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德育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小学德育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建设是建立在解决小学德育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基础上的,提出了构建心理影响体系、社会体系、学科体系的具体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分析了小学德育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德育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建设的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雷锋精神德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雷锋精神德育管理论文 篇1:

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优化策略探讨

[摘  要: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都希望通过素质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加强德育管理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举措,能够强化学生思想品质及道德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教育发展及学生全面进步,由此可见德育管理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管理;优化策略]

“德育”实质上就是老师按照社会标准及要求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以同时强化学生的思想品质、导致素养、政治意识,使得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全面发展。有文献显示,加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不仅是实现高效德育的重要举措,还是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和促进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途径,故小学德育管理不仅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还引来了社会各方人士的关注,所以不断优化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明确和树立德育核心理念

首先,根据实际德育需求及学生实际确立德育管理核心理念,并组织高素质德育教师队伍,以保证各种德育管理理念能够贯彻和落实到具体的德育及其管理工作中,从而强化学生思想品质及道德素养,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其次,学校方面除了明确德育核心理念以外,还需要鼓励和引导各学科老师积极参与各种班级管理活动,以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和强化德育管理工作能力,使得德育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及交流氛围。最后,学校管理者要指导老师开展个性化德育工作,并要求各科任老师积极地与学生家长沟通及交流,以了解学生德育情况,然后联合家长共同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及有效性的德育及其管理工作,以保证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及道德素养,最终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就各学科老师而言,除了配合学校及领导组织的各项德育管理工作以外,自己也需要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完善和创新德育方法,以提高德育质量,保证和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二、挖掘德育资源 优化学校德育氛圍

首先,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将德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促使老师积极挖掘和利用德育资源,以营造出良好的学校德育氛围,优化德育管理;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德育管理原则,一切德育教学活动及管理工作都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以保证德育管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及思想品质,从而提高德育教学质量及德育管理水平;最后,要以“德育”为主题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和亲子活动,让德育管理渗透到班级管理、家庭教育中,使得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德育及其管理工作中,从而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例如,要求家长参与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等德育亲子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与老师要充当引导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学习雷锋精神,如公交车上礼让老人、孕妇,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等。

三、注重规则引导

实质上就是要求管理者、领导者或者普通老师结合德育管理需要及小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以通过规则及规范引导强化德育管理工作质量,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及思想品质。具体规则及规范引导方法如下:第一,注重并开展各种礼仪教育活动。让学生从言行举止、仪表仪态、服饰及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升自己的修养,并在该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第二,注重日常习惯引导。要求老师对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对于出现错误行为的学生还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及规范及时纠正,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强化德育,提升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素养、政治意识及综合素质。

四、构建德育阵地 提升德育影响

老师要有目的地、有意识地拓宽德育活动范围,并利用学生生活中及社会中的各种德育资源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活动,然后在该基础上构建校外德育阵地,以完善德育管理体系。例如,很多老师为了优化德育管理工作,不仅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还从校外的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劳动生产基地等挖掘德育资源,并将这些场所作为德育阵地,定期带领学生到这些地方参观,以加深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让学生学习民族英雄身上的爱国精神及民族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重视并实施家校共育

第一,家长和学校需要保持密切联系。例如定期组织家长会,并在家长会上将优秀的德育理念及德育方法讲解给学生家长,让家长使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第二,作为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德育策略。例如可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会及老师讲坛等活动,参与到老师组织的各项德育工作,从而与老师联合联合执行和落实各种德育策略,提高德育教学质量及德育管理水平。

六、结语

总之,德育管理不仅关系到小学生德育教学质量,还关系到小学教育发展及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开始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并加强德育管理工作,以此来提高德育质量和促进小学教育教学发展。而这进一步证实了德育管理工作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及教学促进作用,所以上文基于对德育管理重要性的了解,从明确和树立德育核心理念、挖掘德育资源、优化学校德育氛围、注重规则引导和家校共育等方面分析了具体的德育管理工作优化措施及方法,希望对实际的德育管理及小学教育管理等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雅琳.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优化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1128.

[2]赵雨晨.优化班级管理,深化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索[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00(003):85-85.

[3]郑文琼.优化小学生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2020,17(17):53.

