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媒介素养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以“能力本位”为视角,立足于两年多的课程改革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高职聋生语文媒介素养项目开发进行探讨。理论层面,从项目目标、项目内容和实施方法三个方面论述开发的维度。实践层面,在教材改革、项目设定、教学流程以及项目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最后,在提炼项目取得的成效基础上,对项目开发进行反思,提出分层教学和争取政策支持等后续研究设想。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媒介素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语文媒介素养论文 篇1:

基于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语文媒介素养的培育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有效推动了文本理论与语文素养的发展。并且国内最新研究表明,语文课程教学已经不仅局限在口头上与语言表达上面了,增添了较为新颖的视像语言。我国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前初步确定了以媒介为主题的教学内容,本文应用行动研究以及叙事研究的形式,有效梳理并论述了国内外与问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状况。为了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有效推行媒介素养的教学概念,将语文媒介素养课程开发过程呈现出来,并总结相应的成功经验,对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校本课程;语文媒介;素养;培育

【分类号】G633.3

一、导言

這种新课程语文教学形式的导入,一定要使用媒介素养介入的形式进行,并且语文新课程教学需要由媒介素养教育的介入,目前语文教学课堂已经不能够避免媒介介入的发展现实,并且媒介语言已经逐步成为语文课程中较为新颖的发展方向。社会环境已经对语文素质教学提出全新教学标准要求。

二、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的概况

(一)媒介素养对语文课程内容学习的意义

事实上媒介素养主要说的就是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一种解读,学生需要培养较好的判断能力,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被社会发展、个人生活的需求应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行,媒介素养教学逐步为学生提供非常广阔的学习空间,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但实际上语文教学仍旧缺乏较为鲜活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能够找到较为良好地的学习点进行。这种教学形式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较好的选择,应用现代传媒沟通形式获取的内容是双向的,并且信息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互动默契已经逐步转变成为媒介发展的关键点,应用合作、探究学习形式就是为了有效改变其学习形式。

(二)国内外语文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媒介素养研究内容还控制在起步阶段,相应项目研究者工作还局限于一些基础项目研究中,真正意义上自主研究并没有得到真正发展。媒介对中国学生的影响正在一步步加强,怎么样引导学生正确接收相应的媒介信息,促使学生能够有效观测到传媒信息,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批判掌握已经越来越重要。事实上,语文媒介教学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很长一段实践发展,我国理论研究内容较为薄弱,大多数教师仍旧停留在获取新闻事实以及把握新闻结构等教学形式上。另外,怎么样促使学生能够在范围广泛的书报刊中准确、快速的获取信息,提出其中重要内容并表述出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语文媒介素养培育的时候,其重点内容都是经由行动研究历程进行的,针对这样的发展状况,详细研究流程如下:

首先,是准备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媒介素养的重点内容。之后将语文课程开发原理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原理进行结合,之后确定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后选取适当教学方式,最终才能够形成语文媒介素养规划方案。最后将其融入教学设计内容之中。

其次,是校本课程开发语文媒介素养培养的阶段。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现有教学经验基础上对校本课程进行设计研究,之后就能够形成实践初稿。然后依照校本课程相关内容开展正确培训项目,之后对其进行反思整理。

最后,就是对其进行定稿,整理实验教案。

四、校本课程开发即培育过程

依照上文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课堂环境之中,就能够对其系统性、依照次序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设计,之后就能够形成语文课程教育重点内容。

首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定位,需找到正确的课程教育目标,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完善、客观的评价形式,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出发,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要对其更好地进行具体内容设计,为了促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就能够这样设计相应教学环节,事先界定基本概念,并将其作为今后学习活动进行的基础,之后再帮助学生正确识图,再次基础上促使学生能够拥有截图、批判的能力。教师在正常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各个单元之间关系进行由深入浅顺序进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应教学内容。

五、结果调查分析和设想

本节主要谈论的是语文素养实践历程完成之后,审查学生获得的改变,这一章节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变化分析,能够有效见证经过这样学习形式之后的成长。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课程学习的状况,能够进行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实际数据表明这种媒介素养教学形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在语文课堂环境中加强语文媒介素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语文媒介素養的培育在今后发展阶段,需要尽量争取政策方面支持,有效研发出较为成熟的课程学习体系,有效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够促使语文媒介素养培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六、若干建议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今后语文媒介素养教育上一定要积极营造良好地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应用一切机会进行,促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

2.安排内容灵活的学习形式。教师在安排相应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灵活。学校需要在校本选修时间内,促使语文媒介素养能够真正进入到课堂环境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在选定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就不用担心时间不够的问题。

