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22-09-11

近年来,高校危机事件频发、负面舆论不断和社会关注度居高,面对复杂多元的新媒体环境,高校的网络舆论的引导水平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对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1.1更新了传播手段

网络的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资源又具有公开性和共享性,学生可随时在门户网站、校园论坛、聊天工具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交流思想,表达舆情。通过网络学生能及时获取最新最全面的资讯。

1.2丰富了内容体系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重理论、形式和结果,许多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制灌输和单一理论也深表无奈。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是学生们容易接受的,同时内心也是最直接、最深刻的被触动和洗礼,这也就极大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

1.3扩展了沟通平台

当代的大学生习惯性地将情感压抑在内心中,遇到现实中的挫败又不知如何排遣、转移或消除,内心的失落和沮丧极易诱发校园事故和叛逆偏激行为。通过新媒体媒介来获取大学生的最新的舆情导向和最近的思想动态,可对大学生的情感互助、信心鼓励、行为支持等做出最快的和最准反应。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对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

2.1道德标准的下降

互联网在给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大量不健康的信息和不良的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使得他们的责任感以及道德标准严重下降。沉溺于网络中不可自拔,缺乏与他人必要的沟通,长此以往,会丧失和弱化自身的道德情感。单一沉溺于网络舆情的互动交流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他人与社会的困难与痛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最终会扭曲了自身的道德人格。

2.2人际关系的淡化

新媒体提供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新模式,他们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与陌生人交流的虚拟身份,在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媒介交流早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交往能力差的特点就会演变成人际关系淡化。沉迷于虚拟交往世界的大学生,不仅常有交际障碍,难以与身边的人进行和谐的人际沟通,甚至受到虚拟世界的违法犯罪舆论的蛊惑,变得冷漠自私。因此,高校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政府部门及高校的积极关注。

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建立专业过硬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复杂多样迫使高校要培养一批思政素质高、网络能力尖端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骨干队伍。只有既懂得网络舆情传播理论与实践规律,又有深厚的思政教育功底的复合型队伍,才能在变化多端的网络舆情下实施正确的教育工作,从而引导学生培养出正确的网络舆情。通过“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塑造人”的育人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优秀的网络思想教育、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达到网络舆情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目的。

3.2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舆情管理

低俗网络文化之风会降低道德水准,使大学生意志消沉,迷失自我。络舆情的引导离不开对互联网中的相关信息采集、监测、分析。互联网中的信息数量巨大而且非常繁杂,这就需要高校在信息监测、收集过程中利用一些网上搜索引擎,通过划定一些关键词缩小搜索范围,提高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督。

摘要: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网络舆情的延伸,它的产生和发展给高校的和谐稳定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较大影响。不断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科学监管引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营造文明、理性的网络舆情环境,才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情,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 匡文波.新媒体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5.

[2] 季海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动态生成——以新媒体语境为视域[J].南京社会科学,2009(10).

[3] 陈英.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传承,2009.

上一篇:大数据分析与商圈打造下一篇:从矿物质说到禁烧秸秆——小学科学课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