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学生管理论文

2024-05-04

德育学生管理论文(精选8篇)

篇1:德育学生管理论文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

西窝铺小学于海波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是每个德育管理者的工作出发点和追求目标。德育工作的实效是由多个原因促成的,德育过程的管理对德育实效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注重德育的过程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德育实效。抓德育的过程管理,就是抓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环节的管理。抓住了基本环节的管理,德育管理者的目标就容易实现。

一、学校德育管理的组织建设

拥有坚实高效的健全组织是任何一项工作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抓好学校德育管理的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确立目标——德育管理的灵魂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它是德育活动的蓝图和方案,是有待实现的一种设想或安排,只有确定好德育目标,德育的其它措施诸如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才能在保证其科学性上获得一个理论前提。德育目标制约着整个德育活动,一切德育措施都是为实现既定的德育目标服务的。德育目标又是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十分密切联系。

2、组建机构——德育管理的网络

学校德育管理是一个多因素、多方位、多层次、复杂而多变的系统工程。要使各部门、组织和人员为同一目标协作,必须科学地设置管理机构和层次,确立他们的职权和相互关系,组成健全而高效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各组织、因素和成员都处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之中,有领导有控制地协作,发挥整体功能,保证共同目标的实现。

3、制定制度——德育管理的支柱

德育管理制度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要求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保障德育组织机构运行的重要手段,为良好校风的形成奠定基础。

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的内容因校而异,但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1)职责类。从德育领导班子到班主任、任课教师,人人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事事都有专人负责。

(2)常规类。包括教师工作制度、教育教学常规制度等都有明确规定、学生守则等。

(3)考核奖惩类。考核制度是根据职责和常规中的要求来制定的奖惩制度,是对考核结果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制度。

二、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施途径

1、学科渗透德育管理。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因而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各科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这些教育因素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教材里蕴含的德育因素,需要教师去挖掘提炼,并通过教学对学生加以启发引导,才能达到学科渗透的效果。

2、德育活动的管理。

学校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思想品德获得充分、全面发展的必须,活动能满足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好机会,能为他们开辟一个进行思想对话、感情交流、建立友谊的好场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教育。

(1)规范升旗仪式。每周一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都认真参加,仪式安排规范,严肃。每周推选二位升旗手,国旗下讲话内容、讲话人员事先作好安排,内容均作记录。

(2)各班级坚持上好晨会课、班队课,学校作好检查记录,经常开展思想品德、班队、心理辅导教学研究课;少先队大队部则经常举办各类小干部培训班、例会,来推动班队课的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推动优秀班集体建设。

(3)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3月5开展“学雷锋树新风”,3月8日妇女节,“ 3月12日植树节,开展绿化专题活动; “五·一”劳动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都有特定的专题活动;特别是每年六月一日,是学校规模最大、最隆重的庆祝活动,所以要精心组织,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陶冶情操。

(4)积极开展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坚持法制教育不放松,经常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特别是对各班行为偏差学生定期开展帮教会。

3、家校合作的管理。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携手合作,才能取得教育效果。虽然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但是家庭、社会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学校不能完全控制和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必须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学校和家庭应成为合作伙伴,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应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会、家庭访问、建立家庭联系册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还应开展各种主题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系列讲座、问卷调查、听课、讨论交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人格至上,从不同程度上提高家长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步骤,协调行动,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以便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三、学校德育管理的评价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管理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在目标实施的基础上,对其成果作出客观评价的管理活动。学校德育方案可行与否;教师的德育工作过程状况如何;效果和目标是否能达到或者已经达到;德育活动质量如何,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如何;学生接受了教育后是否发生了种种积极变化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德育评价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加强德育工作研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给部分家庭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于是,出现了更多的婚变现象,还有许多父母为了生计而奔波,长期外出打工等导致孩子无人看管,有的父母由于身体残缺而无法对孩子全方位进行照顾,导致孩子心理上和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挫折和伤害,生活出现许多困难,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甚至遭受歧视。长期以来使他们的感情饥渴,变得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厌学弃学、为难自卑、敌对逆反、冷漠人生等,这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今天人才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这些孩子应该成为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关爱的对象。因此,要根据实际,对特异家庭子女的思想进行研究与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