3.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学习思想。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思想,并且这也是校本课程学习中较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在不断形成的议题中,只有积极思考,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实践,促使语文媒介素养能够更具有生命力。

4.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形式。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一个语言教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其需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设计者与组织者。并且媒介素养教育的效果与内容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差别。媒介式教学形式首先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在课堂内进行的一种媒介实践活动是媒介素养生成的主要依托。这些课堂活动形式都能够有效展示出媒介素养的重要作用,这些都为语文课堂环境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双.试论需求主导模式校本课程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刘奔.抚顺市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及实施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王林.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纪文

语文媒介素养论文 篇2:

基于媒介素养培养的聋生语文课程项目开发研究

摘要: 本文以“能力本位”为视角,立足于两年多的课程改革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高职聋生语文媒介素养项目开发进行探讨。理论层面,从项目目标、项目内容和实施方法三个方面论述开发的维度。实践层面,在教材改革、项目设定、教学流程以及项目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最后,在提炼项目取得的成效基础上,对项目开发进行反思,提出分层教学和争取政策支持等后续研究设想。

关键词:聋生 语文课程 媒介素养 项目开发

引言

现代信息社会使大众置身于无处不在的媒介世界之中,与听人一样,媒介文化正深刻地影响着聋人的生活。媒介信息传播载体兼具文本、图形、动画、数据、视频等多媒体呈现模式[1],这种呈现模式有利于聋人的认知和沟通交流。聋人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其特殊性,由“缺陷补偿”理论可知,聋人的视觉思维能力较强,具备较高的图像解析能力[2],他们主要依靠视觉语言沟通,沟通方式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对媒介依赖性更大,他们通过媒介来发布信息或表达意见的现象日趋频繁,也增加便利。可以说,媒介已经成为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当前特殊教育院校语文课程还是延续传统高职语文教学体系,从知识本位而非能力本位来构建课程的整体框架,课程内容与聋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与聋生未来就职的工作岗位脱节,聋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和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本研究试图以“能力本位”为视角,在语文课程中引入媒介信息与专业课程资源,开发语文媒介素养实践项目,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构建自主、合作、拓展式的语文课堂,引导高职聋生利用媒介资源开展语文媒介素养教育,增强聋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升其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未来工作岗位的看、说、读、写能力。

一、语文媒介素养项目开发维度

(一)项目目标维度

国内外教学实践和研究均表明,从小学直至大学毕业,聋生学习成绩始终严重落后于听力正常的学生,而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交流上的问题,国内聋生教育专家张宁生等对此多有论述。我们认为,运用各种媒介载体与人交流是媒介时代高职聋生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实施战略》也将“与人交流”能力置于八大核心能力(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3])之首。聋人的与人交流能力具体可分解为:看(看懂手语、书面语)、说(具备一定的唇读能力)、读(阅读理解能力)、写(表达能力)。现代信息社会对聋人看、说、读、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新媒介信息的选择、分析、质疑、评价能力,以及制作和发布媒介信息的能力,这些正是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媒介素养。如果要使聋生具备在现实生活及将来生活工作中实际需要的看说读写能力,语文课程项目开发目标就不应忽视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概念来自于英文“media literacy”,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和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4]。媒介素养包括媒介识读能力和媒介制作能力,在聋人语文课程中,“媒介识读能力”主要是指聋人语文教学中,借助各种语言形式(口语、手语、书面语)对媒介文本(印刷或电子媒体)进行选择、分析、比较、评判的能力。“媒介制作与传播能力”是指语文教学中聋人能通过编写报纸杂志、制作影片、电视节目或网页、多媒体课件等来叙述、表达信息、思想和观点的能力。媒介识读能力与媒介制作能力需要看、说、读、写活动的综合参与,是信息时代对传统看、说、读、写能力的延伸。

(二)项目内容维度

基于以上课程目标,我们从提高聋生语言沟通技能、增强职业语文能力、满足聋生社会生活需求三个维度设计语文课程项目内容。

首先,注重缺陷补偿,提高聋生的沟通能力,更好地适应主流社会。利用聋生敏锐的视觉思维能力,提导聋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各种媒介信息,使其具备阅读与理解介信息,并能通过媒介表达与传播个人言论,观点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训练、提高聋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包括识记与书写的能力大约3500个常用汉字,常用词语(含成语与熟语),标点的掌握与使用,以及能根据情境运用汉语基本语法进行表达与交流等。

