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2024-04-25

“比较”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通用10篇)

篇1:“比较”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汉字中的形近字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写出错别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孩子新学的生字常常被已经学过的字所干扰。那么在发生错误之前,我们作为教师就要预测到这样的情况,及时找出这样的“双胞胎”,让孩子进行辨析比较,是识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汉字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

一、换偏旁比较法

如“清、请、情、晴、睛”这样的一些形声字或字形相近的字,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着来记忆,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懂得“清水”的“清”与“水”有关,形旁是“氵”,“请人”要说话,故有“讠”,“事情”或“心情”的“情”与心理活动有关,形旁是“忄”,而“睛”与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学生很容易找出字形字义之间的差异,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不但记住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二、编儿歌比较法

如“渴”与“喝”学生容易混淆,引导学生编儿歌“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由于儿歌朗朗上口,学生马上就记住了这些字的特点。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适用。

三、顺口溜比较法

如,学习“已”字时,找“己”和“巳”来作比较,让孩子看看有什么区别,该怎么记忆。一位学生编出了“己开巳不开,已字半开开”的顺口溜,很轻松地区分出了这几个字的字形。

四、分析字义比较法

在比较“未”和“末”的时候,一学生说:“未”字下面一横长,代表“未来”很漫长,而“末”是即将结束,很短,所以“末”下面一横要短。说得很形象,既分析了字形,又分析了字义。

五、记生忆熟比较法

学了“贝”回忆“见”;学了“受”回忆“爱”;学了“丢”回忆“去”;学了“令”回忆“今”。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了新字,同时也复习了旧字。

六、语境中比较

教学同音字“坐、座、做、作”时,在分清“坐、座、做、作”的音、形、义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组词或句式填空进行练习。例如,小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坐、座、做、作”的理解,给学生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

总之,比较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比较方法,把握比较时机,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S编辑 张珍珍

篇2:“比较”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结构复杂多音多义字较多。低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能为识字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构造一个人机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多层次互动的良好环境,从而使学生有效提高识字效率,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乐于识字的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与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会让学生终生受用、取之不尽。现代社会强调的是终生教育,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多角度思维,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互相吸取他人之长,在比较、选择中,灵活掌握新知,掌握学习方法,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

1.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活泼好动,特别喜欢有趣的游戏。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辅助性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上课一开始就觉得语文课非常有意思。二年级上册的《识字4》一课,教学内容为三组成语,如果只是让学生熟读词语,识记生字,或者是教师给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分析成语的意思的话,这堂识字课将是索然无味的。在课前准备时,我让孩子们上网收集有关成语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当中,巨大的成语素材库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个个饶有趣味的成语故事更让孩子们着谜,在有感而发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课文,重点难点得到非常轻松地突破。在相互交流资料的热闹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沸点。

1.2以动画引发兴趣,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识字。色彩鲜艳的插图,形象活泼的卡通人物,容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尤其是一些象形字的教学,图片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比如:“禾”“人”,等象形字的教学中,短短几分钟“Flash”动画的播放能让孩子们了解这个字的演变过程,能非常轻松地记住这个字,还能了解“禾”是什么。

2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识字空间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辅助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可以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可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活动中学会语文,会学语文,会用语文。“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可以有效地缓解识字与阅读之间的矛盾。

2.1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读物识字。多媒体教学网络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识字教学需要课本,但识字仅仅依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所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课外,把引导学生读语文教材外的书籍当作一项重要活动来抓。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查找学习资料,自我准备。进行自我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前都要花较长时间自己查找资料,作好准备,一回生二回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在学生接触到的大量生字使学生的识字量在无负担的情况下得到了提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2.2利用网络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生活是知识的大舞台。提倡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现今社会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他们的学习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会在社会上,在家长和同学问,在各种图书、电脑、网络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识字,做一个识字的“有心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激发主动探索的动机。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欲望。在学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些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

3运用信息技术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随着兴趣结交各种字朋友,学生对汉字有了主动了解、接近的内动力,产生了积极的学习状态,为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出示声旁,繁衍新字。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忆也快的特点,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现举一反三的练习来解决这一问题。

3.2相近字比较。汉字中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渴、喝”两字,极易混淆。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喝”字,让学生明白喝水要用口来喝,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渴”字,让学生明白是缺水了,闪动“宁”,让学生组词。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喝”字还是“渴”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3.3寻找错别字。中低年级学生在写话、作文中错别字的数量多得惊人。尤其是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字小学生写错字,有一些字是因为还不会写,另外就是受其它字的影响,如桌写成卓,找写成我,亮写成高。小学生写别字,多用音近字或声旁相同的字来代替。针对小学生犯错的原因,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做寻找错别字的“啄木鸟”的过程中,正确书写、合理用字。

篇3:“比较”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汉字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

一、换偏旁比较法

如“清、请、情、晴、睛”这样的一些形声字或字形相近的字,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着来记忆,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懂得“清水”的“清”与“水”有关,形旁是“氵”,“请人”要说话,故有“讠”,“事情”或“心情”的“情”与心理活动有关,形旁是“忄”,而“睛”与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学生很容易找出字形字义之间的差异,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不但记住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二、编儿歌比较法

如“渴”与“喝”学生容易混淆,引导学生编儿歌“口渴需要 ‘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由于儿歌朗朗上口,学生马上就记住了这些字的特点。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适用。

三、顺口溜比较法

如,学习“已”字时,找“己”和“巳”来作比较,让孩子看看有什么区别,该怎么记忆。一位学生编出了“己开巳不开,已字半开开” 的顺口溜,很轻松地区分出了这几个字的字形。

四、分析字义比较法

在比较“未”和“末”的时候,一学生说:“未”字下面一横长,代表“未来”很漫长,而“末”是即将结束,很短,所以“末”下面一横要短。说得很形象,既分析了字形,又分析了字义。

