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2-09-1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 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 丰富心理活动内容, 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 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反之, 没有兴趣的学习, 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 不会有惊奇和喜悦,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因此, 教师要善于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以情导行, 引发学习兴趣

1、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认为, 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意活动。因此, 教师除了用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趣味性和美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 还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首先, 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和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从而喜欢老师, 喜欢老师教的数学;再有, 教师的优秀品性, 良好的数学素养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娴熟的教学艺术去感染学生, 以良好的师德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成功, 是学生兴趣产生的重要源泉。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应多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和激励,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 因为儿童的发展总是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 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小步一小步地给他们的目标和任务, 循循善诱, 让他们通过努力有能力达到目标, 当学生有进步, 老师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更多的帮助和指导。教学过程中, 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耐心启发引导他们, 欣赏他们的思考成果,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如, 对学生回答问题采用“扬弃”的方法, 既不能一口否决, 也不能不予评价, 而尽量取其合理的成份加以肯定、扩展、发散、延伸, 保护其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注重教学的艺术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及年龄特点, 注重教学的艺术性, 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注意直观形象, 加强实践操作。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其概念、结论的描述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仅仅把这些现成的结果塞给学生, 而忽略了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就很难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因此, 教师只有想办法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易懂,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充分体会数学本身的魅力, 才能学得轻松。教学中, 一是结合教材内容, 进行适量、适度的实践操作, 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 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理解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 老师首先问学生: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有关系吗?可能有的学生说有, 有的学生说没有, 老师又问:究竟有没有?想知道吗? (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很简单, 你们自己做了就知道了。通过让学生倒沙、倒水的实验, 发现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二是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把一些抽象而又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 教师让甲、乙两个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模拟表演,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换为生动的现实情境, 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遇”、“相距”的含义, 并结合多媒体演示, 揭示规律和本质, 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体验到了参与的乐趣, 并加深了理解数学知识。总之, 教学中要依据认知的规律和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加强实践操作活动, 让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 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联系生活实际, 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与现实中的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 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统计表”后, 可调查统计本校和社会上有意义的事物, 如各班为“希望工程”捐书数量, 经过数据整理, 制成能说明问题、有实际价值的统计表。

上一篇:科学复习稳步提高下一篇:巴托克《第三弦乐四重奏》音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