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德育管理论文

2022-04-20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德育的管理是否得当。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是农村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中学德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村中学德育管理论文 篇1:

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健全发展的重要责任。对于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而言,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而且能够塑造农村德育环境。推进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任然存在着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德育管理问题的对策,最终实现农村学校德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全面贯彻农村德育教学方针,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中学德育 德育管理 问题 管理对策

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乎每个青少年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基本上采取顺其自然、流于形式的做法,由于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走不出教育职能与德育工作对立的误区。 这就要求我们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认真思考,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德育新途径。 笔者结合当前学校实际, 对当前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初步探讨。

一、农村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德育工作重视不够

由于农村教育的局限性,教学设施的缺陷,以及升学率的严峻影响,使得农村初中德育教育没有真正引起重视,德育工作依然处于教学盲区农村教学延续着应试教育的旧路,学校以及家长依然将学校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教师也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产生,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实施已走上了正轨,新课程改革也在蓬勃发展。然而,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某些学校仍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他们仍在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依然把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教师只强调学科的重要性,不断地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由于某些地区或学校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教育评价的单一,致使教师把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另外,家长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也还没有真正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甚至是一些错误的做法,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带来了影响。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学校、教师、家长普遍重“考分”。而对学校德育工作则放在“第 二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和健全的体魄却被淡化。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没有考虑学生将来一生的需要和发展,这就足以说明我们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德育教学方法较为简单

由于农村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以及受到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农村德育教学方式较为简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以管理手段进行德育教学培养,制定出各种德育管理措施以及德育评判标准,让学生按照德育制度进行德育工作衡量,并且通过各种奖罚制度加强德育工作置传,这种教学方式多为被动型的教学,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懂得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其次,简单的进行知识教育,将德育工作作为知识进行置传,没有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以管代教。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或班级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服帖,德育成了高压式教学。其次,单向灌输。具体操作为:一是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政治思想教育作为某种知识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修养”内在信念上下功夫;二是外在制约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三)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在德育教学方面,德育管理不仅包括学校德育建设,也包括家庭德育教育与社会德育教育等内容,但由于农村环境自身的限制,学校同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这就使得学生德育工作停留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和家庭德育工作相结合,消弱了家长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另外,家长过分注重学校教育,将学生德育工作全权交予学校,而由于学校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各种打架斗殴,吸烟赌博的现象产生而家长往往又将这些因素归咎于学校其实,这些都是由于学校同学生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的。

(四)家庭方面的原因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了女,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少年,父母不在其身边,基础道德方面存在一此突出的问题。近几年,学生结构中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寄养子女数量多。 据调查统计,在个别农村学校有71.8%的学生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平常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二是个体户的子女增多。 三是单亲家庭的子女数量增多,据调查,个别学校有8.5%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 这些各具特点的“三多现象”造成家庭教育难以实施健康正确的教育方法。 据调查有 97.1%的学生表示,与父母的代沟很大, 平时几乎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或几乎无话可说。

二、改进农村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德育观念,开展德育教育

目前, 由于受社会和家长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学校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人认为德育可有可无,是“虚”的,不能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认为“德育无用”。虽然学校教育不能直接改变社会现状, 但是学校可以通过培养(下转第73页)(上接第69页)人来影响社会, 从而间接对社会现状的改变发挥积极作用。 教育者要做的不是消极观望等待,更不能无所作为地空发牢骚与不满,而应该沉下心来研究自己的本职工作, 从中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 从而积极推进学校德育改革" 通过学校德育主题文化活动向社会开放,寻求社会的支持、理解与认同。

(二)健全队伍建设,推进德育教育

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学校应重视德育队伍的思想建设,使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改变过去的经验型、封闭式教育, 如“保姆式教育、 训斥体罚式教育、灌输式教育等”。

(1)要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教书育人的意识;(2)要树立尊重、热爱学生的教育思想;(3)提高教师的理论 修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以帮助他们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技能;(4)在选聘班主任的时候 ,高度重视对教师的人品、作风、敬业精神、能力等的考察,确保教师在德、能、勤、绩等方面出类拔萃。

(三)注重活动引领,强化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校和班级要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 既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1)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注重知、情、意、行与和谐统一,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的形成"。(2)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育他们不断地认识自我,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要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精神教育、民族主义教育为主题, 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自力更生,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4)要加强法制教育,积极引导,争做文明学生。学校要坚持上好法制教育课,教育学生知法、守法,从小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要重视校园宣传,让学生从身边可以感知的事物开始,充分挖掘本地德育资源,创建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教育学生要正确应用网络等媒介, 学习优秀的绿色文化。

(四)密切家校联系,促进德育教育

抓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 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农村中学要办好家长学校, 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管理机构, 定期召开家校委员会会议,研究青少年思想现状和对策,实行统一的德育内容、统一步调、统一方法和措施,实现齐抓共管。 这样既可避免存在于少数学生中的不健康思想在社会上找到&避风港’,又可使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得到系统全面的管理。只有家校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达成共识,才能给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架起一座牢不可破的桥梁。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如何根据社会新时期的特点使学校德育工作走向良性循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要不断研究德育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特点、新动向,克服德育工作相对滞后的弱点, 真正把致力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琅、颜兰.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2]范锦飘.城市化对中小学德育影响研究述评[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3]李少元.城镇化的挑战与农村教育决策的应对[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1).