五、记生忆熟比较法

学了“贝”回忆“见”;学了“受”回忆“爱”;学了“丢”回忆 ““去”;学了“令”回忆“今”。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了新字,同时也复习了旧字。

六、语境中比较

教学同音字“坐、座、做、作”时,在分清“坐、座、做、作”的音、 形、义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组词或句式填空进行练习。例如, 小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 ““坐、座、做、作”的理解,给学生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

篇4:“比较”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汉字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

一、换偏旁比较法

如“清、请、情、晴、睛”这样的一些形声字或字形相近的字,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着来记忆,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懂得“清水”的“清”与“水”有关,形旁是“氵”,“请人”要说话,故有“讠”,“事情”或“心情”的“情”与心理活动有关,形旁是“忄”,而“睛”与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学生很容易找出字形字义之间的差异,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不但记住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二、编儿歌比较法

如“渴”与“喝”学生容易混淆,引导学生编儿歌“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由于儿歌朗朗上口,学生马上就记住了这些字的特点。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适用。

三、顺口溜比较法

如,学习“已”字时,找“己”和“巳”来作比较,让孩子看看有什么区别,该怎么记忆。一位学生编出了“己开巳不开,已字半开开”的顺口溜,很轻松地区分出了这几个字的字形。

四、分析字义比较法

在比较“未”和“末”的时候,一学生说:“未”字下面一横长,代表“未来”很漫长,而“末”是即将结束,很短,所以“末”下面一横要短。说得很形象,既分析了字形,又分析了字义。

五、记生忆熟比较法

学了“贝”回忆“见”;学了“受”回忆“爱”;学了“丢”回忆“去”;学了“令”回忆“今”。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了新字,同时也复习了旧字。

六、语境中比较

教学同音字“坐、座、做、作”时,在分清“坐、座、做、作”的音、形、义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组词或句式填空进行练习。例如,小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坐、座、做、作”的理解,给学生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

总之,比较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比较方法,把握比较时机,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篇5:“比较”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浙江省温岭市启智学校 吴仙花

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学会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开端,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但是智障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记忆力相对也较差,如果运用传统的讲授模式进行识字教学,不但学生学不会,记不住,更重要的是无法产生识字的兴趣,这难免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遇到困难。针对此,笔者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引下,尝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敢思、善思、联想、创新来学习生字,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把多思教学融入到识字教学中,既可以使学生学习生字的速度加快,又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使他们快快乐乐学汉字,轻轻松松把字记。

一、课前引导自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识字教学亦不例外,教师也应创设智障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为此,我从抓学生的预习入手,组织学习小组进行预习,让学生自己在预习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一个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精神。

当然,对于低年级的智障儿童来说,他们肯定不知道如何做好预习,我就指导学习小组的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听录音,跟读、自读课文。(2)圈出本课的生字宝宝。(3)初步记住这些生字的读音。

(4)看看他们的模样(字形),互相交流识记的办法。

(5)给这些生字找一找好朋友,再去读读生字卡片中的词语朋友。

二、课中教给方法

兴趣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智障儿童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寻觅知识,持久地去探求知识,甚至达到入迷的境地,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1-3年级要根据智障儿童特点,使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识字方式方法不应是单调、枯燥的,而应是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

1、灵活多样,激发兴趣

(1)按照汉字构字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引导智障儿童主动识字。如在学习《操场上》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充分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结合文中的图片,让学生找找表示动作与脚有关的词,学生很快地便找出了“跳、跑”两个字,然后我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总结出,它们都与脚有关,所以偏旁是“足 ”,最后让学生看看这两个字的不同之处,之后用上了同样的方法,学生也很快地找出“打、拔、拍”这三个字都与手有关,所以都是“扌”。这样避免了学生个个十分零碎的记忆,也使学生方便地学,轻松地记,同时又向学生渗透了我们汉字的构字特点,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趣味识字

汉字是音形义结合。在教学生字过程中,应充分引导智障儿童去发现、挖掘,因此进行趣味学习,让学生从趣中学得知识,在趣中热爱祖国文字,在趣中找到快乐。

①动作演示法

活泼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有时候运用肢体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字义,还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如学习“看”时,可以请每个智障儿童上台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引导他们观察它是怎么看的,通过观察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直观理解“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的。

又如在学习《操场上》这课的“打、拔、拍、跳、跑”后,学生也明白了这几个字与手、脚动作有关,对字有了大概的印象。我再在课间休息做了一个“我说你做”的游戏,让学生边看词语,“打球、拔河、拍球、跳高、跑步”,边在原地做这些动作,真可谓寓教于乐,把这几字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②表演法

智障儿童特别好动,他们的表现欲望也特别强,在识字教学中安排学生演一演,学生的兴趣极高,参与程度也大大加强。

在教学《比尾巴》这课时,有几个表示动物的词语,如“猴子、松鼠、公鸡、鸭子”,我就让全班小朋友来演一演这些小动物。这些智障儿童也比较能干,能把小动物的动作、叫声表演出来。这样既在表演中加深了对“猴、松、鼠、公、鸭”这几个字的一个大概的印象,又给学生创造了一次自我展现的机会,从每个学生脸上洋溢的笑容中我仿佛听到了学生在说“我们喜欢”。

③加减法

中国的汉字尤为奥秘,我们可以把数学中的加减运算运用到识字过程中,对要学的新字可以通过已学过的熟字,进行加减得到,这样既帮助复习了旧知,又轻松地掌握了新知。如在学习了“大”之后,学生以“大”为字根,用添减笔画的方法,很容易地记住“天、人、火、无”,又如“叶、肚、香、们”等合体字,可以引导学生用部件相加的方法来识记字形。“口加十是叶”;“月加土是肚”;“禾加日是香”等,再如“也、巴”等字时,可引导学生用减部件的方法来识字形,“地减去土是也”,“爸减去父是巴”等。

