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克斯-道得生定律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09-11

文言文的背诵在中学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 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从而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因此, 《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抓背诵, 自然而然地成为语文教师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但是,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表现出讨厌、畏惧、无奈的情绪, 文言文的教学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文言文的背诵更是部分基础较差学生伤脑筋的事。如何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提高学生学习、背诵文言文的兴趣, 成了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很现实的课题。

叶克斯-道得生 (Yerkers Dodson) 定律从心理学层面为我们提供了文言文背诵的新思路。美国心理学家叶克斯与道得生于1908年提出:学习效率先随学习动机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到达峰值后学习效率又随学习动机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说明适中的学习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最高。但这种适中的学习动机水平又随学习的复杂程度而变化。对于简单学习, 达到最高学习效率的学习动机应适中偏高;对于高度复杂学习, 达到最高学习效率的学习动机水平应适中偏低。我从这个定律中得到一些启发, 具体是这样做的:

1 建立学习文言文的内动力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文言文背诵的重要心理因素。让学生明确背诵文言文的重要性是老师在课堂上应完成的任务。 (1) 从历来语言大师的言语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背诵的重要性。1923年, 国学大师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谈及: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 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朱自清在《论诗学门径》中也说道:“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熟读’不独能领略声调的好处, 并且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诗是精粹的语言, 有它独具的表现形式, 初学觉得难懂, 大半是因为这些法式太生疏之故。学习这些法式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 多少该像小儿学语一般, 背诵便是这种综合的方法。” (2) 从学生的认识过程来看, 总是由感性的认识过渡到理性的认识, 由量的积累最终促成质的飞跃, 智力的发展有赖于记忆力的发展。没有记忆力为基础, 分析、综合、联想、推理、评价、运用……全是虚空的。不储存信息, 就谈不上处理信息。《新课标》中把“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都应该是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上, 这也符合心理学上的认识规律。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 从而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背诵, 有“学好语文, 背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的认识, 产生背诵文言文的内动力。当然, 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

2 分解背诵内容, 限时完成背诵任务

一篇文言文, 在较短的时间内会背诵,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接背诵整篇文言文, 可以看作解决高度复杂的问题, 学习动机越强烈引起的情绪紧张度就越高, 这样对解决问题有干扰作用, 从而使背诵的效率下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和波斯特曼曾共同进行一个实验研究也表明:过高的要求使被试者产生了过强的学习动机, 学习效率反而下降。如果老师把一篇文章分段、分层次、分句子来进行限定时间的背诵, 那么, 背诵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背诵一句文言文, 学习任务的目的非常明确, 学生从心理上也不觉得难, 老师又限时要求背诵, 相当于让学生充分调动其注意力, 集中到相对容易完成的任务上来, 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在《过秦论》的教学过程中, 我尝试着用叶克斯-道得生定律的原理来指导学生背诵, 每分析完一句, 及时要求学生背诵一句, 发现学生记忆的效率远远超过我平时对他们的判断。由此, 我联想到参观江苏泰兴的洋思中学时, 蔡林森校长在介绍学校特色中讲到:要想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就应让学生像考试那样经常地自学, 每一堂课都是考试, 从上课考到下课。蔡林森校长的表述不一定十分准确, 但倡导的教育理念, 与叶克斯-道得生定律的精神是一致的。“每一堂课都是考试, 从上课考到下课”, 实际上是较合理地处理了学习动机、作业水平 (难度) 、学习效率的关系,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通过老师的导向, 始终让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的状态, 以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及时复习, 强化记忆效果

学生在上课时当堂会背诵的内容, 往往属于短时记忆, 要把记忆的内容转化为长时记忆, 需要及时地复习。巩固背诵效果可以放在这几个时间段:一节课上完后总结时;课前提问;早自修;课外时间。同时, 给学生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让学生根据遗忘规律进行复习, 提高背诵的效率, 让背诵不再成为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 记忆、背诵的要领在于应根据不同人记忆衰退期的长短, 适时地进行反复刺激。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又告诉我们, 利用青少年的年龄优势, 尽量强化记忆、背诵, 以备将来反刍、体味,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 激发兴趣, 让背诵文言文成为一种享受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份, 它是推动学生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 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 就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 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方能以学为乐, 欲罢不能。课堂上掌握的效果好差往往决定了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希望成功的事容易引起兴趣;已接触过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老师要善于利用一切契机教育、激励学生, 使学生在背诵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抓诵读, 决不能靠戒尺, 而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和热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好读书, 勤诵读, 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 是诵读教学成功的关键。背诵, 要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背诵任务分解后, 学生能不断地品尝到背诵成功的果实, 不断的强化学生的背诵兴趣。一旦有了兴趣, 背诵文言文自然就成了一种莫大的享受。

巧背文言文, 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追求的目标。如果能把握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持之以恒的训练, 肯定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巧背”并不是梦想。这当然对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需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为国家、为中华民族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

摘要:文言文的背诵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克服学生在背诵文言文过程中的畏难思想, 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要思索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入手, 探讨了学生背诵过程中心理发生规律, 试图结合叶克斯-道得生定律, 突出背诵过程中的“巧”字, 提高学生背诵的效率,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叶克斯-道得生定律,学习动机,兴趣

参考文献

[1] 邢秀凤.语文课堂对话艺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刘希平, 唐卫海.青少年素质培养手册[M].百苑文艺出版社.

[3] 金锦山.语文素质教育导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

[4] 邵瑞珍.教与学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专家解读新型肥料之“四惑”下一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析研究——对宝鸡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贷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