[4]华平生.再城市化: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5]黎丽娟.城市化进程中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6]孟文美.中学德育管理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作者:刘艳

农村中学德育管理论文 篇2:

关于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德育的管理是否得当。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是农村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1.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学校领导不重视,机构不健全。

首先,部分校长没有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所谓“校长只操两份心,检测成绩和资金”。其次学校德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各项德育计划难以得到落实。农村中学都设有主抓德育的副校长、政教主任,下面是各班的班主任,学校的主要德育管理系统就是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这样单一的管理模式,一般的任课教师虽然名义上有德育的责任,但实际上任课教师只要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班级德育活动、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主要靠班主任一个人来完成。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会、团委等,但是这些组织往往有名无实,很少组织活动。学校虽然有年度德育工作计划,但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这些计划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1.2德育责任模糊,德育工作者积极性不高。

在倡导落实全员育人、大德育观的背景下,教师的德育观念日益淡化。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害怕承担学生问题带来的责任,工作中只管教学,不管教育,课堂上没有体现德育渗透,对待问题学生不敢管不愿管、放任纵容、很少主动配合管理班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推则推。

班主任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打击。教师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教师往往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较少,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在应试教育和重压之下,个别老师出现了一些相互拆台的现象,给学生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1.3德育观念陈旧,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不高。

面对教育形势的变化,农村中学的部分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素质不高,影响了德育的实效。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习惯以权威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采用强令式、指令式的教育方式,借奖惩权威,专制压服学生,强迫学生接受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则,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忽视对学生人格特点和个性发展的尊重,不善于化解师生间的矛盾,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德育的实施。还有不少教师缺乏终身学习观念和自我提升意识,不能主动把握社会道德动态和道德信息,不注重自身道德知识的更新和充实,不注重德育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研究,德育能力落后,德育技巧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新要求。

1.4教育网络脱节,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不到位。

表现在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活动仅仅局限在校园范围内,与社会、家庭联系较少,不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由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多为“封闭式”,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的“大课堂”未能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配合,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冲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与反作用,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与失败。

2.对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问题的思考

2.1加强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组建一支负责任、能力强、办法多的德育工作队伍至关重要。理所当然,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负责机构是党、团组织和政教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班主任。因此农村中学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形成在党支部、校长室领导下,以学校中层行政和班主任为骨干,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在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等部门组织下,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工作网络。由班主任全面协调、具体操作,任课教师参与的班级工作网络。要强化制度导向,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德育成为教育中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形式,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

2.2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第一,要调动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学校要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明确班主任的责任,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

要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要在目标管理、福利待遇和考核机制上凸显导向性。班主任在班级教学管理上要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也要有自己的发言权。只有参与管理工作,班主任才容易产生认同心理,巩固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才能强化动机,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要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使道德目的在一切教学中——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普遍存在并居于主导地位。”

2.3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我们要针对新形势下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德育研究,对德育研究作出成绩的要给予鼓励和表彰,以此调动广大教师进行德育研究的积极性。

2.4加强联系,积极拓宽农村中学德育途径。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在当代农村社会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德育具有综合整体的特点,因此,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要形成合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互相割裂。在三者之闭,学校因为具有大批精通教育规律的专职人员而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不但要搞好学校德育,还要积极指导家庭德育,影响社会德育,从而使三者形成一条连续的“德育之链”。

作者:余 虎

农村中学德育管理论文 篇3:

农村完全中学德育管理现状及创新策略初探

【摘 要】由于我国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直接导致了农民的综合文化水平与科学文化水平略显薄弱、思想理念陈旧,个别的农民朋友深受封建思想、不良风气的毒害,更是为那些农-村的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带来影响。所以我们农村完全中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提升迫在眉睫,特别是针对一些农村经济落后、教育失衡的现象,更是要通过注入全新的理念来对农村中学生给予正面指引。

【关键词】农村完全中学德育管理 创新策略 初探

结合实际的农村全面中学德育管理现状,我们对现阶段所存在的一些德育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创新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农村德育教育管理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现阶段农村完全中学德育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学校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阶段的农村中学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很多的中学尚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与机构。我们知道在新课改下的农村德育教育工作中,它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利用全面的、长期的引导方可卓见成效。然而现阶段的农村中学教育则是深受评价机制以及自身发展等条件的制约,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是将升学率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只要是与升学挂钩的工作,均会配备较为完善的经费、人员以及配套设施;而一旦涉及到了德育方面,则是在人员配备与经费方面便会显得捉禁见肘。

第二、在日常的农村中学教育中,教学与教育脱离的现象十分严重,上级主管部门对各个村镇中学教育水平的评定,也仅仅是通过考试升学率与各科的合格率来进行评估,久而久之在各个农村中学负责具体教学任务的教师及管理者便会放松对于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最终出现了一手抓学习、一只手指抓德育的现象。