④猜谜语法

猜谜语是每个智障儿童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课堂求知欲,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识字方法。编谜语法可以让学生编,学生猜;也可以老师编,学生猜。在《小小的船》这课时,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两个学生分别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只”和“闪”,谜面分别是“八张口,打一字。”和“一人躲进门里去,打一字”。虽然这两个字并不是很难,学生用上猜谜语法一说,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上来了,效果就更好了。

又如“拨”和“拔”两个字,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出了这样的谜面:“提前发家致富”“与朋友会面,提前一点。”通过猜谜语,把学生容易搞混淆的两个字十分清晰地区分开了,不仅让学生永久地记住,而且让学生感觉到是识字是快乐的。

⑤编顺口溜法

如教学“田”字,可教给学生编成“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这就是田地的“田”字。在老师的带动下,智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也编出了许多顺口溜,如:大口里面套小口,是“回”字。一口咬去牛尾巴,是“告”字。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有趣,能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⑥想象法

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体,运用联想识字法,可以把字形和字音、字义结合起来展开联想,学生的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如在 “坐”这个字时,学生运用了联想识字法: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又如“游”字,学生是这样想象的:一个大人带儿子到方方的游泳池里游泳。联想识字使智障儿童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富于童趣的联想,而且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2、尊重个性,增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要求,让智障儿童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教学中,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识字的规律和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积极鼓励和尊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独有的方式去探求识字的方法,教师不应用一个模子去套全班学生。

人是互相尊重的,难道就要我们的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就不用尊重我们的学生,其实不然,在两者充分尊重信任的基础上,才会学得更有兴趣。

三、课后加以巩固

根据智障儿童的遗忘规律,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不及时加以巩固,那么学了的知识也等于白学。因此巩固字词,也是学好字词的关键。

1、在游戏中巩固

“游戏对于童年是一种无比的快乐,游戏对于智障儿童的智力、情感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它的重要性仅次于母乳喂养和母爱。”(刘焱《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福录倍尔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工作,它能刺激儿童的思维。”

(1)拆字、合字游戏

教学时,我常常把一些字按“部件”构造分成两部分和三部分,然后做成卡片分给学生(等学生了解了这种做法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做),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拼一拼、合一合,看看分别都能组成哪些新字,学生拼、拆、合之中,一边想,一边找,边动手,边动脑。

(2)摸字游戏

准备好一个箱子,然后把字放入箱中,让学生来摸,摸到哪个字,就读哪个字,比教师一味让学生认读的效果要好多了。

(3)给字宝宝戴帽子游戏

出示要认的字,让学生给字宝宝注上拼音,拼音注对了,说明帽子戴对了。

2、在生活中巩固

汉语是母语,因此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就可以接触到很多的汉字。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超市里物品的名称,商店里的招牌,街上的广告词,家中物品的包装物,同学、亲人的名字,以及现在电视中的字幕等,可以说,汉字是无处不在,引导智障儿童平时多多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这样既回忆了学过的汉字,也丰富了自己 3 的词汇,真是一举两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先给名字注上拼音,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把拼音擦掉,从而就认识全班同学的名字。不妨我们来计算一下,平均每个名字中有三个字,每班有四十个同学,就有一百多个字,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还可以在双休日的时候,可让学生跟自己的家长到公园或街上“找汉字”。现在的包装业这么发达,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

记得一次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来记一记“桔”字,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桔字,木+吉。”我接下去问:“吉字你是怎么认识的?”小朋友说:“我们喝的饮料就是王老吉,就是这个吉字。”我兴奋地翘起大拇指夸奖他。这充分说明了生活识字也是识字的另一个很好的途径。

思考才能出真知,只有经过了思考的东西才有可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只要我们教师抓住智障儿童的特点引发思考,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识字教学,我们的识字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留给学生们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也会变得更加广阔,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成功。

篇6:浅谈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新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识字的要求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R字的愿望。而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笔画(笔顺)、读音、意义多、繁、难,如何让小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识字,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明确和具体。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乐学的情境,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例如:教学《秋天的图画》时,教师可以设计秋姑娘来到田野里的动态画面:她给高粱点上了红红的“火把”,她给玉米穿上了黄色的“裙子”,她给稻谷穿上了金色的“西装”。秋姑娘又来到果园里,在梨树上挂起了金色的“灯笼”,给苹果抹红了“脸颊”……多媒体精美的画面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面理解生字的含义。

二、直观形象,提高效率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汉字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汉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让学生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感受汉字的神韵,这样有利于学生牢记字形,提高识字效率。例如:教学“山、口、马、水、鸟”等字时,教师可先在屏幕上出示与生字相对应的实物图像,然后由图像逐渐转换成文字,最后出示读音。

三、声情并茂,促进创新

知识积累与表象储备是创造性思维的材料,这种材料越多,越丰富,越新颖,思维就越具有创造性。教师通过多媒体,将音像动画和色彩情调巧妙组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图像、画面的反复出现,使学生可以进一步细致观察,给他们提供加工、创造新的表象的大量原型。动听的音乐、生动的形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促使他们将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形象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在思维创造性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游戏儿歌,巩固效果

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教学时,教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实践证明,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

1.设计游戏。例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找朋友游戏”,教师将基本字输入电脑,让学生寻找偏旁或部件与基本字构成新的生字,如“木”可以引出“机、森、林”,“禾”可以引出“和、利、香”等。这样的巩固练习,既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汉字中还有许多形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渴、喝”两字,极易混淆。教学时可先随图出示“喝”字,让学生明白喝水要用口来喝,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渴”字,让学生明白是缺水了,是“氵”旁,闪动“氵”,让学生组词。最后电脑出示一句话,“口渴了就去喝水”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进而区分“喝”和“渴”字。学生每组合正确一个字,多媒体就会发出“你真棒”的声音。这种由图到字,再到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2.编儿歌猜字谜。根据记忆原理、识字教学的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练习。例如:“大雨推倒一座山”――雪,“人在门中站”――闪,“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秋,这些字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丰富的联想,在猜字谜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创造的欲望,要自己给新学的汉字编顺口溜。学“天”时,有学生说“大字上面加一横”,有的说“一人顶个二”;学“入”时,有学生说“人字照镜子”。这些充满童趣的儿歌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配合所学汉字,我有选择地让学生做些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增强观察力。