[4]王姝,陈小龙,周静,等.中小学德育管理实效性优化与提升策略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9年度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9:1271-1271.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五合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59

作者:李耀辉

雷锋精神德育管理论文 篇2:

探析小学德育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建设

摘 要:小学德育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建设是建立在解决小学德育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基础上的,提出了构建心理影响体系、社会体系、学科体系的具体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分析了小学德育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德育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体系;问题;重构;建设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一直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为了更好地完善德育工作,必须认清当前德育管理体系中时代观念的制约因素与德育模式开展的制约影响,从多角度出发完成德育体系的重构与建设。本文分析了小学德育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德育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建设的对策。

一、小学德育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时代观念制约

我国小学德育管理体系受时代观念的制约较严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反封建反帝思想的影响,传统德育体系被否定,新的德育体系完全空白,对学生的德育问题不够重视,将很多德育思想问题归结为政治问题。到了二十世纪末,受改革思想的影响,学校德育体系落后,更多的是重视对片面思想的教育。如今,小学生成为家庭中的宝贝,导致其自私自利、不尊敬长辈等情况的出现。如此急转直下的思想教育观念使得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体系发展落后,无法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完善小学德育体系,必须要时刻考虑当代教育的先进观念,保证德育发展能够与时代观念相适应,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德育体系,建立适合学生心理情况的德育体系,尽快从多方面构建德育体系,全面培养有健康心理和高素质优秀品质的小学生。

2.德育模式空泛

我国小学德育模式空泛,德育内容滞后。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具有更高专业素养、会独立思考、有教养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我国基础德育发展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长期存在,德育建设存在教材内容空洞、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没有有效地联系学生的思想现实。这样,德育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又不能使学生认同,更难以促进学生的内化。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培养的现象也较严重。由此可见,德育工作者忽视深层思想和情感的德育模式,将使学校德育成为一种简单的行为训练。另外,小学校园道德教育中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的盛行,德育就是讲讲话、写写文章、画画板报,如此简单的德育活动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可惜的是目前很多学校都在采取这样的教育模式,导致小学德育的模式迟迟得不到改革和创新,德育效果明显降低。

二、小学德育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建设对策

1.心理体系德育重构与建设

(1)课堂内外的心理渗透

小学德育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建设要以心理体系为主进行有效的规范指导,具体来讲要从课堂内外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有效的心理渗透。首先,要在德育课堂上创新设计,保证学生能够从体验的角度出发,更好地理解良好行为习惯与思想的重要性。例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思想教育活动,课堂内就要组织学生提出问题:最爱家乡的哪里?然后设计课后的体验任务,如果与小组同学一起去感受家乡的美,最后要设计实践方案:规划时间、地点、交通工具和需要探索完成的任务等。很多学生都考虑到应该观看家乡的美景,然后进行绘画;或者参观工厂了解企业为家乡和全国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等。这个活动需要有课外的实践参与,而校方和教师则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校外活动的沟通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这样的德育课堂与校外活动相互关联,能够形成课堂内外的有效心理渗透。其次,任何德育活动都不应该是单一的一项要求,例如,雷锋日举行“学雷锋”的演讲比赛,过了这个活动之后,相应的教育就都停止了,这是达不到心理渗透目标的,教师应该在德育过程中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内容,秉承“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的基本研究模式,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展示课等过程来落实德育。例如,“学雷锋”的活动最开始应该让学生了解雷锋,由于时代的不同,学生必须要对雷锋所处的时代也进行相应的介绍,否则学生会对雷锋雨夜送妇女回家的行为产生质疑。接下来,需要观看相关的影片、书籍等。最后,内化为自己的体会,形成绘画、演讲、辩论的体会分析。另外,要将学雷锋精神的实质代入生活之中,形成关怀他人、关怀社区、关怀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2)校园文化的心理影响

校园文化对小学德育工作有明显的心理影响,小学校园必须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不断形成自己丰富的德育基础,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生理、心理素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方面包括:第一,建设长廊文化。在校园内的长廊墙壁上进行德育渗透,包括名人事迹、身边的榜样等,这些长廊文化要及时更新,保证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能够长期维持。第二,要形成班级文化。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各班墻上可以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训、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第三,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图书阅览室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第四,构建校园文化制度机构。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和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如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形成的严密的组织机构。第五,教育工作者的文化影响必须得到重视。校园内的每一位教师遵纪守法,依法执教,时刻做好表率,在学生面前树立“严师慈母”形象;在家长面前树立“最可信赖的人”形象;在社会上树立“最文明群体”形象。总之,校园文化的心理影响至关重要,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长期坚持,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建设,形成校园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2.社会体系的重构与建设

