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解析与构建路径

2022-09-11

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解析

‘价值’ (value) 本意是“可宝贵、可珍贵、令人喜爱、值得重视”。在西方, “‘价值论’和‘价值学’是一个词, 即Axiology”, 价值论是研究各个学科中的统一的价值或一般的价值问题的独立哲学理论, 是关于价值及其意识的本质、规律和实践方式的学说。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概念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价值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从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中介、价值活动及过程等角度来考察价值概念, 并由此科学地揭示了价值本质的价值哲学理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其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和发展, 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网络相结合的产物,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是高高在上实行“思想灌输”的权威, 而是通过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其地位与教育客体是平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立体性、动态性和超时空性, 内容的全面性和广博性, 方法的先进性与多样性, 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易于被接受, 也更能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1 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过:“谁掌握了信息, 控制了网络, 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网信息网络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优秀成果, 早已把其神奇的触角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高校, 这个最具现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场所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网络改变了高校师生的实际生活, 随着网络学校、网络教室、网络论坛、网上书店、网上求职等网络应用领域的出现, 高校师生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活动逐渐在网络社会中得以实现, 而且通过模拟手段将现实生活转移进入网络, 使虚拟的网络社会成为某种模拟现实的一种真实再现。然而, 在网络以电子元件和信息数据库创建一个神奇世界的同时, 也制造了自身难以克服和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高校也存在。为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 解决其带来各种挑战,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战场的高校更应该承担起责任, 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中心地位,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改善其建设的环境, 从而影响每个人的行为乃至思想, 为高校师生员工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

1.2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

大学教育的更高目的或者说终极目的, 在于通过兼具科学和艺术双重特点的教育手段“创造”出能够不单纯受制于现存世界之规范, 而在人文本质上真正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或曰“未来的社会人”。而网络正逐渐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渠道。高校由于最先立于网络建设的潮头而成为全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域。在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止2004年底, 中国内地上网用户为9400万, 其中宽带网用户4280万, 上网计算机4160万台, CN下注册的域名、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66.9万, 网民每周上网13.2小时和4.1天。据预测2005年中国内地网民的人数将达到1.2亿, 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而1997年这一数字却只有62万, 7年间增长了150多倍。在高校大学生上网率几近100%。可以说, 21世纪的高校, 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 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个性心理、道德法制观念等都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种高学历、低年龄的网民特征,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尽快进入网络。同时, 上网也逐渐成为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方式。教学手段的改进, 科学研究相关资料、信息的来源等表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深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因此,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有利于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步伐。

1.3 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的需要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 由全体师生员工参与营造的行为方式, 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构成的, 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 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具有校园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正确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 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的内容包括:共创校园网络精神文明, 促使智能发展, 培养健全人格, 丰富文化生活, 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校园网络精神文明的创立, 而校园网络精神文明又是校园人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建立。显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只有唱响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 才能激励校园人树立远大理想, 增进奋发动力, 建设良好校风。进而有利于广大师生员工确定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有效地抵制信仰危机的发生, 确保国家文化主权与文化安全, 防止社会主流文化的裂变与蜕变。

2 以“五心”建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 人心凝聚, 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 后果严重。”“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思想政治工作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其他一切工作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 保证各项工作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教育方式, 开展好这项工作是大势所趋,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如何应对网络化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抓住机遇,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2.1 以校园网站的建设与管理为重心, 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胡锦涛同志指出:“面对新的形势,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而不能有任何削弱, 必须进行创新而不可裹足不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搭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 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渠道。一是加强网站的吸引力。增强吸引力就要研究青年学生的兴趣特征, 充实网络信息的内容, 寓教育于服务, 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 使之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 从而做到服务大学生, 凝聚大学生。否则, 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将只是摆设而己。二是加大校园网站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 有条件的要率先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门的“红色”网站。针对学生渴望思想交流的特点, 开设网上论谈、网络心理诊所、网上班会等, 有意识地让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进去, 做虚拟导师, 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三是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的规范管理。正确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切实加强管理, 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开展网络法制宣传, 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加强网络信息工作队伍建设, 培养和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校网络信息工作队伍。按照属地化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工作的领导, 努力增加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

2.2 以传播优秀文化为重心, 构建“文化平台”