总之,多媒体给我们的识字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把握好汉字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无疑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篇7:“比较”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在我校开展,尤其在去年沙区的送教下乡的课改声中,我校的教师积极响应,也自然而然地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

关键词:合理分组;授予方法;掌握方法;合理引导

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在我校开展,尤其在去年沙区的送教下乡的课改声中,我校的教师积极响应,也自然而然地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如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这个乡村学校各个年级的课堂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我也积极地加入这个行列,我刚好教低段,所以首先确定了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理分组,利于交流

大概从一年级的上期十周左右开始,由最初同桌两人的合作开始,但必须是优生(或者稍微好点的学生)和差生(或者比同桌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各一个坐同桌,还要编号(优生1号,差生2号)。认字时,先请1号学生分配任务,2号说比较简单的字,1号说难点的字,数量上各一半,有单数时,1号多说一个,不会的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悄悄告诉你的同桌,你喜欢认哪个生字?你想怎么记它?交换过来再说,让他们养成表达的习惯。这样,一课的生字就在小组合作中认识了,省时省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后,我就在课堂中让同桌讨论:用什么办法来记这个字比较好?两人就会用?J读字的方法,分配任务,合作记住生字。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结合具体情况大约在一年级下期开始就分四人小组进行学习。按座位把学生前后四个人按成绩分成四个等次,然后根据成绩进行编号,1号成绩最佳,然后依次编成2号、3号、4号,1号是组长。就这样组成最佳、最基本的合作学习小组。通过使用,我感觉四人小组能节约上课的时间,比较便捷。

二、授予方法,把握起点

我会根据学生已有的识字基础,适当调整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合作的实效性。对于课文中的生字,我在教学初采取的方法是在认识的字下打☆,不认识的下打△。

1.有针对性地学习

在教学《司马光》时,这一课中一共有这15个生字。识字时,我就让学生对着15个生字自己认读,并在认识的字下打☆,不认识的下打△。认读后发现“司、园、别、吓、块、叫”六个字多数人都认识,“假”是多音字也是认读的难点。我就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调整合作学习的内容,就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找出两个读音并分别组词。

2.分层次地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中,1、2号学生可以把自己认识这些字的办法教给同组3、4号同学,让他们更快地掌握认字、识字的方法。而且在1号的学生的带领下,也能引起学生的认知记忆,找出和已有知识的嫁接点,学会这些生字。学当“小老师”就是很好的方法。最好先让1号学生示范当小老师,过后再让其他会认会记的学生也轮流当小老师,因为能和自己喜欢的老师“平起平坐”,这样学生参与度高。如:我在教学生认读的生字时,和学生总结出了这样的方法:拼读生字――分析结构――用什么好办法记这个生字――给这个生字组词。这样的方法运用到小组中,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三、掌握方法,提高实效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适时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识字的效果。

1.合作学习,解决字音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五》一课,生字量比较大,有10个。当中有后鼻音“绳、容”,前鼻音有“焰、斤、根、满”,翘舌音少,三拼音节多等。学生在字音上掌握有难度,因而就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帮助识字。主要让学生在小组内将生字卡一字排开,采取听音取字、听音排字、摸牌读字等各种方法,组内同学比赛竞争,也互当评委,找找有没有读错的字,纠正读音、教读字音等等。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合作,学生对生字的认读率大大提高。

2.合作学习,解决字形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时,这课的生字笔画都比较多,结构较复杂,我就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把自己认字的好办法说给组员听,学生想出了不少好办法。

字谜:“犬”字上面两个口(哭)“元”字掉在框框里(园)

“另”有立刀旁(别)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

形声字认字:(砸、破)都跟石头有关,所以是石字头。

(假、使)都与人的活动有关,所以“假、使”都是单人旁旁。

学生通过讨论学习,掌握了生字,就可以把△换成☆。

3.合作学习,解决字义

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字义的教学一般都结合在课文中进行,以学生的感悟为主。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中,“宜人、壮美”都较难理解,我就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试着给它们组组词或联系一下以前学的课文。组内学生就召开交流,“适宜、壮丽”等词纷纷出现,帮助理解了这两个词。

四、合理引导,强化合作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先确定每个小组的1号同学为小组长,他是小组中的核心人物,主要来组织合作小组的学习行为,负责分工,协调好组内同学的职责。小组在合作学习时,时常会出现争着说某一个字的认字方法,或者发言的声音太吵、太轻的现象,小组长就可以提醒组内同学及时调整。随着合作学习的开展,我还打算在小组内继续设立2号时间分配员、3号内容审查员和4号纪律维护员。让他们人人有事做,全力投入学习。

通过在低年级开展识字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生字的习惯,不仅提高了识字的实效,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思考、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篇8:“比较”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近代以来, 汉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清朝末年甲骨文的发现使人们对汉字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 把汉字形义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汉字研究空前繁荣, 国家语言文字机构制定出一系列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标准。上世纪80 年代中期, 产生了汉字研究的新兴学科———汉字文化学。最近五六十年汉字研究的发展推动了小学识字教学改革, 涌现出多种识字教学方法。

纵观我国识字教学的历史, 识字教学总是与汉字研究同步发展, 识字教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与汉字研究的进展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对小学识字教学在数量、质量和教学效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 教师应当积极运用汉字形义学、汉字文化学和汉字应用研究的成果指导识字教学。

