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德育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教育新常态下,我国教育领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就高中德育工作而言,这一阶段学生思想观念遭受巨大的冲击,德育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以更好地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综合高中德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综合高中德育管理论文 篇1:

高中德育工作面对“微网络”时代的应对策略分析

安徽师范大学2015级教育管理硕士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摘 要】

微网络时代下,要实现高中德育工作方法的多样化。而微网络为高中德育工作开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高中德育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而,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应制定复合型教学策略,以解决微网络下德育工作问题。

【关键词】

微网络 高中 德育工作

微网络主要为具备嵌套性和即时性的相关网络工具,其可完成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终端信息数据的有效发布、传播。基于微网络背景下,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与微网络密不可分。如今QQ、微信等信息工具的应用,意味着微网络时代的来临。

一、“微网络”的优势及其对高中德育的重要性

1.大众化

微网络时代下,实现了参与者的大众化,不分性别、年龄、生活环境,任何人都可参与微网络活动。例如瞬间的想法与感悟都可成为一个话题,而其他人应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相关微设备都可以参与其中,展开交流和讨论。

2.互动性

微网络时代下,信息数据的传播结构方式主要为网状式与几何裂变式。因此,信息发布者要收集或是设定具备热度与冲击力强的信息,能够短时间吸引大众目光,同时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这样,用户便可通过QQ、微信或是微博等微设备,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以小团体的方式展开交流和互动。目前,高中生是4G手机消费主要群体之一,基于客观角度分析,高中生通过微网络汲取信息,突破时间、地域以及空间限制,加深高中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3.多样性

微网络构建的空间是虚拟的,用户可在微网络中发表留言、日志、说说等,并能够参与各种信息阅读与传播活动。而微网络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拓展了信息传播范围,加快信息传播速度。以微网络下4G手机设备为例,用户可通过浏览网页汲取相关信息与传播信息。同时微网络中手机成为用户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加快了信息在人与人间的传播范围、传播速度,加强了信息流动性。

二、“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信息良莠掺杂,高中生无法准确分辨

微网络背景下,由于信息数据传播更快,极具个性化特点,因而信息数据传播存在随意性、自由性,且信息良莠掺杂。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7.10亿,其中青少年数量占据总数的23%,由此看出青少年是微网络下主要用戶之一。但由于青少年心理、生理成长并不成熟,许多不真实信息进入青少年的视野中,从而误导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群体,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网络信息的良莠掺杂,难以准确分辨信息,导致一些高中生缺失理性思维,从而迷失方向。

2.信息更新快,教师难以引领潮流

微网络时代下,许多教师对信息缺乏敏感度,导致教师在应对信息更新时常感到力不由心,无法有效把握信息。因为现阶段高中教师应用微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时并不灵活,德育工作仍然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例如一些高中生对新手机软件的公布十分感兴趣,但教师并不了解怎样应用这些软件开展信息资源搜索,面对学生的提问,也难以给予准确回答,严重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

3.微网络虚拟性,高中生缺乏道德性行为增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青少年参与网络活动的重要媒介,且对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影响极其深远。而高中开展德育工作时,高中生的德育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微网络时代下话语权的拓展,高中生一定要恪守学生行为准则,树立社会道德意识,避免产生不道德思想及发生不道德行为。

三、“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1.构建微网络下德育教育工作平台与窗口

高中德育工作开展要灵活应用QQ、微信以及微博等相关微设备,实现高中各部门、各环节的德育工作微网络平台的构建。而平台构建基础为4G手机网络与互联网技术,载体为多样化的网络信息传播设备,为高中生提供德育教学主客体间在跨区域、跨时空与及时性的思想交流、互动。高中院校以构建的微网络平台,需要在下述方面开展德育工作:①实现微网络平台的有效应用;②通过微网络平台公布校园文化活动信息。这样可方便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培养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院校还要构建家校交流平台,家长可应用电子邮件等向学校反映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实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调整与改进。

高中德育教师要认真分析家长与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并制定相应措施。如今许多高中院校都引入了电子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方案,尤其是四星级以上的高中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保证德育工作的开展与时代发展同步。构建微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设计高中生社团德育平台。根据高中生兴趣特点,充分应用德育社团资源,如德育社团应用微网络技术,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激发高中生参与热情。而通过此平台,教师与学生能够开展学术、生活等方面问题的沟通、探究,教师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2.加强高中德育教师微网络应用综合能力