(1)家校联合教育

小学德育工作必须要实现家校联合教育的模式。首先,家校沟通渠道必须建立,具体的方式可以构建:“家教指南”“家长问卷”,设立“家校联系卡”“学生德育档案”等,记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和动态跟踪,并将这种跟踪传递给家长。其次,要经常组织专题活动,针对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干预,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同步。例如,很多小学生都是祖辈在抚养,在与祖辈的沟通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立专题的家校联合教育指南,对祖辈家长进行教育先进理念的推广,当然仅理论内容很多家长并不认可,这时候就可以通过专门的祖辈家长会来进行实践听课,让家长看到老师是怎样说服孩子的,形成教育影响。另外,家校联合教育要针对大型德育活动进行长期合作,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德育工作就需要家长极力配合学校来完成,在家里要严格制止孩子不尊敬长辈的行为习惯,并和孩子一起来背诵传统文化经典《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等,形成传统文化深入小学生心中、深入小学生家庭的全面影响。

(2)社区联合教育

小学要组织社区对小学生进行联合的德育干预。首先,要明确需要联合的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工商、交警中队、文化局、广电中心、医院等。这些组织能够提供更为完整的社会链条,并对学生的安全、品德教育起到深刻的影响。其次,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长期的德育活动。例如,请老军人在学雷锋的活动中为孩子们讲解雷锋同志的简介、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的时间及内容、雷锋精神的内涵,以及不同时段赋予雷锋精神的内涵等。又如,联合医院开展“健康人生,时尚人生”等活动,对学生的生活直接作出指导。另外,学生的活动也要经常在社区内开展,例如:“环保与公益同行,爱心与青春相伴”,并在每个班设立爱心角,把废纸、饮料瓶集中收集在一间爱心驿站,售卖所得用以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和社区孤寡老人。总之,在社区内开展德育工作能够联合更多的社会力量,转变了教育内容空洞的实际问题,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学校德育工作,形成良好的德育效果。

3.学科体系的重构与建设

小学德育管理体系的重构必须要在学科体系之中开展,形成多学科的全面、多元化的影响。首先,要结合体育活动开展德育,轻度的运动可以转变抑郁症状;而各种球类活动,可以通过培养人们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来抑制焦虑;运动的体育精神有利于转变不良心理,正所谓学武也有武德。其次,要开设专门的法制课堂进行德育渗透。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就要利用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进行及时教育,提醒教育学生知法、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第三,利用语文、数学课堂学习来渗透德育,对于语文、数学教学而言在小学特别受到重视,家长也认可,学校教育也视其为主体,因此在这两门学科之中加强德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校领导应该严格要求语文、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强调相应的德育内容,保证德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形成有效的影响,而且素质教育目标也强调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道德品质”的教学目标体系。另外,利用校园网站进行德育管理。利用校园网,可以适时地进行德育,建立班级主页、网上新闻、个人风采等。让其成为思想教育工作的基地,拓宽德育工作的宣传途径。同时,要开展专门的德育专题课堂活动。例如,根据教材而选择的案例编成一部“故事丛书”,围绕对故事的分析,展开相关联的知识结构,形成德育影响。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建设是建立在解决小学德育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的,提出了构建心理影响体系、社会体系、学科体系的具体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

参考文献:

[1]冯建军.“德育与生活”关系之再思考:兼论“德育就是生活德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2]魏雷東.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基本方略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7).

[3]靳健,赵晓霞.生活论德育理念的逻辑悖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编辑 鲁翠红

作者:马丽霞

雷锋精神德育管理论文 篇3:

小学德育管理与少先队活动的有机结合

摘要:德育管理是小学管理工作的重点,贯穿于小学教育的始终,而少先队作为青少年先锋组织,也承载着一定的德育工作,让学校的德育管理与少先队活动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可使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顺利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关键词:德育管理;少先队;小学教育;组织活动

引言: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能够开拓思维,强化身体素质,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在少先队活动中,融入德育工作,可增强教育体验,帮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践性与实效性。本文简要分析一下小学德育管理现状,探讨如何将其与少先队活动更好的结合起来开展。

