关门主义和形式主义,充分考虑当下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思想引领,实施精准滴灌,完善平台建设,发挥系统优势,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当前,高校在校学生“无人不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它是基于网络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它也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虚拟性、共享性等特征,无一不对思想政治教育全程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如何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产生最大的教育效益,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成为当前摆在所有政府、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自从2001年刘梅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至今,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能顺应时代形势,积极转变理念,认清时代要求,千方百计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起来,依托网络相继催生出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内容、手段、模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格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拒绝“网路”就等同于拒绝了出路,必然要被时代淘汰。

2010年以前,校園BBS、人人网、微博、QQ等虚拟交流平台是常见的网络载体,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近几年,随着4G、5G等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视、B站、抖音、快手等网络视频平台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广大95后、00后学生,他们个性张扬,崇尚自我表达,具有明显的泛娱乐化倾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速度明显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还存在两种极端化的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关门主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无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要求,无视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屑用网络、不敢用网络、不愿用网络、不会用网络的观念或者行为。这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要么视网络为赶时髦的工具,不屑用之;要么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严防死守;要么习惯了“我讲你听、我讲你记”的老办法,不愿与时俱进;要么是自己技术不精,对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束手无策。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教育者自身没有转变观念,没有真正适应瞬息万变的教育形势。事实上,持有以上观点的教育工作者并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工作年限较长的辅导员,思想僵化,内心不愿意接受变化,甚至本能的排斥变化;也有一部分辅导员因为和学生年龄差距过大,存在明显代沟,双方在思维模式和沟通交流上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利于交际工作的开展。对于这一部分人,当务之急是尽快转变观念,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快速跟进,决不能掉队。大连海事大学的曲建武老师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主动申请担任本科生辅导员,工作期间,他注重换位思考,多年来坚持运营微信公众号,坚持用网络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了相当一大批年轻人,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当然,对于极少数确因年龄或技术等原因,无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老辅导员,教育主管部门或者相关高校可以结合实际出台一部分相关政策,安排他们有序转岗。

第二种倾向是形式主义。不少教育工作者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教育内容的有效组织,重载体而轻内容,忽视了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严重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现如今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内容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网页浏览量极低;很多高校缺乏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甚至严重缺乏。很多高校的行政部门和二级学院都注册了自己的微博、微信、QQ公众号,但是运营情况很不乐观,利用率极低,要么只用来发布转载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新闻,要么沦为大大小小活动投票、拉票的工具,即便高校强制学生关注此类公众号,学生也很少会去主动点击,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还远远达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知识结构、技术水平、文化素养上都存在明显的“反哺”现象,有时为了迎合青年大学生的口味,在抖音、快手或其他直播平台上开展活动,不惜用一些恶俗、扭曲甚至低级趣味的视频博取关注度,提高点击率,从根本上背离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因为这些网站开放性强,不可避免的会吸引校外流量,甚至会产生诸多杂音,学校却无法监管,同样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何正视抖音、快手之类的网站对学生的影响,如果通过技术手段做好监管,让学校、学生“抖”出正能量,也是摆在政府、高校、学生面前的一道课题。

在规范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等五个基本要素同样重要,不能顾此失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网络更多的是承担舞台和载体的作用,教育内容要是学生迫切需要和重点关注的,教育方式要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只有充分尊重教育规律,灵活掌握网络特点,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会真正受到学生欢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策略林林总总,其中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把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思想性与网络传播规律的科学性紧密结合,具体来说,要坚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注重思想引领,立足“内容为王”。思想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核,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网络”与“思想”如果无法对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真正奏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活”起来,就必须要在“思想”引领上花心思,毕竟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才是它的核心所在。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立足自身实际,最大限度汇集手边的各种优质资源,从优化教育对象的个体体验出发,按照互联网传播规律进行合理编排,采用互动性、碎片化的方式进行传播,把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合在各类网站或视频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展学习,受到教育。平时工作中,一方面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及时把这些内在需求作为教育的突破口和出发点,或者把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网络创作,使之成为学习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学生心仪的“网红”学者、专家开设网络公开课或在网络平台上开辟专栏,拉近彼此的距离,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坚持服务切入,打造“需求超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双主体”的教育,被教育者具有自身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不再习惯被动的接受思想和理论的灌输。实际工作中,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刚性需求”这一牛鼻子,依托各类渠道和资源优势,通过网上、网下深度互动和有效沟通牢牢黏住学生,在把握正确价值导向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前提下,拓展更多的网络教育功能,既能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开展专题讲解、进行互动讨论,又能方便受教育者获取最新资讯、查询各类信息、进行娱乐休闲、深化情感交流、开展心理咨询等,坚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网络资源、网络教学、网络购物、网络休闲、网络娱乐、网络交友等诸多个性化的服务,让学生在服务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他们的学习需求,通过汇聚精品文化资源服务他们的精神需求,通过拓展海量就创业资源服务他们的成长需求,通过整合日常便利资源服务他们的生活需求,把网络真正打造成青年学生喜闻乐见、定期登陆的“需求超市”。

