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3-03-01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互动, 强调探究式学习, 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法。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 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略作介绍, 供同行参考。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法

胡晨光老师认为, “探究式教学, 就是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以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实验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以个人、小组、集体为单位进行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1]该定义不仅揭示了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而且涉及了实施原则和具体探究方法。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

1、明确性原则。

为什么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哪些程序来达到目的、需要学生查阅那些资料以及怎样去查阅等一系列问题, 教师都必须在备课时一一理清。上课时按设定程序逐层推进, 一步一步去实现预设。如果中途出现了偏差, 应立即采取纠偏措施:程序设计有误, 则更改程序;“探究”走偏, 则应“返回上一步”或者直接纠正到正确程序上来。总之, 自始至终应瞄准目标, 直到实现为止。

2、广泛性原则。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 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 教师采取激励措施, 促使学生全员参与。另外, 解决历史课的问题有时需要地理、语文、政治教师的帮助, 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形成师生广泛参与的局面。

3、互动性原则。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教材是主要的依据。要求教学从过去的教师单向灌输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 教师的教育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教师”。[2]师生共同学习, 共同体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使教学双方在共同求解的融洽气氛中, 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传统的教学把每堂课分成组、复、新、巩、布五个环节, 探究式教学的一堂课又有几个环节呢?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将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分为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和交流发表五个阶段[3]。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其改革, 形成探究式教学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式学习也被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 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 因为后面的三个环节都围绕“问题”来展开。为了使学生“探”有所得, 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和相关材料、结合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再提问题, 所提“问题”必须同时符合三个要求:

一要以教材为据;二要难易适度;三要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一课, 教材的表述是:“中共十三大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现状:一方面经济有很大发展;另一方面人口多, 底子薄,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于是要求学生先弄明白三个问题:

一是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1952年和2008年的各是多少?

二是中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952年和2008年各是多少?

三是如果将中国的13亿人派成一个横队, 这个横队有多长 (人均按40厘米计算) ?

前两个问题一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目了然, 成就令所有学生感到惊讶, 生产总值由679亿增长到300670亿;居民存款余额由8.6亿增长到217885.4亿;第三个问题非常形象地告诉学生们中国的人口“多”到了什么程度——绕地球13圈。

第二个环节:收集证据。教师就应该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 给学生安排出收集证据的途径、步骤和方法。学生初学收集证据时, 通常要两个步骤才能完成, 第一步是收集, 其要求只有四个字, 即“多多益善”。其性质对问题而言无论证实证伪均可。第二步是鉴别, 由于学生可以收集到很广范围的证据, 难免鱼龙混杂, 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鉴别。鉴别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的系统工程, 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 最初只能由教师“教”学生鉴别, 然后通过学生讨论、比较进行鉴别, 最后才能由学生独自鉴别。学生的能力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 学生在收集的同时即可进行鉴别, 这两个步骤就可以合二为一了。

此外, 还要尽量避免“戏说”历史的影视文化作品的负面影响, 教师既要保护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又要循循善诱, 让他们懂得真实的历史与虚构的文学作品中“情节”的区别, 以更好地把握历史。

第三个环节:解释证明。收集证据之后, 让学生通过对问题和证据材料的阅读、分析、讨论、辩论等活动, 形成对问题的解释与证明, 以获得自己需要的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定义和解释的方法, 以使解释尽可能准确。证明观点的方法通常需要推理, 比较而言, 高中学生已经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有学习了逻辑基础知识, 完成证明任务的难度会小一些。初中生则需要教师给予帮助、引导, 要经过多次训练才能掌握一些证明方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老师懂得的, 学生都可以学会。

第四个环节——交流评价。在交流评价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探究问题得出的结论, 尤其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现, 应当允许学生提出新问题和作出多元的解答, 即使是很不符合教师预设要求的, 也应该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因此, 我们对这些探究成果的评价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评价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他评、自评、互评综合运用, 使评价成为学生从认识自我到激励自我再到发展自我的重要机制。

学生的学习效果证明,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也是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成绩的重要方法。当然, 这种方法无论在高中还是初中, 无论历史还是语文, 也包括其他学科, 都可以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 胡晨光.《探究式教学法之我见》.

[2] 唐智松.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3] 转引自闫红保《浅谈“探究式教学法”》.

上一篇:浅谈如何实施中学生计算机素质教育下一篇:2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