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

小学阶段正是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强化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今,学校过于关注学生成绩,忽视了德育管理,德育活动开展的较少,形式也不够新颖,很难使学生受到感化和教育。而且对少先队活动过于形式化、模式化,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不能真正將德育管理融入其中。长此以往,忽视德育管理,将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对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养成良好性格品质都是非常不利的。为此,在素质教育不断优化改革下,创新德育管理工作形式,发挥少先队活动的教育功用,才能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更愉快的成长。

二、小学德育管理与少先队活动结合的策略

(一)制定规则,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小学生道德观念养成中,周围事物对其的影响非常大,小到一个标语,大到学校的规章制度,无不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观念。为此,要在少先队内营造出一定的德育工作氛围,队内制定文明公约,树立良好的队风,通过真实了解、感悟身边的道德榜样,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比如,创设“先锋阵地”,在一面墙上展示从古至今中国优秀青年人物的照片,下面简要描述其事迹,然后另一面墙上展示学校的“德育先锋”,都是学校或班级评选出的优秀道德代表,下面同样描述了他们的德育故事。无论是名人志士还是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在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德育的力量,在这种人人讲道德、人人守规则的良好氛围下,让学生发自心底的敬佩,埋下德育的种子,更好的规范自我,培养健全人格。

(二)定期开展少先队主题活动,让德育工作有序进行

定期开展少先队主题活动,发挥少先队的先锋引领作用,让德育工作在活动中得到有序、高效开展。例如,每年三月份在“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引领下开展主题活动,比如,“学雷锋,争做节约先锋”主题活动,先派优秀少先队员在国旗下讲话,激发全体学生的主题意识,将每周一、三、五作为“节约用水日”,每周二、四作为“节约用电日”一日一主题,发挥少先队员引领作用,带领其他同学参与活动,共同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期间,除了教师、同学,也号召学生家长也参与进来,用废旧物品开展一次有趣的手工活动,有的同学用废弃的衣物、瓶子和毛线与家长共同制作了一个毛绒玩偶,还有的用废纸壳制作了一个小汽车。通过这一活动,变废为宝,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每年“六一”,开展相应的庆祝活动,比如“唱响祖国的未来”文艺演出,通过表演,欢快庆祝自己的节日,激发爱生活、爱学习,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十月份,开展“走进新时代”的爱国主题活动,为祖国庆生,培养爱国意识,弘扬民族精神。除了节日主题活动外,每月开展一次大型的户外主题活动,例如,“百善孝为先”少先队主题活动,活动中老师带领少先队员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主动为老人表演节目,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陪老人们聊天。回到学校后,开展“故事分享会”,在会上分享一些关于孝敬老人的故事,结合自己所参与的活动,说一说自己对于“关爱老人”的一些想法。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开展,让学生亲自感受德育的教化力量,潜移默化地提升道德品质,养成勇于担当、懂得珍惜与感恩,乐于分享与助人的良好品质。

(三)以课程为载体,拓宽德育空间

课堂是教育的主要针对,那么课程就是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此,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不能脱离课程,在少先队活动中,与课程相结合,能够边学习,边贯彻德育工作,从而使德育工作与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的课业成绩与德育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比如,小学思想品德课,“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节课中,主要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一个调查,调查对象可以是学校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家长、周围的亲属等等,调查的题目是“你认为什么是责任”,然后结合调查结果,队内共同汇总出一篇调查报告,然后开展“责任”为主题的会议,在会议上派代表汇报自己的调查报告,队员们一同说一说自己对“责任”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将少先队活动与课程结合,走出课堂,又不脱离课本,边学习了课本知识,边开展了德育工作。

结束语:

总之,德育管理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教育渗透,少先队活动与德育管理紧密结合,是一种新颖模式,使德育管理途径拓宽了,形式更加多样、新颖,有利于取得更显著德育管理成果。

参考文献:

曹晓明. 小学德育管理与少先队活动结合途径探索[J]. 华夏教师,2021(16):27-28.

[2] 王荣.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少先队活动与班级德育管理进行有效融合[J]. 新课程·上旬,2019(7):286-287.

[3] 陈思佳. 互为羽翼,相融共生——对小学少先队与班级德育管理融通的实践与思考[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3):59.

作者:张埔

上一篇:小学德育工作研讨论文下一篇:设计创新通信工程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