经历了几千年繁衍而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塑造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为博大精深的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华文化之精华越来越具有生命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世界走向和平与美好的未来, 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然而, 由于经济实力、信息技术水平、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不足, 大学生的思想正在受到各种思想的冲击, 据CNNIC第15次报告, 我国用户获取、浏览的大陆中文网站信息占所有信息的比例为82.6%, 用户获取、浏览的大陆英文网站信息占所有信息的比例只有4.7%, 用户获取、浏览的大陆以外的中文网站信息占所有信息的比例为7.0%, 用户获取、浏览的大陆以外的英文网站信息占所有信息的比例为5.6%。这就要求高校主动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 以党建工作为特色的“红土地”网站;以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和传播时事新闻为特色的“视窗”网站;以科学理论体系为特色的“邓小平理论信息资料库”网站;以拒绝邪教、崇尚科学为特色的“反邪教”网站;以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为特色的“青春释站”网站等等。培养青少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只有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 让健康的文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进入校园、社区、乡村、家庭, 丰富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民族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熏陶中, 培养青少年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爱国主义热情。

2.3 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建设为重心, 提高掌握运用网络利器的能力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目标。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应立足于“三个面向”,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然而,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参与上的平等性、交流上的自由性和文化上的多元性共存, 对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既要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又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观念、认识要进入网络时代, 而且能力素质也要适应网络时代。但是当前我们高校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的技术水平不如学生, 上网时间少, 制作网页的水平低, 懂得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人少, 甚至个别的同志至今还没有触过“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 虚心刻苦学习有关网络的新知识新技能, 主动适应网络化的要求。在网络时代, 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善于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

2.4 以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为重心, 强化网络监控力度

用辨证的观点看待网络这一个新生事物。互联网的本质是一个开放的网络, 这一网络的开放特性并不是人为规定的, 而是由网络本身的分布式结构和“包切换”的传统方式决定的。然而, 每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 总会伴随着负面的问题。“兴一利, 必然有一弊”, 也就是说, 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快捷的交流手段和丰富的信息储存, 它同时也使得各种负面信息有了存在与生长的土壤。网络社会迫切需要制定严格的与网络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网络法制观念, 遵守网络法规, 是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 高校则应该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强化监控的力度, 营造一片“净土”。可以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 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不仅要进一步加大立法执法力度, 打击网络犯罪活动, 而且要注意加大对高新技术的开发, 发挥“以技术对抗技术洲以网管网”的监控手段, 达到根据要求限制对某些网络信息的调阅, 实现对特定信息的监控。只有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网络运作, 逐步形成网络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才能最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2.5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

信息传播大师尼葛洛庞蒂指出:“信息社会, 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 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 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 对教育者来说, 更是如此。”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工作方法的创新, 革除传统的简单化、粗暴化的说教方式, 贯彻民主、平等、互动、正面教育、正面疏导等网络时代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树立和落实适应网络化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

2.5.1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在网络环境下, 师生互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 同时互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既要采取如“网上访问”的单向静态方式, 又要采取如“网上聊天”的双向动态方式。在“静态”和“动态”的交流过程中, 以主流信息作正面引导, 帮助学生提高对各种网络信息的鉴别取舍能力, 为学生筑起一道“防火墙”, 创建一条“绿色通道”, 使自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师和可信赖的网上益友。

2.5.2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导相结合

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的形成过程具有统一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不论是健康的人格的形成还是高尚思想的养成, 都是人的知、情、意、需要、动机、性格等诸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思想的形成过程, 就是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等多次反复, 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的心理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跨越这一心理历程, 确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从心理入手, 应用网络手段, 掌握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综合解构与重塑, 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5.3 教育者要转换角色, 做学生的知心人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要发生变化, 教育者的“独奏者”的角色要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与学生平等民主地共同讨论,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去面对社会。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积极寻求与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心理上的贴近和心灵上的沟通。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班集体活动, 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 弥补“网络社会”人际交往的缺陷, 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和体现到实际行动中。

2.5.4 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引入高校“两课”教学中, 实现多媒体网络技术与“两课”教学衔接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引入多媒体教学,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以教材体系为主线, 运用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 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冲击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 对历史资料、理论概念等进行形象化、生动化的显示与剖析。二是在“两课”教学中。引入网络技术。“两课”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使用可以表现在:建立“两课”教学网站;通过电子公告板系统、聊天室等, 让学生通过网络自由交流“两课”学习心得;通过E--mail实现与学生的时时个人交流。将网络技术运用于“两课”教学, 其效果是明显的。因为网络技术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 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也使理论学习更具有生动性和形象化, 强化了教育效果。真正体现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的原则。而且, 把青年学生学习互联网的热情引导到建立和传播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论上来, 主动占领网上宣传阵地, 源源不断地把积极的、先进的知识和信息送上网络, 使网上噪音、低级庸俗的东西在大学生中不成声、不起浪、无市场。

摘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使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构, 必须把握住这一新兴的活动领域, 正确认识和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从而牢牢占领高校思想阵地。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策

上一篇:同心协力抓管理与时俱进创一流下一篇:火落管理技术在5.5米捣固焦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