其次,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语文能力。目前浙江省高职教育面向聋人学生共开设“装饰艺术与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两个专业,这两个专业中均有大量的视觉设计与传达内容的课程。根据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我们以“媒介素养”为切入点,选取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中交叉的能力点设计项目,注重提高聋生未来工作中需要的语用能力,满足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应用文写作、笔谈、职场沟通等听(看)、说、读、写能力,为聋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再次,提高聋生的人文素养,满足聋生参与媒介社会生活需求。聋生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弱,面对繁杂的媒介信息,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诱导。媒介素养教育注重“在多元媒介环境中对学生的媒介判断、鉴别、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和引导,使之成为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推动因素”[5]。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安排“经典插图赏析”“图解人物传记”“解密电视广告”“社会热点剖析”等内容,帮助聋生学会科学合理、有选择地接受媒介信息,并使他们具备开放的视野、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人文素养。

(三)项目方法维度

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本位,核心是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未来职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为理论依据,引入项目教学法对教学进行全新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借鉴专业课程的做法,用具体的实践活动项目引导语文教学活动,通过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每个项目均创设各种生活或工作情境,在情境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完成项目作品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基本流程为:选定媒介活动项目、制定活动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六个步骤[6]。

二、语文媒介素养项目开发实践

(一)教材改革

原有的聋人高职语文教材以选文为主要载体,内容繁难深旧,脱离聋人语文实际水平,远不能满足聋人语文学习需要。基于以上理念,课题组首先以教材研发为突破口开展教学改革。从聋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媒介素养的培养,职业语文素养的提高三个维度对原有教材进行改革。分为如下两个步骤:一:吸纳与整合。从聋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对现有语文教材的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进行改造。挖掘并吸纳教材中已有的媒介素养教学因子,结合教材中的文字文本开发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二:突破与创新。结合所学的专业,并依据聋生学习基础及学习兴趣,突破现有语文教材构建框架,引入专业课程资源。围绕职业模块,筛选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媒介文本(包括图片、影视、网络及报纸新闻、广告等各种讯息),开发为各单元实践活动项目教学资源。

教材经过两届学生的试用、不断修改与重新编排,目前该教材已正式出版。教材共分三大模块八大主题单元,三大模块包括:基础模块、拓展模块、职业模块,八个主题单元各含“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项目”三个部分。以提高聋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语文职业能力为主旨,以贴近聋生未来生活、职业为主题构建的综合实践项目,内容循序渐进,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研发的高职聋生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高职语文》项目内容如下:

(二)项目设定

根据新教材框架,我们对教材中的各模块进行了具体的项目设计。我们从项目目标及内容设定角度开发了四个层面的项目:基础模块中,侧重引导聋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身,从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表1)。拓展模块中,侧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文明、社会文化,帮助他们融入和参与主流社会文化,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合格的现代公民(表2)。职业模块中,从学生自身专业发展角度,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升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表3)。职业模块项目开发中,积极创设职业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分析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潜在关联,明晰初入职场的流程和规范,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见表4)。

(三)教学流程

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反思、改革、探索适合语文媒介素养项目内容的教学流程。从最初的语文教师独立组织教学,走向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协作备课,共同商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从最初的由老师给定项目主题,全班集体参与,教师评价为主走向学生围绕项目主题分组确定活动目标,自主活动,学生参与评价。活动评价将作为下一次项目开展的重要依据。经过两年多的课程改革实践,课题组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教学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四)项目评价

项目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努力把聋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过程上来,强调课堂参与、互动和合作学习、课后学习的成绩评定。每次项目活动前由学生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自行分组,自行协调分工。教师按项目内容制定活动任务单和活动情况评价表。聋生根据活动任务单设计活动方案,并自行组识实施。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予以指导,并根据活动情况评价表组织学生开展组内自评、组际互评,最后根据活动过程和活动成果得出综合评价成绩。活动成果形式不拘一格,力求每次活动都成为每个聋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三、语文媒介素养项目开发成效与反思

多数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与母语课程整合,既推进了母语课程的改革,也实现了媒介素养教育本身的目标,收到了双赢的效果[7],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领域中,语文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的整合还鲜有人尝试。以专业为导向,从能力本位的角度吸纳媒介素养教育资源,致力于开发提升聋生语言水平、媒介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实践项目,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既提高了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幅度地提升了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对专业课的学习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组织聋生对本项目成果进行调查,多数聋生反馈意见表明,与之前的语文教学相比,现行的项目化教学能拉近他们与社会的距离,帮助他们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对良好个性的形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进行教学改革的两年来,在学院每个学期的学生满意度调查中,聋生对语文课程的满意度均达到了优等,课题组成员整体“学评教”成绩在整个学院名列前茅。