一、运用汉字研究成果为识字教学注入活力

小学识字教学运用汉字研究成果, 最基本的是运用汉字形义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字和写字。学习独体字 (象形字) , 要追溯其字源, 说明其演变, 运用多媒体、简笔画等进行形象化的解说, 教“日”字画个太阳, 教“月”字画个月亮;学习合体字, 要让学生积累识字知识, 掌握识字工具, 领悟构字规律, 形成自学能力。

应当让学生掌握好构字率高的表意偏旁 (形旁) 。成字的形旁要弄清其字源, 变体的要弄清其演变, 如“阝” (双耳旁) , 在“险”“陡”“防”“阻”等字中是“阜”的变体, 表示山崖;在“郭”“都”“郡”“邦”等字中是“邑”的变体, 表示城邑。汉字中以“手”及其变体做表意偏旁的字数量很大, 变体各种各样。例如:“取”字中的“又”是一只右手, “友”字是两只握在一起的右手, “秉”“聿”两字中有握持物品的手, “弄”“ 戒” 两字中有捧物的双手, “教”“放”“攻”等字中有拿着木棍的手。掌握好表意偏旁是分析形声字和会意字的基础条件。

某些表意偏旁及其一族字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酉”字, 甲骨文字体是, 像一个小口、圆腹、尖底的酒坛子, 是“酒”的本字, 被假借为“地支”用字后加三点水另造“酒”字。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酉”字和“酒”字, 是中国悠久酿酒历史的见证。以“酉”为表意偏旁的汉字大都与酒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通过探究其字源, 可以窥见中国酒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酒文化对汉语、汉字的深远影响, 例如“尊”“酝酿”“酌”“酣”等以“酉”为表意偏旁的字, 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小学识字教学应当运用汉字系统性研究成果改进形声字教学。近年来关于汉字系统性研究的论著有北师大王宁教授的《汉字构形学》、社科院佟乐泉教授和张一清的 《小学识字教学研究》以及北大李大遂教授的论文 《汉字系统性研究与应用》和《汉字的系统性与汉字认知》等。研究认为:汉字的构形、表意、表音各自成为一个系统, 所谓汉字自身的规律, 主要指的是汉字的系统性。

汉字形声字占80%以上, 汉字系统性理论认为, 识字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字形分析, 而应把一个个形声字放到整个系统中学习, 做到由此及彼, 举一反三。例如学习一个“煮”字, 不能满足于“合体字, 上下结构, 上面是个‘者’字, 下面是四点底”这样的字形分析, 而要让学生知道四点底 (灬) 是“火”字的变体, 以四点底做形旁的字都与“热”的意思有关 (“燕”字例外) 。日后学生在课上学习或课外阅读中遇到“焦、照、烈、煦”等字时就可以运用形旁表意的知识进行自学。

以往的识字教学比较重视形旁的表意作用, 而对于声旁的表音作用则有所忽视。周有光先生的研究表明, 声旁的表音功能在识字教学中还经常发挥作用, 现代汉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在39%以上, 有些成字声旁有较强的构字能力, 能构成5 个以上同音形声字的成字声旁约有160 个, 其中“方”“青”“巴”“可”等成字声旁能构成十几个形声字, 构字量最大的“交”字能构成20 个形声字。上世纪50 年代北京景山学校创造的集中识字教学法就是利用构字率高的成字声旁来提高识字效率。在形声字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学会运用声旁自学生字。如一年级教学“放学”的“放”字, 应当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词语里有读fang这个音的字, 学生日后在课上学习或课外读书中遇到同声旁生字如“访、仿、舫、妨”等就可以运用声旁表音知识自学, 做到温故知新, 触类旁通, 逐渐形成自学能力。

小学识字教学运用汉字文化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语文教学要“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的先人在汉字构形上表现出来的聪明智慧就足以令人赞叹:人倚大树为休, 一手抓住一只鸟为隻 (“只”的繁体, 古“获”字) ;牛和羊形体相似, 甲骨文字和字抓住角的特征把两者区别开来;而 (犬) 和 (豕) , 则注意了腹部和尾巴的区别, 都像一幅形神兼备的图画。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讲读和字词学习适当讲述字源故事,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3 课《最后一头战象》, 可以结合讲述“为”字的字源, “为”里也有一个战象的故事。甲骨文“为”字, 左上是一只手, 右下是一头大象, 是“以手牵象”的形象, 它像一幅图画, 展示了先民征服大象的壮举。《吕氏春秋》中有“殷人服象, 为虐于东夷”的记载, 说明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先民就曾利用驯服的大象去讨伐东夷人。在“舜耕历山”的传说中也有“象耕鸟耘”的故事, 大舜躬耕于历山, 用大象拉犁, 百鸟也来相助。先民在利用自然方面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令人赞叹。

“为”字是古人“服象”并利用它为人做事的写照, 古人用这样的形象表达“做事”的意思, 认为能“服象”的是“有作为”的人, 由此引申出了“做、当作、变成、从事、设置”等词义, 派生出许多常用词语, 如:为所欲为、为非作歹、大有作为、老有所为、步步为营等。一个“为”字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先民利用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力量, 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古代中原地区气候和生物的知识, 懂得了“为”字表示动作行为的来源。

再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文中有“山上的积雪融化了”一句, 有学生问为什么这里不用“溶化”而用“融化”, 教师通过让学生查词典知道了“融化”是“固体受热化为液体”, 然后可以就势讲解“融”字的形义:“融”是形声字, “鬲”是表意偏旁, 有“热”或“暖”的意思。原来“鬲”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用于煮和炖的炊器, 类似于鼎, 甲骨文中的“鬲”字是描摹鬲形状的象形字。鬲有三个胖大的空足, 表面布满绳纹, 便于增加受热面积。因为鬲与“热”相关, 所以, 以“鬲”为形旁的“融”字具有“热”和“温暖”的意思, 《说文》对“融”字的解释是“炊气上出也”, 由此派生出“融和、融合、融洽、水乳交融、融会贯通、其乐融融”等词语。通过“鬲”字溯源使学生加深了对“融化”这个词语的理解、学习了有关词语, 而且从“鬲”的优美造型感受到先民的创造精神。

