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2022-09-11

为了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创造一系列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培养、保持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并使兴趣得以持久, 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一、以心灵交会, 稳定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就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就应该把学生放到与自己平等的地位, 尊重他们, 信任他们, 做他们全面发展的促进者。中科院院士杨家福先生认为:“学生头脑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教师要做学生头脑里火把的点火者。”

别以为中学生什么都懂。其实, 他们非常脆弱, 而且敏感, 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呵护。我们要有多重身份, 是他们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上的妈妈、心路历程上的领路人。因此, 我们要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 切忌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会使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数学课更是如此。

师生之间关系亲密了, 心灵交会了, 哪怕再抽象、再枯燥的数学课, 他们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热爱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 与学生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 是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关键的一步。

二、精心设疑, 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启于思, 思源于疑", 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 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 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 使学生在"疑"中生"奇", "疑"中生"趣", 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 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 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 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 以丰富深化感知, 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 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 又非口头用语, 要通俗明白, 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 喜闻乐见, 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 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 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 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 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 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 数学的皇冠是数论, 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 我做了一个梦, 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 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的神奇的力量, 激励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 他矢志不渝, 百折不回, 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

三、从探究学习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将学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 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教学活动的砝码全部堆到了“教”的一边, 学生的学习根本不可能“自主”, 其“主体地位”只是一句美丽的谎言。在这样的情况下, 面对既抽象又枯燥的数学知识, 他们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 面对新课程改革, 我们要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要讲究自主探索的学习策略, 使之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从而把他们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 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 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因此, 教师要随时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 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展开。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 他们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主动的进行思考, 其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 才能促使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 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 产生成就感, 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 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 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设计和创设竞争与成功的机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 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 够得着”, 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采用“宜浅不宜深, 宜精不宜泛, 宜慢不宜快”的原则, 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 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又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 对学生分层要求。课堂上让优秀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以满足他们希冀深入挖掘知识的心理需求, 但必须确保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重点对后进生进行辅导。练习分层设计, 作业分层要求。后进生只要求做基本题, 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完成基本题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综合题, 一小部分智力较好, 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思考较难的题。

总之, 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成功的法宝。要想你的数学教学获得成功, 做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 你就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契机,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上一篇:试论女性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下一篇: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