教学实践中,改革的进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由于听力损失程度和言语康复情况不同,学习能力、职业取向及自身兴趣也不同,高职聋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小组中完成的情况有较大差异。目前的项目设置还不能完全满足所有聋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评价和后续项目的推进也带来一定困难。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拟将推行分层教学。对高职新入学聋生进行言语水平摸底测试,确定他们的言语能力等级,在此基础上对语文课程实践项目学习内容进行梳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和难易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级,开展分层教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二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如何协调课时、调整教学进度并吸纳专业教师协作等困难。该项目具有跨学科性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期望项目的开展能将聋生语言能力培养与专业技能提升两者兼顾,在通识教育中渗透职业因子。因此,项目的开展还需要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改革并优化课程体系及结构,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满足聋生语文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梁恒贵.信息时代现代传媒的主要特点[J].新闻窗 ,2010 (3):58.

[2]崔勇.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聋人高等艺术融合教育研究[J].装饰,2014(1):107.

[3]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技能振兴战略.http://www.docin.com/p-729391917.html,1998.

[4]张冠文,于健.浅论媒介素养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3(13):69.

[5]赵渊,林玲.媒介素养教育:构建中学语文教学的全新视界[J].现代语文,2006(8):11.

[6]谭旭.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探索[J].时代教育,2007(27):48.

[7]陈丽明.新课改下语文媒介素养教育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6):26.

作者:袁芯

语文媒介素养论文 篇3:

新媒体环境下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各类新媒体势如破竹般发展起来。语文教师因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所以提升语文教师的媒介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师就要树立提升媒介素养的意识。本文笔者就从提升中学语文教师媒介素养意义来浅析提升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相关策略,以便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媒介素养;提升策略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教育理念的革新,提升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不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而且还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师自身的成长。在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中就包括有媒介素养。初中阶段主要发展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1]在强调发展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同时还要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另外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版)》[2]的学习任务群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提出“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有效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态度”据此,提高中学语文教师媒介素养就尤为重要。所以本文致力于首先阐释媒介素养和中学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关系,然后提出中学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一、媒介素养与语文教师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的概念界定

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性的反应能力[3]。

(二)媒介素养与语文教师媒介素养

在现今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物质条件基础,使得语文教学在时空与资源等领域有了很大发展。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正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其个体思维正走向成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那么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则给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具有鲜明的及时性与超时空性特点。学生在课下通过手机、电脑以及网络电视等方式获取大量的信息,能够及时了解到当国家大事、社会热点话题以及世界多方讯息等。学生们只要有网络覆盖的环境下,随时随地搜罗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被鱼龙混杂的信息所包围,质量参差不齐,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积极准确的引导,培养辨别信息真伪的意识。在网络上某些媒体报道信息存在片面性,所以导致学生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还有在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一个虚拟的环境,人们可以匿名登录不受限制的发布信息、傳达资讯,那么中学生则会盲目相信网络上的一些言论,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对于世界的判断力,不利于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三观。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传播信息及时性则会导致信息大爆炸,学生的生活被各种媒体传播复杂的信息所包围,缺乏从纸媒的直接感知力和想象力。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加筛选就播放动画、音频与视屏等,虽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但不利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美体会祖国言语文字的魅力,那么新媒体技术既要服务于语文教学,也要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对于媒介素养的研究一直都是以具有批判反思能力为研究核心,提升个体的媒介素养就是要提升个体对于不同媒介传播的信息辨别、批判和反思的能力。语文教师与学生的生活接触时间长,个人的言谈举止无不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所以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对中学语文老师而言是显得愈发迫切和必要。2017年版高中语文新课标2对于语文学科中学习方式以及媒介学习等进行修订“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又多次提到“把握时代信息新特点”“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要求“要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创设线上线下一体化混合式学习生态”,所以跨媒介学习也将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提升语文教师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一)语文教师媒介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媒介素养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养。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因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在学生德育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笔者在实习期间与学生就社会大事交流意见,例如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通车,这一则新闻充斥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但在学生中有一些人根本不知道此事何时何地发生,还有些学生认为这件事跟他们生活相距甚远,他们被每天娱乐新闻所吸引,沉迷于其中。再如学生对于媒体报道的事件发表自己观点时总带有片面性,总会说“我看新闻报道上网友是怎么说的”,对于信息缺乏筛选辨别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自身如果储备良好的媒介素养知识,在课堂上的讲授一些媒介知识例如什么是媒介、媒介的运行机制等相关知识,学生进而就会对各种媒介信息独立自主的进行筛选与辨别。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平时在电脑用什么网站浏览信息,在手机上用哪些应用进行学习等,或者借助班级微型群来发布一些时事评论、学习资源或者相关媒介知识来引导学生梳理一个正确的信息筛选意识,提升学生媒介素养能力。在教师谆谆教诲下,学生获取媒体信息与分析信息知识,培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4],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们的对于媒介的认识。