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总之,我们的德育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工作中好的经验我们将继续采纳,不足之处努力弥补。我们还将以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德育工作的重点,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创新。

篇2:德育学生管理论文

以前说到教师人人都敬畏,而现在的现实却变成没能耐的才站在三尺讲台上浪费三寸不烂之舌,尊师重教也仅仅是口号而已,更多的并没有落实到位,甚至有的人还对这个职业抱有一种偏见,因此未成年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他们也司空见惯不把老师当回事。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两个学生对我的态度:一个是两个月前刚毕业的我们舞蹈队的一得意门生,在校时感觉她天赋好,学习态度认真,对老师彬彬有礼,组织能力强等等说不完的优点。离开学校才几天,升入高中了,对新学校的工作还是尽心尽责,对我更是百般咨询,我尽量有求必应,可是我已经不喜欢她了,有时会选择不理睬。原因是她从未打过一个电话,咨询全是通过QQ,而说话也从开始的老师,能不能把咱们跳的那些舞蹈曲子发给我变成了前两天的哎,把你的那些视频发给我。这中间缺的不仅仅是老师两个字,我不反对和学生变成朋友,但有底线,这里面缺了礼貌,说重了就是道德。另一个学生是08级的高金祥老师班上的杨发涛同学,今年暑假在兰州火车站碰到的,开始没认出来,他在我面前看了一会,叫刘老师,我问他是叫我吗?他有些激动的说,老师,你不认得我吗?我是杨发涛,10年毕业的,高老师班上很坏的那个学生……同去西宁,一路上,他老师老师叫了没停,让我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大家可能觉得我矫情,在我看来,这中间多出的也不仅仅是老师两个字,它是礼貌,说深了是道德。

司马光在论述任用人才时说:“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才智兼之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从这一论断中不难得出“德”重于才的结论。虽然封建士大夫的道德观念与我们不同,但对人才的考察任用首推于“德”还是无异的。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标准,这应该是不假的事实。

而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因为高度问题暂且不提,就个人层面的八个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认为说大了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说小了就是道德教育的问题。

那怎样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一个人最先接触的环境,从婴儿呱呱坠地那天开始,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青少年阶段,他们的人生观还未形成、人格还未定型,父母就是他们的榜样。家庭教育在引导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引导孩子性格的形成,确立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掌握孩子的思想行为,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每个学校都有思想品德课,有的人会认为德育教育是政治老师的事情,和别的科目无关,其实,这应该是我们的愚昧之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每一个教职工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与学生的思想动态,选取积极向上的、对学生有一定帮助的事实材料引导学生学习,这当然不一定只在课堂上进行,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这就要看我们怎样去利用和把握机会。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如演讲比赛、或利用教师节等特殊节日进行尊师重教方面的宣传教育等等。当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收到好的效果,教师的言传和身教务必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言传固然重要,而身教也决不容忽视。如果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与课堂相背,学生就不会从内心接受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的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都要严格遵照师德规范,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积极工作、严于律己,在各方面都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忠实守信,奉公守法,廉洁尽职,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逐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净化社会环境。社会是个错综复杂的大染缸,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生活水准也越来越高,好的生活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有些不法分子因为钱而粗制滥造一些不良读物、光碟等媒体宣传品在社会上广为泛滥,青少年学生又不会理智地选择,读了看了之后就盲目地模仿,很容易让老师辛辛苦苦花大力气巩固下来的那一点点德育成果在一瞬间灰飞烟灭。如此等等,所以,要使德育教育的质量得以提高,社会环境的净化应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

