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共空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2022-09-10

1 引言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公开的、主导社会生活的时代之音。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是前所未有的。回避问题意味着失败, 时代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并占领网络公共空间这一领域, 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弘扬主旋律, 净化网络环境。

2 网络公共空间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变革, 使得信息资源对于社会生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网络公共空间作为一个新兴名词, 对于它的研究, 必然需要得到重视。

2.1 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在网络公共空间中, 个体一定意义上是以“另一种”身份存在的, 现实生活中诸如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外貌等都可以得到忽略, 大学生可以摆脱这些束缚自在地交往, 网络空间环境区别于现实的生活环境, 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体验到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在一定条件范围内, 每个人都是虚拟的个体, 但是每个人又存在着不同的特性, 都是客观的存在, 网络会对每个人的行为言论进行监督, 只要超越了限定范围与条件, 那么你就不再是虚拟的存在。

2.2 信息泛滥与信息缺失的矛盾

网络公共空间是巨大的, 里面的信息更是海纳百川、丰富多样, 我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国家又有什么惠民政策。因此,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与资料, 为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 由于网络空间缺乏有效的监督, 网络中存在的信息有时又并非我们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东西, 甚至是具有不良影响的庸俗信息, 造成信息的缺失。

2.3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

网络空间是开放的, 任何个体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步骤与条件加入一定的网络公共空间中去, 在这一空间范围内, 你拥有充分自由表达自我言论并让其他人看到, 这种开放性, 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实现网上交流互动。同时, 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来对网络空间进行限定, 形成局域网等。

“公共性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属性和要求。”网络公共空间具有很多其他的特点, 正是其所具有的这些特性, 在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提供大量便利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了困境与问题。网络时代的到来, 是不可扭转的趋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其应有作用, 就必须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占领网络公共空间。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公共空间中的困境

网络时代的到来,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契机, 但是也因此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功能。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存在失声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指教育施加者, 即采取一定手段按照一定目的和要求对特定人群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但是在网络公共空间中, 他们不仅仅是信息资源的传播者与分享者, 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接收者与获得者, 其自身具有一定的“非主体性”。而网络世界信息言论的错综复杂性具有强大的诱惑性, 使得受教育者价值取向发生激烈碰撞, 容易接收到一些不健康的错误信息。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不确定性增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指教育活动所指向的个体或者一定人群。从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在高校校园内有规律地进行, 教育客体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与可掌控性。具体来讲, 就是高校教师对于各自学生个人成长、品德素养等具有比较全面的把握与了解, 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手段进行说服教育, 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网络世界, 教育客体可以通过自我搜索获得信息资料, 掌握主动权, 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不再是以往被动地接收信息从而实现“客体主体化”。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难以把控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同样变得复杂。与以往简单确定的校园教育环境不同,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信息流通更快更广泛, 信息资源容量更大, 使得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因此, 教育内容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变化, 适应学生的知识现状, 造成教育难度的增大。

总而言之, 在网络公共空间之下, 无论是从教育的主客体, 还是从教育的手段方式, 都发生着变化, 这个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系列挑战。但是, 挑战背后往往蕴藏这巨大的机遇, 如何把握住网络公共空间所带来的巨大契机, 值得我们去挖掘。

4 网络公共空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的路径探索

信息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即“对信息活动的主体正确引导和正面教育, 使大学生在信息活动中掌握并遵守人与人之间的德育准则和规范的教育活动”。在网络公共空间, 大学生的行为活动也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律规范, 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动介入网络公共空间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 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 首先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公共空间这个战场, 对于网络热点问题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引导公众形成正确舆论, 帮助学生正确辨别网络上的各种声音,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声音在网络公共空间的影响力。教师队伍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与文化素质, 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4.2 从受教育者需求出发整合教育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 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网络时代背景下, 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自我表达意愿更加明显, 自我需求也更加个性化, 教育者要主动把握学生特征的变化, 调动学生发表自我观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建立更加平等的教学关系, 实现学生客体主体化。同时要了解学生之所需, 运用多种教学资源解决学生的实际诉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3 立足信息时代革新教学手段

信息化条件下, 信息技术为我们的交往生活提供了便利, 我们要善于将这些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其作用。高校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公共空间搭建资源共享沟通平台, 既能够与兄弟院校交流沟通教学经验, 又能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 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建立微信公众号、BBS讨论版等。在这些公共空间内, 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见解, 互相讨论, 在讨论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让学生更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任何新时代的到来, 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 网络空间的诞生, 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但这些问题的背后, 同样蕴藏着契机。加强网络公共空间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 任重而道远。

摘要:问题是人类从事一项研究工作的最终起点。当今时代, 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词, 无论男女老少, 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也深刻地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时代的良好开展, 不仅是时代进步的现实要求,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实现新发展所面临的必然挑战。本文分析网络公共空间自身特点以及在网络公共空间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与困境, 以期能够探索出若干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公共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郭湛.社会公共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 宋振超.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5.

[3] 倪光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 2013-08-21.

上一篇:从现代消费心理角度分析基于需求理论的包装设计下一篇:财务报表分析在纳税评估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