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活动在教学中的运用

2022-09-10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 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 而是活动的过程, 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儿童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 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发智力。

在课堂上, 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在参与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开发数学智力,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达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因此, 有效地组织开展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本文现就数学教师如何切实做好这一重要环节的教学工作, 阐述以下思考意见。

1 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 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 首先要把握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在教学中,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才能进一步了解其思维能力, 考虑基础知识是否够用, 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自然应把握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也是不相同的。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逻辑抽象阶段, 总的来说有两个特点:一是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 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二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他们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来进行适当的思维训练, 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2 准确把握数学内容的特点

数学活动教学要使学生在短期内高质量获得知识, 大幅度提高思维能力, 完成学习任务。因此, 教师必须把握数学内容的特点。

数学内容的特点, 其一是内容方法都比较直观具体, 研究的对象大多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抽象程度不高, 离现实不远, 几乎直接同人们的经验相联系。其二是内容多种多样, 方法应有尽有, 自然分成几个部分, 各部分又相互渗透, 相互为用。其三是整个数学的土壤和源泉, 各专业数学领域几乎都是在这块土壤中发育成长起来的。其四是智能训练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用价值。其五是与中学数学相互渗透, 相互为用, 是中学数学中许多专题的初等化、通俗化。

小学数学具有这样的特点, 不仅为编写教材提供了依据, 同时对数学活动教学的模式来说也是恰到好处的。其特点一, 对于经验材料的数学化有得天独厚的帮助。其特点二, 对数学标准的逻辑组织化也很适宜。其特点三, 是对理论的应用。由此看来, 数学活动教学对于数学再合适不过了。

3 恰当采用数学的思维形式

数学活动的教学, 由于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所以必然与数学思维形式相关。就小学的数学思维形式而言, 常用的数学思维形式, 主要有正向思维、逆向思维、举例思维、归纳思维和开放思维:正向思维, 是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逆虑思维, 与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 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 要求使之成立各种条件;举例思维, 某些条件或结论常常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 也常常要用反例证明其不合理性。根据要求举出例子, 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体, 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思考过程;归纳思维, 通过现察, 试验, 在若干个例子中提出一般规律;开放思维, 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 至于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 由学生自己去探索。

在教学中, 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 恰当地采用数学思维形式, 数学活动教学能收到良好效果。

4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数学活动教学的宗旨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它实质上是积极性思维活动的教学, 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比方说, 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直观材料, 让学生从具体转到抽象。也可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 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还可以把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 启发思维。

教师教学方法的采用, 直接影响数学活动教学的效果。实践证明,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可以在活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仅举以下三例。

探求结论过程法。数学中的结论教师一般不直接给出, 而是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练习、归纳等方法发现命题, 然后深入研究探求的过程的方法, 进而剖析结论的内容, 举实例将结论内容具体化。

沟通内在联系法。数学有着严密的体系, 学生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 是学生主动思维活动的过程, 可引导学生按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或逻辑关系整理出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研究方法, 进行知识的引申、串变,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数学活动教学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其具体做法是把学生按数学水平的高低分为A、B、C三个层次, 再考虑座次、性格相容性、组织能力等因素把全班分为若干个4人的学习小组, 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个小组中的人数基本相当。这样的分组, 使每个学生有一个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 又有数学水平上的一个可以变化的层次。不仅如此, 还要指定一名组长, 并以此来形成合作学习小组的核心。建立起学习小组后,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数学问题开展小组讨论, 先在组内解决, 最后班内解决。在回答提问、书写答案时, 明确规定本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同学可以给予提示或补充。

数学活动教学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还有数学语言表达法、自学辅导法和问题探索法等。面对可采用的诸多教学方法, 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数学活动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特别是要因课、因生、因教材而异。比方说, 对于教材内容多数是逻辑上分散的数学定义等采用自学辅导法较为适宜。对于教材中的一般公式等采用问题探索法较好。对于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 一般采用讲解法较好。

摘要:数学活动是指教师为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在教学中组织开展的思维训练活动, 在课堂上, 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在参与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开发数学智力,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达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因此, 有效地组织开展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延边州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研究下一篇:如何提高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