篇3:德育学生管理论文

一、将品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 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学科德育就是在课堂上把教材中, 和所处环境中涉及的德育教育展露出来。本人认为, 如果在小学学科教学中能有机地, 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 则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才。例如:在一年级语文课《特殊的考试》中, 通过学习小动物在考试中的表现, 思考:为什么只有小兔子得到了优秀?原来是小兔子自觉捡起来地上的废纸的行为通过了考试, 从而渗透“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这一环保思想教育, 使孩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在数学课《小熊开店》中, 可以创设“小熊遇到了难题, 你们能利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他吗”的生活情境, 让孩子们懂得乐于助人, 学以致用!在体育课上, 做比赛游戏时, 渗透小组的胜利需要每一个同学齐心协力, 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搞好德育与智育的有机渗透,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道德教育, 这既避免了空洞的说教, 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二、开展内容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课, 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在小学阶段,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课, 主要体现在每周一节的少先队活动课和周会课上, 德育实践活动课完全以学生、情境、活动为中心, 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 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形式, 不以系统的德育知识的灌输为基础, 避免空洞的说教形式。比如:在开展《雷锋就是你我他》主题教育活动中, 同学们以小队为单位, 在课前搜集关于雷锋的故事和名言等资料, 以及身边的小雷锋事迹, 在少先队活动课上, 在中队长的主持和带领下, 进行交流, 孩子们自导自演。通过活动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学习雷锋?怎样去学习雷锋?从而明白了每一个人都可以做雷锋的道理!这种以实践为主体的德育实践活动课能激发学生自主参加的欲望, 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投入, 对活动中的道德要求产生一种认可, 于是吸引力就转化成为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通过体验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化为指导自己言行的东西, 使自身的德育水平能切实得以提高!

三、将德育渗透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中, 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1.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根据小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活动能量大这些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球类运动、艺术类活动、语言类活动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活动, 在活动中既培养了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又让他们受到了要遵守纪律、讲究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思想教育, 使德育水平得以提高!

2. 开展各类有意义的竞赛, 不但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望强的特点, 而且让他们在竞赛中有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为达到这个目的, 我校组织了学生书画大赛, 手工制作大赛、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汉字听写大赛、作文竞赛、演讲比赛、个人才艺大赛等, 让全校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进行公平竞赛, 由此激发了他们的正当竞争、积极向上的情感。我校还举办田径运动会, 组织拔河、跳绳比赛等, 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的同时, 培养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各种比赛, 有意识地把德育渗透在其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激发孩子们“向上、向善”的热情。

如:“争做雷锋传人、播撒友善金种子”学雷锋活动、“核心价值观记心间”主题教育活动、“缅怀先烈、立志成才”主题教育活动、“热爱祖国、红领巾心系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感谢有你”主题教育活动等, 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年龄特点, 开展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形式的小活动, 让孩子们在这些主题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学习和讨论, 真正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四、建立“三结合”的大德育教育形式, 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胡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所指,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 家庭, 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但是, 由于各自的条件不同, 家庭、学校、社会开展德育活动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 这就需要三方经常沟通、相互协调。社会德育的基本形式有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活动;各种群众组织的活动;社会文化机构组织的活动;各种校外教育组织机构组织的活动等。在这些活动形式中, 应该加大对孩子的正面引导以及正能量的传播, 让孩子在参与或了解中受到正面的影响!家庭教育也是学生良好德育水平形成的重要一环, 往往在教育中出现学校5天的教育加上家里2天 (周末) 的教育结果为0或负数的现象, 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 教师则是关键。教师应该认真做好与家庭教育的衔接和联系, 在与家庭进行沟通时, 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校互访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改进教育方法;同时, 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 如:校讯通、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等, 及时将学生的表现和学校开展的活动等与家长交流, 将一些好的教育经验、教育方法对家长进行集体或个人指导, 同时在群内家长也可以进行互相交流和学习, 使老师和家长的交流常态化, 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 共同构建德育教育网络, 才能保证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真正落实, 才能真正使孩子们的德育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篇4:建构德育网络 强化德育管理

一、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德育工作网络

1. 强化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有德育”的育人意识,树立“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思想。思想导引方向,意识决定行动,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德育队伍是强化德育管理的基础。

