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2022-09-10

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 学习数学应该具有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 但是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直观性, 在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最容易表现出盲目性和冲动性。 上数学课时, 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加上不善于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所以学习的稳定性就比较差。 小学生这种生理、心理特征与学习数学应具有的抽象的理性思维心态形成了明显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数学老师。 可以说如何克服小学生直观性思维特征的干扰, 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就成了上好教学课的先决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们产生冷漠的态度。 ”笔者认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达到这种内心状态的首要环节就是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理性王国的一盏明灯。 陈景润就是听了老师讲过“哥德巴赫猜想”这道举世闻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年间还没有人作出证明的信息后, 激起了他潜心研究数学的兴趣和决心, 并且矢志不渝、历尽艰难, 终于成功了。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善于置疑

越是让人疑惑不解的秘密, 越能让人产生兴趣, 相反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人们往往不愿多思考。 这是人们普通的心理特征, 所谓熟视无睹就是这个道理, 小学生亦然。 应该说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是陌生的, 应该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但是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又会使小学生无法理解, 从而造成了他们的心理障碍。 如何让他们从直观思维走进理性思维, 就需要老师在二者之间为他们铺设一道桥梁。 这道桥梁就是置疑。 通过置疑来诱导他们走进数学领域。 对小学生而言置疑的要点是在小学生认知范围内提出疑问, 引导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举例来说:“阳历二月为什么只有二十八天? ”“+、-、×、÷等算术符号是谁发明的? ”或者“你知道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 ”这些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 他们回答不出来就渴望老师给以解惑, 这时老师就可以给他们讲一段数学故事, 调动他们探索数学奥秘和兴趣。 这种置疑不能超越小学生的年龄段和认知范围, 如果不分年级都提出“哥德巴赫猜想”式的艰深疑问, 小学生也会失去兴趣。 数学老师的置疑应该是有计划地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要求设问, 在不同的学龄段设置不同的问题, 只要这些问题能激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好奇, 老师的目的就达到了。

2从感性认识入手达到理性训练的目的

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直观性决定他们对感性认识最易发生兴趣, 数学老师应学会从感性认识入手诱导小学生进入理性认识的王国。

比如把应用题数学设计成相应的故事形式, 在这些故事中穿插一小动物或者卡通人物, 通过这些形象化的认识对象提出数学运算问题, 小学生就容易集中精力思考, 经过老师的点拨把结论与形象化的人物联系起来, 小学生就容易记得牢。

再如让小学生从自我感觉中发现问题, 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如果老师善于把小学生从自我感觉逐步引入到客观认识的领域, 对提高学习数学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比如要想让学生掌握连续进位加法, 可以先让学生作一道学过的不连续进位加法, 学生作对了就及时表扬, 肯定他们的自我判断。 然后把例题一改, 变成一道难度较大的连续进位加法让他们做, 可以肯定大多数同学是做不对的。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打开书本, 教给他们例题中正确的解题方法, 再让他们自己作, 直到学生都会做为止。 最后再画龙点睛式地说明连续进位加法的基本规则。 笔者把这种方法归结为“尝试法”, 其实就是在尊重学生自我感觉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发现新问题, 启发他们的求知欲。

3要善于出趣题

小学生接受数学知识主要是通过不断地重复演算过程来接受的, 如果这些练习题千篇一律, 或者都是一幅理性的冷面孔, 久而久之小学生就受不了。 所以数学老师要善于出趣题, 让小学生在有趣的试题解释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出趣题既要讲究形式, 也要注重内容。 形式应该是感性的, 生活化的;内容应该是理性的充满智慧的。

比如利用电脑, 让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每一朵白云上有一个算式, 白云下面有几个得数, 让学生在操作电脑中完成运算过程。 这种趣题比较偏重形式,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是有吸引力的。 如果是小学三年级学生, 就可以出下面的例题:小燕子的哥哥今年十五岁, 二月十八日正好是她第十五个生日, 在哥哥生日时, 奶奶对小燕子说:“你哥哥都过了十五个生日, 而我再过十几天才能过第十五个生日。 ”小燕子感到很奇怪, 奶奶比哥哥大得多, 为什么还不如哥哥过的生日多呢? 你能回答为什么吗? 奶奶今年多少岁? 诸如这样的数学题学生一时是难以答出的, 但是这种题的新奇性却能吸引学生。 老师就是要用这种趣题调动学生思考的欲望, 然后再予以解答:奶奶的生日是每年的2 月29 日, 她几年才过一个生日。 4×15=60 (岁) , 奶奶今年60 岁。 类似的趣题很多, 如:“一百个和尚分吃一百个馒头”、“蜗牛爬井”等, 只要老师运用得当, 就能保持学生对数学的长久兴趣。

数学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它不仅能给人们提供新的语言、概念、思想和理论, 同时也能提供新的科学方法。所以从小学生开始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 启动他们数学智力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科技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开发学生数学智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需要全社会不同层次学校老师的通力合作。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 笔者认为关键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能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就有可能出现更多的陈景润式的数学家。

上一篇:地方智库核心竞争力从何而来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