第三、个别农村中学教师缺少耐心与责任心,他们不仅教育手段落后、粗暴,同时师德师风较低,面对中学生在成长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做不到循序渐进、耐心指导,而是通过挖苦、讽刺乃至体罚来对待学生。结构深受伤害的农村中学生不仅会在价值观、道德观上受到了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在沾染不良的处事风格。

第四、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必须要提起重视。在农村中学的德育管理中,由于教学手段陈旧、迂腐,德育方式僵化、死板,缺少针对性与灵活性,久而久之便会由于没有为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而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教学。这种德育教育仅仅是为了满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所下达的德育教学任务而做,无法真正的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因地制宜。

(二)、学生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现阶段的农村中学生对于“好成绩”的认识,依旧仅仅停留在课堂表现与分数上面,而忽略了思想认知与行为的协调发展。产生这种原因的主要根源在于:首先他们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思想空洞、信念淡化,对德育工作以及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不上去;其次,受不良网络影响,对于一些社会现象尚没有树立健全的明辨是非能力,盲目的追求个性与另类,久而久之便会美丑不分、是非不辨;再次就是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依旧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的生活环境导致了他们无法在集体中寻找到正确的位置,也处理不好人与人、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就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农村中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稚气未退的他们自治能力差、思想状态反复无常。

(三)家庭因素所导致的一些德育教育问题

作为农村中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自身综合素质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农村居民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等原因,他们的文化素质整体略低、个别家长甚至是文盲或者半文盲,这样的家长有相当一部分对于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漠不关心,仅仅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便会有出息。更有甚者还会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思想问题、道德教育问题出现了不闻不问的现象,即便有所重视也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不加约束、娇生惯养,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便会过于骄纵孩子身上的一些德育缺陷;另一个则是教育方式过于粗暴,对中学生身上所出现的德育问题不问青红皂白,也不分析产生这种德育问题的根源在哪,便给以一顿谩骂或者一顿棍棒夹击。

二、农村完全中学德育管理创新策略

通过对上面常见的一些德育教育问题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的中国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是十分严峻的,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抓紧对这些问题进行创新与改变,那么将会产生不可弥补的后果。

(一)完善健全的校园德育体系提升整体的教学时效性

作为德育管理工作的中心,德育过程必须要在学校的组织下通过完善的系统管理来科学、妥善的组织德育工作,通过不断解决德育管理中所发现的问题来进行及时控制与调查。动用教师与学校的力量来展开全程管理,确保德育工作的科学、有序运转,以此来取得实效。另一方面,要在计划德育過程、安全德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未来时效性,最大化的避免德育工作中所出現的短期行为。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实现德育管理向系统化管理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是要对教师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同时也要告别一切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与经验主义,断绝凭空猜想与应试教育的枷锁,真正的以教书育人的角度来贯穿为一个动态的德语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德育管理的联动性。

第二、实现德育评价过程中应试评价向发展评价的转换。中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在以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品德评价标准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了,在农村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发展性与成长性的评价当中,尽可能多的在评价中采用“某些方面做的不够好,并不是十分符合社会主流道德行为规范”等类似表达。

第三、从教师自身教学观念做起,将“教师主导思想”转化为“向学生主体性转化”。农村中学教师也要变封闭为开放、变灌输为交流,在不断提升教师自身德育素质的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励与鼓励农村中学生从自我做起、向教师看齐,真正的做到自爱、自信、自尊、自强、自励,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栋梁之才。

(二)转变学生观念突出核心价值观教育

面对新时代的农村中学生,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通过积极总结教育经验入手,进一步转变德育教育观念。通过对网络、书籍等外来信息的有效筛选,来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要做、什么坚决不许做,真正的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和细腻民族精神”为内容的德育工作理念,灌输到每一名学生的心中。让他们深刻的理解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的精髓所在。

与此同时,学校、家长与社会还要搭建起一个三方平台,帮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拥有一双“慧眼”,以实际行动来构建农村中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表率作用,通过各项文化活动中所追求的真、善、美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青春理念。

(三)突出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实现农村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及教室必须要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来更新农村家庭教育理念,以改善亲子关系为切入点来充分的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管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留守儿童家庭,更好要将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与荣誉及时向家长汇报,与家长一道为学生营造出全新的德育学习环境。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她将会对整个的教育目标实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在這个价值观多元化、信息社会化的环境中,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来强化德育教育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穆恩洋.创新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方法初探[J].黑河教育,2016(2):15-16.

[2]白洪林.德育需要提炼“真气”——提升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效果的策略研究[J].讀与写,2017,14(11).

[3]张冬冬.以模式变革推动高中历史教学开展[J].文理导航,2017(1):67-67.

[4]谢英伟.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与研究[J].好家长:创新教育,2015(6):45-47.

[5]常乘龙.农村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作者:黄永赞

上一篇:IT企业服务营销论文下一篇:兴趣教学生物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