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2022-05-01

【摘要】从网络舆情时代的个性特征入手,针对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自身素养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网络背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网络背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篇1:

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摘要:网络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空前便利的同时,也极大地挑战着该课程的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的教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临着信息资源占有方面的优势弱化、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及方法落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尽快走出困境,是增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网络背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困境;出路

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积极信仰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政治素质,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至关重要。随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的同时,也极大地挑战着该课程的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的承担着的教师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帮助教师找到应对措施,尽快走出困境,是当前高校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困境

由于网络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网络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冲击着我国的主旋律文化,涣散并侵蚀着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客观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效果,同时也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度。

开放的网络信息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料,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并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但是,由于网络是无国界、无权威、多元化的世界,各种来自西方的不健康的、反动的思想也在网络上四处传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由于掌握着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在国际传媒领域占据着垄断地位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据统计,现在世界上80%以上的网上信息是由美国提供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曾公开宣称:“今后的时代,控制世界的力量将不是军事力量,而是信息力量。”与此相呼应,美国的很多网站利用其信息控制权在网络上肆意推行其“文化殖民主义”,广泛宣扬和兜售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文化和政治模式,对落后的国家实行“文化侵略”。他们频频利用所谓的“民主”、“人权”等问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共產党的领导进行攻击,企图通过网络来对我国年轻人进行“西化”以达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年轻人是祖国的希望,青年大学生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力军。他们虽然头脑灵活,但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其过滤能力和鉴别能力尚十分欠缺,在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大学生很容易丧失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并逐渐亲近和敬仰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导致自己的价值观的扭曲和理想信念的迷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积极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顺利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的主力军。但是来自西方的反动和腐朽的网络思想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危害着大学生,扭曲了他们的思想,削弱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网络背景下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及其获取方式的便捷性动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统信息资源占有的权威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自己本身的职业原因可以比一般人提前了解相关的文件政策,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相关知识储备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就可以轻松地驾驭课堂。相比之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储备较少,他们获取相关资料的渠道比较单一,加上生活阅历并不丰富,导致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学生极易把教师偶像化、权威化。而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网络所架设的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无孔不人、无所不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也决定了每个人在信息的获得机会上是平等的。与教师相比,大学生正处于追求知识的风华正茂的时期,时间和条件的允许使得他们完全可以集中精力学习,反应灵活的头脑决定了他们在追求和接受新知识方面有着中老年人不具备的优势。大学生可以在任何联网的电脑旁边凭着自己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及反应敏捷的大脑轻松及时地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大学生成了新知识的代表者,他们拥有了新信息的话语权,传统教学中教师率先占有信息资源的优势被大学生取代,教师在信息资源方面的权威性面临着极大挑战。

3.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已经显得落后和过时,难以满足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需求。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组织者、设计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大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教育者。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几乎每个教师都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对学生灌输思想理论,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也较少遭到学生的反对。但是,现时代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图文音一体的形象直观的各种信息资源对大学生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在网络上采取各种方式,轻松自由地享受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快乐。而且由于网络是没有主体、没有权威的,每个网民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大家都可以随意畅淡自己的观点,从而很容易形成一种新的民间舆论场。久而久之,在网络条件下,大学生的自由平等意识和主体参与意识逐渐形成,他们必然会对传统死板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极力排斥。但是绝大多数的教师丝毫没有注意到学生需求方面的变化,无论是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仍然采用以往照本宣科、单向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很难想象,在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怎么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又怎么能不导致学生产生逆反抵抗心理。

4.网络上丰富多元、更新及时的信息资源使得传统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陈旧的教学内容难以唤起大学生的共鸣,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兴趣并产生消极排斥与抵触心理。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是按照既定的教材和大纲来设计教学内容的,所讲授的内容也绝大多数局限于教材和大纲要求的范围内。学生也已经习惯这种按部就班的教授方法。然而,网络时代的莘莘学子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是躲进“象牙之塔”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了,他们每天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络上去接触和浏览大量的国际国内的

重大新闻时事等重要网络信息资料。他们对通过各种渠道目睹到的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迫切希望教师能进行引导和解答他们的困惑,为他们指点迷津。教师如果还照搬教材的固定有限的内容,还想用落伍的知识结构去教育学生,效果显然是微乎其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讲课的内容必然受到教材和大纲的限制。虽然“05方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但是相对于网络资料的更新速度而言仍然显得有点滞后,教材的内容也显得相对落后与陈旧。这种在学生看来学而无用、远离生活的“空中楼阁”般的教学内容,自然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并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排斥与抵触心理。