2. 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班级考核、班主任考核的方案,形成正确的导向;鼓励班主任阅读教育管理类书籍,涉猎心理教育类刊物,分析德育案例,撰写德育论文,参与课题研究,提高德育科研水平和德育工作水平。如分年级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明确每月工作重点,探讨班级管理中的疑难问题以及经验交流,剖析特殊个案等;每月班级考核公平公开,做到常沟通、抓细节、重反馈、促整改。

3. 提升学科教师教学管理及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能力。建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桥梁,常谈心、多探究、寻方法、求突破。如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法制教育、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在生物课中进行环境保护、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等教育;在体育课中进行健康、遵规守纪、崇尚公正、尊重对手等教育。

4. 明确德育处、年级组职责,充分发挥引导和督促作用。每周进行常规检查,每月进行总结交流,每学期进行评比表彰。

二、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德育工作的主体;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重视、配合和对外部环境的净化是德育工作的保障;社会(社区)是学生校外不可或缺的学习空间,社会的舆论导向决定着学生对学校德育的认同感;家庭既是学生的第一教育场所,更是学生的生存空间,家庭成员的生存状态、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决定着学生德育的归属感。四者必须沟通、联结,才能达成德育工作的一致性。

1.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构建教育的纽带,形成教育的共识。

2. 建立警校共育共建制度,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 召开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社区、家长联席会议,共同探索学校的发展前景、学生的成长导向,形成教育的坚强堡垒。

三、情感、理性、品德、法制四重并举

1. 抓牢课堂教学主阵地,挖掘教材德育资源,使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细节中,润物无声。

2. 拓宽德育渠道,创新德育载体。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学校网络、专题讲座、文化节、艺术周、重大节日、纪念日、学生社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法制义务宣传员”、“义务小交警”等各种渠道和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礼仪、行为规范、法制、安全、卫生、健康等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会的自我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将客观的宣传教育转化为主观的自我教育。

篇5:用心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的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舒适和备受呵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缺乏耐挫能力,生活上追求奢华,与人攀比。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落实德育情况呢?我就这些年的德育工作实践,谈一谈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

学生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课堂上接受教育。因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首先,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掌握的道德认识对某种行为、动机作出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和评价,以提高学生对错误言行的鉴别能力。

其次,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主题班会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之一。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守法”是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平时学生出现的违规现象,在六(1)班召开了以《规矩·方圆》为主题的班会。会上,同学们从古代“规”、“矩”谈到今日的“规矩”、“规章”;从“规”、“矩”给我们作图带来的方便,谈到“法律”给以我们各种权利和各项保护。孩子们越谈越觉得我们需要“法规”,生活时刻离不开法律,进而纷纷表示要自觉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再次,在其他各学科的教学中,也要渗透德育。如: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真、善、美”;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对学生进行耐力的锻炼;在音乐、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德育。

活动是育人的载体,活动可以使人的潜能得以发挥,活动可以给学校、班级带来生机与活力。我充分利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祭扫烈士墓活动。我就要求学生活动前围绕主题搜集资料,缅怀英烈,活动中,在烈士墓前以不同的形式悼念英烈;活动后,通过征文评比、行动争星学习英烈。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每年春季,我都组织学生去春游。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各种行为评比,孩子们在高高兴兴的玩乐中学会自主、学会谦让、学会合作,实现了变他律为自律。在母亲节到来之前,我号召学生去查询母亲节的来历,了解妈妈每天的生活、工作情况,母亲节那天送给妈妈一个惊喜。这样,学生们了解了母亲的伟大,从而懂得了要孝敬父母、体谅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与社会、家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

学生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受社会各种现象、各种风气的影响与冲击,这种影响与冲击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要利用正面影响,消除负面影响。

(1)在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方面,我经常请警察叔叔给同学们作法制教育报告,播放法制教育影片,给同学们讲有关遵纪守法的故事。

(2)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的品质方面,我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劳动,帮助农民伯伯干农活,参观工厂,进行社会调查,既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劳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欲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庭对子女的溺爱多于管教,娇养多于关爱,偏护多于诱导,还有的家庭只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不太关注道德品质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访的形式。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家长进行“协商”,共同探讨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家长一起关注孩子的精神道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和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乘风破浪,激流勇进”。