高中德育教师普遍是班主任比较多,而班主任也是与高中生接触最频繁、最直接的人。因而,班主任要不断培养微网络意识,加强微网络应用能力,汲取与积累微网络教育实践经验:①高中班主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者,应持续加强网络素质,掌握高中生学习、生活中应用QQ、微信、微博等相关情况,合理引导高中生在法律、道德规范下开展微网络活动。而微网络为班主任、高中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创造平台,可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多角度与多方位开展。同时高中德育教师一定要追随时代脚步,树立正确、开放的德育微网络意识;②高中班主任应实时关注微网络平台应用情况,加强其在学生间的形象与亲和力,应用微网络平台实现与高中生的互动,如德育活动、心理辅导活动时,班主任要加强平等互动意识,注重与高中生微网络交流、沟通,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以推动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③高中德育教师应具备微网络应用综合能力,准确筛选微网络中信息,实现微网络技术的灵活应用。由于微网络中信息良莠掺杂,教师要根据法律知识与生活案例对高中生开展引导,教会高中生怎样防止不良信息骚扰。另外,德育教师要树立榜样,或是以身示范,结合自己社会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微网络汲取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德育教师具备扎实的微网络知识以及应用综合能力,才可实现德育工作和学生思想并轨,提高德育教育成果。

3.探究新复合型的微网络德育模式

首先,实现手机通信和计算机互联网的整合。如今4G技术时代的到来,且移动数据费用标准降低,手机通信逐渐成为社会信息传播和互动的重要工具。身为社会一员,手机用户都可通过手机网络实现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高中生也不例外。之前高中德育工作仅可实现计算机网络活动,目前可通过手机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因而学校要重视与构建全覆盖式的德育新教学体制。其次,约束体系和榜样示范的结合。一些高中生发生了不规范、不道德行为,德育教师提高此类学生的德育素养时,要制定纪律体系进行约束。高中生的网络德育制度涵盖多方面制度,通过制约和规范高中生微网络下的行为,以加强高中生的德育素养。针对个别高中生通过微网络传播、扩散虚假消息,引导不良舆论风向等恶劣问题,德育教师可结合自我教育方法与实践教学方式,实现学生道德约束与说服,然后通过微网络平台对高中生的不道德行为进行纠正与合理引导。同时,德育教师对微网络下德育表现优异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表彰,使其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谦.微博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其对策【J】. 南方论刊,2015(07)

【2】王震,朱永帅.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形象塑造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5(10)

【3】吴传勇.互联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3)

作者:许俐

综合高中德育管理论文 篇2:

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之策分析

摘 要:在教育新常态下,我国教育领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就高中德育工作而言,这一阶段学生思想观念遭受巨大的冲击,德育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以更好地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新常态;高中德育;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步入转型期,教育也随之步入新常态,如此背景之下,我国教育开始从传统以知识本位、整齐划一为标准的教育模式,转向现代以能力本位、个性创新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日趋加剧。作为高中教育的基础,德育工作直接关乎高中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学校需面向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促进高中德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 重智育,轻德育。德育乃是高中教育之本,也是智育开展的基础,其不仅会对学生的一生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还直接关乎国家与社会的未来。但就高中教育现状而言,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依然严峻,多数高中更关注高考升学率,而非学生未来成长,这就使高中德育时间、空间遭到压缩,与教育本质与规律不符,也无法满足教育新常态的要求。

2. 形式单一,内容脱节。当前高中德育教学中,传统灌输式教学依然是主要手段,如此不仅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反而使其对德育产生了反感。不仅如此,高中德育工作普遍存在内容脱节等问题,缺乏内容的支持,德育只是一个空架子。

3. 考评不完善,氛围不浓厚。一方面,高中德育考评制度亟待完善。就现阶段多数高中而言,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高。加之学校考评机制单一化,无法对学生德育素质进行精细量化,致使德育工作收效甚微。另一方面,高中德育氛围不够浓厚,致使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困难重重。

二、教育新常态下加强高中德育工作的对策

1. 转变理念,坚守德育本位。在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理念,切忌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应依循教育规律,坚守德育本位,加大德育工作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应拓展德育新局面,将“成长与成人”置于“成才与成功”之前,先教会学生做一个品德过硬之人,再引导其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另一方面,探寻德育工作开展的新空间,将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终身幸福”视为高中教育的追求,归还已抢占的德育时间与空间,使传统高中教育下的“智育本位”回归“德育本位”。

2. 改进方法,丰富德育活动。在高中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則,为避免德育流于形式,结合德育的内容,针对各类班级采取不同的德育方式。在教育新常态下,还应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利用互联网、教学软件等创新德育手段,做好网络德育管理工作,优化网上、网下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德育与教育新常态的有机融合,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的新特点、新要求,以多元化德育活动提升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 注重衔接,完善德育内容。在改进方法的同时,还应注重德育内容的与时俱进,实现德育内容、德育形式的相辅相成。一方面,使德育工作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真正走到学生中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注重紧密联系德育内容,对德育课程加以开发。

4. 优化考评,健全管理制度。一方面,应构建科学、完善的德育考评机制。除了逐步完善德育制度,使考评更科学、更规范、更公平以外,还应建立一个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将德育考核权重提高,使其量化,并纳入高中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各领域,增强德育考核的高效性。

5. 家校联合,营造德育氛围。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效果,还需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大环境,这要求学校必须与家庭相结合,使学生在校园中、家庭中都能感受到德育的熏陶。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引导学生增强思想道德素质,规范其行为。而教师、家长也应做好表率、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道德标杆,成为其效仿的对象,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结语

德育作为高中教育之本,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面对教育新常态的要求,学校应针对传统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系统梳理,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注重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借助于信息技术等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马跃.探讨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70-71.