二、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出困境的对策与出路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胡锦涛也曾强调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网上斗争十分复杂,有时还十分尖锐。我们也要学会这种斗争方式。”面对网络时代教学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悲观失望。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网络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挑战我们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讨如何努力消除和降低网络的负面影响并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的优势作用是引领思想理论课教师走出当前困境的关键。

1.对于来自西方的文化殖民主义的侵略,教師应积极主动地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锻炼他们抵御西方反动思想入侵的能力,争取把其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西方国家之所以要对我国进行强势的文化渗透,其目的就是要让我国的年轻人排斥、拒绝乃至抛弃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丧失就意味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灭亡。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从自身素质还是教书育人方面说,都应该教会当代大学生抵制来自网上的不良信息。首先,教师自己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信念,自觉抵制西方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课堂上,针对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和敏感的意识形态问题不能回避,而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旗帜鲜明的评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仅仅向学生提供信息,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对待网络上多元化的文化和观点。当然,更主要的是教师要凭着自己特有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教会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如何取舍,即如何去正确地选择和筛选信息。其次,教师要针对我国互联网发展步伐缓慢的事实,积极主动地教导学生防止境外的反动信息、非法信息和败德信息的侵入。教师要变被动为主动,把网络作为和西方反动思想做斗争的主阵地。教师不但要针对网络的特点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还要全面介绍中华民族几千年璀璨的民族文化,使大学生树立起民族的自豪感。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协助高校健全学校的网络制度,规范校园的网络监管。教师除了要重视和发挥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外,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健全的网络制度对学生进行合理监管和正确引导。很多高校都开通了BBS论坛,在这种电子公告性质的栏目中,大学生享有相当程度的言论自由。他们平时不敢说的或不愿说的,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因此,教师应配合高校对BBS的监管,注重通过BBS对学生进行舆论引导,坚持用我国的健康的主流文化意识去正确地引导学生。正因此,有学者认为,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锻炼他们抵御西方反动思想入侵的能力,已经成为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加强自己利用网络捕捉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弥补自己在信息获取方式与占有方式上的不足与缺憾。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知识面是否广博,占有的信息量是否丰富多样,是影响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通过查阅内部资料、收看广播和电视新闻以及阅读报纸就可以在学生之前率先获得信息,经过精心备课,就可以较成功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在网络时代,无论电视还是报纸新闻的信息传播速度都落后于网络,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的信息,教师如果仍然依靠这种传统方式,那是远远不够的。常言说得好:你若要授人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试想一下,在课堂上教师刚开口说到某个信息,却时常被学生告知他们早就矢¨道了,或者学生在课堂上提到的某方面的问题教师却知之不详或压根就没听说过,如果这种情况屡次发生,教师自己肯定也会尴尬至极,学生从心里也会对老师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样的教师注定是不会得到学生尊重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应该在平时狠下工夫,力补自己在网络技术方面的不足,及时用互联网这个资源宝藏来不断为自己“充电”,锻炼自己捕捉、查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库中及时为自己猎取新的丰富充足的教育资源。在网络上,教师不但可以接触到最新颖最全面的国际国内动态消息,而且有可能淘选到图书馆里未收藏的一些宝贵的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关的经典资料,从而可以与学生就某些信息进行及时沟通与正确引导。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提高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网络环境下,教师无论在信息资源的占有上还是技术的掌握上,都无法与年轻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较为突出,在课堂上他们张扬个性、表达自我思想的要求极其强烈,因此,教师单独主宰课堂的可能性愈来愈小。面对这种情况,消极回避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教师应该勇敢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尽最大可能促使自己和学生同时完成角色的转化,使自己由原来知识的传授者和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的导航者,同时帮助学生由原来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的协商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大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帅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辩论,甚至在某些方面不妨虚心向学生学习和请教,师生共同来完成课堂的教学。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否定和排斥教师的课堂主宰地位,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和启发学生的作用,以现在的“引导”来代替以前的“说服”,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学习请教不但不会贬低教师,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虚心赢得学生的尊重。

如果说教师的观念影响着教学,那么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则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以往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显然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结合网络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首先,课堂上在坚持教师讲授的