(二)体现语文教学活动与时俱进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活动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如教育内容、教育活动的时空、教育的形式和手段等方面[5]。所以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体现语文教学活动与时俱进性。首先,有利于教育内容的组织与呈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活动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几乎所有学校都配有相当先进的网络设备。所以各种图片、音频及视频等使得教育内容丰富多样,语文教师则需要自己将这些内容合理有序的组织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据此,语文教师要对于媒介进行筛选以选取合适的媒介通过较为合理的方式呈现,促进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其次,有利于语文教师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在备课的过程中根据课标、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学情,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理性筛选信息,从中选取适合于教学所需的教学素材,将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来丰富课堂教学。其实,一些有意义的图片、视频以及音频可以是一节语文课出彩的点,或者是出发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点。最后,有利于更新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语文教师要有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意识通过自行学习相关新媒介知识获取新媒介技能,以便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储备。教师这个职业是不断“充电”的职业,是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职业,这个职业的特点就决定我们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观念。

(三)改善语文教师个人生活质量

首先,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个人成长的平台和资源库[6]。当前大众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自身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从庞杂的学习资源中教师需要以理性的眼光进行筛选。若选择不慎,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人们被各种信息资源所役使。其次,促进教师进行良好的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目前生活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不仅能够传递信息,同时还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7]。那么对待新媒介以及新媒介所传递的信息,我们都需要具备识别、分析和批判的能力。良好的媒介素养所赋予的本能分析、批判等能力对这些庞杂信息其进行深入分析与选择,从而促进个人发展与提高生活质量。因学科性质的特殊性,语文老师参考信息多半是从感性出发,久而久之缺乏理性视角来看待问题。所以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受益的不仅仅学生更是社会。因此语文教师的生活素养提高,则会不断影响着学生的素养提高,进而会使得社会进入良性发展的状态中。

三、提高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教师媒介素养培训机制

教师的媒介素养提升要从媒介素养培训着手,这一点学校与社会肩负重要责任。首先,应该规定语文教师在入职前和人职后接受相应媒介素养培训。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现状就决定了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在学会利用新媒体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能进一步掌握新媒体所传递的信息的技术,让新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其次,学校则要认真履行相关政策制度的要求,通过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为教师媒介素养的提升,营造出专业化科学化的学术氛围。最后,在社会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学校都在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目标要求,期望通过教育使得人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思。在此环境中教师的教育工作是要面向整个社会,那么教师就要积极鼓动社会各界的参与,借助社会广泛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也要积极投身于社会生活中让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代新人。

(二)有意识的进行媒介素养学习

在新媒介环境下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提升,关键点在于教师自身要增强学习媒介素养知识以及学习新媒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身边的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学习媒介素养的知识,弄清媒介素养的特点与功能,通过不断练习提升运用各种媒介的技能。同时,要对媒介信息进行筛选,具体而言就是充分利用新媒介去查找教学资料,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语文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批判地阅读、听和观察所搜集的信息,充分利用语文学习带给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其“畏难”等消极心态。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也会极大的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则能够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和实施教学。

(三)构建有活力跨媒介的语文课堂

在数字化的时代,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学生的课堂活动则都离不开数字信息技术的使用及其所创设的环境。语文教师良好的媒介素养便于优化组合不同的媒体,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合理地运用与整合信息才能发挥媒介的真正的作用,才会让学生逐渐有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新课改倡导语文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各种媒介信息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跨媒介阅读,更新阅读方式,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为写作文打基础,提升“以读促写”的能力。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媒介传播信息的特点进行信息筛选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速度与质量的提高,以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后,通过跨媒介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现今“微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核心话题。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的写作语文教师则要适时引导,规范学生的微写作意识。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浏览、传播信息时有一定的规范意识,不信谣不传谣,而且还要本着真诚的心态在网络上进行书写,提高微写作的質量。这一系列的能力都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所以语文教师要把每节课作为自己有效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让学生一课一得,逐渐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的网络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7.

[3]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94.

[4] 董瑶.浅谈提升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性[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5] 申继亮.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师发展之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刘华杰,班建武.略论电子媒介的价值灌输[J].思想理论教育,2010( 20).

[7]孙卫国,祝智庭.媒体素养教育:现代教育新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6(2).

作者:韩咏琳

上一篇:环境教育探究论文下一篇:消化内科护理论文