三是强化共建共享,推动平台建设。高校师生是当今时代最富有创造力和活力的群体之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尊重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引导他们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加强自我教育,及时发现他们的新想法、新点子,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不拘一格、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要结合当下95后、00后等“Z时代”学生崇尚个性、不喜欢被灌输这一特点,秉承开放、共建、共享的理念,把他们作为建设主体,探索出一套能够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首创精神的创新驱动机制,促动他们主动开发教育网络的应用功能,打造各种网络文化创意产品,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建设好、维护好网络平台。当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都自主开发设计了校内APP,这些APP功能日益强大,逐渐取代BBS而受到学生欢迎,他们的出现,正是学生积极配合开发,主动配合维护的成果。对于教师群体,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新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把他们吸引到统一的网络载体或平台上来,通过系统实践,打造出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全面提升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四是着眼顶层设计,构建评价体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更加科学、系统的评价。传统的教育评价或多或少存在诸如重过程而轻结果、重主体(教育者)而轻客体(教育对象)、重形式而轻内容、重当下而轻长远、重定性而轻定量等倾向。这些看似对立的评判维度究竟哪个更科学、哪个更重要,最终都要通过实际的教育效果加以显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基于此,我们认为应该从价值评判的维度,立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分三个层次、从五个要素角度进行剖析,构建相对完善的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描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效果,二级指标描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三级指标侧重于教育过程中可获得、可比较、可测量的具体观测点,各评价指标简释如下(指标体系详见表1):

1. 教育者,即高校教师,过去称教育主体。在全员育人的背景下,教育者早已不限于“两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所有的高校管理者和教师都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都要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网络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即从专业课程中挖掘隐含的思想政治要素,并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都是三级评价指标。

2. 教育对象,即大学生,过去称教育客体。现在的青年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表达愿望,他们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网络素质、职业素养的高低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育效果,可以确定为三级评价指标。

3. 教育内容,即教育信息,它是连接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纽带。教育内容是否契合大学生的需求,能否与时俱进,对大学生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引起共鸣,都会影响教育效果,因此选定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现实性、新颖性作为三级评价指标。

4. 教育方法,即教育策略,是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之间传统的交往方式。除了现实世界中的关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同时还要遵守虚拟世界的交往准则。这种新型的关系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育,手段多样,方式多元,注重技巧,因此将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技巧确定为三级指标。

5. 教育环境,即指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面临的客观现实的总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不可避免地受到宏观环境(社会环境)和微观环境(校园环境、网络环境)的影响,因此将这三种环境要素定为三级指标。

综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迫切需要,从政府到高校,从教师到学生,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维视野,在实际工作把网络从工具手段上升到战略举措来定位,从一般运用上升到全局谋划来对待,大胆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平面向立体、由静态向动态、由单一向多维转变,依靠日益完善的信息网络技术,进一步创新方法手段,拓展内容形式,明确评价标准,把信息网络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理论学习的新空间、舆论引导的新阵地,从根本上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全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引导教育学生通过网络互动体验、通过共建共享将其内化于心、彰显于行。

参考文献:

[1]徐科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探析——以南京地区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1):9-11.

[2]苏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报,2015-01-30(4).

[3]郭明飞.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13-11-21(7).

[4]冯刚.网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2014-06-10(15).

[5]刘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构建[J].才智,2014(29):155.

[6]吴宝权.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1-93.

[7]胡恒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实施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8]徐科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1):81-82+85.

作者:徐科技

上一篇:项目成本管控企业经营论文下一篇:素质教育初中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