前提下可以采用更多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演讲,甚至就某个内容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来备课和讲课,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活化学生思维,从而加深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印象。其次,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尽量采用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于一身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具备的优势,它利用先进的技术使教学内容以立体、超时空、图文并茂的动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形成强大的冲击,给他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无形中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4.在讲授教材內容的同时,教师应适当地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引入教学之中,使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时为教学注入新鲜和实用的内容,不但可以拓展该课程的发展空间,而且可以使该课程更加贴近现实,吸引更多的学生。

首先,众所周知,学生是教学的对象,理所当然教学就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授课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以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容易进行,即使有思想的交流,也会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交流的效果较差。由于当代的大学生普遍喜欢在网上发表评论,他们也习惯在网络上和其他人进行思想的交流,而这个时候往往是他们真实思想的流露,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在师生之间架构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师应该通过博客、电子邮箱以及QQ聊天等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与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需求,与学生就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与切磋。其实,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声,教师也可以将自己了解和掌握到的学生需求情况引入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来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对他们以后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

其次,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他们比较关注国内外的一些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同时又喜欢发表一番自己独特的评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登陆一些影响较大的网站浏览和捕捉一些重大的信息并及时把这些信息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正确的分析和独特的见解,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对于部分学生错误的想法,教师不应该去打击或批评他们,而应该是耐心地引导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一些问题进行辩证、理性的分析,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且增强了教学的活力。

总之,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只有雄厚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和技术,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支持对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补充与更新,才能改变当前教师的尴尬处境,使教师从消极逃避转变为主动适应,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

责任编辑:吴涌汶

作者:杨端茹

网络背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篇2:

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考

【摘 要】从网络舆情时代的个性特征入手,针对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自身素养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思考。

【关键词】网络舆情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渠道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他们轻而易举就能从互联网获得鱼龙混杂的多元信息;作为网络时代的伴生物——网络舆情,改变了传统的社会舆论传播的模式,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不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筛选,会导致很多学生在网络舆情的大背景下发生思想的混乱。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并在此过程中合理利用网络舆情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已成为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并正确处理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舆情时代的个性特征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等社会问题的不同看法,言论倾向性明显,并且所持看法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一)网络舆情时代,个体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不断增强

不同于纸质媒介时代,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接受者从来不是被动地在更新自己的观念,强迫自己关注不喜欢的事情,而是在转眼间变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和挖掘者,他们的主动权不断强化。同时,这个庞大的信息制造和接收群体的人数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而信息获取途径的多元化和方便快捷,也使人们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的互动性大大增加。

(二)网络舆情时代,信息的获取更加直观

在微博、微信、微电影、陌陌、Face book等充斥的“快餐文化”时代,人们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以秒计时,迅速直观地获取任何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很多通信设备自带拍照、图片传输功能,不用进行文字交流,直接可以通过图片形象直观地获取信息。这些手段无疑加速了信息获取的快捷性和直观性。

(三)网络舆情时代,娱乐化精神泛滥

网络舆情时代,广告和娱乐新闻泛滥。许多网民在打开网页的一瞬间,电脑的右下角会自动弹出很多广告或娱乐新闻,不是某某约会被拍,就是某对明星夫妇离婚了。各种信息一次次以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展现在网民面前,加之各种泛滥的网络调侃,对各种话题的严肃主题的消解,带来的是一场场网络狂欢,由此导致的是互联网娱乐精神的泛滥。

二、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不够

在“快餐文化”时代,信息传输和获取的速度快得不可想象。速度快、数量巨大的信息,侵入大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来不及思考。如此多的信息来不及过滤,更加让学生难以用批判精神和理性思维去应对。这种现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来上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及格,拿学分。一些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一留思考题就直接上网百度,交上来的作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很多学生的课本,几年下来连翻都没翻过,考试的时候,直接拿别人总结的笔记复印。

(二)教师的尊严和教学权威不断受到挑战

既然广大高校学生成了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消费者,他们获取的信息也就丝毫不比教师少。因而教师过去那种學识渊博的形象被打破。课堂上,有的学生不想听;有的听完之后,结合网上看到的信息,私底下嘲笑老师。近几年来,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进行了很多尝试,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在台上重“一言堂”,轻“群言堂”,致使课堂氛围沉闷无力,讲出来的话缺少可信度和感染力,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的权威受到冲击。