四、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学生对教师的硬性约束教育,有时会产生逆反心理,我就设法调查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首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让同学们谈体会,说看法,在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明事理,辨是非。其次,在班级管理上,发挥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的主人,同时也增强了他的组织观念和责任心。

篇6:德育学生管理论文

文/孙立华

多年来,学校秉承“崇德尚文求真”的阳光德育理念,高度重视对学生德育的多元渗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奉行“一切为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把思想教育渗透于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行进,在行进中收获,在收获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校“书礼文化教育”拥有了阳光的底色。

一、内外一致,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中国教育鼻祖孔子有言:“不学礼,无以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的培养应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

在德育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影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措施。自2008年学校成立家委会以来,严格执行家委会例会制度、家长会制度、学校开放制度,家长参政议政等规章制度。通过学校开放日、亲子运动会、亲子诵读等活动敞开校门,接受家长的监督,在各项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家庭”和“优秀家长”,学校借助每年的读书节和期末测评之际进行隆重表彰。

在家委会工作中,我们立足于“书礼文化教育”品牌建设的平台,努力探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千方百计发挥目标同向、措施同步、快乐同享的工作合力,找准“切入点”,激发“兴奋点”,培育“增长点”,使家委会工作得到了健康活泼的发展。

二、创新载体,建构七彩德育评价管理模式

学校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实施科学化管理。以大课间的规范管理、星级教师、星级班主任、星级学生的评选、周目标达成制度以及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好习惯少年成长记录卡”、“好习惯星级少年奖励卡”、“金星少年奖章”、感动瞬间、感动人物评选为依托,强化德育过程性评价,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为充分发挥“金星少年”的榜样作用,大队部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设置“红领巾文明岗”,分别由金星少年和“红领巾志愿者”轮流值周,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言行进行监督,有效地制止了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为鼓励大家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学校于2010年10月开始推出了感动人物评选活动,感动人物由“感动瞬间”的被推荐次数决定,此活动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开展,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感动瞬间”推荐以独特的视角及时将师生在校期间的感人细节生动地展示出来。如同学中弯腰捡垃圾的刹那,微笑向老师问好的镜头;再如教师指导学生打扫卫生的耐心画面,身先士卒带领学生扫雪的场面,牵手困难学生的高大身影……倡导大家用心灵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并将这些“美”在校园中相互传递给,让师生的心田上都萦绕彩色的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加入到追求美好、展示美好、复制美好、续写美好的队伍中去。让师生心中有榜样,身边有楷模,时时处处受到“高尚”的文明之声的召唤。“感动瞬间”引导大家发现感动,颂扬感动、体验感动,营造出了更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01*年4月份,学校第七届读书节开幕之际,学校编辑20多万字的“2010感动瞬间”在“历城区校园文化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会议”上发行,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赞扬。

“一卡一章一岗一瞬”活动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而今“一卡一章一岗一瞬”已经成为打造洪楼三小一方文明的有效载体。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结合新课程新理念,我校在“行为习惯卡”的基础上拓展深化,构建了一系列多元化、多角度、发展性的学生评价方法——“七彩卡”奖励。七彩卡分“读书学习”、“自我展示”、“劳动卫生”、“生活秩序”、“文明礼仪”、“公共道德”、“纪律安全”七个方面。该办法旨在创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

“七彩卡”评价渗透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教学及德育评价的双重激励作用,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在品德行为、实践体验等方面的素质发展。激发学生“人人有向上的追求,个个有奋斗的目标,天天有攀登的行动,日日有成长的喜悦”。

三、环境建设,以美育德促养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我们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了“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近两年学校学校借助省规复评之机,新添置了孔子文化墙、人工草皮、二十四孝文化长廊。目前学校书礼文化氛围就象和熙的春风,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教学楼内醒目的“温馨提示”;精美的习惯养成教育防护墙;图文并茂的《弟子规》、《论语》版面;楼梯拐角处的温馨提示语等等,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养成教育的熏陶,创造了德育无痕的美好境界。