二、运用好汉字研究成果关键在教师

运用好汉字研究成果, 关键在教师。为适应识字教学的要求, 教师需要进行汉字知识的补课。师范院校现行汉语教材的汉字部分, 大多是把汉字的构造和形体演变作为主要内容, 而关于汉字历史和特点则涉及不多, 特别是小学识字教学需要的汉字字源、形义、部件知识以及汉字应用知识等则更为缺乏, 这是造成教师汉字知识缺陷的重要原因。教师汉字知识不足必然造成识字教学枯燥乏味, 教师既不能运用汉字研究成果科学地说明字源、生动地解说形义, 更不能借助汉字的文化内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只好停留于字的表面, 教独体字数数笔画, 教合体字说说结构, 或用编字谜、编顺口溜、做游戏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而所编的字谜、顺口溜又往往对汉字做出错误的解释。所以, 为运用好汉字研究成果, 首先教师要学好汉字知识。

教师应当关心汉字研究的进程,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能言必称《说文》。虽然《说文解字》 是汉字研究的经典, 现在仍然是学习汉字、查阅汉字的重要依据, 但是, 许慎所处时代的汉字早已发生了隶变, 而且他没有见到甲骨文, 有些字不能说明字源只能说明字义, 有的没法解释只好凭主观臆造。如“印”字, 甲骨文字形是, 会意字, 从爪 (手) , 从人, 像用手强制人下跪;小篆字体中的“印”已失去最初的象形特点, 许慎无法解释其本源, 只好说“印, 执政所持信也”。另如“出”字, 许慎根据小篆字形解释为“像草木益滋, 上出达也”, 其实, 甲骨文“出”字上面像脚趾向上的人脚, 下面像人居住的洞穴, 人脚背向居住的地方, 表示人从居住的地方外出, “出”字与草木毫不相干。近代以来, 汉字学者杨树达、朱芳圃、高亨等对许慎解说汉字中的诸多不当之处进行了纠正, 高亨先生在《文字形义学概论》中对“丘、巾、玄、亘、行、印、厄”等30 多个字指出“许说非也”。现在, 现代汉字学研究产生出许多分支, 如汉字形义学、汉字构字学、汉字字源学、汉字文化学、汉字应用学等。教师应当关心汉字研究的进程, 不断更新自己的汉字知识, 开阔识字教学的视野, 为识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运用好汉字研究成果, 教师应当关心汉字应用研究。国家语委为规范汉字应用制定了一系列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在汉字的读音、字形、部件名称、书写笔顺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 许多规范、标准与识字教学有直接关系, 如:《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汉字部首表》《汉字部首归部规范》《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汉字折笔规范》等。许多教师不熟悉甚至不知道这些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 更不能运用有关的规范标准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诸如“血、薄、蔓、爪”等字的读音, “发”字第一笔的笔画名称, “爽”字和竖心旁的笔顺, 以及“账”和“帐”二字的分工、“分”和“份”在用法上的区别, 等等。这些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网站上被一次次提出来讨论, 发言往往是“我认为怎样怎样”, 其实, 只要查阅一下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 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三、识字教学应当尊重汉字科学

朱家珑、张庆两位先生在其论文《字源识字模式研究》中提出一个“仍须深入探讨的问题”———“是否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严守科学的解说?”

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解说汉字, 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问题。有人主张解说汉字必须符合字源, 有人则说识字教学不是汉字研究, 只要能帮助学生识字怎么解释都行。前一种主张有些偏激, 后一种说法则完全错误。对朱家珑、张庆两位先生提出的问题, 我有两点基本的意见:一是要确立一条基本原则, 二是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所谓确立一条基本原则, 就是在识字教学中对汉字的解说应当尊重汉字科学, 要以前人对汉字构形研究的成果为依据, 坚决抵制任意曲解汉字的歪风。时下有些“名人”假冒汉字科学之名, 望文生义解释汉字, 说“主”字是王者点头, “皇”是王头上戴一顶白帽子, “玉”是王的腰上缀个小石头, “耍”是男人用胡子挑逗女性。这样的乱拆乱解竟然受到一些人的吹捧, 有的教师不辨真伪, 误认为这就是“字理识字”, 把“饭”字解释为“有食就不会反, 没有食就反了”, 把“好”字解释为“一女一子才算好, 只生一个不好”, 把“春”字解释为“三人一起晒太阳”, 把“饿”字解释为“我要吃食”。这些做法误导了学生, 使严肃的识字教学庸俗化, 必须防止这股歪风侵蚀识字教学的课堂。对于“字理识字”, 也要反对生拉硬扯, 牵强附会。如有的教师问学生“检”字为什么是“木字旁”, 学生有的说“检查时旁边有木头”, 有的说“检查作业的纸是木头做的”, 教师仍反复提问, 绕来绕去一直扯到古代用木头作的匣子装信准备检查, 出了问题要检举, 所以“检”字是木字旁。这种做法竟然出自字理识字专家的观摩教学, 实在令人费解。

汉字构形的有理性决定了汉字是一种可以解释的文字, 自古以来在群众中存在着各种“拆白道字”的方法———俗解、趣解、戏解、拆字等。例如:“弓长张”, “自大一点是臭”, “蒋是草头将军”, “和谐”是人人有饭吃、人人都可以说话, “信访”是让人有说话的地方, 如此等等。这样的俗解、趣解、拆字, 虽然风趣幽默, 有的也能巧用字形, 通俗地说明道理, 但不符合字源, 都不宜搬到小学识字教学的课堂上来。

