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羚羊木雕》教学中的运用

2022-09-11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 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在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阅读教学中, 进行朗读训练, 尤其是分角色朗读, 对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性格特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很有帮助。下面笔者就以《羚羊木雕》为例, 说说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四个朗读环节。

第一步:自由朗读, 要求学生读得响亮, 专注投入。目的是让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紧张、起伏的矛盾冲突中。

第二步:读出场景,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注意时空的转换、人物的出场及对话并理清情节。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把握情节:追问羚羊木雕---赠送羚羊木雕---要回羚羊木雕---伤心难过, 而矛盾的核心就是要不要去要回羚羊木雕。

第三步:围绕要不要回羚羊木雕这个矛盾冲突分角色朗读, 要求学生根据场景, 读出人物各自的语速、语调、重音、神态, 把握人物的心理, 感受人物的性格。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五处对话的双方、对话的背景、重要旁白, 再指导朗读,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对话一:

对话双方:“我”和妈妈

对话背景:发现羚羊木雕不见了, 知道“我”将羚羊木雕送给万芳了。

重要旁白:妈妈突然查问, “我”心怦怦跳, 小声说;妈妈十分严厉地追问, “我”声音有些发抖;妈妈坚定地叫“我”要回羚羊木雕, “我”哭喊着“不!”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把握双方的语调、语气、神态。妈妈声调高昂、语音重, “我”软弱、害怕、发抖、带着哭腔, 并感知对话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对话二:

对话双方:“我”和爸爸

对话背景:爸爸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

重要旁白:静静地点燃一支烟, 慢慢地说。声音很平静, 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把握双方的语调、语气、神态:爸爸静中带威, “我”心理难过, 却没理由、更加软弱。

对话三:

对话双方:奶奶和爸爸、妈妈

对话背景:奶奶耳闻目睹了事情的经过。

重要旁白:奶奶一定想说什么, 可她没有说。见妈妈拿出糖果去换羚羊木雕, 突然说。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把握奶奶的说话语速慢、语重心长。

对话四:

对话双方:“我”和万芳

对话背景:从不知道事情之前“我”家发生的事情, 被妈妈批评了。

重要旁白: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愣了一下, 没接小刀, 被妈妈批评拿了人家东西后, 跑进屋, 拿着羚羊木雕出来, 然后不见了, 后又出现在“我”回家的路上。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把握万芳说话时疑惑、责怪、到理解的心理变化。和“我”的无奈、支支吾吾。

对话五:

对话双方:万芳妈妈跟“我”跟万芳

对话背景:凭大人的直觉知道事情的大致情况。

重要旁白:万芳妈妈看着万芳和我们的样子, 立刻明白了, 待看到羚羊木雕后进一步明白了。当我告知羚羊木雕是我送的时, 彻底明白了真相。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把握万芳妈妈说话语速快、声调高昂。

通过以上五步分角色朗读学生们读出了:

一个贵重的羚羊木雕

一个固执、严厉的妈妈

一个沉稳、威严的爸爸

一个通情达理、慈爱、但又无可奈何的奶奶

一个软弱、珍视友情的“我”

一个仗义、明白事理的万芳

通过刚才分角色朗读, 学生们懂得了文中的父母坚决要回羚羊木雕是因为羚羊木雕贵重, 由此可见成人世界重财轻义;而“我”不想要回羚羊木雕是因为“我”和万芳是好朋友, 由此可见少年世界重情重义。在此基础上归纳主题思想, 揣摩作者的立场就水到渠成了。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达到积累语言、理解语句、分析人物、领悟主题、陶冶情操的目的,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 我们要让朗朗读书声充满课堂。

上一篇:吉林省九台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分析下一篇: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