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22-09-10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 起初都是怀着好奇来听物理课的。怎样把这种好奇转变成兴趣, 把这种兴趣转变成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并使之自觉、持久, 这是初中物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深有以下体会:

1 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是关键

“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物理第一节引言课好像老师给学生的见面礼, 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其印象如何, 是能否引起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第一认识是重要的。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一堂课, 笔者的教学设计是:

1.1 激发兴趣

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 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 提出:熟透的果实和枯萎的树叶为什么总要落回地面?用鸡蛋打石头, 挨打的是石头, 为什么打破的是鸡蛋?这些生活自然现象, 都是学生熟悉的, 在课堂上, 作为一个个问题提出来, 就自然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使他们急于了解为什么。

1.2 通过实验演示来激发兴趣

捕捉学生的兴趣情感, 再把这种情感推至理性的认识。反过来, 又进一步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于是设计下面的教学实验:把一个纸锅中盛满水, 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使水沸腾, 纸锅却安然无恙;又另取一盛水烧瓶在酒精灯上加热, 使水沸腾, 然后用塞塞住瓶口翻转过来用冷水淋下, 学生惊讶地发现, 这时瓶内的水又再次沸腾起来了等实验现象, 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后, 接着引入讲什么是自然现象、物理现象、物理学、物理学家……把知识有机地串在一起阐明。

1.3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史料

在讲授研究物理的根本方法———观察和实验时, 生动讲述物理学家的“有趣故事”, 是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绘声绘色地描述伽利略仔细观察教堂里晃动的吊灯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阿基米德在浴池里发现浮力……使学生在情感描述中如同进入童话世界。最后让学生动手到教室外观察自然光通过透镜后会聚成焦点和通过三菱镜后形成的七色彩虹光带。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验, 使他们领略到五光十色的世界存在着很多的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 指出细心观察和认真实验是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

就这样, 在第一堂物理课上,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来学习理论知识, 从实验演示和情感的启迪下领略学习方法。

2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通过教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今的教材都写得生动有趣, 图文并茂, 切合实际, 文字流畅, 可读性强。学生阅读起来就像小人书一样, 感到新鲜、有趣。笔者就利用教材这些特点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利用教材所给的材料, 适时穿插物理学史, 科学家的生平,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科学家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明白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持之以恒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顶点。

2.2 注重新课引入,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每讲授一节新课的开始, 若作一番精心设计, 就会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 后面的教学进程就容易驾驭, 这对调动学习物理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是十分重要的。新课引入方法多种多样, 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

(1) 实验引入法。在《惯性》一节中, 笔者从演示小车运动受阻, 木块向前倒下的实验入手。不过, 笔者把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改为沿斜面 (倾角不能太大) 向上运动实验时, 在演示前笔者先问学生:“小车突然停止时, 放置在小车上的木块会向哪边倒?”学生几乎齐声回答:“向下”。实验结果却相反———向上。这时学生满怀兴趣, 迫切要求解释这个“意外”的实验。抓住时机, 笔者引导他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

(2) 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于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兴趣。因此, 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 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3 做好物理实验,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全面提高物理的学习质量, 做好物理实验是关键一环, 通过实验又能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

利用实验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 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 增加一些简单的、十分有趣的演示实验, 还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 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浮力》一节, 安排两人一组实验 (配弹簧秤、盛水大烧杯、金属块各一) , 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秤观察示数, 然后用手稍向上用力托金属块, 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秤下的金属慢慢浸入水中, 再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记录结果, 理解浮力概念及方向, 并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之一———重量差法:F浮=G空-G液 (G空———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G液———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称重) 。为了克服学生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 深度越深, 受到浮力越大的错误认识, 在课堂实验归纳后, 提出如下疑问:把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 当正方体上表面跟水面的距离增加5米时, 则正方体受到浮力有没有变化?问题一提出, 课堂上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 有的学生马上计算, 有的认真思索, 有的不加思考回答“变大”, 针对这一模糊认识, 让学生用上述有关《浮力》一节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 得出“浮力不变”结果。通过动手实验, 使学生体会到, 单凭日常生活经验下结论是不科学的, 许多物理规律、公式、概念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加以推理归纳出来的。这样通过课堂实验, 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从中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上述的做法, 克服了往日的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提高了物理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略论公民道德教育下一篇:聚羧酸减水剂与不同新鲜度水泥的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