所谓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可以分为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在一般情况下, 对汉字的解释应当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 特别是对独体字 (象形字) 的教学, 应当追溯其造字本源, 说明其发展演变, 为会意字和形声字教学打好基础。对以下四种特殊情况则不宜按照汉字科学求全责备———

有些形声字, 为便于识记或便于指导书写, 教师在说明造字本源的前提下可采用会意字的分析方法, 如当年斯霞老师教“攀”字那样。再如教“裕”字, 为避免学生把“衤”写成“礻”而将“裕”字当作会意字拆分———“有衣服有粮食, 丰衣足食就是富裕”。这样的做法虽然不符合“裕”字的造字本源———“形声字, 从衣, 谷声”, 却不应该视为不合汉字科学。

有些没法按理据进行解释的汉字, 如“疑”字, 说不清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 笔画繁多, 总得想个办法记住它。安子介先生在《解开汉字之谜》一书中对“疑”作了这样的解说:“遇到困难时, 是投出匕首呢?还是射箭呢?还是投出长矛呢?还是拔腿就跑呢?犹豫不决就是疑。”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先生说:“对那些说不清字理的字不能强作解释, 可以采用别的识字方法去教学。”这种“别的识字方法”自然不能按照是否符合汉字科学来对待。

有些简化字按现行字形解释。例如“孙”字解释为“比儿子小一辈的人”, “泪”字按会意字解释为“眼睛里的水”。这两个简化字的解释, 前者不符合“从子从系, 系, 续也”的字源, 后者不符合“形声字, 从水, 戾声”的字源, 但符合简化字的实际, 也不应该视为不合汉字科学。

篇9:“比较”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法;六书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古老的文明传承给我们留下了有温度的,有气味的,有感情的,有魅力的汉字文化。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所有内容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启蒙教育,是学习文化的起点。小学生识字成效不仅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还影响小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表二的100个“四会”字为例,阐述字理识字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汉字是通过构形直接记录语义,间接记录语音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古老的汉字形体承载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将汉字文化引入识字教学中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汉字完整的信息是由形、音、义复合传递的,三者缺一不可。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文化能更好的将汉字形声义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

一、借助图画发现字理,使识字教学更加有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不竭动力主要来源于学习的内驱力。汉字以象形、会意为本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供感知。在识字教学中,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也是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从对外部奖赏的追逐转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热爱汉字,发现真理、探索规律的人文精神的关键。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图画发现字理,让学生产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是根据生活中的具体实际事物描画出来的,象形字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汉字,它有着鲜明而独特的直观性。

在识字教学中,可根据字形的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与汉字之间的关系,接着演示汉字的原始状态和演变过程,以帮助孩子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如“雨”字,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出示“雨”字的整个字形演变(甲骨文篆文隶书楷书)结合猜一猜,画一画,认一认的方法进行识字。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雨”字本身,更多的是对“雨”字历史发展过程的了解,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加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材中,几乎每一种版本的低年级语文教材初学构字力较强的独体字时,课本里都会以“文字图——小篆——楷书”的形式3出现,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利用这三者进行比照教学。如在进行“水”字教学时,可先出示甲骨文的“水”字图然后进行“水”字的字形演变,由甲骨文发展成为篆书之后再是楷书的“水”。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图片资源,对于象形字可通过图字对照,重现象形字的形象,而不是仅仅把文字图和小篆当作简单的插图。

二、通过字形展开联想和想象,重现会意字的原意

对于那些由独体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可采用分解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其“会意”的方法。在学习“聪”字时可采用对“聪”字进行分解的方法学习。“聪”字甲骨文形体为,由此可见,“聪”字与“耳、心”有关。“耳”的本意为耳朵,“ 心”的本意为心脏,结合起来两者之意就是耳听心辨,耳闻声音而心能辨别其是真假,这便是聪明的体现。汉字是有情感,有联系的,因此在“聪”字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拓展。为什么在古文字里面,“聪”字和“葱”字会是同一个部件呢?那是因为古人把“通达”作为聪明的具体体现。香葱因其气味有通达之效,因此香葱的“葱”其字形才会与“聪”会有一个共同的构件。

三、通過类比推理和辨析,灵活运用字理进行识字

汉字的学习是一个体系,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汉字虽然是方块字,但是每一个汉字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开来的。如在学生学习“人”字之后,在学习到与“人”字相关的字时,便可以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相联系。 “人”字的字形很简单,由一撇一捺两个笔画构成,但它包含了很深刻的文化内涵。“人”的甲骨文形体是,一个面朝左站立着的一个人,上端是头,向左下方伸展一笔是手臂,中间是身子,身子以下是腿。这个字形记录的是人的侧面站立形象。在现代汉字中,人部绝大多数的字都是在字的左边加上一个“亻”旁,如“俊、儒”表示人的德性,如“傲、俭、仁、侈”表示人的行为,这些具有相同表义部件的字与表义部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以“人”字为基础,古人还创造了许多与“人”有关的字,如“从”两个面朝左侧立的人,一个跟从一个,表示前后相从之意。又如“比”由两个面朝右侧立的人组成,表示两个人紧紧的挨在一起,所以,我们可看出“比”字的本意是靠近、并列或挨着由此便有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见,了解部件所表的含义,以之为圆心扩散则可以认识与之有意义联系的一系列字,可以提高识字效率。