(三)抽象纯理论的传统教学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娱乐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偏好于幽默感强、轻松愉快、流传度高的信息,因为不用费脑去苦思冥想。相比之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抽象、纯理论性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不仅丝毫没有吸引力,对他们来说,可能更是一种“折磨”。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对一些没有营养的“恶搞文化”很是热衷,例如“杜甫很忙”等,大家争相在公共平台转载、调侃。这种无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行为,给一向以严谨著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给大学生在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道路上增加了阻碍。

三、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措施

网络舆情背景下,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可从教学方式方法、自身素养、转换教学理念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

(一)转换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教学实效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归根结底由教育理念决定。教育理念的先进与否,必然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新课标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都可以精彩,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尽量为每个学生搭建施展精彩的平台,构建和谐课堂。教育心理学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和尊重会给人带来希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学生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并潜移默化为一种正能量,帮助学生成长。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师生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关系。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之下,教师应结合当今网络时代更新换代快的特点,不能照搬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而是要一切走在学生前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抱以极大的热情,可以和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群,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分享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同时还要根据学生追求娱乐性的特点,将一些虽然自己看来恶俗的信息引入课堂,通过分析、比较、鉴别,让学生重新认识恶搞背后的事实真相,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而热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建设

要想打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困境,就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一是探索具有灵活性、科学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空间。二是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授课内容与图片、声音、视频等结合起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合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增加有益的教学活动实践。如在雷锋活动周的时候,在学校公共场地播放系列电影;周末在大礼堂举行专题教育实践活动,邀请广为人知的社会先锋模范人物作报告;开展有奖征文活动,让学生以身边的人和事为例,倡导社会主义新风范。四是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在课堂上抛出有代表性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小组以辩论赛的形式,请每组选手轮流发言,并请对方小组对发言情况做出评价。这样既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得到了锻炼,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情商和思维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得到提升。

(三)教师要不断修炼,以适应新课程标准变化

1.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稍不留神就可能成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落伍者。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高校教师更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

2.教师应尽职尽责,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每一次挑战。应保持一颗锐意进取的心,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积极进行课程创新,寻求课堂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让课堂脱离低级无趣的怪圈。

3.教师要热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和社会生产关系一样,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劳动对象,师生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而如何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关键在于教师要尊重每一个个体。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得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激情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只有燃烧自己,才能辐射学生,也才能教育学生。这样,课堂就会具体丰富,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充满温馨;尊重学生,课堂才会有民主、充满情趣,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方能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極大激发,从而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使课堂教学精彩而纷呈。

综上所述,加强和改进网络舆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有必要结合自身实际,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多位一体的模式,共同构建和谐有序的课程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帮助其实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2]冯飞龙.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困境与教改策略[J].安康学院学报,2011(6)

[3]李曦,卢丽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09(7)

[4]王松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9)

[5]娄先革.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6]黄政.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困境与出路[J].梧州学院学报,2007(8)

【基金项目】全国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SZ14B018)

【作者简介】黄春梅(1977-  ),女,壮族,广西柳城人,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

(责编 何田田)

作者:黄春梅

网络背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篇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提升课堂话语质量

摘    要: 教师课堂话语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目前,课堂话语质量需要提升。本文分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话语质量的必要性,阐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话语质量的因素,提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话语质量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课堂话语    质量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不能上好,关键在于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阐释者和传播者,他们的课堂话语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能否被大学生充分认可和接受。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话语质量,需要提升。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话语质量的必要性

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客观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政治使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使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增强课堂上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提高课堂话语质量,从而更好地阐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频繁地传递并获得理解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话语过程”[1](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最终要通过教师课堂话语这一载体直观呈现,学生是否从心底里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师课堂话语质量的高低。不同教师的课堂话语质量会让学生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所以作为最基本构成要素的教师课堂话语质量对于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效果可以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想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教师课堂话语的强大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使用生动形象的课堂话语,把晦涩难懂的深层次的理论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從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

2.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必然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做好思想引领和价值指导。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主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高校思政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除了下功夫钻研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外,更要提升课堂教学话语的魅力,使之成为黏住学生心灵的特殊“黏合剂”。从这个层面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影响力体现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对理论内容的表达力,或者说教学语言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感染力”[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话语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的魅力,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拨动学生心灵之弦。学生在这样高超的课堂话语的感染下,自然会对看似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积极思考,从内心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自然而然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实现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话语质量的现实问题

