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022-09-25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走进新课程》一书中强调:“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1 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课的前提。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使他们对科任教师产生好感,从而转移到学科的学习中来,自觉深入地进行学习。

2 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品德、治学态度、学识水平、个性情趣等融铸成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正直无私的品德及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的态度,同样是赢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基础。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为他们解答学习和生活中一切难题,做知心朋友,使学生认识到老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使他们更快更好掌握所学知识。思想上的共识,必然强化师生之间的相互兴趣与信任,从而使学生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主动的双向配合教学关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这虽然有点“功夫在教外”的味道,但这是一切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

3 用教材的丰富内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给人们最显著的感觉就是图文并茂,版式多样,色彩明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得非常紧密,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的这些特点为我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于学生发展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程的魅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学习背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即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再创造。只有这样做才能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丰富教材内涵,用好用活教材,使教材既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4 用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精心提炼课堂教学的提问,时机谋划课堂教学的设疑,科学安排课堂教学的结尾才能使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设计独到新颖,让学生感受到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促进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导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

6 创造参与机会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活动空间,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例如:课堂上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发现和见解,教学中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自主、自愿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学会知识;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他们去探、去想、去说、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肯定他们自主学习的成果,品尝他们成功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

7 鼓励质疑问难

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平等的参与者和热心的辅导者。对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热情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题中有所感悟,在读题中有所思索,在读题中有所理解;使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有所找出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络。教师应当提倡、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去解疑,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推进,为提高参与的质量创造条件。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位”,学生“自主”。以学生参与为主,鼓励手段为主,学法指导为主,自学讨论为主。突出自主探索,突出个性发展,突出开放思维,突出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设疑、质疑、释疑的空间。

关键词:设疑,自主,开放思维

上一篇:百年乡村沉浮,世纪家国命运——读《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有感下一篇:人工智能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