四、在字理析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人造字时,会把当时社会的文化、生活习惯以及人文发展也融入了构字之中。例如“家”字,现在我们常说的家就是人居住的地方。贺知章的名诗《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个“离家”当然是指“人”离开了家乡。可是甲骨文的“家”却以“屋内有豕(猪)”为“家”。篆书中的“家”也是“屋内有豕(猪)”为“家”。从这个字可以看出,在上古人们的牧业是从养猪开始的,有猪的地方就是家存在的地方,可见猪对人们的重要性。仅仅一个“家”字,我们就能看出上古人们的生活形式。又如“祝”,甲骨文字形,左边表示神灵,其右是跪着的一个面朝左的人,双手伸出,表示祈祷,求福。在篆书中,表示神灵的部分更加明确,表现了上古人们对待神灵的尊重和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祝愿与祈祷。在汉字中,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的轨迹,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悠长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背后,我们重新去追寻那些汉字曾经发展过的脚步,可以感受到汉字中带有的传统文化魅力是巨大的。从汉字中折射出古人诸多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通过对这些汉字字理的析解,很自然地对小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篇10:“比较”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万源市白沙实验小学校

王 强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小学实施的新课标语文中,每篇课文都有10到12个的识字任务,而现在的教学,特别是农村,普遍存在着重机械记忆、重重复训练、学生学习枯燥无味、兴趣不高的现状。学生不爱学,老师不愿教。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如雨后春笋走进了农村学校的课堂,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还可以为他们展示汉字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从而解放孩子们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识字效率。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多媒体

农村小学

低年级

识字

教学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

当前小学实施的新课标语文中,每篇课文都有10到12个的识字任务,而现在的教学,特别是农村,普遍存在着重机械记忆、重重复训练、学生学习枯燥无味、兴趣不高的现状。调查发现,农村低年级学生百分之七十左右不喜欢学语文,而且有一半左右的老师也不喜欢教语文。可见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如雨后春笋走进了农村学校的课堂,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还可以为他们展示汉字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从而解放孩子们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识字效率。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新方法、新途径。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如《春天来了》是一篇看图学文,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描绘春天美景。课时先播放一段视频,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春天 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如先出示蓝天白云图,让学生说画了什么?接着问:“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中的“飘”怎样写?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再如:在教学 “蚁、鱼、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动画:随着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现一幅夏日小河的画面,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水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是它不会游泳,非常着急,该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小蚂蚁背过河去。一条鱼儿看见了,连连夸奖。如此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可爱的形象,充满人文的内容,学生一看,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出来。画外音:“你们喜欢我们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学生喜欢哪个,就用鼠标一点,蚂蚁、乌龟、鱼儿便从画面上跳了出来,点着头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名字的书写。这样,通过动画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无意注意就很容易地被唤醒,觉得学习汉字有趣、有情、有意,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相应图片或动画等,学习多种识字方法。

1、趣味识字

孩子对新鲜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如何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调动他们识字兴趣,让他们一开始就能主动地认识汉字,孩子们好观察、爱表达,我就引导他们从“看字”和“说字”做起,在学习“人、大、个”这三个字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三个字中的“人”字,不等我提问,已有小朋友高高兴兴地举起了小手要求发言,他们的发现让我欣喜万分:这三个字里都有“人”,“大”和“个”的“人”不一样,“大”的撇变短了。“老师,‘个’的‘人’跑到上半格去了。‘大’的撇变成了竖撇。”真没想到一年级的孩子会观察得这么细致,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经常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自主、愉快地识字。

2、想象识字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的识字方法,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头脑中的资料。如:教学“闪”字时,巧用多媒体,先出现一个门框,然后一个小孩在门内一闪,最后由门框、小孩还原成一个汉字“闪”、结合构字原理所作的形象化演示,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学生学习后,要鼓励他们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识记汉字。如:见到“休”,会想到是一个人靠在树旁边休息,见到“采”会想到那是一只手在树上采摘。渐渐地,学生就会巧妙地把一个个字分 2 解成一个个部件、采用部件联系法来记字:口坐在贝上(员),木上开了几朵花(朵)等等。

3、巧辨形近字

对于那些相似难分的形近字,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图片帮助理解。可以把字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如“喝”和“渴”,老师出示喝水的图片或者动画,红色显示口字旁,突出“口”,这时可以出示“口”的图片,强化印象;学“渴”时,可以动画演示在太阳高照时,人的水分蒸发了,嘴唇干裂,需要“水”。蓝色或绿色的三点水旁代替红色口字旁,还可以配上儿童声音“我渴了,需要水”,“喝水时要用口”。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喝”字还是“渴”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到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4、妙用辨别、分解法,学习新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生也快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出示“巴”、“青”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演变出另一字。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产生的字。等学生说出新的字,用动画移去形旁,使学生热情高涨,思绪活跃。“巴”变出“爸、爬、把、吧”等字,“青”变出“请、清、晴、”等字。利用多媒体教学既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5、游戏法进行识字

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可以把生活中的游戏制成课件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学习生字就会兴趣盎然。比如:(摘星星)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生动、趣味的画面,画面上有五彩的星星,根据学生的需求,点击星星,随即在星星里闪现出生字,学生只要读出,电脑里就出现表扬他的话:“恭喜你,你摘到星星了”。然后又是“啪啪啪”的掌声,拍的学生心花怒放。有学生读不出,屏幕上就会传出鼓励的话语:“继续努力,别灰心”。再比如:(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的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孩子们天生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能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字,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重复利用,促进课堂高效。

多媒体课件具有可重复性和随时修改、调整的特点,可以随时复习所学过的生字词。因为低年级学生记忆事物,不是一记就牢,他们记忆很难持久,必须督促孩子们进行必要的复习,才能加深印象。而平时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只要保存好了,可随时重复使用,轻松,快捷,简便,效果好。课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随时修改和调整,因此非常适合在复习生字词时使用。在复习时我根据所需随时调出平时做的课件,或者稍加修改,让学生认读和听写,巩固生字词,省时又省力。

上一篇:冬梅古文写作作文下一篇:中学创建文明和谐学校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