1.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素养有待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话语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理论的认知、把握、信奉乃至践行程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话语质量的必备条件。应该说,高校绝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是硕士以上学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班出身,经过了严格的专业训练,大都具有较丰厚的理论功底。但是部分高校思政教师由于出身非马克思主义专业,或者自身对理论的钻研不够等因素,并不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必然制约他们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课堂教学时可能只能照本宣科,课堂话语质量自然不高。“教师因为学术研究不够、知识积累不够、思想深度不够,虽然有时课堂教学有气氛,但教学内容容易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和取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往往难以发挥”[3]。此外,还有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从事的工作缺少责任感和事业心,缺少情感投入,没有下功夫对教材涉及的概念、原理或事件进行深入梳理和研究。

2.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话语质量的挑战

当今社会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必然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遇和挑战并存。在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师生在接收新的信息方面是机会均等的,学生能获得同等的信息,使高校教师不再拥有原有的信息优势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原有的话语优势必然会遭到削弱,课堂话语质量受到影响也是必然的。新媒体兴起之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师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将负面信息过滤掉,只选择正面信息传播,所以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讲授具有可控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拥有较高的课堂话语权。但是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每个人获取信息的途径都非常方便快捷,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学生,他们当中有些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甚至超过教师,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话语内容受到挑战,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思政教师的课堂话语权被削弱也是必然的。新媒体多采取平等交互性的话语表达方式,必然挑战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师高高在上的满堂灌的话语表达方式。此外,新媒体具有开放多元化的特点,一些高校学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和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影响,势必影响高校思政教师课堂话语的正面引导作用的发挥。

3.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对高校思政教师课堂话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必然具有新时代的特点。新时代大学生大都出生于2000年左右,是在国家复兴、祖国强大这一时代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具有独特的气质和特点。新时代的飞速发展,发达的网络科技及纷繁复杂的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们大多生活优越,知识面广,比较务实和积极向上。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较高的网络技术运用能力、较理性的处世能力,同时抗挫折能力较差,追求自我。新时代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注重自己的话语权,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课堂参与度很高。新时代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话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思考新时代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带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机遇和挑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话语质量。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话语质量的路径探析

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话语质量最为根本和迫切的是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增强话语言说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高校思政教师要提高课堂话语质量,让学生信服,首先要具有理论说服力,在理论的“彻底”和“根本”上下功夫。教师要努力挖掘理论精髓,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科学性说服学生。以正确的科学的理论为本,才能言之有据、底气十足,这才是高质量的课堂话语。如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坚定的信仰,或者没有真正弄懂、学透马克思主义理论,则不可能义正词严、气壮理直地对学生讲出有深度和内涵的课堂话语,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高校思政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塑人先塑己,不断学习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相关著作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著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最新理论动向,及时更新和调整知识结构,才能转化出贴近实际、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紧跟时代和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具有思想引领性的高质量的课堂话语。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表达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话语质量更多地体现在语言表达艺术上,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升之后,还要使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努力锤炼语言基本功,形成匠心独具的语言风格,使课堂话语富有内涵和修养,展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话语独特的语言魅力。富有魅力的课堂话语,有助于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熟练掌握语言艺术技巧,在课堂上善于使用激情澎湃、奋发向上、热情昂扬的话语引导、鼓励、感染、唤醒学生,最终使学生从心理和情感上引发共鸣共振。教师掌握并运用课堂话语教学艺术的前提是明晰课堂教学话语的内容,课堂话语不仅包括口头语言,还包括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意使用生活化的口头语言、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学会有机整合多种语言艺术,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交流和情感共鸣,从而形象生动直观地传递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加上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自然就会形成高质量的课堂话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3.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话语方式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中,有关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阐述,正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话语方式的要求。以往的满堂灌的课堂话语方式,即使教师理论功底再深,语言再优美,学生也有厌烦的时候。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转变课堂话语方式,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前面已经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注重自己的话语权,非常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注意使用平等的课堂话语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性教育,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话语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是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话语方式,师生之间采用平等和尊重的话语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思政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或者分组讨论、情景表演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充分的尊重和平等的对话氛围。但是要始终牢记教师是课堂话语的主导者,对学生的话语方式要把握好分寸,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澄清事实,始终弘扬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洪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林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及其提升策略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

[3]程美东.让真理和思想的光辉照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基于2017年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听课的一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7).

作者:李立坚

上一篇:剖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论文下一篇: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