四、科研推动,为书礼文化教育常注活力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根据德育课题的总体部署,着力于“师生读书习惯”的培养和“文明礼仪课堂”的创建,让教师把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做到讲、练、谈多元结合。历经“发现——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的研究过程,把诸多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抓好德育,我们的收获是:

带给我们“很高的荣誉”。我校自2008起被评为省级“家庭教育示范校”,市级“优秀家长学校”三次;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3次;2011年学校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复评;2012年11月,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依法治校示范校”。

带给我们“经验的分享”。这种分享不是由操作层面“告诉”我们的,而是在养成教育过程中通过深切的体验而感悟获得的。

带给我们“价值的构建”。目前我校大多数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乐于助人的品质和文明礼貌修养有明显的体现。这种构建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收获,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丰富与提升,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从而在灵魂深处滋长出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篇7:德育学生管理论文

一、学科教学为什么要渗透德育?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教师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二、学科教学怎样渗透德育?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篇8:德育管理与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成立德育领导小组

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推动,为了高效有力地推动学校德育的发展,应先行设立自上而下的德育领导工作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德育教育工作中涉及的各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主抓德育工作的开展实施和评价,并制定具体实施的时间表。高效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负责德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管理及评价体系的制定

通过调研,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管理工作细则及评价体系。德育管理细则包括教师管理细则和学生管理细则两个方面。确保德育教育在课堂中的实施和开展,形成长效机制。有力保障学生思想道德的不断提升。

(一)教师管理细则

教师是德育教育中的首要因素,是决定德育教育水平的先决条件,教师德育素质及教学经验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德育的开展和实施。因此加强教师的管理就成了开展德育的第一环节。

1. 教师德育管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德育素养应先人一步,高人一筹,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言行要符合师德师风要求,遵守《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为学生做好表率。

2. 加强教师德育学习培训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教师的思想素质及教学经验参差不齐,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包括德育培训、政治学习、集体备课、师徒结对、研讨辩论、网络媒体。

3. 检查督导

对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督导、抽查。对教案中涉及德育的内容是否完成、完成的好坏进行评定,结果列入教师年终考核项目。对教师言行,师德师风也要进行检查,并最终记入教师个人档案。

(二)学生管理细则

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体,德育教育的成败集中体现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上,然而学生由于年龄导致其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知识储备、自我约束能力有限,为使其更好发展,有必要制定详细的德育评价体系,帮助其更好地实现自我完善。

1. 德育量化考核

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包括:文明礼仪、诚实守信、仪容仪表,考勤、纪律、劳动卫生等方面,每项赋予具体分值,并定期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量化评分,了解学生实时的德育状况。

2. 建立帮扶机制

有针对性地对德育评分较低的学生进行帮扶。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将学生最新的德育状况与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家长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配合。

3. 确定达标标准

将每年的德育评分记入学生档案。确定德育达标标准,并最终给出德育成绩,对德育不达标的学生不予毕业。

4. 后续跟进

观察德育教育改革后学生的行为表现,定期对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回访,了解学生的最新德育动向,以便检验德育教育成果。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反思,更好地指导现行德育的开展和实施。

三、德育管理与评价的效果

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施,必会使班级集体水平提高,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环境,更是极大地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并且不断得到规范。结合“德育为本”“自我意识的培养与主动发展”“成功教育”“中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等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综合评价成果更显著,素质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作为德育整体工作的主要部分,德育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是有效落实思想道德教育任务,是学生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保证。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作为德育整体工作的主要部分,德育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是有效落实思想道德教育任务,是学生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德育管理,评价体系,检查督导

参考文献

[1]叶富强.浅谈德育科学化建设[J].南方论刊,2007(2).

[2]魏颖.职教生道德素质培养的策略及思考[J].职业,2010(11).

[3]杨甜,龙凌.高职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4]欧盛端.从思想品德结构探寻德育科学化途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4).

上一篇:国际环境法的论文下一篇:商业承兑汇票开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