作者:何西栋

综合高中德育管理论文 篇3:

提高农村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摘 要】本文针对农村高中德育工作中对德育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提出通过树立对德育工作的正确认识、确立科学的德育目标和内容、丰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打造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等途径,积极改进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农村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高中 德育工作 实效性 策略

德育工作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中生的人格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农村高中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育工作也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农村高中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教育资源、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的特殊性,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利于农村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創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农村高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不够重视。虽然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一直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农村高中仍然存在重智力教育轻德育工作的现象,对德育工作重视不足。首先,农村高中德育课程的设置过少。按照国家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每周应不少于两节,但由于农村高中升学压力较大,大多数思想政治课被占用或取消。其次,德育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虽然大多数农村高中都按照国家规定设置了德育工作的管理部门,如政教处,但这些部门通常只管理学校日常事务,如纪律、食堂、宿舍管理等,很少开展德育相关的工作或活动,德育工作甚至处于无管理状态。

(二)缺乏科学的德育目标和内容。缺乏科学的德育目标和内容是农村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导致德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首先,农村高中的德育目标设定过高过空,缺乏实践性,导致德育工作过于理论化。其次,德育内容过于陈旧,缺乏适应时代的新内容。同时内容笼统,与现实脱节,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差。

(三)德育工作方式过于单一。目前农村高中德育工作采取的方式过于单一,如都是通过思想政治课进行理论教育,每周一次升旗仪式。除此之外,农村高中几乎不开展德育课外活动或校外实践,学生所接受的德育内容几乎全部来自课本理论,缺乏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理解和领悟不够透彻,因此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

(四)德育工作的师资力量不足。当前农村高中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力量较弱,不能满足德育工作开展的需求。一方面,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思想政治课程由于不属于高考理科的必考科目,在很多农村高中不受重视,教师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德育教师的队伍结构不完善,除班主任和思政教师外,其他学科教师的参与性较差,未能保证教育工作者的全员参与。

二、提高农村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树立对德育工作的正确认识。农村高中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从思想上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在课程设置上,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安排足够数量的思想政治课时,学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完成情况严格考核,其他科目不得以任何理由来占用思想政治课,从时间上保证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德育工作,任命专门的领导来负责各项事务,细化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具体责任,解决农村高中德育工作的理念、方式、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最终形成农村高中德育工作的“合力”,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一个班级中,除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占有中心地位,思政教师、语文教师、历史教师、数学教师等都应当承担一定的德育工作任务,实现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工作。

(二)确立科学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目标和内容是德育工作开展的根本依据,其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成效。在制定德育目标和内容时要注意贴近实际,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避免德育工作目标的设定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德育工作效果表面化,从而使德育工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首先,德育目标要避免多高、过远,坚决杜绝“假、大、空”的目标设定,在制定目标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德育水平,确立切合实际的德育目标。其次,德育目标的设定要注重与时代相结合,顺应时代潮流,根据时代的不同需求作适当调整,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再次,德育内容应该尽量的具体化、实际化,学生较容易操作执行。例如,学校可以结合德育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孝敬父母、帮助他人、遵纪守法等社会实践活动,从一些小的角度入手开展德育工作,既能保证德育工作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又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丰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农村高中德育工作方式的单一化是导致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学校要努力开发德育资源,创新工作方式,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除了思想政治课程外,重视其他课程的德育功能。例如,通过语文课的名家名作来开阔眼界、感悟为人处世哲理;通过历史课了解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现代发展,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其次,在对学生德育素质的综合评价上,要减少机械性的管理和硬性的评价,避免德育工作方式的简单粗暴,要更多地通过教育引导措施和人性化的评价策略来提升德育工作成效。再次,丰富德育工作的开展方式,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还可以通过看相关课外书、看电影、搜索网络资料等接受德育熏陶。另外,学校要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打造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决定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增加德育教师数量,每个教师所带班级不宜过多,避免教师压力过大、精力分散。其次,教师加强自身德育建设,规范自己的言行,坚决杜绝不良习惯和风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再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或者组织德育教师到名校参观交流,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最后,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来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其他学科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在农村高中形成一个“德育工作共同体”,共同致力于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总之,德育工作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农村高中来说,德育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其实效性,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加强重视、更新观念、开发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黄红渠.开展高中生德育工作创新策略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7(2)

[2]刘吉勇.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之探索[J].华夏教师,2017(1)

[3]郑思坚.新时期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4]柯昌赋,柯尊府.浅析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3)

[5]张 云.让德育滋润孩子的心灵——新型德育模式探索[J].考试周刊,2012(78)

[6]李 蓉.新农村建设中的德育转型[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詹锋盛(1966— ),男,广东惠来人,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前詹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及德育教学工作。

(责编 江月阳)

作者:詹锋盛

上一篇:齐抓共管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德育课程创新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